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1958年蒙冤始末
《文匯讀書周報》 作者:侗楓
根據毛澤東衛士李銀橋同誌回憶,在1955年授軍銜時,毛澤東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讓’,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軍區司令員,現在又讓元帥銜。比起那些鬧著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麽!”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高尚革命情操的人,卻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上,強加在粟裕頭上種種莫須有的罪名,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有兩條。
其中一大罪狀是說粟裕是“野心家”、“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權”。原因是“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領導都搞不好”。
陳毅與粟裕之間,確實有過分歧。那是在解放戰爭初,研究在何處殲敵的問題,充其量是工作分歧。當陳毅知道黨中央、毛澤東已經批準了粟裕關於“在內線先打幾個勝仗後再行西進”的意見後,便改變了態度,與張鼎丞、鄧子恢一樣,全力支持粟裕。從而取得了“蘇中戰役”(七戰七捷)這個極其輝煌的偉大勝利。
粟裕與聶榮臻共事時間甚短,惟一出現的一次誤會,是發生在聶任代總長期間。當時聶榮臻擔心毛澤東事情太多、太忙,認為不必事無巨細都直接報主席那裏去,因此要求軍隊方麵的報告,都要經他批閱後,再根據情況看是否有必要上報。過去一向按毛澤東提出的要求每半個月報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按照聶代總長的意見辦理。沒想到毛對軍隊係統的報告減少格外關注,在1952年夏提出了批評。為此聶榮臻寫報告向毛澤東作了檢討。粟裕認為自己也有責任,因此也向毛澤東作了書麵檢討。毛澤東在他的檢討上作了批示,表示“檢討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聶榮臻的工作做了對比,肯定了粟裕半年來的工作,同時對聶榮臻又作了批評。他還特地把這個批示交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聶榮臻等傳閱,這就引起了聶榮臻的很大誤會。
彭德懷從朝鮮戰場下來以後,周恩來即提名彭接替他主持軍委工作,1952年7月得到政治局會議的批準,彭德懷很快走馬上任。1954年10月粟裕任總參謀長。
成立國防部後,各總部仍直接受中央軍委的領導,但彭任國防部長後,為了體現國防部的領導,許多原來由中央軍委和總部頒發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國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國防部的名義發布,哪些不用,又沒有明確的規定。於是,總參為中央軍委起草的和總參本身下發的命令、文電,就常因署名問題而受到指責。鑒於這種情況,粟裕要求明確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職責,以便今後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軍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見,責成總參起草國防部與總參職責條例。但總參一連五易其稿,均未能獲得通過。平時,粟裕在上報文件寫上了“彭副主席並轉呈中央、主席”,彭就說:“我不是你的通訊員!”如果不寫而直接上報,彭又說:“怎麽,又想越級告狀?!”
粟裕的第二大罪狀就是1957年11月,粟裕作為彭德懷率領的中國軍事代表團的成員,根據原定的日程對口拜會了蘇軍總參謀長。粟裕從借鑒蘇軍經驗的角度,向蘇軍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請對方提供一份蘇軍“關於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工作職責的書麵材料”,以便參考。這件極其正常的事,卻被軍委擴大會組織者認為粟裕是“告洋狀”。後上升為“裏通外國”。
軍委擴大會於1958年7月22日結束。粟裕近二個月的日批夜鬥也就告一段落了。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解除粟裕總參謀長職務”的決定,並決定將他的“錯誤”口頭傳達到軍隊團一級、地方地委一級。隨即,有領導找粟裕談話,調他去軍事科學院任職,可以搞點科研,但不要接觸部隊。
從此,粟裕開始了既不能接觸部隊,又必須搞好軍事科研的歲月。一次,在冰雪北疆進行一項重要課題調研,粟裕不敢住在部隊,而住在牡丹江地委招待所。凡涉及重大問題,不是地委書記胡立教在場,就由牡丹江市委書記李友林陪同。其處境之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曆史有時也會給人們開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在1958年軍委擴大會上,主持會議,堅決主張把粟裕“鬥倒鬥臭”的彭德懷元帥,在正好一年之後的廬山會議上,坐上了被批鬥的位子,被定為“反黨集團的首腦”。
粟裕也出席了廬山會議。一些老戰友一再建議粟裕借這個機會,把1958年的事提一提。你不便說,由我們來說。粟裕回答:“我不願在彭德懷受批判的時候提自己的問題。我決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證明自己。”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開始著手處理曆史遺留下來的冤假錯案。鄧小平明確講:要了結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這樁公案。但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此事一直拖了下來。
1983年,胡耀邦總書記又進一步作了為粟裕平反的批示。但直到粟裕在蒙冤二十六年後離開人世,仍沒能等到組織上為他正式平反。直到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同時發表了劉華清、張震共同署名的文章《追憶粟裕》,明確指出:“1958年,粟裕同誌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曆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
粟裕蒙冤始末 侗 楓 |
粟裕戎馬一生,究竟讓了多少次司令,誰也說不清。據鍾期光前輩回憶:“我們這些人幾十年來,一直是在粟司令率領下,在槍林彈雨中進行戰鬥的。隻記得粟司令講:共產黨員,隻爭工作、不爭職務,隻爭重擔、不爭榮譽;隻記得粟司令說,顧全大局,這個大局,不是一軍一地,而是全黨全軍。隻記得每與兄弟部隊合並一次,我們又要回到副職,從副職幹起。誰知道就因為如此,在解放以後,定職級、授軍銜時,我們這些人又跟著粟司令吃了虧了,吃了大虧了……” |
粟裕蒙冤始末 侗 楓 |
為此聶榮臻不得不寫報告向毛澤東作了檢討。粟裕認為自己也有責任,因此也向毛澤東作了書麵檢討。沒想到毛澤東不僅在他的檢討上作了批示,表示“檢討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聶榮臻的工作做了對比,肯定了粟裕半年來的工作,同時對聶榮臻又作了批評。他還特地把這個批示交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聶榮臻等傳閱,這就引起了聶榮臻的很大誤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