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猜什麽字上了中國大報?

(2007-06-23 13:04:21) 下一個

很高興此事終於引起了國內有關部門的關注.希望事情的結局不會像這字本身那樣隨風而逝.

天大的屁事
新京報
 
 

  屁事,曆來都是私密的,尷尬的,不雅的,無足輕重的。

  我參與過的有關屁事的最嚴肅的對話發生在醫院病房。前幾天,我去探望一位做了結腸切除手術的朋友,正好趕上查房,醫生一臉正氣地問:“排過氣了沒有?”我的朋友紅著臉說:“排過了,排過了……”於是醫生滿意地點點頭。對於一個做了消化道手術的病人,放屁意味著腸道蠕動正常,功能良好。

  牛羊猛於車

  日前,有專家把放屁的問題提升到了事關人類未來命運的高度。中科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在一場報告會上提出“要管好‘牛羊放屁’”,因為牛羊的屁裏麵含有大量的甲烷,這種氣體是強烈的溫室氣體。

  屁大的事兒,能大到哪裏去?其實,這屁事還真是大得不得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6年底發表了一報告,叫《長長的陰影———畜牧業的環境問題及選擇》。報告指出:“與運輸業相比,畜牧業產出的溫室氣體更多,以CO 2當量計算占總量的18%”,其中相當大的比重來自於牛羊這些反芻動物的消化道。在這個提到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就人人自危的年代,真是牛羊猛於車也。

  追根溯源,我們還是要深入反芻動物的消化道一探究竟。牛、羊、鹿、駱駝這些反芻動物有四個胃室,分別稱為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其中瘤胃和網胃實際上是食道變化而來的。在瘤胃中,有100多種細菌,其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分解纖維素產生甲烷的甲烷細菌。這是牛羊在還不能吃人工高蛋白飼料的年代,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技巧。

  反芻動物的食物裏麵含有大量的纖維素,但沒有一種哺乳動物可以直接消化纖維素,這意味著巨大的浪費。

  於是,這些可以分解纖維素的甲烷細菌與這些反芻動物形成了良好的共生關係。在牛羊溫暖潮濕的瘤胃裏,充滿了被粉碎的纖維素,更重要的是,這裏氧氣極少,為厭氧的甲烷細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些甲烷細菌大量繁殖,不但分解了纖維素,為牛羊提供了一些必需的維生素,同時這些數量龐大的細菌隨著食物團進入皺胃,被消化掉。這一共同依存的過程的副產物,就是大量的甲烷。最終,這些“肚子竄來竄去的氣”會奪路而出。與大家的想象有出入的是,其實這些甲烷更多的以打嗝的形式被排出來。

  真正的“大排量”

  一頭牛一天能產生多少甲烷?加拿大的科學家威頓伯格等人做過精確測量,一頭一歲的閹牛,如果放牧在苜蓿和雀麥草混合的牧場裏,平均一天可以產生245升甲烷。即使是一隻羊,一天也可以產生大約15升的甲烷。僅僅是甲烷而已,這的確是一個很“牛”的“排氣量”,一個人,即使吃了一天煮黃豆,最多不過可以排出2升的“氣”來———這已經足夠讓一個坐大辦公室的白領無地自容了。

  與“排量”相比,更“牛”的是數量。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那份報告,截至去年全球飼養著14.96億頭牛、17.84億頭羊和其他小反芻動物,估計占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的陸地動物總生物量的20%。這麽龐大的數量與牛氣的“排量”相乘,結果自然是不能等閑視之。更要命的是,甲烷是比CO 2更可怕的溫室氣體,其作用當量相當於CO 2的23倍。最加讓人如同吃了黃豆般坐立不安的是,按照目前人們對肉類和奶類製品消費的增長趨勢,到2050年,牛羊的數量還要再翻一番。

  瞅著日漸升高的氣溫,大家終於覺得這“屁事”是不能不管了。最直接的是新西蘭政府。這個畜牧業大國的政府在2003年宣布開始征收“屁稅”,以督促農民改進飼養方法,減少甲烷的產生。更多的科學家在研究怎麽減少牛羊瘤胃裏的甲烷細菌,這些可憐的甲烷細菌在與牛羊和平共處了千百萬年之後,終於要有麻煩了。

  其實,這關牛羊和甲烷細菌什麽事兒呢?如果不是人們把牛羊馴化成了造肉機、產奶機、製毛機,世界上本沒有這麽多牛羊,也不會有這麽多牧場,當然更沒有這天大的“屁事”。也許有一天,牛羊會懷念它們曾經可以自由自在放屁的日子。順便說一句,牛糞自然發酵會產生大量N 2 O,它的溫室效應是CO 2的296倍。

  □瘦駝(山東生物學研究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