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井村雅代想到何智麗 (zt)

(2007-03-21 04:25:05) 下一個
一個是日本的花樣遊泳教練,一個是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員,兩個不同的國度,兩個全不相幹的體育項目,她們或許也從未聽說過對方,但是當我看到這位中國花樣遊泳隊新來的外籍主教練小心翼翼地躲避著日本媒體的圍堵,並無奈地承認自己承受著來自國內的巨大壓力,我還是無法不想起千裏之外,那個曾經有過一個日本姓氏的上海女人。


  “何智麗”本來是一個逐漸被淡忘的名字,但是,不久前她的一位作家朋友發表了一篇關於她近況的文章,並在文中就那段往事為她說了一些好話,“何智麗”這個名字最近再度成為人們爭議的焦點。


  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去探究何智麗究竟是一個反抗中國體育製度中某些痼疾的孤膽英雄,還是一個言而無信、臨陣變卦的人,我想說的是,我們究竟該怎麽看待一個國家的運動員或者教練員,投身到另一個國家的隊伍中,而那支隊伍恰恰是本國球隊最大的競爭對手。井村雅代的到來和何智麗的再度被炒作,隻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新的討論契機。


  說實話,何智麗在世乒賽上的叛逆並沒有給中國體育造成多大的傷害,因為她畢竟還是為中國帶回了一枚金牌,真正讓很多中國人不能接受的,是她在亞運會上的那次麵對鄧亞萍的勝利,因為那時她穿著日本隊的隊服。現在,井村雅代來到了中國。日本是花樣遊泳的傳統強國,但是在多哈亞運會上,她們剛剛在兩個項目上敗給了自己在亞洲的頭號對手中國隊。在這個時候井村轉投中國隊,無疑會引起日本國內很多人的不滿甚至恐懼。她現在的處境,和當年的何智麗有很多相似之處。


  如果把世界賽場上兩支隊伍、兩個選手之間的比賽,簡單看作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那我們當然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幫助對手就是“叛變”。可是,我們真正理解了體育的精神嗎?競賽當然是體育精神最直接的載體,可是競賽一定等同於競爭,而競爭又等同於爭鬥嗎?我想,所謂的“更快、更高、更強”,從小的層麵來講,是在鼓勵個人不斷地挑戰自我,從大的層麵來講,是在鼓勵整個人類突破極限。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運動員、教練員走出了國門,在其他國家的隊伍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華的天地。這次墨爾本遊泳世錦賽上,就有不少這樣的“海外兵團”,比如澳大利亞跳水隊的主教練童輝就是前中國著名運動員,他的搭檔王同祥也來自中國。至於乒乓球、羽毛球、體操等項目,活躍在世界各地的前中國運動員、教練員就更多了。不過和何智麗不同的是,這些海外兵團的成員還沒有對中國隊的金牌構成真正的威脅,中國人的心態也因此沒有受到真正的考驗。如果“美女棋後”代表卡塔爾隊擊敗了中國棋手而加冕,如果曾令無數中國人為之驕傲的“鐵榔頭”率領美國女排,在我們的家門口戰勝中國隊而登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我們還能做到冷靜嗎?我們的神經,經過何智麗事件的磨練之後,是不是變得堅強了一點呢?


  2002年在釜山,韓國人金昶伯在自己的家鄉率領中國隊擊敗此前連續4次獲得冠軍的韓國隊,奪得亞運會女子曲棍球的金牌。賽後,有的韓國誌願者說:“作為韓國人,我當然希望韓國隊贏。但中國隊的勝利證明金昶伯教練有能力,將韓國的曲棍球發揚光大,我們為他感到驕傲。”2007年在墨爾本,日本人井村雅代今天在中國花樣遊泳選手首次進入世錦賽前四名之後說:“現在日本國內支持我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很多人發電子郵件給我,祝願我帶領中國隊取得好成績。”她前兩天還說:“等2008年奧運會後,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也應該能理解我,我的選擇是為了中日友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望月明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你的觀點,體育是一種精神而非政治.

中國女排有當年的輝煌,有一位日本教練是功不可沒的,他是64年東京奧運會的金牌得主,大鬆博文.後來在周總理的邀請下,在中國執教了幾個月,隊員正是袁偉民的前後.
他已經去世,但在日本還是被廣泛尊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