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災區讓我看到了城鄉的巨大差別

(2008-05-25 05:52:44) 下一個

如果不能把災後重建的重點放在農村,數以萬計的災民可能心理失衡,引發深層的社會危機

《財經網》專稿

“在此次大地震中,市區的建築受損相對較輕,而鄉鎮一級的建築損失相當慘重。這凸現出中國城鄉建築質量的巨大差距。”在地震災區綿竹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首批赴四川災區抗震救災專家團副團長段德罡對《財經》記者說。
  連日來,段德罡及其同事在綿竹各地奔走,評估當地各類建築物的安全狀況。他們發現,在地震中,綿竹市區內建築物的受損相對輕一些。在高烈度的地震衝擊下,“綿竹市內絕大多數建築物並未倒塌,而該市漢旺鎮、遵道鎮等建築倒塌卻極為嚴重。”
  據段德罡分析,之所以造成如此差距,主要是因為在鄉鎮一級,居住比較集中,人口較多,但建築物的規劃、設計和施工監管力度均不及城市。事實上,在此次地震中,鄉鎮和農村房屋的損壞率最嚴重。
  《財經》記者在地震發生後第二天抵達災區。十多天來,記者清晰地看到了巨大的城鄉差距。在廣大農村地區,諸多房屋既缺乏科學設計,更談不上施工監管。而農民限於財力,房屋質量普遍不高。這成為地震災區普遍的問題。
  記者發現,災區農村住房基本上是一層或兩層,房屋密度也比較低。此次地震發生在白天,農民大多在外麵,地震發生時,農民有更多的機會逃生。而如果不幸發生在夜晚,因農房倒塌造成的傷亡就會很大。
  中國政府未來麵臨的挑戰是如何在農村地區建造既安全又經濟的生態建築。這是一個比地震應急救援更大的難題。
   “如果都像城市那樣,要求農村所有房屋建造時必須有專業設計,估計中國所有的設計力量加起來也不夠。顯然,應該采取更加靈活的辦法。”段德罡對記者說。
  據記者了解,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正計劃與香港某基金會和一所大學合作,在四川災區建設一個村鎮示範點,試圖摸索出一種新的農村房屋建造模式,為災區的村鎮重建,乃至全國的村鎮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但是,段德罡認為,目前各方麵對災區鄉鎮和農村的重建關注不夠,缺乏詳細而具體的計劃。目前災後重建已經開始。但段德罡通過實地調查卻發現,政府的注意力還在城市的重建,“受災城市即將重建,受災村鎮怎麽辦?”段德罡問道。
  事實上,除了住房安全,受災農民更值得政府關注。大地震後,廣大農村的幸存者首先是慶幸自己幸免於難,但他們很快就不得不考慮長遠而具體的生計問題。
  在段德罡看來,農民本就屬於弱勢群體,大地震對農民的打擊可能比城市人更為沉重。這些農民可能會因災失去土地,而從政府得到一些補貼,但對於他們來說,要想恢複到地震前的生活,政府的補貼無異於杯水車薪。
  “當前要解決的不僅是災民的居住,更重要是,政府必須考慮其長遠生計。如果沒有適當的扶持機製,如果不能把災後重建重點放在農村,數以萬計的災民可能心理失衡,變成難民,引發深層的社會危機。”段德罡警告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