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貼回顧】"軍事林彪"和"政治林彪"之一

(2005-04-23 03:24:17) 下一個
"軍事林彪"和"政治林彪"

華飛


過去一個多月來,開國將帥論壇上一大主要話題是林彪,不少人把林彪與粟裕、劉伯承等對立起來,抑此
揚彼,或抑彼揚此,鐵杆擁林者有之,鐵杆反林者有之,中立者有之;態度客觀者有之,討論問題者有之,
出言貶損者有之,開口惡罵者亦有之!陳路兄以及幾位弟兄建議停止咒罵攻擊,認真討論研究問題,近日
情況好轉不少。希望有心維護此論壇的弟兄們堅持下去,客觀敘述事實、持心公正地討論,好自為之。

隻要認真討論而不是咒罵,我對任何人持何種觀點都無意見。當然我要針對我認為不對、不正確、不全麵
的論點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也決不期望他人都如此認為,一是我的觀點不可能就那麽正確全麵,肯定有局
限性或錯誤成分,二是他人的觀點也一定有其形成的客觀背景和道理。別的不說,僅從經曆和家庭角度講,
四野出身的人及其後代很少有持反林彪觀點的,與三野有曆史淵源者貶斥粟裕的恐怕也鮮見,劉伯承部下
及其後人也一定多以二野為榮,等等;此外有時思考者的思維方式、習慣、角度甚至性格、脾氣都會影響
甚至決定其對某人的看法----不
然為什麽有時候你喜歡誰憎惡誰不需要太多理由,一眼上去或一句話說過就足夠了!這些都十分正常,關
鍵在於思考觀察者是否對你不喜歡的人和事也持有客觀態度和"平常心",以及設身處地的理解。我同意陳
路兄關於如何看待林彪的意見。這方麵堪為楷模的是黃克誠大將,但可惜黨內軍內這麽多年也隻出了一個
能象他這樣對事不對人並直言之、且對自己做過的錯事時有反省的人物。他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多說了,
我比較佩服他的是他在回憶紅軍時代中央蘇區肅反清查AB團運動時說過的一句話:"如果細算曆史舊賬,
僅此一筆,黃克誠項上的這一顆人頭就是不足以抵償的!"並對他自己在清查AB團運動中的作用感到五內
俱焚。我不知道他在殺AB團一事中負有多大責任,殺過多少人,也許老來一句後悔自責的話對於那些無
辜冤魂來說是太輕飄飄的了,可是除了他,還有另外任何一個人反省過此事,說過類似的話嗎?

話說遠了,回到正題上來。我想提醒一句的是:要深入客觀地討論林彪,請把作為軍事家的林彪和作為政
治家的林彪區別開來----不要因為林彪的政治行為去否定他的軍事業績,也不要
因為林彪的軍事業績就肯定他後來的一切。事情遠沒有這麽簡單。也許有人說,無論軍事還是政治,事都
是他一個人做出來的,為人是有連續性的,你怎麽可能區分開"軍事林彪"和"政治林彪"呢?此話有一定道
理,但不全對,人是可以轉變的,而這種轉變可能是主動的也可能是被動的,或兼而有之……我由此想到
好多往事,讓我試著敘述分析"軍事林彪"和"政治林彪"的表現, 大家一起來分析討論吧。

對於林彪的軍事才能和戰功,我不想參加討論,也不想把林彪與劉伯承、粟裕等人做簡單類比。林彪可圈
可點的是他後來的政治行為。1955年全軍授銜,林彪赫然排在元帥第三位,足以說明他的軍功,無須爭論。
要知道當年授銜是一件何等不易的工作,定下授銜名單已經費了好大力氣,獲同級軍銜的人的排名順序更
是大有學問,一再反複斟酌。據我所知,除了黨內軍內的資格和曆任職務等等,每級軍銜獲得者還要列出
所指揮的戰鬥、戰役,列出勝仗次數和敗仗次數。當然最後軍銜評定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政治元帥、政
治大將、政治上將均有且不在少數,政治中將和少將就更多一些,但是作戰次數和勝負次數也確實是非常
重要的硬指標。哪位仁兄了解內情,希望貼一篇專題報告,現在網上有關授銜的文章很少,涉及內情也不
深。

  元帥排名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朱德
位居第一,無需討論和爭論,彭德懷第二,亦無話說,林彪位於第三,除了軍事業績把他推上此位,別的
無可解釋。論資格,他僅僅是黃埔第四期學生,聶榮臻、葉劍英是他的老師,徐向前屬黃埔一期是他的學
長;南昌起義時林彪是排長,而劉伯承、賀龍分別是參謀團團長和軍長、起義總指揮,陳毅在南昌起義部
隊和紅四軍中則當過林彪的直接上級;林也就比羅榮桓的資曆強點。然而,林彪把他的教官、上級通通越
了過去,憑什麽?隻有憑硬碰硬的戰功,單憑毛澤東欣賞他是絕對不行的,要知道那時毛澤東還沒有成神,
也不那麽一言堂,此外也得全軍上下心服才行。不知各位弟兄聽到過沒有,我是從未聽說有人對林彪的元
帥排名位置公開表示過不滿或疑問(私下裏的不服氣和爭論大概是免不了的),另外四野的戰績也為全軍所稱
道,盡管有時還有些不大不小的爭論。劉伯承元帥排名元帥第四位,同樣是由於赫赫戰功,但劉帥沒有說
過一句對林彪有意見的話,而且還稱讚過四野的好幾個戰例,如丁盛率四野8縱135師對白崇禧集團作戰
時的的"腰斬七軍"。

要知道授銜名單中的排名位置可是不那麽簡單地一排了之,更沒有象後來"按姓氏筆畫為序"。關於授銜的
事我多說幾句,與主題無關。10員大將排名順序是: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
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粟裕排名第一,也靠的是響當當的戰功,如果比資曆和紅軍時期的職務,
粟裕遜於多數大將,但大家同樣對第一大將心服口服。軍中一直有傳言,網上也時有帖子,說粟裕爭當元
帥,或對粟裕沒當上元帥表示惋惜。粟裕的戰功是不爭的事實,可與林劉比肩,遠大於賀龍、陳毅、聶榮
臻、徐向前諸帥,更不必說葉劍英羅榮桓,但粟裕的資曆確實還夠不上評元帥,如果他的戰功超過林彪,
也許有可能。此外以我通過三野老人們對粟裕大將為人的了解,他不大可能去爭元帥位置。曆史上他兩次
讓出正職甘居副職,並不以職務地位為重;尤其後一次,如果他不讓,官拜華東野戰軍司令,授銜時評元
帥倒真的有可能,軍委不會讓一個大野戰軍不出元帥。粟裕1951年1月即被任命為副總參謀長,其時聶榮
臻任代總長,副總參謀長隻有這一位,不象後來那麽一大堆,可見對軍委他軍事才能的器重。其後軍委於
1952年11月任命黃克誠和張宗遜、1953年2月任命李克農為副總長。1954年10月粟裕出任總參謀長,
副總長多達11位:黃克誠、張宗遜、李克農、陳賡、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韓
先楚。粟裕乃一"全心全意"式的純軍人,絲毫不想粘政治的邊,出任總參謀長的四年時間裏,一切從實際
情況出發,所作所為半點也不"政治",為人又堅持原則,在自認為正確的問題上常常毫不退讓據理力爭。
粟裕與彭德懷許多事上觀點不同,關係惡劣,毛澤東對他也產生了看法,終於於1958年5至6月遭到彭德
懷主持的軍委擴大會議的鬥爭,同年10月被免職。粟裕挨整表麵原因有若幹,核心原因隻有一個:必須"毛
指揮槍",任何潛在的可能對這一鐵的原則有影響的人和事都必須予以鏟除,即使是粟裕這樣主觀上絕對不
會這樣想的人在其指導思想和擬議的規章製度"削弱"黨的領導時也得戴上"極端個人主義"、"向黨伸手"的帽
子;粟裕與彭關係不好、觀點不同隻是表麵原因罷了,彭也隻不過做了毛的工具。一年後彭德懷挨整下台,
核心原因是相同的,誘因不同而已。以粟裕那樣的為人,毛澤東要命也不會相信粟裕會有威脅他的動機、
能力和膽量,但一旦該人要建立的製度有可能影響其集權,無論此種可能性多麽潛在或微小,毛都會將其
盡早徹底消除。在這一點上毛的敏感和遠見無人能及,堪稱大家聖手。比如長征途中一、四方麵軍在四川
懋功會師後張國燾提出要當總書記,中央"總負責"的張聞天覺得沒什麽,就讓他當好了,中央的其他人包
括周恩來、博古、王稼祥等也都不反對,唯有毛澤東斷然說不行,寧可交出紅軍總政委職務,也不能交總
書記。回話給張國燾,張也就沒堅持原議而當了紅軍總政委。從這裏可以看出眾人即使是心懷異誌的張國
燾都不及毛的深謀遠慮,如果張國燾拿到了總書記的名義,那麽後來開會"另立偽中央"就不是"另立"而是
中央合法的人事變動,新中央自然也不"偽"。真是這樣,張國燾"此間用中央、中革軍委名義",原中央毛、
周、張、博"用西北局、西北軍事委員會名義",曆史就會是完全不同的麵貌了。毛的政治家敏感性和對策、
應變能力就是比別人棋高一著,學是學不來的。"天生大任於斯人"的政治家都是如此,如漢高祖劉邦,在
戰敗逃入韓信大軍駐紮的廣武城時,根本不去韓信軍中,先找個小旅館住下,睡了一夜,第二天在一大早
來到韓信駐地,以漢王名義直入中軍,先取了韓信的將軍印信,然後才把韓信從床上叫起來,二人商量事
情。劉邦這麽做的理由是:如果戰敗時,孤身一人(還有幾個隨從)去到韓信軍中,韓信如有異心,一夜的時
間,足夠釀成陰謀,下定決心,而自己無絲毫還手之力。先不讓韓信知道自己來了,待他知道時,不僅漢
王人已到,將軍印都已在漢王手中,想要如何,時間、兵力、形勢各方麵條件都不具備,也就無從談起了。
看看一流的政治家,滴水不漏,潛在的危險事件被他"扼殺"得半點發生的可能性都沒有!不過,活得也夠
累的??也許對政治家來說,這不是累,而是"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話回頭說粟裕。粟裕下台一年後,彭
德懷、黃克誠等被打成了"反黨集團"。粟裕在曆史上基本與彭無關,而且是被彭德懷搞下台的,批彭可謂
一身清爽,公私兩利,但他沒有因為挨彭德懷整而多說一句!有人勸粟裕把受彭整一事提出來,粟裕明確
表示:"我不願在彭德懷受批判的時候提我自己的問題,我絕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幾十年的革命
實踐足夠說明自己了。"他終其生都是"軍事粟裕",從未做過"政治粟裕"。其他大將各有千秋,本文無力涉
及,奇怪的是大將中除了粟裕,真正的名將、戰將很少,徐海東曾是一員,但因病退出戰場太早,陳賡也
算一員,他經曆不凡,多才多藝,別的方麵也很出色,給人有點博而不專的感覺,軍事能力在他身上不是
絕對強項,但由他主持軍事科研、教育如任哈軍工院長則如飛龍在天,是不作第二人想的上佳人選。其餘
黃克誠半軍半政,譚政和羅瑞卿本就不是軍事幹部,張雲逸、王樹聲、蕭勁光、許光達雖主要做軍事工作,
但每人都沒有什麽拿得出的傲人戰績,還不如若幹上將。

大將們望眾弟兄陸續給予介紹,我這裏不再多說。值得補充幾句的是當時曾擬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但因
為如果這樣,其他幾位比傅作義原地位資曆更高的國民黨起義將領如程潛、龍雲等人無法安排,來自我軍
將領方麵的意見也太大,最終沒有實現。不過聽說(隻是聽說)後來還是暗中給了傅作義大將。消息來源是
1969年我們在嫩江抗洪時,聽參見指導抗洪的水利電力部一個人和黑龍江省軍區一個幹部說的:1963年黑
龍江發大水威脅哈爾濱,水電部長傅作義親臨哈爾濱抗洪現場視察,當時洪峰太猛,黑龍江省軍區部隊負
責的一段大堤吃不住勁了(部隊絕對是在最危險的位置上,那是一種信任和光榮),部隊拚命堵也岌岌可危,
在場的黑龍江省軍區某副司令員看那麽多戰士可能會犧牲,要下令撤退,傅作義發話不能撤,不然哈爾濱
就全完了。某副司令員吼道:"你管不著我們軍隊!撤!"傅作義大吼:"我是大將!當然管得著你!你敢撤
我馬上斃了你!"隨即傅急電告總理,總理回話同意傅的意見,並授予傅臨機處置全權。最終部隊沒有撤,
堤沒有垮,哈爾濱也保住了。事後據說總理在一次會議上大大讚揚了傅作義,說傅部長這樣做非常正確,
真正是對人民負責,不考慮個人(指他國民黨出身而敢於管共產黨的軍隊幹部),不然國家人民損失就太大了
等等。此事聽起來有演義成分,但是出自兩位"當事人"之口,姑且記之存疑,希望諸位仁兄幫助證明其真
實性如何。

上將共57員,1955年授銜55人,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一人。前10名上將名次排列是:蕭克、李達、
張宗遜、李克農、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蕭克名列第一,這已經夠委屈他的了。
蕭克是井岡山紅四軍的老人,當大將資格絕對夠,隻因當年支持張國燾站錯了隊,盡管資曆僅略低於張雲
逸而不遜於其他諸位大將,並在紅軍時期(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麵軍副總指揮)、抗日戰爭(120師副師
長)和解放戰爭中(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四野參謀長、第一參謀長)的職務高於任何一員大將,僅解放戰爭
期間職務低於粟裕,還是沒能側身大將之列,屈居上將,但名列榜首。上將最後十名是陳明仁、賀炳炎、
閻紅彥、謝富治、陶峙嶽、烏蘭夫、周桓、楊勇、李誌民、趙爾陸。1956年補授王建安、1958年補授李聚
奎上將軍銜,未排名。如果重新排名,王建安不知會排在什麽位置,但李聚奎即使進不了前5名,也會在
前10名之內。李聚奎的資格甚老,而且上上下下人緣甚好,若幹員上將如楊得誌等人曾是他的部下,見了
他畢恭畢敬。1958年他從石油工業部回軍隊,軍委和總政覺他的軍銜如何授可是件不太好辦的事:授上將
吧,他的資曆比絕大多數上將都老,授大將吧,元帥大將授銜時有定數,豈可輕易增加;最後內定授上將,
又怕李不滿意,於是總政派人先與李協商這件事,未及開口,李單刀直入:"我的軍銜,就低不就高,上將
就可以了!"於是皆大歡喜。

獲中將軍銜者175人,時任總幹部部副部長的徐立清排在首位,這是因為原擬授他上將,但後來上將名額
減少,他主動提出自己授中將,說自己做評軍銜的工作,理應帶頭做榜樣,最後把他放在中將第一位。中
將前10名是徐立清、肖向榮、張經武、張震、劉誌堅、閻揆要、鍾赤兵、唐天際、譚希林、莫文驊,壓尾
的10名是陳先瑞、曠伏兆、李雪三、謝有法、張天雲、盧勝、黃新廷、吳先恩、阿沛?阿旺晉美、朵噶?饒
錯彭傑。1956年補授聶鶴亭中將軍銜,1958年補授賀誠中將軍銜,中將總數達177名。聶鶴亭是軍史上一
位蒙著麵紗的神秘人物,參加南昌起義時是主力營長,其資格堪與大將們比肩,抗日戰爭時還身在中軍帳,
後又任過四野第一副參謀長。但長期不得誌,鮮有人知其所終。有誰知道為什麽55年沒給他授銜而56年
補授?為什麽隻授中將?我隻知道他對自己僅獲中將銜極不滿意,受到中央嚴厲申斥。賀誠是我軍衛生工
作的鼻祖,建國後調地方工作,出任第二任衛生部部長,由於中醫政策問題(他非常看不上中醫,多方限製)
犯了錯誤,毛澤東也發話批評了他。58年調回軍隊,補授中將軍銜。中將是衛生工作人員能得到的最高軍
銜了,傅連璋(應為左目右章)也是中將。1955年獲得少將軍銜者共802人,前10名是解方、陳沂、童陸生、
詹化雨、劉其人、張瑞、彭富九、李信、曹廣化、魏傳統,最後10名是遊好揚、賴光勳、李木生、徐其海、
黎光、賀吉祥、張步峰、樊學文、汪易、李布德。少將中解方是第一名,對於解方的資曆和戰功,尤其是
作為誌願軍參謀長表現出的能力和起的作用,少將是授低了,作為某種補償,他成了少將中的"狀元"。在
少將中,他的軍事能力當之無愧地名列前茅。不過少將太多,名單如何排列一定非常棘手,大非周章,有
人知道詳情望能送一貼。

授銜的事就說到這為止,回頭說林彪。前麵提到元帥中林彪第三,劉伯承第四,文章也正在這兒。二人都
是軍事家,頭腦都格外清楚,也都知道政治的險惡。天下打下來了,如果你隻想當軍事家,那麽就到此為
止,下麵幹什麽你自己選,可以做軍人遠離政治,如果還想在政治舞台上繼續表演,那就得軍人參政做政
治家,而政治家可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最起碼的一條,得會象真的一樣地說假話。搞軍事、打仗,說假
話造假情況就隻有吃敗仗,沒有一點疑問;而搞政治,"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據說是林彪的話,但實際上
是所有政治家口中不說心中堅信的金言),說真話必定吃大虧倒大黴,同樣毫厘不爽。你必須根據自己的情
況作出選擇。劉帥是一純粹軍人,對政治素無興趣,1950年平定西南後立刻采取行動,辭去二野、西南軍
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本兼各職,由賀龍接任,自己隻身一人前往南京創建南京軍事學院。林彪此時同樣不
願涉足政治,打到廣州後就開始生病。他有病是真的,但同時也是在避開政治。他曾想要到某個邊遠省區
當個省委書記,朝鮮戰爭也拒絕率軍出征,這裏有身體的因素,有對美軍實力我軍實力的考慮,但離開舞
台中心也是潛在的不可忽視的因素。高崗事件裏林彪是否參與、起了什麽作用,遠未解密,人們如今是在
瞎猜,但我們看到的是林彪一直在養病。不過你躲政治也不見得躲得過,政治會來找你。劉伯承後來的遭
遇、林彪後來的際遇和悲劇結局給出了一正一負兩種形式的例證。劉伯承的事網上有過帖子,不多說了,
還是扣緊林彪這個主題。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元帥授銜之時,有一個情況,雖然書中文章中敘述過,但沒有人對此加以
重視和進一步深入研究;而這個細節所包含的信息卻不那麽簡單----大家可能還記
得,當時十大元帥隻有八位出席,缺席的兩位不是別人,正是林彪和劉伯承。其時二人都稱病在青島休養,
接到通知,均回答說不能參加授銜儀式(有的老人說,其實他們就是為躲開授銜儀式才去休養的)。認真說起
來,二人有病也不是急病重病,也不是病了一天兩天了,再怎麽樣,要想參加授銜儀式也不是真的支撐不
了;實在不行,穿上元帥服,列隊從老毛手裏接過授銜命令和勳章,照完相就走也行,招待會參不參加無
所謂。另外從曆史、從人生、從功業……看,大千世界人至人歸,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有幾人能有這種
機會、榮幸和際遇能參加此等盛會獲元帥軍銜?然而二人似乎對此並不重視,就是不來。為什麽?劉伯承
是正處在風口浪尖上,彭德懷正秉承毛澤東的意思對劉伯承本人及其所創建的"教條主義大本營"(毛澤東
語)----南京
軍事學院進行批判,他不願麵對毛、彭,此外也不願現身排在賀龍之前,因為賀龍對元帥排名不滿,他認
為"黨軍"來自八一南昌起義,自己是南昌起義總指揮,朱德、劉伯承、葉挺、聶榮臻均在手下,林彪更是
名不見經傳,為什麽自己帥位才排第五名?對劉帥來說,更重要的也許是從打下天下起他就想避開政治而
就是避不開,在針對他的軍內政治運動中,象這種公開的政治場合,還是不露麵為好。林彪更是明白人,
其他九位元帥有八位比他資格老,而且象南昌起義時這些人比他高何止一級兩級,現在他赫然排在第三,
前麵隻有兩位不可能不在他前麵的人,其餘他的教官、上級統統站在他身後,用民間話說,不是找著遭恨
嗎?他起碼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可不象後來文化大革命中。授銜前元帥們要先到場集合,閑聊一陣,別人
都是"平輩",自己一個"後生",說些什麽?戰功自然不假,但資曆在軍中從來就是極重要的,就是到現在,
部隊中說到有關人的什麽事,第一句話必定是問:"你(或他)是哪年兵?"林彪對此點極為敏感,當了軍委第
一副主席、國防部長以後也是一樣,他曾問羅瑞卿:"我們威信不夠吧?因為我們不是南昌暴動領導人。"
可為佐證。不參加授銜儀式也是他在躲避政治,躲避可能的麻煩困擾的一種具體體現----此時,他還是軍事
家林彪。

1956年八大後,八屆一中全會選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未得全票??他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林彪。也正是
在這以後,八屆二中全會上,林彪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這明明白白是毛澤東要他做政
治家的信號。彭德懷如果有政治家頭腦,他從此時即應明白毛澤東的暗示和警告:軍中第一人從現在起是
林彪而不是你彭德懷!從而逐步淡出權力中心,最後解甲歸田,明哲保身得一善終,絕不會時至1959年還
傻到在廬山會議上大發其言並給毛寫什麽信,往人家槍口上撞。可惜彭德懷也是軍人而非政客,事實上從
他從朝鮮回來主持軍委工作時起,他已經身不由己地做了政治家,但卻無政治家的頭腦、意識和手腕。正
如鐵流兄於1999年寫的《彭德懷的悲劇探源》中指出的"他本身的個性不是政客,卻以這種個性當了政客,
並幹了政客的勾當!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彭德懷非政客的個性給當了政客的他造成的悲劇,早在
廬山會議之前就開始了。"林彪是明白政治這柄雙刃劍的,對毛的信號不敢忽視,但也絕不積極,當了中央
副主席仍然以養病為主要工作,中央全會、政治局開會幾乎次次請假,到了1959年廬山會議仍然請假,直
到毛澤東把他緊急召上廬山,委以軍委第一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的職務,正式把他推上了政
治舞台中心,權力中心。林彪對於這些職務權力是向往多年終於如願還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幹,誰也不敢下
肯定斷語,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隻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從這一刻起,軍事家林彪已經成為曆史,以後
的林彪,已經是"政治林彪"了。他的悲劇也就從此開始。

林彪在廬山會議上參加批判彭德懷,拖出羅瑞卿任總參謀長,回北京後奉毛之命開軍委擴大會議鬥爭彭德
懷,在全軍從組織上和思想上"肅彭",從政治角度講,無可指責。政治鬥爭就是招招見血,必須善於偽裝,
能曲能伸、想東說西、,心狠手辣,拉幫結派,服從現實而不服從道德標準……(歡迎大家一起來給政治及
政治家作結論下定義)。我為林彪惋惜、對他開始有負麵看法也是從此時開始。他的所作所為也許是主動、
精心策劃的,也許是已經被推上戰車,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客觀上,他的
政壇言行不能獲得曆史的正麵肯定。彭德懷個人的缺點錯誤再多,再是以一軍人身份硬要去幹政,可彭到
底是軍人而非真的政治家,還是耿直並有正義感,他的發言和"意見書"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真實情況,對老
百姓、對黨、國家、軍隊都有益,這已為曆史所證明。林彪可以對彭德懷有看法以致恨彭,這都可以理解,
也無可指責,誰也沒有權力要求誰就一定要喜歡誰或不喜歡誰,彭德懷說話辦事確有粗魯可恨之處,為人
也並不是那麽可愛。但廬山上所爭論的事關係國家和民族命運,並非簡單支持或反對彭德懷個人的事。應
該怎麽辦?此時就看良心和人品了。政治家與良心是對立水火不容的,批彭也就批了罷, 但民間實情要不
要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