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幾年在國內的真實感受

(2010-07-21 05:03:16) 下一個
來到海龜論壇看了一些帖子,討論該不該回去的問題,不少人可能以自己的想象或短期回國的感受來談這個問題(未作文獻檢索,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嗬嗬),覺得沒有把握真實的國內情況。
我回國已三年,在國內的高校教書(二線城市,二流211大學)。感覺國內變化很大,總的看法是:
1. 要回來就早回來,這幾年(特別市去年)回來的人很多,你挑選的餘地越來越小。過去回來直接拿教授職稱的,現在隻有副教授。一旦下了決心就不要猶豫,切忌患得患失。國內機會比過去少了(比2006年之前),隨經濟的發展速度的減緩,機會以後會越來越少。但是還是比國外相對要多一點。過幾年你想回來時,就沒有什麽競爭優勢。如果你在國外已經很牛,也犯不著考慮海龜的問題。我一好友在企業當高管,年薪30多萬美元,他回國很難找到這樣的薪酬,除非自己創業(搞實業很難,不扯遠了)。
2. 高校收入並不一定,看在哪座城市?哪所大學。反正我們學校經費很多,就是缺乏科研成果。平均下來我年收入(稅後及扣除其他保險)不少於25萬人民幣,去年差不多有30萬(其中正常收入25萬,科研經費5萬)。等穩定下來後,其他方麵的收入應該會增加。如果你非要去北京上海,這點收入對於住房而言很少。如果在二線城市買房子的壓力不大。
3. 國內其他人的收入。出國前我最好的五位研究生朋友,除了在高校的外,現在收入都比我高。一般都有3-6套房子(包括高校的那位哥們),市價都在300-1000萬人民幣之間,都有汽車。夫妻都在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普遍都有2-3套以上住房(雙方各分一套,雙方再用公積金買商品房一套)。我哥小孩出國的費用,就是賣了一套住房。我每次出國都要幫很多朋友帶東西,有一哥們,最早讓我帶浪琴表,後來他自己去香港買雷達表,後又帶歐米嘉,這次一步到位要百搭菲利。國內有錢人真的比過去多得多,去國外的LV店裏看看就知道了。當然,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很低。
4. 有人說國內高校搞學問的人少,確實如此。有人開公司,有人撈別的外快。但是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很容易出成果啊。另外,國內的學術圈有自己的規則,如果不在這個圈子裏有點關係,你也很難出頭,這方麵需要花點時間。
5. 人際關係。其實人際關係哪裏都一樣,可能出國前我就有較長的工作經驗。所以沒有覺得特別複雜。與人為善,不高調就沒有問題。我安心做學問,不參合其他事,很少有矛盾。我見過不少海歸(高校裏)沒有對自己準確定位,言談舉止很高調,自然招人反感。浮躁是普遍現象,但是你自己要做到不浮躁。
6. 國內不好的地方大家已充分討論過了,可能最差的就是環境。不過在國內還是有點主人公的感覺,為什麽你看到新聞報道中有關國內貪汙腐敗的消息會不高興呢,因為你是認同它的,美國、俄羅斯發生同樣的事你會嗎?嗬嗬,國內沒有國外語言文化的差異,沒有二等公民的感覺。至於地溝油注意就可以了也沒有那麽普遍,你回國不可能去那些看上去就不爽的飯店。國內還是美食天堂,就這點的吸引力都很大啊。
7. 當然回不回去要考慮很多問題,因人而異,如子女已在國外讀初中了,你可能就回不去了,為培養下一代也值(或者說被下一代綁架了,嗬嗬)。真的要回去就必須回國做認真的實地考察,多聽聽早先回來人的意見。定了回國或留下就不要人雲亦雲,患得患失。回國決策的困難就在於沒有壓倒優勢的好處和壓倒優勢的壞處,因人而異。
上麵主要針對的是回高校的海歸而言,一點想法供大夥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