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鞠 開 :二十六年蒙冤去 叁十六年慰忠──回憶逆境中的粟裕

(2005-02-23 15:45:37) 下一個

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展開了對粟裕的批判,這是對他最大的一次傷害。當時我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會議的通知、文件、簡報等都是我呈給他的。
突如其來的批判鬥爭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的任務是總結解放後八年來的軍事工作,結果卻與毛主席的指示背道而馳,批起劉伯承、肖克的“教條主義”,粟裕的“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來了。事前粟裕一點不知道。接到開會通知後,我向他報告 5月 24日上午到中南海居仁堂開會。粟裕問我什麽內容?我說,通知裏沒有說。按照慣例,往常開會都要說內容的。
  這是一次有元帥們參加的50多人的小型會,在粟裕到會時,會上集中火力,猛批他的“反黨反領導”、“向黨爭權”、“有野心”等問題,粟裕感到暈頭轉向,莫名其妙。會後,他回來對我說,不僅他本人不明白,有的元帥也感到突然。以後連續多次要他在小型會上作檢討,但事情並沒有完,這隻是一個序幕,大批判、大鬥爭還在後麵。
  批完劉伯承、肖克後,會議重點就轉向粟裕來了。有人說溫度37度不夠,應該提到38度到40度,扯開火線批。大會決定擴大範圍,從軍以上擴大到師政委以上,人數從400多人增加到 1000多人,采取多種形式對粟裕進行批判鬥爭,還將軍委辦公廳叁座門禮堂臨時改作貼大字報場所,號召到會同誌貼揭發批判粟裕的大字報,組織地方幹部參觀大字報。這場鬥爭,從 5月24日開始到 7月22日結束,曆時近兩個月,散會後,又將粟裕的所謂問題進行傳達,軍隊傳達團以上,地方傳達到地委以上。
  大會小會相結合,大字報小字報相結合,粟裕被迫在各種各樣的會上一次次作檢討,共 8次之多,直到違心的把別人強加給他的全部“罪狀”都承認下來才算過關。
  當時,粟裕正傾注全部心血,為軍隊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為建設強大的海空軍和特種兵部隊操勞之際,誰也沒有想到,這無情的一棒會落到他的頭上。好多到會的同誌大吃一驚,思想彎子轉不過來,轉不過來也得轉,會議主導輿論是───轉不轉是個態度問題。
叁張小字報的真相
  大會給粟裕羅列的罪名有叁條:
  1.所謂“將帥不和”。
  有人寫了第一張小字報,送給彭德懷,名曰“將帥不和”。說粟裕和彭總不和,對彭總不尊重,和國防部爭權,好多事不請示匯報,不把彭總放在眼裏,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寫小字報的人,是總參謀部下麵一個部門的領導,他怎麽可能會了解到上級領導之間的具體情況呢?這張小字報實在是加大火力批粟的導火線。
  那麽果真有“將帥不和”的問題嗎?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
  粟裕從不抗上,對領導一向十分尊重。他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對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總更是十分尊重,有問題就向彭總請示匯報。盡管毛主席原來有要求,每半月要向他報告一次情況。但遇到重大問題,粟裕也不敢越級報到主席那兒去,而是通過彭總轉呈主席。他認為這麽做既向彭總報告了,也向毛主席報告了,一舉兩得。但彭總對“彭副主席轉呈主席”的報告方法並不高興,竟在一份報告上作過這樣的批示:“我又不是你的通訊員。”這使得粟裕左右為難。
  領導層之間在工作中產生一些不同的看法這種情況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不能說有了不同意見,就說成是對抗領導”一貫反領導”對彭總不尊重”,搞將帥不和,按這種說法,誰還敢向上麵提不同意見呢?
  粟裕黨性很強,他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不顧個人得失,有什麽想法和建議,總是要向上級提出來的。采納了,堅決執行,不采納也堅決服從,絕不表示對上級的不滿。
  2.所謂“告洋狀”。
  這是第二張小字報引出的話題,供大會批判用的。
  1957年 11月,粟裕隨中國軍事代表團到蘇聯訪問,對蘇軍總參謀長作了禮節性的拜訪。借拜訪的機會向蘇軍總參謀長要一份蘇軍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工作職責如何劃分的材料。拜訪僅半個小時,除去翻譯所占時間,談話內容之少可想而知,這就是事情的真相。這個無可爭議的事實硬是被大會上綱到所謂的“告洋狀”。原來有人在中央麵前說是粟裕“裏通外國”。問題很明顯,要將他打成敵我矛盾。
  粟裕向蘇方要這個材料,也是事出有因的。平時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不好掌握,受到批評。特別是在簽發文電時,有的文電用總參名義時,上麵說這麽大的事怎麽用總參謀部名義,應該用國防部名義;有的文電用國防部名義時,上麵又說這麽小的事用什麽國防部名義,應該用總參謀部名義。弄得粟裕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一次彭總對粟裕說:“你們搞不清楚,就問問人家,找個材料作參考嘛!(指蘇軍方麵)”當時蘇軍顧問團還在北京,粟裕接見蘇軍總顧問時(我作記錄)曾向對方提出過。後來粟裕就是根據彭的這個意思,借訪問蘇聯的機會向蘇軍提出來的,不久,蘇方就將材料通過顧問團送來了。
  為了這個問題,我親自問過隨粟裕去蘇聯的俄文翻譯孫立忠同誌,他說拜訪時他在場,蘇方翻譯的,他作些補充,一共半小時,除禮節性拜訪外,談的就是要材料的事,別的什麽也沒有談。“文革”中有人要陷害粟裕,找孫立忠同誌寫“告洋狀”、“裏通外國”的材料,孫頂住壓力,拒絕寫這樣的材料。
  3.所謂“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
  這是印發給到會人員的由兩位部領導聯合署名的第叁張小字報。這張小字報的大意是說,粟裕有野心,爭軍權,想控製六個軍的預備隊在自己手裏,這是“極端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
  50年代國際形勢比較緊張,戰爭危險依然存在,為了防止帝國主義的突然襲擊,作為總參謀長,粟裕提出保留六個軍的預備隊,作為戰略機動力量,用於戰爭最需要的地方,這是為統帥部著想,完全從大局出發的。作為個人的一種意見,向軍委提出來,有什麽不可以呢?采納與否,那是軍委領導的事,怎麽能說粟裕是有“野心”、“爭軍權”,是“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呢?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寫這張小字報的同誌知道錯了,感到內疚,若幹年後,還當麵向粟裕夫人楚青致歉,感到對不起粟裕同誌。
  在批粟裕的過程中,毛澤東主席一直注視會議的動向,感到問題不妙,會議期間專門向肖勁光作調查,問他對粟裕的看法。肖仗義執言說:“粟裕同誌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毛澤東點頭讚成。肖勁光的這一公正評價,救了粟裕的駕,不久毛澤東說:“粟裕在戰爭年代仗打得好,是為公的,進北京後有人說他為私,總不能說都為私吧!”毛澤東的這些話對粟裕的政治生命起了決定作用,保護了粟裕。於是才有 1960年 1月上海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轉過臉來對粟裕說的那幾句話,“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他們那個千人大會上搞的。”粟裕的處境又好了些,可平反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成為壓在他心頭的沉重負擔,他由此蒙冤36年。
  為什麽會出現 1958年這樣的悲劇呢?作為一名曾經在粟裕身邊長期工作的同 誌,我認為與粟裕的赫赫戰功、愛動腦筋、愛提建議、忠厚老實有關。
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職工作
  粟裕挨鬥50多天,被調到軍事科學院後,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以黨的事業為重,顧全大局,熱心投入到軍事科學研究工作上。
  在去軍事科學院之前,他征求我的意見,問我願不願意跟他去,我明白他的意思,我說:“首長,您放心,我絕不會因為您受到錯誤的批判,撤銷了總參謀長職務,放到軍事科學院當個副院長,就改變對您的敬仰。您是我最欽佩的人,我不認為您是犯了錯誤,批判的那些問題,硬是強加到您身上。”我當即表態願意跟他去,就這樣最後確定我跟他到軍事科學院去了。在他受批判的前前後後,我怕他心裏不痛快,特別注意他的思想情緒,從表麵上看不出有什麽異樣變化,暗暗地佩服他,真不愧為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看到他一切如常,心中很高興。他還是早早起床,鍛煉身體,晚上,還像往常一樣,徒步到什刹海、北海散步,回來後,要麽看文件,要麽學習,直到深夜才入睡。
  到軍事科學院工作後,他怕葉帥為他操心,曾當麵向葉帥表態:“葉帥,您放心,我不會倒下的,把我整倒了,我會爬起來的。”他的住處距上班的地方較遠,但從不遲到早退,中午也不回家,在辦公室找個地方休息。整天忙於開會,看文件,聽匯報。經常找幹部談話了解情況,或者下部隊搞調查研究,寫出了很多有份量的向中央軍委、國務院的報告,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讚賞、肯定和推廣。
  粟裕始終關心著軍隊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關心著我軍在高科技條件下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 1979年 1月底,他在軍事學院高幹班畢業典禮上作了一次題為《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的報告,提出了高科技條件下的現代戰爭理論,衝破軍事思想上長期形成的禁錮,具有獨創性的見解,引起了強烈反響。
  粟裕的軍事戰略思想,大大地充實並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和我軍戰略方針的內容,這是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我軍建設作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展開了對粟裕的批判,這是對他最大的一次傷害。當時我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會議的通知、文件、簡報等都是我呈給他的。
突如其來的批判鬥爭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的任務是總結解放後八年來的軍事工作,結果卻與毛主席的指示背道而馳,批起劉伯承、肖克的“教條主義”,粟裕的“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來了。事前粟裕一點不知道。接到開會通知後,我向他報告 5月 24日上午到中南海居仁堂開會。粟裕問我什麽內容?我說,通知裏沒有說。按照慣例,往常開會都要說內容的。
  這是一次有元帥們參加的50多人的小型會,在粟裕到會時,會上集中火力,猛批他的“反黨反領導”、“向黨爭權”、“有野心”等問題,粟裕感到暈頭轉向,莫名其妙。會後,他回來對我說,不僅他本人不明白,有的元帥也感到突然。以後連續多次要他在小型會上作檢討,但事情並沒有完,這隻是一個序幕,大批判、大鬥爭還在後麵。
  批完劉伯承、肖克後,會議重點就轉向粟裕來了。有人說溫度37度不夠,應該提到38度到40度,扯開火線批。大會決定擴大範圍,從軍以上擴大到師政委以上,人數從400多人增加到 1000多人,采取多種形式對粟裕進行批判鬥爭,還將軍委辦公廳叁座門禮堂臨時改作貼大字報場所,號召到會同誌貼揭發批判粟裕的大字報,組織地方幹部參觀大字報。這場鬥爭,從 5月24日開始到 7月22日結束,曆時近兩個月,散會後,又將粟裕的所謂問題進行傳達,軍隊傳達團以上,地方傳達到地委以上。
  大會小會相結合,大字報小字報相結合,粟裕被迫在各種各樣的會上一次次作檢討,共 8次之多,直到違心的把別人強加給他的全部“罪狀”都承認下來才算過關。
  當時,粟裕正傾注全部心血,為軍隊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為建設強大的海空軍和特種兵部隊操勞之際,誰也沒有想到,這無情的一棒會落到他的頭上。好多到會的同誌大吃一驚,思想彎子轉不過來,轉不過來也得轉,會議主導輿論是───轉不轉是個態度問題。
叁張小字報的真相
  大會給粟裕羅列的罪名有叁條:
  1.所謂“將帥不和”。
  有人寫了第一張小字報,送給彭德懷,名曰“將帥不和”。說粟裕和彭總不和,對彭總不尊重,和國防部爭權,好多事不請示匯報,不把彭總放在眼裏,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寫小字報的人,是總參謀部下麵一個部門的領導,他怎麽可能會了解到上級領導之間的具體情況呢?這張小字報實在是加大火力批粟的導火線。
  那麽果真有“將帥不和”的問題嗎?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
  粟裕從不抗上,對領導一向十分尊重。他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對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總更是十分尊重,有問題就向彭總請示匯報。盡管毛主席原來有要求,每半月要向他報告一次情況。但遇到重大問題,粟裕也不敢越級報到主席那兒去,而是通過彭總轉呈主席。他認為這麽做既向彭總報告了,也向毛主席報告了,一舉兩得。但彭總對“彭副主席轉呈主席”的報告方法並不高興,竟在一份報告上作過這樣的批示:“我又不是你的通訊員。”這使得粟裕左右為難。
  領導層之間在工作中產生一些不同的看法這種情況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不能說有了不同意見,就說成是對抗領導”一貫反領導”對彭總不尊重”,搞將帥不和,按這種說法,誰還敢向上麵提不同意見呢?
  粟裕黨性很強,他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不顧個人得失,有什麽想法和建議,總是要向上級提出來的。采納了,堅決執行,不采納也堅決服從,絕不表示對上級的不滿。
  2.所謂“告洋狀”。
  這是第二張小字報引出的話題,供大會批判用的。
  1957年 11月,粟裕隨中國軍事代表團到蘇聯訪問,對蘇軍總參謀長作了禮節性的拜訪。借拜訪的機會向蘇軍總參謀長要一份蘇軍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工作職責如何劃分的材料。拜訪僅半個小時,除去翻譯所占時間,談話內容之少可想而知,這就是事情的真相。這個無可爭議的事實硬是被大會上綱到所謂的“告洋狀”。原來有人在中央麵前說是粟裕“裏通外國”。問題很明顯,要將他打成敵我矛盾。
  粟裕向蘇方要這個材料,也是事出有因的。平時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不好掌握,受到批評。特別是在簽發文電時,有的文電用總參名義時,上麵說這麽大的事怎麽用總參謀部名義,應該用國防部名義;有的文電用國防部名義時,上麵又說這麽小的事用什麽國防部名義,應該用總參謀部名義。弄得粟裕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一次彭總對粟裕說:“你們搞不清楚,就問問人家,找個材料作參考嘛!(指蘇軍方麵)”當時蘇軍顧問團還在北京,粟裕接見蘇軍總顧問時(我作記錄)曾向對方提出過。後來粟裕就是根據彭的這個意思,借訪問蘇聯的機會向蘇軍提出來的,不久,蘇方就將材料通過顧問團送來了。
  為了這個問題,我親自問過隨粟裕去蘇聯的俄文翻譯孫立忠同誌,他說拜訪時他在場,蘇方翻譯的,他作些補充,一共半小時,除禮節性拜訪外,談的就是要材料的事,別的什麽也沒有談。“文革”中有人要陷害粟裕,找孫立忠同誌寫“告洋狀”、“裏通外國”的材料,孫頂住壓力,拒絕寫這樣的材料。
  3.所謂“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
  這是印發給到會人員的由兩位部領導聯合署名的第叁張小字報。這張小字報的大意是說,粟裕有野心,爭軍權,想控製六個軍的預備隊在自己手裏,這是“極端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
  50年代國際形勢比較緊張,戰爭危險依然存在,為了防止帝國主義的突然襲擊,作為總參謀長,粟裕提出保留六個軍的預備隊,作為戰略機動力量,用於戰爭最需要的地方,這是為統帥部著想,完全從大局出發的。作為個人的一種意見,向軍委提出來,有什麽不可以呢?采納與否,那是軍委領導的事,怎麽能說粟裕是有“野心”、“爭軍權”,是“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呢?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寫這張小字報的同誌知道錯了,感到內疚,若幹年後,還當麵向粟裕夫人楚青致歉,感到對不起粟裕同誌。
  在批粟裕的過程中,毛澤東主席一直注視會議的動向,感到問題不妙,會議期間專門向肖勁光作調查,問他對粟裕的看法。肖仗義執言說:“粟裕同誌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毛澤東點頭讚成。肖勁光的這一公正評價,救了粟裕的駕,不久毛澤東說:“粟裕在戰爭年代仗打得好,是為公的,進北京後有人說他為私,總不能說都為私吧!”毛澤東的這些話對粟裕的政治生命起了決定作用,保護了粟裕。於是才有 1960年 1月上海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轉過臉來對粟裕說的那幾句話,“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他們那個千人大會上搞的。”粟裕的處境又好了些,可平反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成為壓在他心頭的沉重負擔,他由此蒙冤36年。
  為什麽會出現 1958年這樣的悲劇呢?作為一名曾經在粟裕身邊長期工作的同 誌,我認為與粟裕的赫赫戰功、愛動腦筋、愛提建議、忠厚老實有關。
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職工作
  粟裕挨鬥50多天,被調到軍事科學院後,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以黨的事業為重,顧全大局,熱心投入到軍事科學研究工作上。
  在去軍事科學院之前,他征求我的意見,問我願不願意跟他去,我明白他的意思,我說:“首長,您放心,我絕不會因為您受到錯誤的批判,撤銷了總參謀長職務,放到軍事科學院當個副院長,就改變對您的敬仰。您是我最欽佩的人,我不認為您是犯了錯誤,批判的那些問題,硬是強加到您身上。”我當即表態願意跟他去,就這樣最後確定我跟他到軍事科學院去了。在他受批判的前前後後,我怕他心裏不痛快,特別注意他的思想情緒,從表麵上看不出有什麽異樣變化,暗暗地佩服他,真不愧為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看到他一切如常,心中很高興。他還是早早起床,鍛煉身體,晚上,還像往常一樣,徒步到什刹海、北海散步,回來後,要麽看文件,要麽學習,直到深夜才入睡。
  到軍事科學院工作後,他怕葉帥為他操心,曾當麵向葉帥表態:“葉帥,您放心,我不會倒下的,把我整倒了,我會爬起來的。”他的住處距上班的地方較遠,但從不遲到早退,中午也不回家,在辦公室找個地方休息。整天忙於開會,看文件,聽匯報。經常找幹部談話了解情況,或者下部隊搞調查研究,寫出了很多有份量的向中央軍委、國務院的報告,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讚賞、肯定和推廣。
  粟裕始終關心著軍隊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關心著我軍在高科技條件下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 1979年 1月底,他在軍事學院高幹班畢業典禮上作了一次題為《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的報告,提出了高科技條件下的現代戰爭理論,衝破軍事思想上長期形成的禁錮,具有獨創性的見解,引起了強烈反響。
  粟裕的軍事戰略思想,大大地充實並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和我軍戰略方針的內容,這是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我軍建設作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遲遲來到的平反昭雪
  “文革”結束後,冤假錯案陸續得到平反,奇怪的是唯有粟裕同誌蒙冤的問題卻還沒有得到解決。粟裕本人心急如焚,自從他受到錯誤批判後,那些誣蔑的不實之詞,一直是壓在他身上的沉重負擔。他內心十分痛苦,他太傷心,他流淚了。葉帥主動要他為 1958年的問題,向中央寫申訴報告後,他有一個強烈願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這個問題,他借看望有關領導的機會,談過自己要求平反的願望,領導也都表示,要解決一下,胡耀邦總書記、葉帥、楊尚昆同誌等都很關心。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平反的事情步履艱難,粟裕等了26年也沒有等到問題的解決就去世了。他是含冤而死的將星殞落,大地生悲。
  粟裕逝世後,經過楚青同誌 15年的不懈努力,華東新四軍老戰士、南京軍區 原政委傅奎清、金冶、譚肇之、黃一凡、秦叔瑾、黃野鬆等六位同誌的呼籲,劉華清、張震、曾慶紅同誌的關心,尤其是江澤民書記的關心,人們終於等到了為粟裕平反的這一天。
  1994年 12月2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上公開發表了劉華清、張震紀 念粟裕同誌的文章,緬懷了粟裕不平凡的一生,追念了他對革命和建設的偉大貢獻。還特別指出:“ 1958年,粟裕同誌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曆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從而恢複了粟裕的本來麵目,粟裕的冤案從此昭雪。這個平反拖了36年,雖然來得晚了,但終究得到了解決,使九泉之下的粟裕得以告慰。


遲遲來到的平反昭雪
  “文革”結束後,冤假錯案陸續得到平反,奇怪的是唯有粟裕同誌蒙冤的問題卻還沒有得到解決。粟裕本人心急如焚,自從他受到錯誤批判後,那些誣蔑的不實之詞,一直是壓在他身上的沉重負擔。他內心十分痛苦,他太傷心,他流淚了。葉帥主動要他為 1958年的問題,向中央寫申訴報告後,他有一個強烈願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這個問題,他借看望有關領導的機會,談過自己要求平反的願望,領導也都表示,要解決一下,胡耀邦總書記、葉帥、楊尚昆同誌等都很關心。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平反的事情步履艱難,粟裕等了26年也沒有等到問題的解決就去世了。他是含冤而死的將星殞落,大地生悲。
  粟裕逝世後,經過楚青同誌 15年的不懈努力,華東新四軍老戰士、南京軍區 原政委傅奎清、金冶、譚肇之、黃一凡、秦叔瑾、黃野鬆等六位同誌的呼籲,劉華清、張震、曾慶紅同誌的關心,尤其是江澤民書記的關心,人們終於等到了為粟裕平反的這一天。
  1994年 12月2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上公開發表了劉華清、張震紀 念粟裕同誌的文章,緬懷了粟裕不平凡的一生,追念了他對革命和建設的偉大貢獻。還特別指出:“ 1958年,粟裕同誌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曆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從而恢複了粟裕的本來麵目,粟裕的冤案從此昭雪。這個平反拖了36年,雖然來得晚了,但終究得到了解決,使九泉之下的粟裕得以告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