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樸湯
(2008-06-22 19:00:43)
下一個
沈家驥主任是雲南省名中醫,筆者曾跟隨沈家驥主任學習,老師對治療消化係疾病采用“專病專方”經驗獨到,他認為人體正常的消化功能有賴於脾胃、肝膽功能的正常以否,脾主運化,主管消化飲食和運輸水穀精微,特點升清,喜燥惡濕;而胃主受納,腐熟水穀,特點降濁,喜潤惡燥以通為用,脾與胃相表裏,一髒一腑,一升一降,一清一濁,燥濕相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而脾胃功能的正常還需要肝膽功能的協調,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協助脾胃之氣的升降,協調膽汁的分泌,膽汁來源於肝,受肝之餘氣而成,疏泄下行,注入腸中有助於消化飲食物,因此肝膽之疏泄實為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條件。如果肝失疏泄,就可影響脾胃升降,出現胃氣不降之嘔吐、噯氣、胃脹、胃痛,脾氣不升之腹痛、腹脹、腹瀉,膽汁分泌排泄不暢之口幹、口苦、黃疸等,正如《血證論》所說“木之性主於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穀乃化,設肝不能疏泄水穀,滲瀉中滿之證,在所不免。”所以導師認為在治療消化係方麵的疾病時以疏肝利膽、調理脾胃為主要治法,二者缺一不可,不能重視脾胃忽視肝膽,或隻重肝膽而忽視脾胃,充分體現中醫的整體觀念,老師常將人的消化係統比喻為一台正常工作中的傳輸機器,當某一環節的功能降低,機器就停滯不能運轉,我們用藥的目的不是補養,而是給予動力,讓其運轉和工作起來,消化道才能暢通,功能才正常,這和目前現代醫學研究較多的胃腸動力學說有相似之處,所擬藿樸湯就是為調整上述各髒腑機能增加胃腸動力而設。
1 方藥組成
藿香15g,厚樸30g,柴胡、鬱金、川楝子、雞內金、黃芩、蒼術、白蔻仁、砂仁各15g,茯苓、甘草各30g,茵陳、竹茹各lOg。方中藿香、蒼術、白豆蔻、砂仁燥濕行氣、和中醒脾、止嘔,柴胡、厚樸、鬱金、川楝子疏肝解鬱,行氣化瘀,升陽止痛,黃芩、茵陳清熱利濕利膽,雞內金健脾消食,甘草調和諸藥,茯苓健脾淡滲利水,現代藥理研究上述中藥對胃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可增加胃腸蠕動,推動胃腸食物的排泄,並促進胃液、膽汁、胰液的分泌,消積導滯,提高消化功能。全方肝膽脾胃功能兼調,功能:疏肝健脾、除濕消積、和胃止痛,臨床用之得心應手。
2 臨床運用
2.1 胃炎屬於中醫“胃脘痛”範疇本病在消化係疾病中最為多見,發病率較高,其發生的原因不外乎病邪犯胃、肝氣鬱結、脾胃虛寒等。但其發病原理卻有共同之處,即所謂“不通則痛”,因此對本病的治療,以“理氣止痛”為l臨床通用之法,一般胃炎用基礎方,根據兼症隨症加減,若兼胃氣上逆,惡心嘔吐加半夏溫胃降逆;若胃痛惡寒喜暖,得溫痛減,喜熱飲等加吳茱萸、幹薑、丁香、肉桂等以溫中散寒;若食滯較盛,胃脘脹滿,噯腐吞酸,大便不爽,舌苔厚膩等加半夏、穀芽、麥芽、山楂等以消食導滯,和中止痛;若見吐血或黑大便等消化道出血時加生地、牡丹皮、地榆等涼血止血;若兼胃陰不足,見胃脘隱痛,口幹口渴,心中煩熱,欲飲等加天花粉、蘆根、沙參、石斛等滋陰養胃;若胃脘隱痛遷延日久,喜溫喜按,神疲納呆,舌淡苔白,脈細弱等,加大棗補中益氣,健脾和胃;若大便次數多或便溏者加豬苓、澤瀉等。
2.2 膽囊炎屬於中醫“脅痛”範疇,脅居人體兩側,肝膽所處,其發生的原因不外乎病邪犯於肝膽、氣滯血瘀、肝膽濕熱等。多與情誌所傷,飲食過飽,肝氣鬱結,影響氣機的轉輸而產生氣滯,氣為血帥,氣滯日久,血不流暢,脈絡失和則產生血瘀,日久化濕化熱集結於中焦,導致肝膽濕熱,肝膽失於條達和疏泄而引起脅痛。治療一般多從疏肝利膽、行滯活血、清熱化濕等為主。一般膽囊炎用基礎方,若脅痛甚或痛引徹背加佛手、寄生、獨活、元胡、沉香等;若大便幹結,脘腹悶脹,苔黃膩加枳實、生大黃;若伴惡心、嘔吐、呃逆者,加法半夏、吳茱萸;若兼見黃疸,口幹苦者重用茵陳、加豬苓、澤瀉等;若兼有膽囊結石,加金錢草、大黃等。
2.3 腸炎屬於中醫“泄瀉”範疇,本病主要病位在脾胃與大小腸,病因可由感受外邪,傷於飲食,髒腑功能失調等,但脾胃功能失調是泄瀉的主要環節,因胃主腐熟水穀,脾主運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則水穀不能消化吸收,水反為濕,穀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運化,合汙而下,而致泄瀉,因此在邪氣方麵以“濕盛”為主,濕邪傷脾;在髒腑方麵以“脾虛”關係密切,因脾虛失運,水濕內生,而致泄瀉。輕微泄瀉用基礎方,若腹瀉兼見惡寒發熱,咽痛,頭痛鼻塞,肢節酸痛等表證加麻黃、射幹、薄荷、白芷、僵蠶等;若濕熱較盛,伴腹痛瀉下臭穢,肛門灼熱等,加黃連、知母、連翹、葛根等;若為宿食停滯,兼脘腹痞滿,嘔噯腐氣,食欲不振等,加穀麥芽、神曲、焦楂等;若大便次數較多,瀉下水樣便者,加豬苓、澤瀉;若瀉下日久,伴神疲乏力,麵色萎黃,形寒肢冷者,加黃芪、黨參、大棗、幹薑等。
2.4 便秘飲食入胃,經過脾胃運化,吸收其精微之後,所剩糟粕,最後由大腸傳送而出,形成大便。若胃腸受病,脾胃運化障礙,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則引起便秘。老師認為胃動力差是形成便秘的根本原因,因此增強患者的胃動力是治療本病的關鍵。因本方具有調整髒腑機能增加胃腸動力的功能,一般大便秘結用基本方,若大便數天不解或幹燥硬結,伴腹脹納差者加瓜蔞殼、大黃、枳實等;若兼飲食積滯,加神曲、焦楂、穀麥芽等;若兼氣血虧虛,加當歸、首烏、黃芪、麻仁等。
另外通過臨床觀察本方對黃疸、甲肝恢複期的肝功能異常如轉氨酶升高等用原方加沉香效果也很滿意。總之,消化係統疾病在臨床非常多見,證型複雜多樣,導師一方概括了整個係統的治療,簡化了複雜的辨證,再次體現專病專方。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常提醒我們治療消化係疾病時要慎用或少用參芪歸地之類,避免壅遏阻礙胃氣,慎用或不用熟地、麥冬等滋膩不動之品。即使是脾胃虛弱、脾胃陰虛者作適宜加減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