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蘇東坡與美食

(2004-12-27 05:26:16) 下一個
中國曆史上有不少的文化名人與飲食結下了不解之緣,且都是善於烹任的美食家。蘇東坡便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位。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那縱橫奔放的文章,飄逸豪放的恃句,以及與黃庭堅、蔡襄齊名的書法,至今被國內外人民所敬仰。他不僅對詩文書法造詣極深。而且對烹飪技藝也頗有研究,還善於把飲食與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道獨特的美食文化風景線,是位造詣頗深的美食家。
    蘇東坡祖籍四川眉山,曆任江浙、中州。南粵各地,嚐遍了各地的肴撰,寫過許多反映各地佳肴名撰的詩文,如《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饞賦》。他在自己的詩作中以老饞嘴自居,這生動地反映了他對飲食烹調的濃厚興趣和品嚐佳肴美味的豐富經驗,堪稱中國古代美食家。蘇東坡除了善於品嚐外還經常自己動手烹暈人飪佳肴。據宋代周紫芝《竹坡詩話》記載,蘇東坡被貶滴到黃岡時,不時下廚勞做,他見黃岡市麵豬肉價賤,而人們較少吃它,便親自烹調豬肉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他吃得興起,即興戲作了一首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後來這首詩傳了出去,宋人亦和時人一樣,對名人一舉手一投足都熱衷模仿以為時髦,人們爭相仿效如法炮製並把這道菜戲稱為“東坡肉”。過去了數百年,“東坡肉”的製作方法不斷改進,流傳至今。
    蘇東坡烹製魚羹頗為在行,並自稱在家鄉時常親執熗煮魚以侍客,客未嚐不稱善。他的素食也做得不錯,曾用蘆菔白米為摻,做過“玉慘羹”自稱其昧之佳可與西天的醍醐媲美。
    他還曾用山芋做過“山芋羹”,說是色香味皆奇絕的少有佳品,正因為蘇東坡與飲食有如此的緣份,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係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摻、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
“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這些肴饌名目,或因敬仰或以寓情或附庸風雅或牽強附會。清代文學家李漁,曾在烹飪品評時對“東坡肉”之名提出過異議,他說:“食以人傳者,東坡肉是也。卒急聽之,似非豚之肉,而為東坡肉矣。東坡何罪,而割其肉以實於古饞人之腹哉”!不管李漁不同意此名也好,抗議也罷,“東坡肉”之名還是在民間廣為傳播流芳百世。
    古代大凡詩人多與酒結下不解之緣。蘇東坡自然不例外,他的詩詞中涉及酒的不少,如有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在這首詞的序文中寫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蘇東坡不僅喜愛品嚐美酒,還是位釀造美酒的好手。在惠州時,他曾寫過一首《寓居合江樓》,“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唐人多稱酒為“春”。什麽“窟春”。“石凍春”。“燒春”等,五花八門。宋人也多沿襲唐人舊習,“羅浮春”也是酒名。因惠州有座羅浮山,蘇東坡怕別人誤以為“羅浮春是本地酒,在給這首詩作畫時,他自得地寫明是“予家釀酒,名羅浮春”。蘇東坡還親自釀造過另一種叫“萬家春”的酒,對此酒他也津津樂道,多次在詩文中提及。在《和已酒歲九月九日》詩中有“持我萬家春,一酹五柳陶”。在一首《院溪沙》中有:“雪花浮動萬家春,醉歸江路野梅新”。在這首詞的序文中他幹脆點明:“餘近釀酒,名萬家春,蓋嶺南萬戶酒也”。我們可以想見,當蘇東坡手舞足蹈地寫上“蓋嶺南萬戶酒也”時作為一個美食家是何等的快意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