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受波士頓

(2007-02-13 14:59:15) 下一個

一種莫名其妙的衝動讓我飛了趟波士頓。從飛機上看波士頓的羅根(LOGON)機場,三麵環水,一麵陸地,水陸相抱,就象一對情人難分難舍,別有一番趣味。出了羅根機場, 我立刻感到北方料峭的春寒,隻好從旅行袋裏抽出外套披上。

在波士頓的第一天,我參加了無軌電車市區一日遊,開電車的司機兼導遊有著很重的波士頓口音,他風趣地向我們介紹波士頓的曆史名勝。波士頓是個英國文化濃厚的城市,美國獨立戰爭也是這個城市風貌的基礎。波士頓的地名,街名,區域名大都是從英國來的,例如查爾斯鎮等。波士頓的酒吧和茶會很有名,是典型的英國遺風。她的酒吧不叫“BAR”,而叫“PUB”,是典型的英式稱呼。在波士頓有個散步的好去處“自由通道”(FEEDOM TRAIL),有兩個半英裏長,這條通道經過了所有主要獨立戰爭在波士頓留下的有關景點。波士頓曾是獨立戰爭時期自由呼聲的發起地,那些著名人物如JOHN HANCOCK,QUICY ADAMS,PAUL REVERE的遺跡在波士頓隨處可見。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美國本土上的兩次戰爭——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囊括了美國主要大城市在曆史上的璀燦。北方城市很多以獨立戰爭為標誌,南方城市鮮有未受過南北戰爭影響的。時至今天,南方人講起南北戰爭,還帶著當年的驕傲。很奇怪,雖然那場戰爭他們敗了北,雖然事過境遷已近二百年,他們還是蔑稱北方人“YANKEE”。我先生在亞特蘭大住過多年,而他的故鄉小城蘭卡就是當年把亞特蘭大燒成白地的謝爾曼將軍的祖居所在,所以對於真正的南方人,他是不願提他的故鄉的。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今天的北方人很少蔑稱南方人“REBEL”了,看來勝利者的襟懷跟失敗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同樣的,北方人愛談論獨立戰爭,卻對英國人沒有一點敵意和蔑視,也許是因為年代太久,也許還是勝利者的姿態罷。

波士頓是美國最老的城市之一,在城中心的一座墓園,最早的墓主葬於公元1666年。在城中心有座植物園,也曆史悠久,是1887年建造的。裏麵的天鵝湖據說是兩隻白天鵝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家園,它們倆長年無後,人們才發現原來兩隻都是雌天鵝,卻彼此寸步不離左右,不由得稱奇。

波士頓的雕塑很多,街頭巷尾,公園院舍,雕塑的人物大都是獨立戰爭時期的英雄。這一點更象歐洲的大城市如布達佩斯。走在波士頓DOWNTOWN,如同走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裏, 更如同坐井觀天,有種身在紐約曼哈頓的感覺。也難怪,波士頓與紐約並列世界五大金融中心之一,但波士頓的高樓風格與紐約不盡相同。波士頓既有古老的歐式造型的建築,也有現代的幾何造型的大廈。著名的JOHN HANCOCK TOWER是全玻璃的大樓,藍天白雲,古色古香的教堂,交相輝映在大樓牆壁上,蔚為壯觀。這裏街道很窄,人很多,不小心以為走在維也納的街頭,隻是不見那些小號的奔馳聰明車(SMART CAR,很小的奔馳車,在歐洲常見)。正是午飯時間,街心公園裏坐滿了裝束正經的專職人員,讓人感到這城市的古樸和年輕。

我喜歡波士頓,因為這裏的人們很開放。在街上比比皆是不同種族的情侶或夫妻,沒有人向他們投以異樣的目光,我覺得處身其中很自在。紐約比波士頓更加國際化,在紐約是沒有外國人這個字眼兒的。但是在紐約也有不便,就是問路最好問警察,因為你不能指望紐約人都會或願意說英語。而波士頓就沒有這個問題。

波士頓分波士頓和後海灣(BACK BAY)兩部分,後海灣主要是居民住宅區。我乘船從內港(INNER HABOR)去參觀了美國海軍鼻祖艦—憲法號。從船上看波士頓港,就象從海灣看紐約一般無二,隻是少了自由女神像,不禁感歎造物主的神奇。波士頓有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水上出租車,很多人上班利用它躲避高速公路的擁擠。

波士頓是個高知華人聚居的地方,所以在這裏是感覺不到多少對華人的歧視的。哈佛大學的校園和廣場上,東方麵孔幾乎是招牌,連接頭的賣畫者都不例外。自由是不能容納歧視的,心中有歧視和被歧視的人都是不自由的。作為自由先聲的波士頓是否也是平等之都呢?哈佛校園距離門口不遠的是創始人哈佛先生的青銅像,那左腳上的皮鞋被摩擦得呈黃銅色,不知道它給哈佛的學生和遊人帶來過多少好運氣,但絕對是最引人注目的哈佛景觀之一。

波士頓有不錯的地鐵係統,分紅黃藍灰四線,還有高速火車通向城郊。但上下班時間交通依舊很差,有的高速公路地段據說修了幾十年了,還在修,政府效率低也許是大城市共同的特色吧。

波士頓曆史上也是個愛爾蘭人聚居的城市之一,在一些愛爾蘭人雕塑下,石刻的碑文講述了當年他們的祖先為逃避馬鈴薯饑荒而移民美國的悲慘經曆,還有後人運糧食回愛爾蘭救濟饑民的故事,這些很讓我感慨一番。也許愛爾蘭人總統肯尼迪是愛爾蘭人最大的驕傲,所以雖然他不是波士頓人,他的紀念物也遍布波士頓。

兩天的感受波士頓也讓我感受了它的風寒,一回到家我便病倒了,一病就是兩周。盡管如此,我還是愛上了波士頓,我問先生:“我們搬去波士頓吧?”先生說:“等你再感受一下那裏的冬天再說。”我無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