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次次突圍
(2005-01-26 15:53:58)
下一個
“在機會麵前有五種人,第一種人創造機會,第二種人尋找機會,第三種人等待機會,第四種人錯過機會,第五種人漠視機會。我們如果做不了第一種人,至少也要主動去尋找機會。”雅思創始人、北京新航道教育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胡敏一次又一次衝出重圍,創造人生機會,漂亮地完成他傳奇人生的“三級跳”。
表麵看胡敏極內斂,內斂到把激情變成螢火,永遠不會誇張地釋放,他的激情收束在理性的框架裏,在骨骼和經脈裏低沉地流淌,狂暴地歌唱。
傳說中鷹有兩次生命,一次是40年,另一次是40年後的又一個30年。最終有那麽一天,在最荒絕、最荒蕪、最寒冷的崖頂突然傳來一聲清亮的長嘯,一隻全新的鷹向著溫暖的大地盤旋而下。
今年,我們的“胡雅思”———胡敏,正好40歲。
初次突圍(從“最後一名”到“標準答案”):胡敏發揚“挑土精神”,別人挑一次,他多挑一次,就和別人一樣多,再多挑一次,就比別人多,學英語也是同理。
以下是男孩A的回憶:
5歲時被村人稱作“球傻”,“來,數一數你身上的紐扣有多少個?”於是,球傻用小手一邊點一邊數,“一個、兩個、三個”,然後慌慌張張從“三個”數到“六個、八個”,滿場的大人們哈哈大笑。
身材瘦小,挑土時,肩膀被繩子勒得血跡斑斑。
除了父母幾乎沒有人對他寄以期望,考進縣一中時,成績是最後一名,高中時,英文水平還停留在用中文注釋發音的階段。
再以下記錄著天才B的輝煌:
從入學時縣裏最後一名到高考時全縣英語第一名。
15歲考進湘潭大學,19歲登上大學講壇,24歲上海師大研究生畢業並當上英語專業教研室主任,手下不乏昔日的老師和同學。
28歲成為該校最年輕的(也是當時中國社科領域最年輕的)副教授。
AB兩個影像很難疊加,但它們著實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胡敏。讓胡敏發生深刻轉折的人,是教英語的陳老師。初中時“頑劣”的小胡敏一腳踢翻陳老師家的煤爐,而後者隻不過瀟灑過人地拍拍他的腦袋。高中,師生倆再度相逢,期中考試後,陳老師笑吟吟地為英語考試前幾名的學生舉行了頒獎典禮,並宣布,“期末我還要獎勵一批取得好成績的同學。”
“差生”胡敏陡然意識到陳老師的眼睛一直盯著自己,好像在暗示:好小子,加油啊,你能成功!這是除父母外第一次有人如此相信“球傻”,胡敏發揚“挑土精神”,別人挑一次,他多挑一次,就和別人一樣多,再多挑一次,就比別人多,學英語也是同理。
期末考試結束後,陳老師叫住了他:“你來幫我批這兩個班的卷子。”“我怎麽行?”胡敏懵懵懂懂。
“為什麽不行?你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
從最後一名到“標準答案”,好一個漂亮的“空中翻騰兩周半”。這次經曆給胡敏的影響是終身的,因為他從此擁抱了追求成功過程中的快樂,而快樂本身就讓人心馳神往,此後,看到英語單詞他就條件反射,不由自主地反複背誦,直到這個詞真正屬於自己為止……
1994年,湘潭大學年輕的教研室主任胡敏躊躇滿誌,我是幹大事的人,我可以把湘潭大學外語係變成一流的英語係。誰知競選係主任時,民望很高的他居然失敗……
隻能突圍。
再次突圍(從“教研室主任”到“留英訪問學者”):你一定要對自己特別了解,要在任何人麵前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麵,讓閃光的地方真正放出光彩來。
請往北看,正巧國際關係學院有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跟胡敏很熟,在一次平常的通信中偶然捕捉到了他想南下發展的信息,老教授當即自作主張跑到國際關係學院人事處全力推薦胡敏。
很快接到了麵試通知,人事處處長遞來一本書:“你明天上午就講那一課,直接插到班上去按照正常的教學秩序講。”胡敏頓時傻掉,原以為是當著教授們講課,聽說英語專業的學生特挑剔,最要命的是滿嘴湖南腔,北京的孩子們聽得懂嗎?胡老師急中生智,他對英語的發音比對漢語自信。試講當天,從“say hello”到說“bye bye”,自始至終沒說過一句漢語,你一定要對自己特別了解,要在任何人麵前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麵,讓閃光的地方真正放出光彩來。
一戰告捷。
這一年,胡敏本有可能被湘潭大學提為正教授,妻子那年也準備提副教授,職稱考試那天兩個座位空空蕩蕩。30歲的男人帶著妻兒,到火車站去取托運的行李,車站人員有些不耐煩,“要找你們家的行李,去看集裝箱的縫。”從中午12點到1點半,在毒辣的太陽下找啊找,男人直起身來,看見4歲的兒子細軟的頭發被太陽灼得發黃。
有一種修辭手法叫“通感”吧———男人忽然覺得,陽光很酸。
初來北京的胡敏怎麽覺得,從頭到腳全部錯位。
在湘潭好歹算是名人,但他於都城、都城於他彼此陌生,講台上適於奔放吧?想到不能說湖南話,吐出的字母便墜地成冰。口音問題令胡敏一度自卑到極處,見到同事含糊其辭;上課說英語,始終隻說英語;下課後躲進小屋,應酬寥寥。
放棄了那麽多從湖南來到北京,難道隻想要這種自閉的生活?恰恰相反,我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優秀。又不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人家聽得懂不就行了。
終於,有一天胡老師開始主動與同事們、同學們交流,交談得越多,口音的痕跡越淡,普通話也越標準,語言溝通的一小步,成為融入新環境的一大步。
三次突圍(從“廟堂英語”到“江湖英語”):胡敏心裏“惡狠狠”來了句,“我是民工我怕誰?”用鋼鐵般的意誌硬扛著,繼續承擔起來。
胡敏屬於“到一個地方就迅速躥上去”的人,湘潭大學的經曆是一例,1994年到國際關係學院,1997年即被公派到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有什麽“區別性特征”使他脫穎而出?
1995年,胡敏開始去新東方“客串”。講的是最枯燥最不討好的閱讀理解,卻讓許多學生喜歡,“他的風格與眾不同,王強是機智型,徐小平是誇張幽默型,俞老師是苦大仇深型,而胡敏永遠穿一件灰色或淡黃色的襯衣,衣領緊扣,講課條分縷析,令人沉醉。”
“廟堂英語”還是“江湖英語”,人生中又一個重大的“度、量、衡”命題擺在他麵前。當時出國熱潮已悄然興起,“國內的民辦教育中沒有產生自己的教授、學者,我相信那一天終會到來。”
雅思的中文全稱是“國際英語水平測試係統”,英文縮寫為“IELTS”,專為留學與移民英聯邦國家的申請者設置。1999年,新東方希望有一個有多年學術底蘊和教學經驗的人負責這項考試項目,胡敏無疑是最佳人選。第一個培訓班開課時,根本沒有現成的教材,隻能邊編邊教,從無到有,異常艱難。同樣一件事情,做不好,別人也許會為自己開脫,而胡敏寧願“用鋼鐵般的意誌硬扛著”。“我是民工”的故事反映出他到新東方創業的狀況。
1999年冬天,妻子在309醫院住院,國際關係學院那邊的本科生、研究生課程,新東方這邊的四六級考研、托福、雅思項目,一起壓在他身上,還得送嶽母老人去西苑醫院藥檢,送小孩去北大附小上課,給妻子送飯……一天,忙著上課的胡敏把飯擱下就走了,身後一位大夫說:“陳老師(胡夫人姓陳),你還真會安排生活啊,請了個民工給你打飯。”由此可見他當時是多麽心力交瘁。
一般人會找理由,說我請假,或者說我今天就不幹了,或者真的就請一個民工送飯。而胡敏心裏“惡狠狠”來了句,我是民工我怕誰?繼續把這些都扛起來。
為了進一步了解雅思,他到英國走了一趟,見到英國文化委員會雅思總裁肖恩·海德,肖恩的表情有點無奈,“TOE-FL is an empire(托福是個帝國)。”言下之意雅思根本無法與之匹敵。胡敏自信地答,“雅思是個充滿潛力的市場,一定會崛起。”肖恩笑了。之後,胡敏訪問了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走訪了幾乎所有相關書店,購買了大量雅思考試書籍。離開英國時,他知道自己已經拿到了雅思的核心資源。回國後,胡敏在全國作了數十場免費演講,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不遺餘力推廣雅思考試和培訓。2001年,胡敏帶領一支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完成了第二代雅思教材的編寫。2002年,第三代雅思教材出爐,同時雅思成績得到多個國家的認可。“雅思風暴,胡敏製造”,一家媒體如是評說。
四次突圍(從“新東方”到“新航道”):一樓不挺好的嗎?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生許多階段不得不放棄,每次放棄得到的都是更豐實的回報。
“中國雅思第一人”的桂冠落在胡敏的頭上,他卻記得那天一個民工模樣的男子拎著飯盒是如何在飛雪中落拓行走……
今夜的勝利不用言語。
4月,胡敏告別“新東方第二任校長”這一職位,創辦了“新航道教育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專門進行教育培訓,從而開辟了“江湖英語”的又一個“新航道”。在人生的下一個30年,胡敏能否如一隻“全新的鷹”向著溫暖的大地盤旋而下?
我們祝福他。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