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個人資料
snowboy12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原來,這就是 “烏鴉定律”(百讀不厭)

(2024-06-04 16:36:19) 下一個

 

GG插畫師  2024-05-30 12:00

 

曾經有這麽一個故事:

 

烏鴉和鴿子住在一個小森林裏,有一天,烏鴉準備離開,就向朋友鴿子告別。

 

鴿子問它:你為什麽要搬走呢?

 

烏鴉回答道,其實我也不想搬走,但這裏的人對我太不友善了,他們嫌我的叫聲太難聽,不歡迎我留下來,我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鴿子沉思良久,對烏鴉說了這麽一番話:朋友,你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那麽無論你飛到哪裏,都不會有人歡迎的。

 

這就是烏鴉定律。

 

如果不改變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點,而是一味地選擇逃避,那麽問題並不會得到解決,同時還會被更多的問題所困擾。

 

 

一個人的成熟的標誌,就是能時常反省自己,坦然麵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努力去改變。

 

1

改變情緒:遇事不責備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

 

一味的指責,隻能讓事件更加的惡化。

 

遇事不責備養,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也會讓事情得到更好的處理。

 

大文豪蘇軾因為朝廷之爭,被章惇屢次迫害,一路被貶,坎坷崎嶇。

 

最遠的一次,被貶到了“一去一萬裏,千知千不還”海南。

 

惡劣的氣候環境,折磨著蘇軾的身心意誌。但是在絕境,他也依然雲淡風輕,一笑置之。

 

被貶海南的第三年,宋哲宗駕崩,宋徽宗趙佶繼位,朝廷大赦天下。

 

章惇的兒子生怕蘇軾回來會報複,連夜寫信給蘇軾求情,希望可以網開一麵。 

 

然而,蘇軾並沒有報複這位曾經迫害過他的政敵,反而給他寄去藥方,要他保重身體。

 

他在回信裏寫了這樣一句話:“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 

 

一切都過去了,就不必再提了,好好保重身體吧。

 

麵對章惇過去曾給他的傷害,蘇軾選擇不再計較。

 

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事情已經發生,即便再責備也無濟於事,隻能是徒增煩惱。

 

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停止指責,學會寬容,生活才會越來越順,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2

改變心態:爛事不糾纏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說: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人的一生中會遇見很多不順心的事,不愉快的人,如果凡事都要計較對錯,到頭來隻會累了別人,也苦了自己。

 

遇到爛事不糾纏,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

 

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韓信在受到屠夫的挑釁時,選擇忍受著巨大的侮辱,從屠夫胯下鑽過。

 

這才有了之後的拜將封侯,破齊滅項,走上人生巔峰。

 

伏爾泰也曾經說過: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 

 

不糾纏不是懦弱,而是放下。

 

我們都無法改變爛人的存在,也無法改變爛事的發展。

 

能改變的,隻有自己的心態。

 

3

改變習慣:無事多讀書

 

楊絳先生曾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

 

閱讀,是治愈一切的良藥,那些讀過的書,都會融化在血液裏,轉化成氣質的一部分。錢鍾書家裏沒有錄像機,沒有電視機,也沒有電話。 “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讀書的意義,不僅是生活的避難所,那些看不懂的事,參不透的道理,走不出的困局,人生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人生的成與敗都是自己決定的,學會改變,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遇事不指責,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爛事不糾纏,學會解脫自己的心;

 

無事多讀書,找到生活最本真的意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往後餘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踏踏實實地努力,人生一定會有燦爛綻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