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三十四

(2009-02-18 10:27:00) 下一個
886、丁德山對東來順飯莊涮羊肉原料嚴格經過考察對比,才選用內蒙古大尾巴綿羊,而且隻用二至三年的閹割公羊或僅產過一胎的母羊;還從產地買幼羊飼養,待成年後隨時供用,因為要求嚴格,全羊有一半以上是不能用的,就製為肉丸子,做成水餃、餡餅低價出售,吸引消費者。
  887、馮玉祥1928年初與蔣介石、宋美齡初次會麵於開封,午宴為他們和隨員開了4桌,每桌都是一大盆豬肉熬白菜,主食是饅頭和小米稀粥。比之馮1924年與李德全在北京結婚時所辦的宴席,每桌還少了半隻燒雞呢。
  888、艾思奇1944年和王舟一在延安結婚,隻用了5角錢買了些當地特產的花生、紅棗款待來賓。
  889、吳自在某寺廟吃到鮮汁誤識為雞汁,不禁生疑,笑問和尚:“這樣鮮味,是不是用蝦子口袋?”和尚帶他去廚房,原來大鍋黃豆芽湯,裏麵有筍根和香菇梗蒂。
  890、王力30年代初有天赴宴,飯碗被魚蝦雞肉堆滿了,他把筷子一放,宣稱已吃飽了,待主人勸了又勸,才說:“那麽請你們給我換一碗白米飯。”他後來說,各人有各人口味,把客人不愛吃的硬塞給他吃,與其說是有禮貌,不如說是令人難堪。
  891、錢鍾書讀了趣味洋溢的英文《老饕年鑒》,就其中討論吃飯請客,可以增進感情,減少人際情緒很有認同,表示:至於我本人呢,恭候諸君的邀請,努力奉行豬八戒對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說的話:“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將來。”
  892、季鎮淮40年代初某年在昆明清華文科研究所與朱自清、聞一多等同度除夕,每人動手做拿手菜。季做獅子頭,以瘦肥肉三七開,斬之極細,但不成泥,加一個雞蛋漿凝固,並以豆粉水,再加適量水,蓋不加水不嫩,水多了又難合,然後以適量的鹽,用文火兩麵煎,不太熟時再放醬油紅燒。朱自清吃後,大加稱讚:“很正統。”意思是真正的淮揚獅子頭口味。聞一多就說:“做菜好壞,與文化有關係。淮揚有這樣的名菜,跟淮揚有悠久文化有關。”
  893、張友鸞品嚐北京菜多家,得出北京菜烹調法,可以概括編寫為20個字:爆炒燒燎蒸,炸溜燴烤涮,蒸扒燜煨,煎糟鹵拌氽。
  894、魯迅悼範愛農詩有“把酒論當世,先生小酒人”,多人費解何謂“小酒人”。惟臧克家認為,此“小酒人”是指不大喝酒或喝酒不多的人。
  895、陳白塵在1969年中國文聯多數人赴湖北鹹寧五七幹校時留守北京,常請假溜出大樓,折向燈市口,躲進一家小酒店,啃上一隻豬腳爪,喝上二兩二鍋頭,不亦樂乎。他自稱這確稱是可以忘懷的。
  896、毛澤東在延安成立新哲學研究會那天,中午於機關合作社招待與會者吃“三不粘”,那是用雞蛋拌麵粉製作的甜點心,不粘筷,不粘碗,不粘唇。他說:“我姓毛,俗話說一毛不拔,今天我拔一毛,請大家吃一頓飯。”
  897、張珩早年曾幾次談及上海紅房子西餐館黃油煎蘑菇味美,但以後就吃不到了。王世襄聽到後,即先後以雞腿蘑和人造圓鮮蘑,使他大快朵頤,連聲說好吃。蓋王用黃油煎蘑菇均用鮮蘑,而且選擇是菌傘緊包著柄尚未張開的野生蘑。他說,製作此菜,不能用罐頭蘑菇,它已高溫煮過,水分十分浸透。
  898、蔣百裏1939年與徐培根、張季鸞等在蜀珍樓吃飯,席間在與徐培根連幹7杯啤酒後,突然對張季鸞說,明天有3000個日本人到重慶,你知道嗎?眾人麵麵相覷。蔣即笑說:“我的《日本人》已從香港運到,3000冊可運重慶,做些廣告好嗎?”張說:“怎麽呢?”蔣說:“出賣《日本》,3毛錢一個。”
  899、薛暮橋愛吃西瓜,不分好壞,年輕時與朋友打賭,一口氣能吃20斤。於是邊吃西瓜,邊吃鹹菜,邊上廁所,結果大勝,朋友隻好按約定買100斤西瓜相送。此後終生愛吃西瓜,凡客均以西瓜招待。
  900、巴金晚年喜歡吃肉,特別是燉得酥爛的蹄。他從不吃田螺,但有心人將田螺肉與豬腿肉混合一起剁為肉泥,再塞進田螺殼裏紅燒,他吃了也稱好。
  901、楊勇司令員在延安大生產時,就是種菜能手,他一個人就開出了五畝荒地,種的菜吃不了,就和警衛員換上便衣,把菜挑到市場上賣,因蔬菜新鮮,很快就搶完了。
  902、黃晉臨對《隨園食單》頗有研究,30年代在成都開辦“姑姑筵”時,精工細作,每天隻辦一席酒筵,並在店外掛一對聯:右手拿菜刀,左手拿鍋鏟,急急忙忙幹起來,做出些魚翅燕窩,供給你們老爺太太;前頭烤柴灶,後頭烤炭爐,轟轟烈烈鬧一陣,落得隻殘湯剩飯,弄給我等大人娃娃。
  903、郝柏村要嚐台灣大廚鄭衍基掌廚的獅子頭,鄭因知郝是烹調獅子頭的高手,所製獅子頭是以手工剁肉。於是他買了一大張豬皮釘在砧板上,持刀剁肉,足足忙了5個小時,才做成兩個獅子頭。郝柏村嚐味後說:“謝謝您燒出這麽好的菜。”
  904、連戰喜歡吃肉,也很會享受剔骨頭的樂趣,還把吃完的殘骨放得很工整。
  905、孔祥熙、宋藹齡和馮玉祥出席意大利駐華公使宴會,宋與公使在一邊閑話家常,說男人吃大蒜的口臭,叫人受不了。她好不容易讓“愛趣愛趣 ”把吃大蒜的嗜好戒掉;不料“愛趣愛趣”和馮煥章(馮玉祥)一來往,就又吃上癮了。後來公使寫回憶,因不知“愛趣愛趣”何意,就按諧音寫上。很久後人才弄清“愛趣愛趣”是宋愛稱丈夫“H.H”。
  906、陶行知回鄉特別愛吃祖母燒的青菜豆腐和製作的“格翁”(徽州菜餡餅),還特地要兒子陶曉光跟祖母學燒飯做菜,兒子通過實際操作,寫了一本《陶母烹飪法》,交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907、聶紺弩80年代某年中秋,有香港好友高旅捎來兩罐頭,又想到已移居椰城的養女吳丹丹愛過中秋節,於是寫詩寄之:丹丹久盼過中秋,香港捎來兩罐頭。萬裏友朋仁義重,一家大小聖賢愁。紅燒肉帶二分瘦,黃豆芽烹半碗油,此腹今宵方不負,剔牙正喜月當樓。
  908、譚延嗜麵食,好騎馬,曾請齊白石刻朱文閑章:“生為南人性不能乘船食稻而喜餐麥跨鞍。”1930年9月某日,南京大熱,譚應婿請前往小營觀看走馬,中午臨行時先啖重油麵兩大碗,因過熱,即突然腦溢血而死。
  909、郭沫若1937年春在日本宴請來日演《日出》的演員鳳子,席間有道鯿魚菜,鯿魚古稱魴魚。郭即席作七絕相贈:“海上爭傳火鳳聲,櫻花樹下囀春鶯。歸時為問人邦道,舊日魴魚尾尚”(念稱的平聲)。蓋魴魚尾,出自《詩經·召南》,,去赤色,注釋“魚勞,則尾赤”。
  910、杜亞泉有次與子女反複講解《三國演義》開卷的《西江月》,等他們都理解,還背熟了的情況下,就叫人買了豆腐幹和花生米給他們當點心,並介紹說:豆腐幹和花生米合起來吃,味道特別好,這是一位古代名人金聖歎說的。
  911、周恩來臨終前,忽而要工作人員泡上一杯六安瓜片茶,當時此茶了無名氣,但他還是品嚐到了,還對周圍醫生、護士說:“我在想葉挺同誌。抗戰開始不久,葉挺將軍任新四軍軍長時,有次給我送了一盒六安瓜茶。”
  912、賈平凹在《西安晚報》連刊《陝西小吃小說錄》後,見有烹飪協會一類專門組織擬聘為顧問,即發表聲明:“我是什麽飯菜也不會做的,於吃又極不講究,隻是請教小吃師傅,記錄下來罷了。”
  913、老舍最好喝豆汁兒。胡青也說:“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北京人。”於是每有中外賓客前來,就備了豆汁兒款待。所謂豆汁兒,其實就是製粉絲、粉皮兒作坊的豆泔水。
  914、端木蕻良稱兒時母親把榆錢搓去幹瓣,放在鍋裏炒黃後碾碎,放水調勻,煮成羹,加鹽或糖,即成比桂林芝麻糊還味美的榆莢羹。且以曹雪芹好友敦誠詩佐證:自下鹽梅入碧鮮,榆風吹散晚廚煙。持杯戲向山妻說,一箸真成食萬錢。
  915、謝春溥平時能喝紹酒十斤,但卻不至於醉。原來他每逢宴會前,必先喝兩匙蓖麻油,這樣油把胃壁糊住了,不再吸收喝下去的酒。
  916、喬冠華在香港時為與報刊撰文,一手寫字,一手端杯喝酒。一口氣可喝半瓶法國白蘭地。每發稿後,就上馮亦代家睡覺。睡前再看些外文期刊時,還要喝白蘭地。馮家保姆記不住此人姓名,就以“酒仙”稱之,以後即成為諢號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