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川還將有大地震

(2008-07-07 19:03:05) 下一個

美國學者稱四川主震區周邊有大餘震風險

位於主震區南部的三個斷裂帶應力均有上升,應警惕這些地區可能存在的大餘震風險

《財經網》

一個美國研究小組7月6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發表論文稱,受“5·12”汶川地震影響,四川盆地內一些斷裂帶的應力有所上升,增加了未來發生較大餘震的風險。
  因為統計顯示,對於汶川地震這樣強烈的大地震,有可能伴隨7級以上的強烈餘震。比如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的伊茲米特(Izmit)地區發生7.4級地震;當年11月12日,同一斷裂帶上的迪茲傑(Düzce)地區又發生7.1級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2級地震,引發海嘯;次年3月28日,這一帶又發生了8.7級地震。
  由美國地質調查局湯姆·帕森斯(Tom Parsons)、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紀晨和賓州州立大學艾裏克·科比(Eric Kirby)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模型計算出汶川地震主震區周邊一些斷裂帶的同震應力變化情況,並認為這裏有可能發生大的餘震。
  應力是地殼板塊運動過程中內部產生的作用力。當應力積聚到一定程度,地殼破裂,釋放能量,就會引發發生地震;而一場地震發生之後,已經破裂的斷層會改變周圍斷層的應力狀態,從而抑製或者促進那些尚未破裂的斷層發生地震。一般說來,應力增加的斷層,發生地震的概率會大一些;而應力下降的斷層,發生地震的概率就會降低。
  該研究小組在其論文中稱,在汶川地震主震區以南、尚未發生破裂的茂縣-汶川斷裂帶部分,應力增加較為明顯。其中,應力增加值最大達0.1兆帕(MPa),相當於1個標準大氣壓。
  根據帕森斯及其同事發表於2000年4月美國《科學》雜誌的論文,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伊茲米特7.4級地震之後,迪茲傑地區的斷裂帶應力就增加了一到兩個個標準大氣壓。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特大地震雖然名為汶川大地震,但實際上主震區位於北川-映秀斷裂帶,屬於龍門山斷裂帶的中央斷裂帶;而茂縣-汶川斷裂帶,則屬於龍門山斷裂帶的後山斷裂帶。
  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位於主震區東南部的雅安和熊坡斷裂帶,以及龍門山斷裂帶西南的鮮水河斷裂帶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應力上升。今年6月18日,龍門山斷裂帶與四川省另外兩個大的斷裂帶鮮水河斷裂帶、安寧河斷裂帶交會處的石棉縣,就曾發生4.4級地震。
  不過,位於主震區以北的青川、虎牙、岷江斷裂帶,以及主震區東側的大邑斷裂帶等,則出現了應力下降。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紀晨博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對於這些應力減小的斷裂帶,如青川斷裂帶等,暫時不用擔心。
  雖然紀晨強調要對應力增加的斷裂帶給予更多關注,但他也表示,本論文所做的隻是地震危險性分析,而不是地震預報。
  這是因為,某個斷裂帶的應力增加,並不意味著該地區近期一定會有地震發生;除非這個斷裂帶本來就接近失穩狀態,應力增加才可能起到臨門一腳的作用。至於某個斷裂帶到底積聚了多少應力,具體在什麽情況下可能發生破裂,則是一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
  換句話說,研究人員可以知道一頭駱駝所背負的稻草重量增加了多少,但無法準確地知道,駱駝已經背負了多少稻草,以及在什麽情況下會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倒。
  目前,汶川地震主震區及周邊地區所發生的餘震最大為6.0級。帕森斯博士對《財經》記者說:“我們希望,這是四川盆地內積聚應力較低的一個信號。然而,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仍然有可能發生大的餘震。”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倪四道教授也告訴《財經》記者,帕森斯等人的研究對於餘震預報有些幫助,但隻有參考價值;畢竟,上述研究無法給出餘震發生的準確時間、地點和震級。
  在他看來,上述研究屬於“靜態應力觸發”理論,適應範圍有限,也許隻有50%的準確性,因為近年來有人認為地震波傳播過程中帶來的“動態應力觸發”影響更大。畢竟,地震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人們的認識尚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首席預報員孫士鋐也對《財經》記者說,通過數學建模來計算庫侖應力,就地震預報而言仍是一個探索性的方法,所得結果與實際情況,往往會有一定差距。
  從統計上看,對於不同的主震,其最大餘震也會不同,有些8級地震就沒有發生過6級以上的餘震,尚無確定的規律。比如2001年11月14日昆侖山西口發生8.1級地震之後,就沒有大的餘震發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