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音樂的最高境界是“天籟”,而不是passion

(2008-08-09 01:33:03) 下一個
要是按照西方的音樂標準,那中國音樂確實很單薄和幼稚,樂器動靜小,音樂語言單一,結構單薄。。。那麽,按照西方現成的音樂標準,要跟西方古典音樂在恢宏的氣勢,強烈的情感,樂隊的人數,整出的動靜等方麵“抗衡”,可能確實不是對手。但要這麽說的話,那中國文學、哲學、美術等等等等就都不配跟人家“抗衡”了。就說文學吧,按照比較近代的文學概念,中國也就一部《紅樓夢》,拿來說啊說啊,還養活了那麽多專家,可實話實說,怎麽在部頭大小、情節曲折、人物場麵、社會意義等等方麵跟巴爾紮克的法國,跟托爾斯泰的俄國等等“抗衡”啊。

但如果你承認有“中國文化”這回事,而且同意中國文化可以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自己的判斷標準,你就會發現,音樂在中國文化裏不是弱點。它不講求passion, 不講求繁複和曲折,相反,它的最高境界,跟老莊一樣,講求返璞歸真的單純和含蓄,講求修身修道的寧靜致遠,講求禪一般的反觀了悟, 是“長歌吟鬆風”、“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的音樂和自然的交融, 更是“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的物我兩忘的會心,是“大音希聲”的天人和諧,天人合一。

老子說“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最高境界的音樂,不是聲音越大越好、越複雜越好,而是越簡單越好,越單純越好,越接近自然越好。曲者以單純的旋律和音樂語言,闡釋他自己的了悟,以使聽者超越聲音的旋律的表象,“得魚忘筌”,去達到與自然的融合。可以說東方西方對音樂的理解和出發點根本是不同的。


以前西方人看不上中國的繪畫,認為太簡單幼稚,現在我知道美國和歐洲很多大學都有專門的program, 有好多很棒的研究中國畫的專家,比如我認識一位研究宋代文人畫的專家,很通很博學很深刻噢----不是拿它當原始人的畫那種研究法:-)), 而是挖掘很sophisticated的文化內涵。中國音樂不知道現在有沒有這麽研究的,但將來肯定會有的。

說了這麽多,不是說中國音樂一定要把西方音樂比下去,隻是說音樂是中國文化裏不可分,而且很strong的一部分,如果要處處以西方標準來衡量,或者認為中國文化整個不值一提的話,就沒啥可說的。但如果願意自己了解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話 (就象現在很多國內和國外的中國人正在做的,就象這次奧運開幕式所做的), 那請一定別忘了中國音樂。它不比文史哲弱,而且與其水乳交融。(有個朋友,研究藝術的,跟我講“五音十二律”跟五行陰陽什麽的,聽上去挺複雜有趣,挺是那麽回事的,不象胡扯。)

羅嗦了這麽多,有感而發,不針對任何人。最後,強烈推薦簫曲,特別是《平湖秋月》。特別是如果你有機會月下蕩舟,麵對“月出於東山之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佳境,你與所愛的人,“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嗬嗬,那位說,太酸了。別忘了,要浪漫,張大導演說了,要浪漫。嘿嘿),這時,老貝的《月光》啊啥的,都不好使,要達到感動和融合的境界,聽《平湖秋月》吧。

祝大家周末愉快,看奧運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