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情懷

人生,便是我們走入時間,周遭看看,留一點痕跡罷了。
正文

“智慧果”和智慧有關嗎?

(2007-02-28 05:17:45) 下一個


這可能是應試教育潛移默化的結果。我們很容易就把事情歸結為問題的提出和解答,而似乎對每一個問題都應有唯一而簡捷的答案,對於考試題,是這樣;但實際我們麵對的事務,特別是我們未知的領域,就不是這樣。在我們未盡全知的領域,我們所提供的答案,與其說是答案,其實隻是我們的看法,或根據我們的所知,而給出的可能的解釋。所以,我始終認為應該是討論,怎麽也要有相關的論述才行。而一問一答式對話隻適用於對簡單問題“討論”,或已有答案問題的考試。

但由於這裏的問題及隱含的“答案”都極具宣傳效果,故不妨發表一點看法,也算是參加熱門討論吧。對問問題的兄台,如你認為這是在“繞”,而不是回答,接著追問的話,本人愛莫能助。

先說問題吧,“亞當吃智慧果之前有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此“問題”至少有兩個問題。
一:那果子不是智慧果,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二:“分別善惡”也不是一種能力。分述如下。

亞當當初在伊甸園中,那裏好象花果山,有各式稀奇果子用來吃,甚至包括吃了長生不死的生命樹的果子 。不能吃,吃了有後果的隻有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照理說不難執行這樣的命令,可怎麽 就 出了問題?原因在人的本性,這是個有靈的活人,他看的到神的榮美,也知道神的權能,自然 會 仰慕,會希望象神那樣。這有什麽錯嗎?當然沒有,這不僅是神造人時賦予人的本性,“按神 的樣式造人”的必然結果,也是神給人的應許。在神的計劃裏,終有一天,人要和神同為一體。也正是因著人類生命的這種由來及歸宿,才是神愛的集中體現,才是我們平日所說“終極關懷”的真實意涵。

哪人錯在什麽地方?錯在他選了一個自以為是的方法來達成一個必然的歸宿,而這一選擇又是以懷疑他所深知的神開始。這也是魔鬼的高明之處,他用“象神”來誘惑真是高明。亞當當時一無所缺,各種“利益”唾手可得,唯一對他有吸引力的,便是象神。隻有對認識神的亞當這誘惑才有用,隻有亞當認識神這誘惑才有用。現今我們不認識神了,也不見了此類誘惑,而用的都是“利益”之類。

正如今人之於“利益”,“象神”這誘惑太大;而所做的,不過是吃那果子,代價又似乎太小。你說神不是說了,吃了就死嗎?可在伊甸園,誰見過死,誰知道什麽是死?當時亞當不知死,一如我們今日之不知永生為何物一樣。用不知道後果的代價獲取已知的利益,為什麽不做呢?說句題外話,為什麽信基督如此之難,就是要舍棄看得見的“利益”去追求看不見的永生。你看,在這有一個回歸,有一個彌補,這還不是計劃而是偶然嗎?

總結一下,吃果子,關鍵不在吃,在於對神的懷疑。對神的懷疑是沒道理的,是以神為說謊者,而神又是亞當所深知的。亞當對神的深知,是魔鬼誘惑的前提,也是亞當當自負與神分隔這一後果的前提。

“分別善惡”不是能力的體現,而是個人好惡的宣示,我在某處提過。隻有你想作出符合什麽的善惡標準才是能力。嬰兒即可表示喜怒哀樂,這就是他對“善惡”的表示,的分辨,和智慧,和能力無關,動物不也有此種能力嗎?當你要通過你對“善惡”的“分別”來達到什麽目的,獲取什麽“利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生活曆練的結果,和“智慧”才有關聯,而於亞當這些無異於天方夜譚。

綜上所述,“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這一事件,是在魔鬼的誘惑下,亞當對他所深知的神的懷疑引發的背離,結果使自己和後裔有了和神隔絕這一後果,這便是聖經中所記載的伊甸園事件。到此為止,應該知道所問的問題是一個看似理直氣壯,實則麵目全非的偽命題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嘁哩喀喳 回複 悄悄話 再次請問 sousuo 同學:亞當吃智慧果之前是否能夠分辨善惡?

〉〉先說問題吧,“亞當吃智慧果之前有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此“問題”至少
〉〉有兩個問題。
〉〉一:那果子不是智慧果,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
〉〉二:“分別善惡”也不是一種能力。分述如下。

哈哈哈,又是一個不讀“聖經”的基督徒!

我問你“亞當吃智慧果之前有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是因為下麵的經文:

創世紀3:22 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

看見沒有?“分辨善惡”是不是一種“能力”,我不用和你爭辯。我之所以用“能力”這個詞是因為我找不到別的詞。這也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亞當吃智慧果之前是否能夠分辨善惡?

換個問法,你的論述還有意義嗎?

請閱讀我在上麵列舉的經文,然後再告訴我們:


亞當吃智慧果之前是否能夠分辨善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