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咀日文嚼漢字(9)精神勝利者

(2021-05-20 21:21:51) 下一個

     有這樣一些人,總喜歡拾人牙慧胡編,鸚鵡學舌亂造,人與亦雲意淫,不擔心會被懲罰,隻圖眼前快活,還是過得比較得意,至少他們自己這樣認為。
     他們要的就是自身利益,有利可圖,就是不要麵子,不要自己的尊嚴何妨!圖的就是那一時的開心,不如想太多,自己舒服即可!好似大庭廣眾之下的馬死馱背熊一樣!
    有些抗日戰爭電視劇,為了片麵追求觀賞性,博觀眾眼球,嘩眾取寵,尋求刺激,在畫麵上.音響效果上,人物造型上 ,情節編排上,采取了新奇特,高大上的手段,情節離奇 ,場麵宏大,高手雲集,文武雙全,似乎給觀眾製造感官刺激,視覺效果的震撼。但忽視了曆史的真實感,缺乏內在的東西,簡直是胡編亂造,既對抗戰英烈不尊重,也侮辱了觀眾的智商,也沒有什麽觀賞性。
    最近還有一些智商低下的跟潮兒們利用“抖音”等手段胡編亂造一些類似的段子。
    不久前許多段子取笑日本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日本外務大臣伊藤博文和清王朝大臣李鴻章的一副對子,賣弄風騷,故弄玄虛。
    那是一幅老掉牙的對聯,老對子。早在明朝時期就有了,不過當時是安南使者進貢時出的上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麵”,負責接待安南使者官員的小兒子程敏政張口對出了下聯“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樣肚腸”。
    那些二十一世紀的“阿Q”,將老對子移花接木地“安裝”在大清使臣到達日本之後,說什麽日本人特地為他們設宴接風,在宴會之上有一個日本大臣故意站出來說:“在我們日本有一副上聯,幾百年來都沒人能夠對的上來,所以想請教一下作為漢字發源地的你們了。”
   說完便他說出了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這個日本大臣說完之後便神色得意的坐在一旁,心想這個上聯不僅出奇,而且還一語雙關,奇馬對騎,長弓對張,琴瑟琵琶四個字上麵,正好八個“王”字,後麵“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更是隱晦地羞辱了清朝被列強屢屢欺辱,而且還威脅將要和大清開戰。
   大清使臣聽完之後立刻對出了下聯:“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的馬關條約,李鴻章已經喪權辱國被逼的無路可走了哪來閑心考慮“對子”的事,要麽就是割了地賠了款,最多就像阿桂一樣,說一聲“兒子打老子”,“老子在對對子的功夫上可以完勝你小日本”?
   熬有介事的胡編亂造,杜撰臆造,就象讓愚氓們跳“忠字舞”,頌永遠健康一樣,讓那些“半桶水”們跟著起哄、信以為真。沒自信的人,賣弄而膚淺的人,自我淘醉的人趁機”馬死馱背熊“一番!“masturbation”(意淫的注解)。
    騎奇馬,張長弓,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若非李廣難沒羽。出處是一首詩:闡述李廣射石的典故。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棱中。
    這種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段子,作者是“馬死馱背熊”,但不明真相的一些人就跟著起哄信以為真意淫而迷糊,休克而失神了......。
    有詩為證:
    亂造胡編選錯題,
    玄虛故弄哄猿嘶。
    有頭垢扮花砧木,
    無緒從鳴目瘴雞。

中國古代,留下了許許多多璀璨的文化遺產,對於一部分的文學知識至今還被人們所學習與探索。其中對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大分支,極大程度的代表了一個時期的文學發展。
眾所周知,對聯既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的普遍性和趣味性使其成為傳統文化中雅俗共賞的存在,現代人們過年貼的春聯就是對聯的一種。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對聯的熱愛是非同尋常的。現代人們熱愛對聯,那麽古人肯定也不例外,無論是詩人詞人,還是達官顯貴都偏愛對聯文化。
對聯在中國古代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與詩詞在文學上的都受文人墨客的青睞。當然,對聯不僅僅有著文學的價值,更有著藝術方麵的價值。無論是從趣味性還是普遍性的角度,對聯都更能讓大眾所接受。
而古人們寫對聯都是從小開始學習,因為對聯中包含著生活的縮影,所以它不僅僅是文學的知識更是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的表達。大到詩人詞人,小到普通百姓都可能說出精妙絕倫的對聯。在四大名著的紅樓夢中,對聯更是無處不在。史湘雲所說的寒塘渡鶴影,林黛玉所說的冷月葬詩魂,都是將生活中的意象運用在對聯當中,而這些普普通通的意象,正是構成了對聯的絕妙之筆。
大家肯定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關於古代對聯的故事,無論是經典的和尚與尼姑,還是詩人與農民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今天這個和珅與紀曉嵐的故事同樣充滿趣味性。
或許很多看過影視劇或者對曆史了解比較多的人都知道,紀曉嵐是古代著名的忠臣,而和珅是古代著名的貪官。但是他們兩個在清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一次,乾隆皇帝帶著他們吃飯,有一道菜就是五花肉。和珅最喜歡討皇帝歡心,於是興高采烈地站起來,說要出一句對聯,乾隆很是歡喜,讓他大聲念出來。這時,和珅便說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
這副上聯其實並不好對,上聯中有很多數字,而且對聯又十分的應景,其中三、四、五數字又是有一定的順序,屬於典型的數字聯。乾隆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到下聯,於是就看向身邊的紀曉嵐。
紀曉嵐略加思索,就脫口而出:“五兩六錢七把蔥”。乾隆聽到紀曉嵐的下聯拍手叫好,聰明的和珅發現不對勁。可是他假裝鎮定的說“這個下聯對得不好,蔥哪有這麽貴的?”
乾隆更是一臉疑惑地看著紀曉嵐,他知道紀曉嵐博學多才,定不會出錯。這時紀曉嵐掏出一本賬本,遞給乾隆說“禦膳房的蔥就是這個價格,我可不敢亂對”。乾隆並沒有看賬本,而是直接轉向和珅。
當時和珅可是內務府總管,禦膳房采購的食材都要經過他的批準,從中撈一把油水不在話下。此時的和珅發覺大事不妙,頓時嚇出一身冷汗,便立刻跪下。和珅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自己想要獻媚讒言的同時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更加令人敬佩的是,紀曉嵐竟然將這個坑完美地避開,並且讓和珅自己跳了進去,從這裏就可以看出紀曉嵐的智慧之處。簡單的幾個字,就把當時的危機輕鬆化解,這就是一副經典對聯的魅力所在。
其實對於大部分的文學形式,看似遠離生活,其實都在身邊。隻有我們仔細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我們都有可能隨時說出精妙絕倫的話語。對聯文學看似遙不可及,實際上觸手可得。隻有我們認真地體會,領悟,就會發現文學中的趣味性,才能體會文學之美,對聯更是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