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疫中看外片,背景澳洲談

(2022-02-11 18:33:26) 下一個

  疫中看外片,背景洲談
  一星期連續看了十部上世紀的外國影片。很多是日本也沒有上映過的,隻有通過DVD形式流通。
  其中一部《Under Capricorn》(山羊座之下),中文名被翻譯成《風流夜合花》,又名《曆劫佳人》。上映日期:1949年9月8日,片長117分鍾(西德111分鍾)。希區柯克導演的以悉尼(雪梨)為舞台的三角戀題材的作品。原題意思山羊座(the Tropic of Capticorn)根據是南回歸線——將澳洲一分為二(昆士蘭州就有以南回歸線命名的選區),又稱魔羯宮回歸線。而山羊座的“山羊”又是“肉欲”的象征。
  希區柯克認為這是他的失敗作品,賣座率低。其真實原因可能是恐怖推理片卻很少值得恐竦的畫麵,再就是和當紅女渲員英格麗—褒曼的緋聞報道有關。但後來在希區柯克的“cult(信徒)電影”中占重要一席,收獲成功。
  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就有以南回歸線命名的選區。南回歸線是the Tropic of Capricorn。先看下星象學裏的內容:北回歸線是“巨蟹宮回歸線”,南回歸線就是“魔羯宮回歸線”。
  內容:
  1830年的澳洲是英國流放囚犯的屬地,一名英國青年(約瑟夫.考登飾)隨舅父(邁克爾.懷丁飾)到澳洲發展,與一對身份背景特殊的夫婦發生了一段糾纏不清的關係。此片是名導演艾爾弗雷德.希契科克刻意實驗鏡頭調度的作品,很多鏡頭都長達數分鍾以上,其中一個自室外運動到室內,並且在十多名演員之間來回穿梭達十來分鍾的長鏡頭,效果極度其突出而引人入勝。英格麗ー褒曼如癡如狂的演出亦十分精采。
  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編劇: 詹姆斯·布裏狄 / 休姆·克羅寧
  主演: 英格麗·褒曼 / 邁克·懷爾登 / 瑪格麗特·萊頓 / 約瑟夫·科頓
  類型: 劇情 / 愛情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49-09-08


  片長: 117 分鍾 / West Germany: 111 分鍾
  又名: 曆劫佳人
英格烈·褒曼 / 英格麗德·伯格曼(星座: 處女座)生卒日期: 1915年08月29日 至 1982年08月29日出生地: 瑞典,斯德哥爾摩。職業: 演員 / 製片人 / 其它
  瑪格麗特·萊頓 Margaret Leighton(星座: 雙魚座)
  生卒日期: 1922年02月26日 至 1976年01月13日
  摩羯座嚴謹而內斂,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在希臘神話中,他管著宙斯的牛羊,他們都叫他牧神潘恩。 潘恩長得十分醜陋,幾乎可以用猙獰來形容。頭上生了兩支角,而下半身該是腳的部分卻是一支羊蹄。這樣醜陋的外表,讓牧神潘恩十分難堪與自卑,不能隨著眾神歌唱,不能向翩翩的仙子求愛。啊!誰能了解醜陋的外表之下,也有一顆熱情奔放的心?日日夜夜,他隻能藉著吹蕭來抒解心中的悲苦。 一日,眾神們聚在一起開懷暢飲,放聲歡笑,天神宙斯知道潘恩吹得一口好蕭,便召他來為眾神們演奏助興。 當淒美的蕭聲淙淙的流泄在森林,原野之中,眾神和妖精們正隨著歌聲如癡如醉的時候,森林的另一頭,一支多頭的百眼獸正呼天嘯地、排山倒海而來。仙子們哧得花容失色,紛紛拋下手中的豎琴化成一支支的蝴蝶翩翩而去。而眾神們也顧不得手中斟滿的美酒,有的變成了一支鳥振翅而去,有的躍入河中變成了一尾魚順流而去有的幹脆化成一道輕煙,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而牧神潘思,看著眾神們都逃的逃,溜的溜,自己卻還在為“變成什麽逃走好呢?”猶豫不決。最後他決定變成一支摩羯,縱身跳入一條溪中。奈何,他選的這條溪實在太淺了,無法完全容納他龐大的身體,所以下半身變成魚尾,而上半身仍是一個摩羯頭。
  Cult電影(Cult film/Cult Movie)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簡而言之,就是屬於非主流領域卻能在特定的年輕族群中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它的另一個特點是類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劇、西部片、實驗電影等等各種標榜著另類和決不妥協口號的電影,都可以成為Cult電影。常常是科幻、恐怖、音樂、動畫、喜劇的大雜燴。
  農耕民願人窮不願人富,狩獵民崇尚英雄豪傑,漁民求穩定希望同輩有能人。

背景:18世紀的倫敦,街頭充斥著失業者、流浪漢、童工和妓女,空氣裏彌漫著廉價杜鬆子酒和肮髒糞便等難以描述的味道。
    英國當時的刑罰很嚴酷,被後世稱為血腥法典,凡是盜竊5先令的財物、砍樹、破壞公路甚至偷一隻兔子都會被判死刑。其他輕微的小偷小摸,也會招來鞭笞和入獄。很快,英國的監獄人滿為患,隻能向海外流放無窮無盡的罪犯。
    工業革命的成功使得英國經濟飛躍人口增長,但隨之而來的是高犯罪率。18世紀的倫敦,街頭充斥著失業者、流浪漢、童工和妓女,空氣裏彌漫著廉價杜鬆子酒和肮髒糞便等難以描述的味道。
    英國當時的刑罰很嚴酷,被後世稱為血腥法典,凡是盜竊5先令的財物、砍樹、破壞公路甚至偷一隻兔子都會被判死刑。其他輕微的小偷小摸,也會招來鞭笞和入獄。很快,英國的監獄人滿為患,隻能向海外流放無窮無盡的罪犯。第一批罪犯的死亡率的確很高,但隨著第二支、第三支船隊的到來,更多的船員、罪犯、工具、槍炮、物資被源源不斷運來,澳洲的殖民地終於在幾年後自給自足。在接下來的80年中,英國人用806艘船運送了大約165000名罪犯(有2%是重罪),其中有25000名女罪犯,分布到澳大利亞各個殖民地:悉尼、霍巴特、布裏斯班、珀斯等等。大量罪犯的到來,為澳大利亞帶來了活力。殖民地官員指派罪犯擔任農民、放牧者、建築工人、工匠、護士、文員、家政服務,建造了無數的建築物、道路和橋梁,很多罪犯在幾年後恢複自由身份,大多數人終身留在了澳大利亞,成家並生育後代。據統計,今天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是罪犯男女的直係後裔,他們中很多人成為了商人、警察、銀行家、律師和政府要員。與此同時,澳洲的土著被驅逐出原有的土地,土著的人數從1788年的大約75萬人,銳減到1933年的7萬人,大部分死於槍炮和歐洲疾病。
  說澳大利亞是罪犯建立的,肯定不準確,但說罪犯是澳大利亞的開拓者和功臣,OK。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