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看待新武器研發“井噴現象”(ZT)

(2013-01-23 12:02:13) 下一個
近幾個月來,我們看到一大批國產新型武器裝備連續曝光,比如殲-31、航母服役、艦載機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珠海航展上的武直10和武直19,還有翼龍無人機等首次亮相,以及在網上和其他渠道所能看到的殲-18,運20,052D等一批國產新裝備陸續曝光,這樣的現象被網友們稱為“井噴現象”。圍繞這一現象,國內軍迷可以說是相當興奮,而國外媒體則是重新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這一話題。針對所謂的“井噴現象”,有三個問題值得分析、思考。 第一,為什麽出現井噴現象。第二,“井噴現象”當中所看到的國產新裝備處於什麽樣的實力水平。第三,這種“井噴現象”是否會在今後的時間裏持續出現。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什麽會出現“井噴現象”。原因不外乎有三個方麵: 1、新裝備研發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新一代裝備研發過程中,要經過基礎研製、驗證平台發展,試裝平台定型、生產。通常在研發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型號,比如美國在研發四代機時就出現了YF—22、YF—23、YF—32和YF—35四種驗證型號,實際最終裝備的隻有F—22和F—35。較多數量的驗證型號並不意味著它們最終會定型列裝。目前我們看到的很多國產新裝備當中有很多也是如此,比如殲—20和殲—31,甚至所謂的殲—18;比如在本屆珠海航展上出現的一批無人機,分別有概念的、模型的、實機的。在海軍艦艇方麵,實際也能看到這樣的現象。這些年大家先後看到的有168、171等,以及現在的052D,雖然早些時候的052B和052C,盡管實際列裝了,但是列裝數量相當有限。那麽這個過程是否也是摸索、試裝階段,為最終這一類的艦艇裝備能試驗出一個最終型號做準備呢? 2、外部環境造成。“井噴現象”是一個對外來軍事威脅的應激反應。武器裝備的研發有一個周期和過程,大型武器裝備的研發周期可能要八年十年甚至更長。現在看到的裝備,其研發可能始於數年之前,也就是本世紀初。就此回想一下本世紀初,我國當時處在什麽樣的安全環境當中。那時我國麵臨台海危機、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事件等,這表明在那個時期我國麵臨的外部形勢在向惡劣方麵轉化,我國承受著巨大的外來軍事威脅。這些軍事威脅使我們感到自身武器裝備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於是促使我國加速研發新型武器裝備。 3、屬於武器裝備的追趕性或補償性發展。盡管近幾年我們看到新型武器裝備曝光、亮相比較頻繁,但是若放在更長的時間跨度裏將所研發的新裝備數量平均來算,就會發現我們所研發新裝備的數量並不高。此外,現在研發的新型武器裝備很多都是在填補我國武器裝備領域的空白。例如航母、艦載機、大型軍用運輸機、攻擊型無人機。這些武器裝備過去在我軍裝備當中屬於空白領域,而國外在這些武器裝備方麵可以說早在幾十年前就達到相當水準。所以說這樣的研發有一種追趕性或補償性的含義。 第二個問題,“井噴現象”當中所看到的國產新裝備處於什麽樣的實力水平。 從自身角度比較看,這些武器裝備很多是作為填補我軍武器裝備的空白。如果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應該是處於一種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的狀態。這些武器裝備的研發即使到了定型、列裝的程度,也隻能縮短我們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而達不到一種國際頂級水平的狀態。同時,這些武器裝備作為自主研發裝備,距離自主創新裝備還有一段差距。 最後一個問題,這種“井噴現象”是否會在今後的時間裏持續出現。 回答這個問題要依托第一個問題,就是造成“井噴現象”的原因在未來是否依然存在。首先,新裝備研發過程中存在的自然現象將會依然存在。因為國外針對很多類別的武器裝備已經開始進行新型號的研發,比如六代機、新型戰略轟炸機,新一代航母等。在這些更新的武器裝備研發領域,我們還沒有看到國內對於此類的研發項目。第二,外部環境。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調整、我國周邊海洋形勢的不斷發展,我國依然承受著巨大的軍事威脅。麵對這些外來軍事威脅壓力,我們研發新型武器裝備的動力依然是充沛的。第三,盡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國在重大軍事裝備領域依然有很多空白,依然和國際先進裝備水平有著二十年以上的差距。這種追趕性和補償性發展的條件依然存在。 所以這種“井噴現象”在今後會依然存在。但是武器研發具有周期性,因此未來不一定會存在一種連續的“井噴現象”,更多的會是一種間歇性的“井噴現象”。 今天我們看到的“井噴現象”,應該是我國處在目前的安全環境下,我國國防科研領域反映出的一種正常現象。而這種現象即使今後依然持續,也是一種正常狀態。------------陳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