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將軍駁美刊所謂“中美海軍對峙”荒謬論點

(2006-11-16 11:37:52) 下一個
中美將軍駁美刊所謂“中美海軍對峙”荒謬論點

2006年11月16日 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時報》星期一刊登了一篇相當聳動的報道,宣稱“一艘中國潛艇突然浮現在美國‘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附近,‘小鷹’號甚至已經處在中國潛艇的魚雷和導彈的射程之內。”該報道立即引起了世界許多媒體的關注和轉載。和以往單純攻擊中國有所不同,《華盛頓時報》這次的文章似乎還埋藏著另一層用心,它一邊彈著“中國加緊準備與美國未來的衝突”的老調,還亮出了它的新“攻擊點”,稱該事件“對一直力促中美軍事交流的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倫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不過,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加裏·拉夫黑德上將斷然否定了這一論調,稱中美之間能夠通過加強交流而開創一個“避免因誤解而導致衝突的年代”。

  “中國潛艇跟蹤美航母”

  《華盛頓時報》13日刊登了其首席軍事記者比爾·格茨的一篇報道,據一些國防部官員透露,美國 “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是上個月在日本衝繩附近海域執行一項常規任務時被中國海軍的“宋”級柴油動力潛艇長時間跟蹤的,然而,“小鷹”號龐大的反潛力量始終沒能發現這艘潛艇。直到10月26日,該潛艇突然浮出水麵,才被執行常規監視飛行任務的航母艦載機發現,當時,潛艇距離“小鷹”號不足5英裏(約8公裏)。

  在描述了中國潛艇跟蹤“小鷹”號的過程後,該文筆鋒一轉,稱近3年中國增加了14艘新型潛艇,這些“事實”和此次“令人驚訝的遭遇”說明,“中國加緊準備與美國未來的衝突”。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該報道專門援引一位未具名的 “美軍官員”的話稱,中國的“宋”級潛艇配備有俄製魚雷和反艦導彈,在被發現時已經進入了射程之內,而且“中國潛艇很少在遠離中國海岸線的深水區活動,或跟蹤美國艦船”,暗示中國潛艇已經對美國航母造成了現實威脅。

  可能是擔心“美軍官員”的話說服力不夠,該報緊接著又抬出了“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一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理查德·費舍。這位專家先是聳人聽聞地表示,此次潛艇事件“令人擔憂”,可能是“中國將對美國在東亞地區軍事態勢做出強有力反應的前兆”,接著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一旦中國潛艇發射反艦導彈,那麽此次事件會變得非常嚴重”。

  報道同時強調,此次事件應該給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倫上將正在推動的中美軍事交流項目“敲響警鍾”。該報稱,盡管法倫等人正在積極推動中美軍事交流,試圖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但“中國並沒有回報美國的好意”,仍繼續拒絕美國軍事代表團參觀一些關鍵性設施,比如位於北京的指揮中心。與此相比,中國的軍事代表團卻被美方邀請觀摩軍事演習及參觀一些敏感的軍事設施。該報還稱,美軍情報機構限製了對華情報搜集活動,害怕活動敗露會擾亂與北京的關係,但中國卻顯然仍在繼續對美進行情報搜集。

  美政府對報道反應冷淡

  《華盛頓時報》有關中國潛艇跟蹤美航母的報道發表後,立即被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訊社轉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國際媒體也都播報或轉載了這一“新聞”。有分析認為,《華盛頓時報》精心設計的“大國對抗”是這條“新聞”迅速被“放大”的重要原因。航母是美國軍事力量的支柱;在西方媒體的炒作下,潛艇也儼然成了中國海軍最具威懾性的武器,《華盛頓時報》“巧妙”地將兩個大國間最具威懾性的力量設置在一個“麵對麵對抗”的場景中。

  不過,對於《華盛頓時報》極力渲染的這篇報道,美國政府的反應卻十分平淡,美國國防部和太平洋司令部都拒絕對該事件發表評論。確實,在許多嚴肅的美國媒體的眼中,《華盛頓時報》不僅立場十分保守,許多報道還顯得過於“誇張”,聲譽並不是太好。這篇報道的作者比爾·格茨跟美國政界、軍界的右翼人士來往密切,經常從“內部人士”那裏獲得一些“猛料”,美國政府對這些報道很少評論和證實。

  《華盛頓時報》近些年來刊登了上百條有關中國的聳人聽聞的“新聞”,多數出自格茨的手筆。2002年12月,《華盛頓時報》刊登格茨的文章稱,“中國在‘9·11’事件後向‘基地’組織提供了武器”。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嚴正指出,這一報道純屬別有用心,無中生有,美國國內個別人企圖以此詆毀中國形象,阻撓中美關係改善,其險惡用心是不會得逞的。2006年,《華盛頓時報》連續3天在頭版摘要刊登了格茨的“中國間諜”專著,將中國列為“頭號間諜國家”,並聳人聽聞地指出至少有3000家中國“公司”在美從事間諜活動,中國駐美大使館官員指出,中國駐美公司一共還沒有3000家。

  公海航行並不違法

  然而,有國際法知識和軍事常識的人稍微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格茨設計的這個故事是站不住腳的,他對中國的指責更是毫無證據。報道說,事件發生在衝繩附近的公海海域,是“遠離中國海岸的大洋深處”。且不論這事是真是假,但既然是公海,不管離中國海岸有多遠,包括中國潛艇在內的各國軍民艦船都有航行的自由,難道隻有美國的航母有航行的自由,而就不允許中國潛艇在這裏出現?國防大學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按照國際法的規定,12海裏以內為領海,一般來說,12海裏以外海域各國船隻可自由航行。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在這一海域遇到的船隻應進行合理避讓。因此,根據“公海航行自由權”,退一萬步講,即使中國潛艇真的出現在那片海域,也並沒有違反任何國際法。

  據專家介紹,在公海海域,兩國艦艇相遇的情況經常發生。在冷戰期間,美蘇軍艦經常在公海自由航行時相互碰到。美軍潛艇仗著自己在聲呐技術上的優勢,經常長時間地跟蹤蘇聯戰艦,有時甚至一直會跟進蘇聯領海。冷戰結束後,美軍潛艇的行徑也沒有收斂多少。去年8月,中俄兩國舉行首次聯合軍演,美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也一直在附近海域徘徊。還有分析認為,《華盛頓時報》所謂的“中國潛艇跟蹤美航母”發生在衝繩附近海域,該海域是當前最熱點的地區之一,海域內的軍艦和潛艇密度堪稱世界第一。中國潛艇經常在該海域執行各項任務,與美軍航母偶爾相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還有軍事分析家認為,按照《華盛頓時報》的說法,中國潛艇是跟蹤美國“小鷹”號航母,並在距離5英裏內突然上浮的。這一說法恐怕會讓稍有軍事常識的人笑掉大牙。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擁有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反潛裝備。這樣的一個先進的艦艇編隊,居然會被中國並不算最先進的“宋”級潛艇如此近距離地跟蹤卻毫無察覺。一般來說,美國航母發現敵方潛艇的距離一般都在50海裏以上。最令人不解的是,在跟蹤且沒有被對手發現的情況下,中國海軍潛艇居然會“自己主動浮出水麵”。一艘孤零零的潛艇主動暴露自己,在不到5英裏的距離裏,與強大的航母戰鬥群進行對抗,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天方夜譚?

  中美將軍駁斥荒謬論點

  今年以來,中美軍事交流與合作呈現出深層次、實質化的良性發展勢頭,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剛剛成功對美國進行了訪問,備受世界輿論關注的中美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也即將拉開序幕。其中,一向力促中美軍事交流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倫功不可沒。就在此時,《華盛頓時報》突然拋出中美海軍對峙太平洋的“奇談怪論”,並將矛頭直接對準了努力推動中美軍事關係深入發展的太平洋司令部。11月10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拉夫黑德上將對中國展開為期一周的訪問,這是他就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以來首次訪華。11月13日,他在北京被問及對這一報道的看法時明確表示:“有人問我中國海軍是否是威脅,我一直以來都認為不是。”他表示,盡管中國海軍走向藍水的步伐越來越明顯,但通過雙方的深入交流,可以開創一個“避免因誤解而導致衝突的年代”。

  中國科學院的軍事專家彭光謙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美軍事關係一直在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的曲折道路中前行,目的是雙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理解的關係。一方麵,美國對中國的根本性疑慮尚未消除。美國在戰略上仍然對中國有防範,對中國仍然采取兩手策略。另一方麵,中美兩國在共同安全利益和對威脅的認識上,共同點越來越多。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兩個重要的大國,對世界的安全都負有重要的責任。所以,中美要走的唯一道路就是相互信任和理解,加強合作。但是這並不是一條坦途,中美還處在相互適應期,仍然需要磨合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雙方產生一些猜疑和不理解是正常的,出現一些雜音和噪音也不奇怪。這次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訪問中國就有助於增進美國軍方對中國的理解。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譚竹潔 方惠君 記者 段聰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