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顆女星麵對著上億的觀眾破口對罵

(2007-05-17 13:55:26) 下一個


喲,這是幹嘛呀!都是那錢催的.都是那名催的.都是那膚淺催的.真是沒教養.

文/卜平先生

   主持人李靜攜手《男人裝》推出的國內第一本個人雜誌《靜》於去年7月初上市,開了國內個人雜誌的先河,《靜》的創刊號裏有李靜親筆撰寫的《千萬別說我成功》專題,充分顯示了李靜在“社交圈”板塊裏的好人緣,周迅、戴軍、黃貫中、阿杜、孫燕姿、金海心……這些明星都給了她不小的支持。十一月號的《靜》全麵升級80頁精良製作,內容也更加豐富,通過李靜將一些明星不為人知的一麵呈現在讀者眼前。本期《靜》的又一亮點是自上市以來第一次對男藝人進行深入采訪。時尚集團更是派專人組織強大的製作團隊來製作《靜》雜誌,目的是希望能在中國推出一本帶有明顯個人風格態度的時尚刊物。
 
  新刊一上市,銷量就直線上升。《靜》的魅力可見一斑。傳媒業內人士認為:李靜個人魅力的真實、感性與知性的混搭,擁有大批白領粉絲,尤其是她擁有的跨媒體的社交圈為《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加上李靜在娛樂電視圈的號召力,《靜》成為了一本受眾層次廣泛的時尚雜誌。

   徐靜蕾的公司名叫“鮮花盛開”,在她33歲的生日當天,推出了自己擔任記者和主編的電子雜誌《開啦》。將發揮徐靜蕾本人在圈中的良好人緣,除了自己采訪圈中名人外,還將邀請王朔、韓寒、梁文道、張頤武、大仙等文化圈內名人都為這份雜誌撰稿,內容包含了文藝、時尚、電影、音樂、理財、養生、兩性、星座等多個方麵。

   要是不看到徐靜蕾在博客開罵,我真不知道《開啦》,為此我特意下載了《開啦》創刊號,認真瀏覽後覺得這不應該算是青春年華的徐靜蕾所應具有的風格,特別是創刊號,令人壓抑的內容,凝重的色調,主打推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故事,《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實在難以讓網絡上主流人群產生共鳴。更有人羅列出《開啦》的九大敗筆,雖然有些作者有些方麵的評論過於挑剔和苛刻,但有一半還是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

   電子雜誌與紙質雜誌發行渠道不同,《開啦》是針對網絡群體,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創收隻能通過提高點擊率賺取廣告費,如果讓讀者付費閱讀,又不太可能。這有點像徐靜蕾出書一樣,博客倒是讚譽聲響徹,真要是整理歸納出了書卻鮮有人問津,從實際情況來看,不論是徐靜蕾的書還是電子雜誌《開了》,從內容到質量還不足以打動讀者心甘情願地掏錢閱讀。反觀紙質雜誌,麵對的龐大讀者群體但卻又是個人消費,買的多當然雜誌的利潤可觀,這就靠如何去吸引讀者了。

   徐靜蕾在個人博客裏雖然沒有指名道姓的罵誰,但如今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有這麽句老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雖然徐靜蕾、李靜都算是開了曆史先河,但從效果上立馬分出高下。自尊心極強的徐靜蕾又豈能甘居人後?北京土生土長的徐靜蕾在娛樂圈交際甚廣,有不錯的人緣。而李靜通過主持徐靜蕾所說的八卦節目人脈同樣混的不差。徐靜蕾就是瞧不起主持這樣節目的李靜,李靜不會因為少了徐靜蕾的支持人氣一落千丈,畢竟徐靜蕾還沒有左右誰命運的能力,這就使得徐靜蕾很不忿。被人捧慣了的北京文藝女青年,麵對這樣的形勢排泄一下內心的鬱悶是可以理解的,隻是讓人覺得她表現的太有失水準,太把自己當女王朔了,學什麽不好非要學人家罵人,現在的人不知道是怎麽了,把耍潑罵人還當性格了,其實罵人是最無能的表現,有能耐拿出點真材實料來,這才是水平。所以.做人還是要低調一點,謙和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