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郭沫若晚年為自保向江青獻詩

(2013-11-01 03:15:28) 下一個

 

 

人物名片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代表作有《女神》、《地球我的母親》等,並發起成立創造社。抗戰期間創作了《屈原》等曆史劇。解放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主席。
1958年4月21日《北京晚報》發表了一首詩:《咒麻雀》。詩雲:
麻雀麻雀氣太官,天垮下來你不管。麻雀麻雀氣太闊,吃起米來如風刮……《咒麻雀》直白淺露,一點詩的意境沒有,至多隻能算作打油詩。而它的作者,竟是新中國頭號文豪郭沫若。根據毛澤東的號令,當時全民動員圍剿麻雀。時任中國文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便帶頭創作了《咒麻雀》。遺憾的是,類似的敗筆,甚至比這更大的文學上、學術上、政治上的敗筆,在這位文豪的晚年不斷地出現。個中緣由,發人深思……
1、
為何從持論公允到“揚李抑杜”
這樣的打油詩,郭沫若並非偶一為之。眾所周知,著名的打油詩集子———《紅旗歌謠》,主編即為郭沫若和周揚。1958年國慶,郭沫若又寫了一首———《宇宙充盈歌頌聲》。詩雲:
廣場浩蕩人如海,豐碑巍峨天變矮。人間出現雙太陽,天上地下增光彩。
這首毫無詩味的“詩”長達191行。至於郭沫若為歌頌大躍進而寫的《百花詩》,許多地方連語言流暢都沒做到,更慘不忍“讀”。曾經寫出《女神》的詩人郭沫若,在他的後半生中,隻能寫寫這樣的東西。紛飛的想象、澎湃的激情和對事物的深入探究,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郭沫若同時也是著名學者,在文學、史學等領域堪稱權威,著作等身。可在他的後半生中,再無巨著問世,倒是在“文革”期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他的新作《李白與杜甫》。其中“揚李抑杜”的傾向,一望可知。在此之前,郭沫若對李白、杜甫本來有過公正的評價。
1953年4月,郭為杜甫紀念館的題聯是: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1963年春,郭為李白紀念館的題聯是: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那麽,郭沫若為什麽要突然180度大轉彎呢?
這就要說到毛澤東。眾所周知,毛澤東最喜歡“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的詩,“三李”中又最喜歡李白。對杜甫的詩,毛澤東一向不甚喜愛。1958年1月,在為大躍進作輿論準備的南寧會議上,毛澤東說:“光搞現實主義一麵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願看。”在遊杜甫草堂時,毛澤東以不甚欣賞的口吻,說杜甫的詩是“政治詩”。毛澤東尤其不滿學術界“揚杜抑李”的傾向,要翻這個案。一位70年代參加《辭海》中國古典文學條目修訂的學者回憶,他聽複旦大學教授劉大傑說過:“毛主席之所以有揚李抑杜的想法,那是因為前人對杜甫的詩注家太多,號稱‘千家’;李白的詩注家太少,同為大詩人,注家相差卻如此懸殊,覺得有點不平,而在他看來,李白詩的成就與價值又並郭沫若原名郭開貞,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代表作有《女神》、《地球我的母親》等,並發起成立創造社。抗戰期間創作了《屈原》等曆史劇。解放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主席最苦澀的作品———即席向江青獻詩

  就在郭沫若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在亞非作家緊急會議上闡述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意義”時,北京大學已經開辟了一個專門批判郭沫若的專欄,那裏貼滿了“打倒郭沫若”的大字報,大字報甚至貼到了郭沫若寓所門前。流言蜚語更是紛至遝來,其中編造得最離奇最惡毒的,是指控他不久前為長篇小說《歐陽海之歌》題寫書名中的“海”字,隱有“反毛澤東”的字樣。紅衛兵為此到郭沫若寓所門前示威,“勒令”他限期交代“反毛澤東”的彌天大罪。

  事實上,紅衛兵興師問罪,並非自發行為,而純粹是中央文革煽動的。5月25日,《人民日報》等報刊重新發表1944年1月9日毛澤東《看了<逼上梁山>以後寫給延安平劇院的信》,信中原有的“郭沫若在曆史話劇方麵做了很好的工作,你們則在舊劇方麵做了此種工作”兩句竟被刪得蹤影皆無。毛澤東這封信的手跡,建國初曾公開發表,廣為人知。在紅色恐怖席卷中國的背景下刪去廣為人知的這兩句話,絕對是個危險的信號,實際上是暗示公眾:郭沫若“有問題”,盡可大膽衝擊。郭沫若看出此層深意。便有了另一個最大的敗筆——

  6月5日,亞非作家常設局紀念“講話”討論會閉幕式上,實際領導這次討論會的東道主、中國文聯主席郭沫若竟被安排在後排就座。戚本禹到會作長篇講話,郭沫若不僅要洗耳恭聽,還必須向戚本禹鞠躬致敬,在閉幕詞中說:“戚本禹同誌為我們作了富於啟發性的報告”,“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感謝”。這個閉幕詞標題就是《做一輩子毛主席的好學生》。

  郭沫若意猶未盡,竟即席朗誦一首詩:“獻給在座的江青同誌,也獻給各位同誌和同學。”他在詩中這樣稱頌江青:“你奮不顧身地在文藝戰線上陷陣衝鋒,使中國舞台充滿工農兵的英雄形象。”那個寫出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的郭沫若,那個敢於挑戰一切強權、敢於挑戰一切壓迫的鬥士郭沫若,竟然在公開場合、竟然當著那麽多中外知名人士的麵,毫無掩飾地阿諛一個政治暴發戶,僅僅是為了自保。這其實又豈止是郭沫若一個人的悲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