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談笑論生死

(2008-07-09 16:00:39) 下一個
人生百年,終有一死。
  莊子說:“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古代真正懂得生命奧秘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有多麽可喜,也不覺得死亡來臨有多麽可怕。真正的君子不追問自己從哪裏來,也不擔憂自己往哪裏去。因為生和死不過是一個生命形態的變化(圖1)。
  
  
  (1)生與死是生命的一種運動規律,了解了生命的真諦就可以坦然麵對
  
  要順應生命
  
  人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
  有這麽一個寓言,兄弟兩個人,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樓的第80層。這天深夜, 兄弟倆背著沉重的背包回家,恰好電梯停運了。他們決定爬樓梯回家。爬到第20層時,覺得背包很沉重,兩人決定把背包存在20層,到時候再回頭來取。卸下了背包,兩個人覺得很輕鬆,說說笑笑地繼續往上爬。爬到40層時,已經很累了,就開始互相抱怨。哥哥說,你為什麽不看電梯停運通知啊?弟弟說,你怎麽不提醒我呢?兩個人就這樣吵吵鬧鬧,爬到了第60層。因為實在太累,兩人懶得再吵了,說咱們就安安靜靜地爬樓吧。當他們終於到了家門口時,兩人不約而同地想起來:鑰匙忘在第20層,忘在背包裏了!
  其實,這說的就是人的一生。
  假如人的一生有80年的時光,剛開始時,意氣風發,背負著沉沉的行囊,行囊裏裝著理想、抱負和很多願望,不畏艱險,從腳底下的第一個台階開始上路。
  到20歲時,步入社會,開始認同社會規則,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負擔,已經夠疲憊了,誰還背著那麽多的夢想啊?等到衣食無憂,回頭來再撿起夢想也不遲。放下夢想後頓時一陣輕鬆,繼續往前走。
  隨著越來越年長,積累越來越多,爭鬥越來越猛,內心越來越焦慮,這樣人就不免抱怨。這就是到了兄弟倆互相指責的時候,都覺得自己付出太多,社會回報太少,內心倉皇猶豫,所以吵吵鬧鬧一路走來。
  走到40歲,所謂年近不惑時,所有那些意氣風發都過去了,人開始變得疲憊、頹唐,互相扶持著再走。
  走到60歲,覺得晚年的時光多麽美好,應該加以珍惜,還是安靜下來,不要再抱怨指責了。
  終於走到了80歲。站到最後的終點上,突然間悵然若失,想起來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留在了20歲的行囊裏,裝在背包裏的夢想從來沒有放飛過,但一生的曆程走完了,20歲回不去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關於人生的寓言。這個寓言提示我們,應當以什麽樣的態度去麵對生與死呢(圖2)?
  
  
  (2)人生猶如爬高樓,不要把背包忘在第20層樓上
  
  莊子認為,自古人生誰無死,死亡沒有什麽可怕,沒有什麽可悲傷的,對生死應當曠達一些,順應生命就是了。
  莊子在《大宗師》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子桑戶、孟子反和子琴張是好朋友,三人心意相通,忘懷生死。後來,子桑戶死了,孔子派自己的學生子貢去幫忙處理喪事.子貢看見孟子反和子琴張兩個人高興如常,一個在編挽歌,另一個在彈琴,正對著子桑戶的遺體唱歌呢。子貢十分不解,說:你們是這麽好的朋友,現在有一個人先走了,你們不但不悲傷,還對著他的遺體唱歌,這合乎禮嗎?
  孟子反和子琴張笑了,說:你哪裏懂得禮的真意呢?
  子貢回去問老師孔子:他們到底是什麽人,懷的是什麽心思啊?
  孔子說:他們都是一些心遊世外的人,他們已經沒有生和死的邊界,隻在乎心神跟天地的共同遨遊。有沒有這個身體形骸對他們並不重要,所以一個朋友死了,另外的兩個朋友就像送他遠行一樣坦然。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道理,就是在生命之中,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態活下去。
  莊子在《大宗師》裏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子來病重,看來將不久人世。子犁看見子來的妻兒都圍在那兒大哭。子犁對他們說,你們快走開,不要打攪這樣一個馬上要有大變化的人。
  子犁對子來說:造物主真偉大啊,接下去又會把你變成什麽?是把你變成老鼠的肝,還是把你變成蟲子的手臂呢?
  子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說:夫大塊載我以行,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這句話講出了人生的一個曆程。天地造化出了我生命,賦予我一個形體。我來到世界,有了這個生命,就要去穿越人生。一輩子要受到很多磨礪。到老了,終於可以悠閑地安享晚年。但是,晚年的休息還是有限的,最後的安頓,就是用死亡讓我得到最大的一個休息。
  子來接著說:我相信,善待我生的也一定會善待我死,我被安排來到這個世間走了一回,我還會好好地離去。
  說完,子來就安安靜靜地睡去了。一覺醒來後竟然清清爽爽,身上的大病完全去除了。子來複蘇了。
  其實一個人當他的內心把生命當作一次穿越的時候,也許死亡在他的心中已經變成生的延續。死亡早已被超越了。所以,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人的思想仍然可以傳承。對莊子來講,思想的傳承遠遠勝於生命,這就是莊子對生和死的一種感悟(圖3)。
  
  
  (3)死亡是人生無法改變的終點,最好的心態是“節哀順變”
  
  今天,我們的壽命已經遠遠勝於古人。但心理上對於死亡的畏懼,對於生命的留戀卻遠遠超乎從前。應該說,在今人的生活裏,有太多太多的牽絆,有太多的讓人閉不上眼睛的事情在心頭糾纏。
  
  不知生焉知死
  
  我們常常發現,即使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中的同一件事情裏,每個人的判讀又各不相同。這又是為什麽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人路過一個牆角,看到了相同的一個情景:一隻小蜘蛛在往牆上爬,爬著爬著,遇到了一塊潮濕的雨跡,掉下來了。這隻小蜘蛛又重新開始爬,再爬到那塊雨跡時又掉下來了。如此一遍又一遍,周而複始。
  這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自己的生命。
  第一個人想,我其實和這隻蜘蛛是一樣的,一生就這樣爬上去掉下來,再爬上去再掉下來,碌碌無為,一直做著徒勞的努力。
  第二個人想,人生其實也有很多誤區,我們隻看到眼前的一條路,其實潮濕的那一塊地方並不大,如果蜘蛛能橫著爬繞過那塊潮濕,很快就可以爬到更高的地方。所以我要讓我的人生更聰明:有的時候人生需要繞路走,才能接近目標。
  第三個人則被深深地感動了:一隻蜘蛛尚且能夠如此不屈不撓,人的這一輩子應該有多少能量可以激發啊?奇跡的出現往往就醞釀在自己的生命之中。
  由此,聯想到我曾經看到過的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秀才去趕考,心裏一直忐忑不安:我會考成一個什麽樣子,將會有怎樣的結果等待自己呢?
  考試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三個奇異的夢:第一個,他夢見自己在牆頭上種白菜。第二個,他夢見自己在下雨天出門,戴了一頂鬥笠還打了一把傘。第三個,他夢見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個女人跟自己背靠背地睡在一張床上。
  秀才一覺醒來,趕緊去找一個通靈的人解夢。這個人跟他講:你的人生挺暗淡的,你在牆上種白菜,這不是叫白費勁嗎?你已經帶了鬥笠還打一把傘,這不叫多此一舉嗎?你跟你喜歡的女人在一張床上卻背對背,這不是沒戲嗎?你別考了,趕緊收拾行李回去吧。
  秀才聽了這些話,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回家。
  這時,旅店的老板問清了緣由,說,我也會解夢。我覺得你這三個夢挺好的:在牆上種白菜,這叫作高種(中);戴了鬥笠還打傘,這叫作有備而來;跟自己喜歡的女人已經躺在一個床上了,這說明你該翻身的時候到了。
  經這個老板這麽一解釋,秀才信心大增,考試結果,中了個探花(圖4)。
  
  
  (4)同樣的夢,店老板卻品出了不同的味道。凡事多看其中積極的一麵吧
  
  這也是一種對於生命密碼的解讀。可能麵臨抉擇之時,沒有人來替我們解夢。我們隻有問自己,我現在在一個什麽樣的階段?我這個時候內心要做什麽樣的決斷?讓生命獲得價值
  
  儒家和道家關於生死的觀念,不盡相同,儒家追求殺生取義,道家強調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兩者殊途同歸,都是讓生命獲得價值。
  那麽,怎樣的生命才真正有價值呢?
  人們對人生的價值判斷並不相同,有人更多地看重功名,就是付出個人生命的代價也要去建立一種社會功勳。也有人更多地看重自己內心的完善以及道德上的成全。
  曆史上的屈原和司馬遷,就是這兩種不同價值觀的代表。
  屈原投江自盡,選擇了一種激烈的方式。為什麽呢?屈原生在戰國亂世之中,作為一個貴族,一個士大夫,當楚國穎都被攻破,遭到屠城時,他知道自己的宗廟和祖國已萬劫不複,他的生命最好的終結就是隨著這一切一同歸去。屈原之死既是一種殉國,也是一種無奈,用郭沫若的話說,屈原是在自己美好的理想和不能實現理想的現實之中被撕碎的。所以,這樣的一個人必須采取這樣一種慘烈而決絕的方式來處理生命。
  司馬遷在生死關頭,采取了另一種方式。司馬遷被誣陷、受刑、下獄,非常冤枉,滿朝文武沒有人站出來救他。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可以選擇死亡以維護自己的尊嚴,但他卻選擇了活下來,接受了作為男人最難以忍受的恥辱——腐刑。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他有一件更大的事情必須完成,就是他後來成為一家之言的鴻篇巨製——《史記》。他的父親司馬壇把一個史官的大業托付給他時曾告訴他:周公後500年而有孔子,孔子後500年至於今,沒有人能夠“紹明事”,“續《春秋》”,把這樣一個時代記錄下來,傳承曆史。所以,司馬遷說,他麵對曆史托付下來500年一人的使命,是“天降大任於斯人”,有這麽大的事情要做,寧可受辱也絕不輕生(圖5)。
  
  
  (5)一部《史記》,體現了司馬遷選擇活下來的生命價值
  
  其實,司馬遷的態度,跟莊子給我們講述的生命態度,可以形成一個映襯。
  但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因為生活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壓力,就選擇了輕生。據報道,按照年度統計,在讀的大學生自殺率不低。是什麽原因使他們害怕生命中的挑戰呢?
  原因無非幾種,最多的一種是感情問題,戀愛沒處理好,覺得此生無望了,殉情。第二種,工作沒找好,覺得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尖子,上了這麽好的學校,社會還不接納自己,憤而輕生。第三種,覺得學習壓力太大,太壓抑,人生沒有樂趣,故而以結束生命來逃避現實。這些輕生的孩子,在他們的人生剛剛到達第20層樓的時候,把自己連同他們的背包一起從樓上扔了下去。他們理想的背包還沒有打開,生命就隕落了(圖6)。
  
  
  (6)人的生活不可能沒有壓力,勇於挑戰才是最佳的選擇
  
  他們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之中,在4個老人,2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子的家庭金字塔中,這個小孩永遠在塔尖之上,這樣長大的孩子怎麽可能不惟我獨尊?但社會也是一個金字塔,每一個公民走進社會就意味著要做塔的基座。我們現在有一個悖論,每一個從家庭走出來的獨生子女都不肯做社會的基座。這樣一來,一些心理失衡走到極致的人,就選擇了對生命的草率處理。
  輕生的方式,在今天除了把自己像一件破衣服那樣從高樓頂上扔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就是讓自己放任自流,在任何一個工作崗位上不思進取,在家庭中不營建感情,在朋友圈中醉生夢死,成為行屍走肉。這樣的人他的肉體雖然沒有消失,但他那痛至極點的心已經死了。
  今天討論生死這個話題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每一個人都很近。我們生命中究竟還有多少肌體在活著,我們心中到底還有多少夢想在活著?
  所以,帶著自己心中最初的夢想,以莊子的豁達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許在今天是比莊子生活的那個時代更重要。莊子那個時候物質太貧乏了,人的選擇太少了,所以活下去是一個單純的願望。
  而今天的人可能擁有太多的富足,但在抉擇的迷惑中反而會不堪重負。也就是說,抉擇過多,負累也多。所以在當下,不僅是抉擇生與死這樣一種外在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靈中讓有價值的生命能夠真正活下去。
  如果我們真正把莊子和我們自己的狀態聯係起來,會發現莊子的悲天憫人在於他的每個故事都貼近人心。
  看見自己內心生與死的較量,看見活下去的那個希望,我們可以做到樂生,做到順應,活好每分每秒,享受當下的快樂。當生死大限來臨時,可以微笑自豪地說,我此生無憾(圖7)。
  
  
  (7)樂生順應,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
  
  這是我們每一個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也是《莊子》在今天的一個解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