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 中國是一個充滿自信的贏家 (圖)

(2008-08-25 01:06:09) 下一個


中國:一個充滿自信的贏家

zt

圖: 價值

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評論中國的金牌成就,認為中國“是充滿自信的贏家,愛國主義看來正與個人主義的自豪融為一體。”德國之聲摘譯如下。

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認為,中國每獲得一枚金牌就好象表明,中國要重新占有世界大國的地位,得到世界重視,體育上已是這樣,政治上和文化上也應該這樣。評論說,西方一些人認為,中國的體育成就是國家訓練機器對運動員進行非人道訓練的結果。但許多中國獲勝運動員用身體語言表達出的意義卻完全不同:

這裏看不出他們是屈從於國家體育計劃的可憐蟲,而是高舉雙臂接受觀眾歡呼的運動員,是充滿自信的贏家,愛國主義看來正與個人主義的自豪融為一體。

對中國來說,這種外向型的表現確實是新事物,它使我們注意到西方感受中的空隙。與西方教育和個性觀點背道而馳的體育部門雖然應該批評,但在市場經濟的體育比賽中,運動員把他們必須付出的一切努力視為自己一生的機遇。

今天在中國,奧運獲勝者不僅是民族英雄,由於獲得國家和私人設立的獎金,他們也是百萬富翁。當然,國家利用運動員實現自己的目的,但運動員也開始利用國家為自己服務。這樣看來,北京奧運並非僅僅是政府的表演,這也表明,西方過低估計了中國社會。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大國,這不是國家製定計劃就能達到的目標,而是中國社會取得的成果,這個社會經曆了貧困、進而迸發出罕見的能量。這種能量在市場經濟中獲得了越來越大的活動範圍,同時這一活動範圍也在自我擴大,這一切使得國家部門,包括黨的部門,早已改變了其原有特征。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北京奧運最後一日:這一天寫進中國曆史

圖2: 奧運閉幕式一景

以六個8開始的北京奧運以100結束,百枚獎牌對於東道主中國來說是再圓滿不過的結局。最後的一個比賽日,中國的金牌一不小心拿冒了,沒有定格在50這一更富有美感的數字上。奧運不隻是金牌榜,北京奧運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總結得最到位:世界更了解了中國,中國更了解了世界。

奧運金牌榜:今後誰想登頂都要先超過中國

北京奧運第16天也是最後的一天,美國和中國都各自多拿了一枚金牌:美國比上屆奧運會多拿了一枚金牌,而中國在奪金路上甩開美國絕塵而去並順手牽羊,比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50枚金牌數量還多拿了一枚。

對完整數字有著特殊迷戀的中國人似乎嫌金牌總數第一這一成績還不過癮,於是第50枚金牌就成了中國人對北京奧運會的最後一個願望,而這一光榮使命的恰恰留給了拳擊台這一中國奧運金牌的處女地。瘦小精悍的中國拳擊手鄒市明閃電般地贏得男子48公斤級金牌,隻是因為對手受傷提前退出比賽,這枚金牌得到的方式有點太輕鬆,就像武林高手間的PK,在一方要使出苦練了十年的絕技莊嚴時刻,對手突然鬧肚子不陪你玩了。大概是為了向世界證明中國的拳擊不是以勝之不武的方式拿金牌,來自內蒙古的張小平在81公斤級男子拳擊決賽中11-7擊敗愛爾蘭選手肯尼.伊根,拿下了中國在奧運史上的第二枚拳擊金牌,也一不小心把50這個美感口感更好的數字給打冒了。

也是在最後一天,一群年輕漂亮的中國姑娘在藝術體操集體全能賽上名副其實地驚豔,以一枚意外的銀牌將中國的獎牌總數做成一個完美的數字-100。中國姑娘的表演讓統治藝術體操的俄羅斯姑娘看得目瞪口呆,她們心裏肯定暗念到:今後有真正的對手了。

縱觀整個奧運會,中國在體育上的成功是令人信服的。首先是中國的百枚獎牌贏得幹淨,沒有涉及興奮劑問題,也沒有給人以靠東道主的麵子巧取豪奪的印象。其次是中國不但得以繼續稱霸傳統的優勢項目,在一係列弱勢項目和新項目上都有所突破,例如拳擊、沙灘排球、曲棍球、賽艇、帆船、蹦床、射箭、花樣遊泳和藝術體操等。不過,雖然中國在金牌數量上遠遠超過了美國,但是中國還不能說是已經取代了美國成為了世界體育超級大國,因為中國在田徑和遊泳上還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在三大球上也沒有取得更大的突破。如果說北京奧運在體育上為中國人留下了什麽遺憾,那就是在田徑和三大球上無緣金牌。

歐洲體育台的奧運解說員是這樣解讀北京奧運金牌榜的:中國已經是一個體育大國了。今後,哪個國家也休想繞過中國爭奪奧運金牌第一了。

閉幕式再次讓世界眼花繚亂

在德國電視二台設在鳥巢附近的奧運直播室中,在中國很有人緣的德國乒乓國手波爾在閉幕式開始前對主持人說,北京奧運從開幕式算起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在組織上和體育比賽上都很完美,他期待著和各國運動員在鳥巢裏做最後的狂歡。

如果說開幕式是視覺的盛筵,那麽閉幕式的確就是奧運的狂歡。上萬名各國運動員在完成了比賽使命後一身輕鬆,盡情享受閉幕式上的驚心動魄的焰火和絢麗奪目的光與影的舞蹈。在這狂歡的氣氛中,勝利和失敗都變得不再重要,跨越國界與民族的溝通與友誼才是奧運的最重要成果。

當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將奧運大旗交還給羅格並由羅格轉交給倫敦市長時,中國終於得以鬆了一口氣。為了舉辦奧運,中國人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熱情可謂空前絕後,北京奧運成為了中國第一次以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姿態走向世界的象征性事件。但是,由於三月份西藏事件帶來的壓力,中國人想通過奧運會像世界展示自己和期望得到世界的認可的願望突然不再是那麽想當然,奧運開幕前夕發生的新疆爆炸案件更給奧運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在政治、安全和空氣汙染這三重壓力下,北京奧運最終在組織上、競技水平上、安全上、環境上和觀眾氣氛上都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贏得了世界的感謝、尊重和認可。德國奧委會主席韋斯佩爾在德國電視二台閉幕式現場直播中說,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是友好、善良和開放的,他們為各國運動員和參與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奧運閉幕式上,代表下屆東道主倫敦的球星貝克漢姆將球踢給了觀眾,而實際上是北京將球踢給了倫敦:無論是在組織上還是在競技水平上,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拿什麽來趕超北京奧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