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汽車工業合資20年,要推倒重來嗎?

(2004-10-26 03:52:17) 下一個
中國汽車工業合資20年,要推倒重來嗎? 文章來源: 火狐狸與花狐狸 於 2004-08-29 05:54:44 Web 文學城 最近讀到來自日本的一篇文章,關於中國的汽車工業轉型的研究,感到很汗顏,文章指出:最初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到現在為止成為了一種市場完全被外方占領,而自己卻沒有學到任何關鍵技術。外國公司對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並不感興趣,因為汽車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但因為高額關稅,使得他們不得不選擇國內的合作夥伴。但20年過去了,國內個合資夥伴卻越來越依靠外方。在未來,WTO規定外資可以占有100%的股份的時候,國內的合資夥伴的重要性就值得疑問。雖然在中國的外資汽車公司的前景很難預測,但中國自己的汽車公司肯定是更差。在中國成為汽車生產大戶的時候,自己的汽車公司可能會全體滅絕。(全文可以查詢http://www.rieti.go.jp/en/china/03062001.html)這讓我想起了前一段時間對合資汽車優劣的辯論。我想,除了一些要對此政策負責的人要為自己辯護,為合資叫好之外,總結這20年的合資路,我們是要客觀承認我們的失敗,失敗到外國人都非常清楚。現在這幾年外國公司的經營狀況而言,讓我感覺到中國的汽不車工業仿佛是一個饑餓的駱駝在即將跌到之前,外國公司如同群狼在一旁伺機而動,希望在它倒地之際,能搶得先機。為什麽這麽說,看看寶馬的生產方法就可以明白。先把寶馬車輪子拆下來,然後進口汽車車體和車輪子,在中國把車輪子裝上來,然後宣稱:中國可以製造寶馬汽車了。奧迪,可能拆得稍微零碎一點,但關鍵的東西都已經套裝好了。他們為什麽來中國,和怎麽來的中國一目了然:為了避免關稅占領市場來中國,來中國的方法是利用內鬼,把用於保護民族汽車的政策被民族企業騙來送給外資,然後祈求外方從而獲得一點點的利潤補償。但我們要明白我們喪失的是民族汽車工業的永遠。寶馬此時進入中國,不過是要在中國汽車工業垮台前站穩腳跟而已。我們該怎樣麵對這個工業,重新振作起來呢?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缺什麽?是缺技術嗎?是也不是。中國是缺技術,以至於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等大企業都沒有自己的品牌的汽車。但是為什麽奇瑞,吉利,中華可以有自己的汽車呢?不僅僅擁有品牌,還有所有的知識產權?這裏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國內國有汽車公司不願意告訴大家的,以免被責備懶惰和沒有責任心。那就是:汽車的技術發展已經停止了,至少是經濟型汽車的技術已經完全停止了,而且,所有技術都是公開的,可以購買到。這就是為什麽奇瑞,吉利,中華可以自己去造汽車。在新西蘭的半官方機構的獨立調查顯示:90年代從日本進口的二手車比現在新西蘭賣的新車汙染還少,就是一個例證。國內的汽車工業經過最近20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沉澱。關鍵技術可以考慮從國外購買或者聯合開發的辦法來發展自己的民族汽車。技術不是問題。大眾的工程師曾經購買了一台奇瑞汽車,打開之後大吃一驚。除了外形,發動機和傳動係統之外,奇瑞整個是個翻版的捷達。但是大眾公司無能為力,因為,奇瑞采購捷達的零件,是奇瑞和生產零件的廠家的自己的行為,大眾不能控製。所以隻能以奇瑞使用了西班牙的SEAT公司(係大眾的子公司)而恐嚇奇瑞。但正如我們看到的,後來結果不了了之,因為,意大利公司是按當年的合同,在有效期結束後才把剩餘的一套備用磨具賣給奇瑞的,如果大眾要起訴,它應該起訴意大利公司,而不是奇瑞。正是因為大眾知道此中的緣由,不能奈何奇瑞,因此,恐嚇兩聲,並通過其在中國的走卒,上海大眾來要挾奇瑞後,就不了了之了。因為中國國內對知識產權的了解有限,好像人家抗議了,就是我們的不對,事實不是這樣,如果是我們不對,你會相信他們會如此容易善罷甘休嗎?目前,我們有個非常的大的優勢來發展民族汽車。那就是經過20年的合資,我們有了體係完整的德國大眾經濟型轎車的零件生產能力,尤其是捷達,目前的捷達已經脫胎換骨,至少在底盤,發動機技術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目前應該利用此平台產業基礎,技術保障,增加創新力度,設計不同的車款式,打出自己的品牌,並最終出口。而不是從零起步,從新設計,不能保證可靠性。其次是模仿生產。就知識產權而言,利用這些資源,不侵犯任何人的專有利益。首先,專利經過20年都已經失效了,其次,因為相當長的時間,汽車技術沒有真正的進步,可申請專利的項目已經很少了,最後,汽車工業一般不以專利來保護自己,因為一旦申請了專利,按照法規,你必須完全公布所有技術細節,這是企業不願意看到的。我們知道除了專利之外,保護這些技術的手段已經沒有硬性的了。而當前主要汽車公司之間也是互相抄襲和合作。你可以看到韓國現代的索納塔的設計,尤其是大燈就是奔馳的;豐田專門有部門分析現有的現成專利技術,修改到對方不能起訴後使用;大眾最近的SUV和夏朗,都是無論在外觀,內部技術乃至產品指數上和對手產品“類似”。因此,我們模仿製造得還不夠。我們模仿生產的要從日本車著手,日本車子絕對不是以技術領先而動人,而是以總是使用成熟技術而製造最可靠的車子。這是我們應該仿造的,而且日本汽車工業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勢必培養一批零部件等廠家,為後續工業提供支持。最後,要注意到我們自身的定位有問題。麵對成熟的汽車市場,我們企業如何進入站穩國內的國際的市場大有學問。日本人是後來居上的專家,他們的方法被視為市場後來者進入市場的不二法門:“在堅硬的牆壁找到一塊最鬆的磚頭。”眾多的汽車品種品牌,琳琳總總,有的市場細分競爭慘烈,有的市場細分如同無人之境。中國汽車工業作為後來者,不去想著找到合適的位置,而好大喜功去競爭激烈的細分空間發展,是錯誤的,比如小紅旗。小紅旗品牌定位暫且不說,就這款車的性能而言,如果早幾年去和桑塔納去競爭,那後者肯定不是它的對手。奧迪100這個陳舊的技術背負著紅旗這個沉重的品牌,這款轎車真的走得很累,錯過了過去五年黃金發展期,以後還有沒有前途難以預測。市場如何定位,這個鬆的磚頭在哪裏,其實就在經濟型轎車上。在國際市場上,韓國車沒有競爭,因為沒有上規模的廠家可以生產1萬美元以下的性能可靠的汽車。而中低檔汽車沒有技術壁壘,所謂沒有技術壁壘的意思就是所有所需的技術都能在市場上采購到,而不是單獨某個企業才有。所以,韓國現代從抵擋車起家,在一萬美元價位的汽車市場如入無人之境,年年出口創記錄,2003年更有出口百萬的佳績,並立誌在2010年成為第五大汽車公司。也許大家會覺得生產低檔車沒有麵子,但是一開始就去生產高檔車,那是不明智的。無論奔馳寶馬多好,大部分人還是需要經濟型車子。反觀國內的民營汽車廠商,定位中型車的中華的日子肯定不如吉利和奇瑞好過。吉利和奇瑞就是敲開了國內汽車市場的一塊鬆的磚頭,如吉利的豪情,折合美金隻有不到4000元,而且該有的都配了,還有合金輪。這是任何跨國企業都不能做到的。順便說一句,為什麽跨國公司不能生產和吉利一樣的便宜車。根本原因是他們的費用太高了,根據他們所說的,研發費用高,其實是個幌子而已,真實的原因是人員費用,經營成本特別高,所以,如果毛利潤低於30%或者生產低端產品,跨國企業就會關停並轉這個部門,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其他的跨國企業也是一樣。索尼如果也生產長虹的看家產品,一定做不了長虹的價格。我們要把精力集中在經濟型車上,如果我們把寶押在公務車或者豪華車上,我們肯定死路一條。但是不是說我們不思進去,我們今天作經濟型汽車,是為了在市場上站住腳跟,為明天生產質優價廉的豪華車作準備,正如現代汽車一樣。是個戰略問題。我們如果一開始作豪華家電,而不是大眾貨,就不會有今天得長虹、康佳、TCL。因此,作為產業發展大計,我建議:1. 審慎開辦合資汽車公司,停止批準所有SKD、CKD形式生產項目,為真正的國貨在有限的時間內留出成長必須的市場空間。2. 把一汽等主要國有汽車公司的產權進一步改革,至少把汽研所等機構完全分離,使得自負盈虧,讓國內其他汽車企業可以獲得采購技術的機會。(研發能力市場化)3. 鼓勵汽車小型化,小排量化,鼓勵汽車出口和技術引進。4. 鼓勵民營造車,可以試點出售國有汽車企業給民營公司。最後我要說,如果今天不重新給我們的汽車工業洗牌的話,明天跨國公司會自動給我們洗牌,結果是完全出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笑笑生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希望以後能多發表這樣的文章
橫眉 回複 悄悄話 我沿著狐狸兄留下的穴口鑽了進來,一覽洞中風光。老兄的文章很有見地,而且嚴謹,佩服!

謝謝你光臨寒舍!歡迎再次光臨!

順便問一下我現在遇到和你同樣的問題,在此發一貼便成了兩貼,刪掉一貼就兩貼皆無,不知何故﹖若有答案請告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