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

偶有所思所得,在此與君共享。。。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國女乒痛失女團冠軍,新人接班宣告失敗

(2010-05-30 23:59:52) 下一個
         5月30日莫斯科第五十屆世乒賽,在剛剛結束的女團決賽中,中國隊迎戰最強大的對手新加坡隊。中國隊出場的是丁寧,劉詩雯,郭炎,新加坡出場的是馮天薇,王越古,孫蓓蓓。結果中國小將在重壓下發揮嚴重失常,以1:3殘敗,引起世界乒壇的極度驚愕。丁寧首戰在先勝兩局的情況下被馮天薇逆轉,劉詩雯接著1比3不敵王越古,雖然郭焱第三場擊敗孫蓓蓓扳回一城,但劉詩雯在第四場苦戰五局不敵馮天薇,中國隊1比3不敵新加坡隊,世乒賽女團八連冠的紀錄遭到終結。這樣,原本應該是毫無懸念的比賽就這樣難以想象的結束了。

         這也是中國乒乓女隊近二十年第一次丟了團體冠軍。

        人們對這個結果都無法接受:這些小將在以往的國際比賽中幾乎沒有輸過給馮天微,王越古她們,取得本屆團體冠軍似乎應是探囊取物。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其實再深層思考一下,擔當中國主力的小將丁寧,劉詩雯還是十八、九歲的“小花”,還沒有經受過大賽的考驗,結果是在重壓下徹底崩潰了。她們平時訓練的技術和流暢的在令人窒息的壓力下幾乎蕩然無存,而對手的老練和豐富經驗終於在最關鍵的比賽中充分體現出來。

  九連冠成了中國女乒的魔咒

  以中國女乒的實力,奪取冠軍應當如探囊取物,但每當她們可以九連冠的時候,曆史總是開一個玩笑。1976年第33屆加爾各答世乒賽,中國隊在決賽中擊敗韓國隊,奪回了闊別十年的考比倫杯。直到第40屆世乒賽,考比倫杯連續八屆留在了中國。這種壟斷在1991年第41屆千葉世乒賽中被打破,中國隊在決賽中不敵對手,止步於八連冠。這場比賽也成為了“乒乓女皇”鄧亞萍在世乒賽團體賽中的唯一遺憾。

  2年後,中國女乒在哥德堡世乒賽再次奪冠,重新出發。自此她們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直到本屆莫斯科世乒賽之前,中國女乒再次獲得了八連冠,這是她們改寫曆史的最好機會。但在昨晚的決賽中,中國隊派上劉詩雯和丁寧兩名第一次參加團體世乒賽的新人擔綱主力,加上老將郭焱作第三單打,明顯是下了決心用九連冠作為代價冒險鍛煉新人。結果除了郭焱算是正常發揮外,劉詩雯、丁寧兩位小將明顯都是壓力過大,發揮失常。僅有郭焱拿下一分,另外兩名小將丟掉了三分,從而以1:3輸給了新加坡,再度與九連冠失之交臂!

  人員安排成最大失誤

  整體實力無比強大的中國乒乓女隊會痛失團體冠軍?這讓球迷不敢相信的一幕,就發生在30日的莫斯科世乒賽決賽賽場。最讓人意外的是,中國隊竟然雪藏了郭躍,而讓小將丁寧第一個出場。另外一個90後小將劉詩雯作為頭號單打在第2場和第4場出戰,而一向穩健的老將郭焱則出任第三單打,隻會在第三場亮相一次。“最近大半年丁寧和她的比賽打得比較多,打了六七次都贏了”,中國女隊教練孔令輝表示。

  新加坡的陣容是非常固定的,馮天薇和王越古是鐵打的一二號單打,第三單打則是李佳薇和孫蓓蓓當中的一人,中國隊完全可以做有針對性的布置。從小組賽到淘汰賽,中國女乒主教練施之皓的排兵一直被外界議論不斷。

  在新加坡主教練周樹森看來,中國隊輸球的原因還是在於劉詩雯和丁寧缺乏大賽經驗。“這兩個孩子還是年輕,沒有經曆大賽,有點緊張,郭焱一上來就比較老練。 ”由於曾經帶過張怡寧,周樹森也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小將們與張怡寧之間的區別:“她們跟張怡寧最大的差距在於心理不夠穩定,還是小孩球。而且從技術上來講,她們也還是缺一點、技術不夠全麵,要麽攻不上來,要麽防不住。 ”

  “小花”接班宣告徹底失敗

  在中國女隊的超級主力王楠和張怡寧相繼結婚而退出乒壇後,中國女隊馬上麵臨小將接班的問題。但接班最重要的是給小將機會和信心。隨著女隊失利,小將接班也宣告失敗-這不但是中國丟了最重要的女團冠軍,更重要是給中國小將的心裏留下了難以彌合的創傷,也是長了對手的誌氣。事實上,女隊主教練施之皓對這次中國女隊的失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說現在名列世界第一的劉詩雯還是應該在這場關鍵比賽中上場的話,那丁寧卻是不堪負起重任的:丁寧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經驗上都沒有達到超級球員的高度,而似乎是因為施教練的好感才得寵。這實在是個杯具。丟掉兩分的劉詩雯走下賽場就一直落淚,麵對眾多媒體的蜂擁而上,劉詩雯沒有接受任何采訪,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向球員通道快步走去,甚至忘了拿上自己的證件。“我覺得今天我們還是發揮了很高的水平,可能輸在太年輕,第一次參加這種大賽。 ”原本已經平複情緒的劉詩雯說到失利,再次哽咽,雙眼濕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