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塵影

寫下一些塵事,留下一點影子。也許世界都忘記了,至少自己還記得自己。(原創所有,請勿轉載)
個人資料
塵凡無憂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極端之美——《巴黎野玫瑰》觀後

(2024-06-12 11:59:19) 下一個

 

極端之美

                                                                          ——《巴黎野玫瑰》觀後

 

我想我也是有執念的人,好好的一部愛情片,我偏偏被那些愛情之外的東西吸引。

沒錯,《巴黎野玫瑰》是一部情色片。估計很多網友都聽說過,法國知名導演讓·雅克·貝奈科斯1986年執導,據說這部影片是一代人的性啟蒙。

快四十年過去了,這部影片即使現在看,無論主題還是情色都毫不落伍,甚至讓我恍惚感覺拍攝的就是當下,此時此刻。片中大量裸體鏡頭自然唯美,稱得上純淨,所以我可以氣定神閑地被那些愛情之外的情節打動了心靈。

影片開始時的女主貝蒂不到二十歲,正值最美的年華,是一個集美麗、純真、熱烈、野性於一身的尤物……好吧,僅僅野性還不足以形容她,狂野更適合。

貝蒂對男友佐格的愛毫無保留,傾心盡力。佐格是一個平凡無奇三十多歲安於生活現狀的修理工,相比較貝蒂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佐格更像一個老去中的男人,他已經在世事摸爬滾打中變得溫順馴服,並建立了自己的處世哲學——妥協退讓求和,很像被一些人標榜的中庸之道,永遠四平八穩,永遠和諧安寧,處處退讓不與人爭,像個慣看世事的覺悟了的人——其實他不過是失去了昂首挺身反抗這個世界的那種雄性的勇猛的戰鬥力,一個開始走向暮氣沉沉的人。

在青春閃亮的貝蒂身旁,佐格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溫和到懦弱的男人,對生活逆來順受,活得無能而憋屈,卑躬屈膝為了吃住為了生存而看盡人的臉色。

然而獨具慧眼的貝蒂看到了幾乎沉寂到眼下的佐格生命深處的那些曾經閃耀過的光環——佐格的小說應當是在他靈魂還年輕還桀驁不羈時寫就的。青春,誰都曾美得肆無忌憚咄咄逼人吧。然而青春逝去得是這麽快,快過美麗容顏的消逝。在靈魂裏,那個青春叛逆煥發勃勃生機的新鮮的靈魂,多麽容易老去。它有十年的生命期麽?

無論如何,才三十多歲的佐格已經是一匹溫順的老馬了。他曾經被怎樣的生活的鐵蹄教訓過——教訓成現在的模樣?

而貝蒂是朝陽,活力四射青春逼人,這不僅僅是指貝蒂的美麗,更指的是貝蒂還不曾被世界改造的率真任性的靈魂。對於這個世界上的不平事,貝蒂的清澈如水的眼睛容不下任何沙子,她會本能地反擊那些在佐格看來可以容忍的不公平的事——即使佐格內心裏也想像貝蒂那樣反抗,但是他已經被這個欠教育的世界教育了,他被收拾得老老實實地承受這個粗魯傲慢的世界的欺淩、壓榨、嘲弄和羞辱。

貝蒂不,貝蒂會結結實實地把不公平狠狠地反擊回去。她可以毫無猶豫地朝白用她勞力的貪心物業主的汽車潑油漆,也可以對著下流無恥的物業主直接出拳,憤而將他推下陽台;可以對根本不會點餐卻會百般刁難服務生的有錢女人的粗魯無禮,忍無可忍抓起叉子就插過去;對著那個根本沒有鑒賞水平卻自以為有權利羞辱他眼中的無名作者的出版商,她也敢不計後果地直接拿鐵梳子刮花他的臉……

夠了夠了,僅僅這些就夠了,這些僅僅是被無意撩起的這個世界的一小角真相(這裏不得不誠實地說,電影中呈現的那個不完美的世界幾乎是溫情的,真實的世界遠比電影中的那個世界殘酷而冷血)。

是的是的,對待不公平的世界的反擊可以更恰當一點的。

是的是的,貝蒂太幼稚太不成熟了,她的反抗是偏執的極端的。

然而,她的極端在我眼裏這麽美!

別在這裏說什麽中庸之道妥協之道,那不是智慧,隻要懂得自保就可以,好聽的說法,你懂得了生存之道,不好聽的說法是,無他,你隻是老了。

而極端之美,多麽難得。因為我深知,對這個世界妥協屈從是多麽容易,這個世界對鋒利的個性的摧折和吞噬又是多麽容易!

這個被有錢人有權人操控的世界有太多欠教育的地方了,他們既愚蠢又傲慢,他們沒有與他們擁有的錢權地位相配的才華和修養,更不會分辨、甚至嫉妒,排擠天才,也根本不懂得尊重地位看似比他們低的人群,這些所謂上流人上層人操控的世界,除了壓榨混亂墮落就是讓清醒的人鬱悶,使他們無法呼吸。

貝蒂顯然是那個清醒的人,她太清醒了,以至於一眼就可以看出佐格生活得窩囊,沒追求——他活在原來的環境裏隻有學習如何死亡。及至看到了佐格的寫作才華之後,她痛恨佐格隨意浪費才華。我想貝蒂的清醒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跟這個世界的疏離,她還新鮮著,不肯與這個世界同流合汙,她始終保持著清醒的獨立的觀看者的立場,所以總是可以第一時間就分辨出這個世界不可理喻的荒唐之處,並回以痛擊。

相比貝蒂,佐格真是一個世俗的男人。即使他是貝蒂極端之美的自始至終的欣賞者,即使他非常愛貝蒂,他的愛卻太懦弱單薄,不足以支撐起貝蒂的精神世界,反而是貝蒂用盡自己的力氣去喚醒佐格靈魂深處那個陷入沉睡的擁有著敏感細膩的觀察力,同時也一定具有反叛精神的作家佐格——作家必須是叛逆的,他才能寫出對抗這個沉淪世界的作品——而在遇見貝蒂之前,這個作家佐格幾乎快泯滅了。

貝蒂像一個單打獨鬥的孤勇者,獨自挑戰這個世界,獨自搖撼著那些有錢有權人為這個世界製造的各種無形而卑劣的規則,她拳打腳踢地搏鬥著,酣暢淋漓地活著,她活成了絕大多數被侮辱被損害的人所不敢活成的樣子……

然而,對這個更適合庸人生存的世界而言,貝蒂是那麽勢單力薄。她渴望的都是不存在的東西,是不可能實現的美好人間(如果每個人都是貝蒂,或者有更多的貝蒂,那麽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一些吧——我是這樣以為的)。

即使貝蒂最終用了自殘的方式對待自己,但是我始終認為,貝蒂不會妥協,永遠不會妥協。她沒有瘋,她隻是不堪承受自己的雙眼看到的這個世界,挖去一隻眼睛,或許是貝蒂向自己妥協的一個動作——要一個不肯妥協的人妥協需要她付出多麽殘忍的代價啊。

這個世界有人著一雙清亮的眼睛,能看見所有細微之事,因為看見而慢慢陷入憂鬱;有人生了一雙膽小到怯懦的眼睛,隻敢看得見這個世界的美好,兀自在狹小的世界裏自欺欺人地歡喜著;而有些人,壓根兒就是眼瞎,除了自己誰都看不見,尤其看不見底層人群,真是白長了一雙眼睛。

然而身外那個從不曾懂得她的世界判定她瘋了,並用強力讓她徹徹底底地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佐格,更是親手殺死了她。

為什麽貝蒂不再是貝蒂的時候就該死?而佐格不再是曾經的佐格時,他卻允許自己活著?

佐格——假如我再激烈一點極端一點——泯然於眾人的佐格,其實一直是那個推波助瀾殺死貝蒂的手,他一次次地指責貝蒂瘋了。沒有什麽比你捍衛的那個愛人的退縮和指責更讓人絕望了,佐格到底沒有那種為了你我可以與全世界為敵的勇氣,佐格所有的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勇氣都是貝蒂激發的——看似深情的佐格其實根本無法與貝蒂相配。

要是要是,關掉屏幕之後仍沉浸在電影情節中的我不無惋惜地想,要是貝蒂的極端性格裏多一些堅韌就好了,她就不會那麽脆弱到容易折斷自己。或許隻是因為她還年輕,極端讓人很容易對這個世界失望。不過我也無法確定,當貝蒂變得堅韌了之後,她還是貝蒂嗎?她還會是那個鋒利到亮瞎人的眼睛的貝蒂嗎?

要知道,這個庸俗不堪的世界是多麽容易毀掉那些停留在童話世界裏的極端又美麗的貝蒂們啊!然而即使貝蒂被這個世界殺死又怎樣呢?我的耳邊仍回蕩著貝蒂搖撼佐格的靈魂的大喊,也搖撼著所有觀看他們的未死絕的靈魂,那一聲聲的質問,像璀璨的煙花久久在心靈的天幕上綻放——

“對這個不美好的甚至醜陋的卑劣的世界,你為什麽總是忍受?!你為什麽隻會屈從?!你為什麽從不反抗?!”

 

(個人觀感,不喜請忽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塵凡無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文章閱讀完畢,稍後詳細評論。繼續努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