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爾曼26 法蘭克人

(2007-09-17 13:52:47) 下一個

日爾曼26 法蘭克人

2007-09-09 06:37:16/ 個人分類:日耳曼

26     法蘭克人






3世紀定居於萊茵河下遊地區,今比利時境內,主要有薩利克與裏普阿爾兩大部
族。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法蘭克人逐步滲入高盧東北部。481年,克洛維((Chlodwig)繼

位薩利克部落酋長後,統一了法蘭克人居住的地區,打敗了羅馬駐高盧的最後一任

總督,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507年趕走了占領西南高盧的西哥特人.
534年滅亡了勃艮第王國,把西日耳曼其餘各族的大部分統一在一個王國中,以巴黎為

首都。
克洛維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皈依了基督教,這不僅使他贏得教皇的支持,而

且得到了當地高盧-羅馬人的援助。
在教會勢力的支持下,克洛維和他的繼承者不斷對外進行擴張。至6世紀A公元7世紀
的全套鎧甲(出土的真品)A



,法蘭克王
國的領土已擴展到包括今天的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以及萊茵河以東的部分

地區,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751年,克洛維建立的墨洛溫王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

911)。加洛林王朝的第二個國王是曆史上著名的卡爾大帝(亦譯查理大帝)(Karl der
GroseA:。


查理曼 Charlemagne

(742─814)又譯查理大帝。
查理曼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建立者矮子丕平之子,
在他執政的46年間(768一814年),力精圖治,使法蘭克王國達於鼎盛。查理曼768年
繼位後,為了取得在民眾中影響日增的教會支持,他首先與教皇結盟,強化了統治
力量。同時,多年對外推行擴張政策,先後發動過50多次戰爭,重要的戰役和取得
的成果有:774年征服倫巴德王國,772─804年多次進攻薩克森人,使其皈依基督教
並奪取易北河流域廣大土地,787和801年兩次出兵西班牙,奪得尼布羅河以北土地,
建立西班牙邊區,787年占領巴伐利亞,796年征服多瑙河中遊的潘諾尼亞。9世紀時,
查理曼帝國的版圖東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瀕北海,南臨地中海,占有西
歐大陸的絕大部分土地,幾乎相當於古代西羅馬帝國版圖。 800年聖誕節,教皇利
奧三世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查理加冕並塗聖油,稱查理曼即查理大帝,亦即“偉
大的羅馬人的皇帝”。此舉意義重大,這意味著查理已不再單純是征服者日耳曼蠻
族國家的國王而是日耳曼一羅馬人的皇帝,並且是上帝認定的羅馬皇帝的合法繼承
人;查理曼的使命已不再單純是管理日耳曼國家而是管理包括宗教事務在內的整個
西歐基督教世界。因此,查理曼帝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遠隔重洋的蘇格蘭和東
方的非基督教國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曼帝國建立了邦交關係,甚至東羅馬帝國也
承認查理曼的皇帝地位。查理稱帝後,極力強化中央集權統治。為了加強對龐大國
家的有效統治,查理任用貴族和主教進行統治,同時,繼續推行采邑分封製度。帝
國境內的所有官員和主教(包括修道院長),一般都要從皇帝那裏領受采邑即封土,
成為皇帝的封臣,同時,作為接受采邑的條件,他們都要向皇帝宣誓效忠。帝國的
中央政權除由皇帝親信組成的樞密會議外,還有貴族大會,每年召開一至二次貴族
大會,討論中央重大決策。為了管理地主,中央經常派遣巡按使監督地方。地方設
若幹伯爵區,皇帝任命伯爵或主教進行統治,伯爵擁有行政、司法、稅收和軍事等
大權。形成以國王為首的伯爵、主教等教俗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構成一
係列的封建等級製度,為後來西歐封建社會所承襲。後來,這些伯爵和主教逐漸成
為地方割據勢力。


查理曼帝國生產組織基本形式是封建莊園。國王及其臣下,教俗封建貴族都有許多
莊園分布全國各地。莊園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單位,一切生產主要為領主及
其服役人等提供生活資料,其次也為生產者提供有限的生產與生活資料。在莊園裏
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者大都是農奴或依附農民。莊園的土地一般分為兩部分:最
好的土地為領主的自營地,另一部分是農民的份地。領主自營地由服役的農民耕作,
每周通常服役2~3天,最多4天,收獲全部歸領主所有。服役農民除為領主無償耕作
外,還要負擔砍柴、築路、修宅、運輸等各種雜役。此外,農民還必須向領主交納
各種實物和名目繁多的其他費用。教會的什一稅也是農民的沉重負擔。由於教俗封
建主的殘酷剝削,農民的處境極為困苦,因此經常爆發農民起義。


查理曼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不僅文治武功顯赫,而且也注意發展文化教育事
業。他興辦學校,聘請知名學者講學。搜集和抄寫古代拉丁文和希□文的手稿,抄
寫的文字是用所謂加洛林小草書體,這是一種清秀優美的拉丁字母,後來稍加修改
一直使用至今。修道院設立圖書館,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羅馬作家的作品。查
理曼還邀請歐洲最好的建築師、雕刻家和畫家,為帝國修建修道院和教堂。查理曼
的文化教育政策對於恢複古典文明和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他在位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被後世譽為“加洛林文藝複興”。


世俗政權與教會的結合是查理曼政權的重要特征。加強與教會的結盟,是查理曼成
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查理曼以教會保護人的姿態,極力維護和提高羅馬教會的權益。
他每征服一地都強化基督教勢力,如征服薩克森人後強迫他們皈依基督教。不僅重
用主教、修道院長,分封他們土地,讓他們參與國家政要,還極力維護羅馬教皇的
統治地位。795年教皇立奧三世以陰謀手段登上教皇寶座,遭到羅馬一些大貴族的反
對。立奧派使者赴法蘭克王國向查理曼求救,並把彼得大殿的鑰匙和羅馬城的旗幟
呈獻查理,以示臣服與忠誠,得到查理的支持,從而保住了地位。799年4月,立奧
三世又被羅馬貴族廢黜,隻身逃離羅馬。 800年,查理曼把立奧三世救出,並親自
送回羅馬,扶其複位。因此這一年聖誕節,感恩圖報的立奧三世為查理加冕,授予
他“偉大的羅馬人皇帝”稱號。自此,法蘭克王國遂成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的統
治為歐洲新興的封建製度的創立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來的西
歐封建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由於當時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帝國內部缺乏經
濟文化聯係,基礎很不牢固;所以,雖然查理曼實行采邑分封的願意是為了加強集
權統治,其結果卻導致封建割據。


你擁有了另一種語言,就擁有了另一個靈魂──查理曼;我的天職是用武力保衛教
會,使它不受異教徒的攻擊蹂躪──查理曼同教皇結盟的宣言

查理曼是騎士時代的一名典型的騎士帝王,他出身貴胄、身材魁梧、精力充沛、剽
悍善戰,而且對上帝有著高度的虔誠。

他是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國王,被後人尊稱為“查理曼”(意為“查理大帝”)。在
他9歲那一年,他的父親“矮子”丕平廢掉了墨洛溫王朝最後一位懶王,建立了加洛
林王朝。查理從小隨父巡遊、征戰,除了培養出日後的才幹之外,潛移默化中也基
本繼承了父親的戰略、戰術和精神氣質。

768 年,“矮子”丕平去世,查理和弟弟卡洛曼瓜分了國土。三年後,卡洛曼突然
死亡,查理成為整個法蘭克的主人。但卡洛曼的妻子帶著兒子到娘家倫巴第尋求支
持,倫巴第人企圖為卡洛曼之子加冕為法蘭克國王。於是,查理曼發動了生平第一
場戰爭,他在 774年毅然進軍倫巴第,攻陷其都城,自立為倫巴第國王。他到羅馬
會晤教皇,達成了協議:教皇承認其為法蘭克唯一的統治者,而他承認教皇為意大
利全部土地的主人。

查理曼的兩大特點──勇武善戰和對基督教高度的虔誠──都可以在他的“四大武
功”中得到印證。除了上述的第一次之外,查理曼的主要軍事行動還有三大部分。


他首先繼承了父親抵抗西班牙科爾多瓦的穆斯林入侵的事業,並且轉守為攻,於778年
跨過比利牛斯山直插其心髒,一度占領巴塞羅那,但由於實力不足不得不與科爾多
瓦人議和,但此戰還是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羅蘭之歌”的故事。

查理曼耗費精力最多的戰爭則沒過於薩克森戰爭了。33年,18場大戰,1/4的薩克森
人被殺,這一個個數字都說明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查理曼最終征服了桀驁不馴的
薩克森人,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薩克森人的信仰,從此基督教文明真正伸入了德意誌,
羅馬帝國想做而沒有做到的,讓查理曼做到了。在為他的上帝獻上一份厚禮的同時,
血腥的數字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查理曼身上殘存的野蠻習氣。

另一場戰爭則是與文明程度更加落後的阿瓦爾的鬥爭。他最終征服了阿瓦爾人,控
製了相當於今天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一帶的土地。

在累積了這麽多碩果之後,查理曼終於被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而且以一幕頗具
喜劇色彩的情節作為結局。當教皇利奧三世在意大利貴族的夾縫中如坐針氈時,他
將目光投向了強大的法蘭克王國,希望與灼手可熱的查理曼結成同盟,而查理曼也
樂於做他的靠山,表示“我的天職是用武力保衛教會,使它不受異教徒的攻擊蹂躪”。
利奧三世因過於親法遭到意大利貴族的攻擊,並被投入監獄。他逃脫後跑到正在薩
克森征戰的查理曼軍中,查理曼親自將他護送到羅馬,在羅馬受到了萬人空巷的歡
迎。查理曼以自己的實力和威望做後盾,召開了羅馬宗教大會,鞏固了利奧三世的
教皇寶座的同時,又安撫了反對派,平息了教廷的紛爭。利奧三世對查理曼充滿了
崇拜和感激之情。

這一年是公元800年,過聖誕節的時候,查理曼和利奧三世帶領一班羅馬權貴在聖彼
得大教堂作彌撒。利奧三世突然將一頂準備好的金冠戴到查理頭上,稱呼他為羅馬
皇帝。這頗具戲劇性的一幕,宣告了自西羅馬帝國滅亡以來西歐第一個皇帝的產生,
查理曼也成為曆史上唯一一個在事先毫不知情之下加冕的皇帝。

自來歐洲帝王被冠以“大帝”稱號者,無非兩種:一種是開疆拓土,武功赫赫,另
一種則是文治和武功均燦然可觀,查理曼顯然屬於後一種。他禮聘四方學者到法蘭
克講學,以教會和修道院作為傳播文化、教育後人的基地,並創辦了一批學校,營
造了一個“加洛林文藝複興” 時代,在漫長黑暗的中世紀中為一時之盛。

查理曼對曆史影響較大的另一項措施是廣泛推行封臣製,賜給他的部下將領、主教、
修道院等以采邑,這些采邑多數可以世襲,得到封土的教俗貴族成為查理曼的封臣,
必須對查理曼效忠。他還每年召開一次封臣大會以討論自己的政策。查理曼的時代,
被認為是中世紀封建領主製逐漸成熟的時代,也是騎士製度和騎士精神逐漸定型的
時代。


查理曼帝國的領土包括現在的法、德、比、荷、奧、瑞士、意、匈等地,是羅馬帝
國以來西歐版圖最大的國家,查理曼的個人魅力,為這個時代增添了英雄色彩,以
此說來,他在世界帝王中應排在顯著的位置。

不過查理曼的影響容易被抬高,這裏應分析一下。他建立的帝國沒能持續多久,雖
說後來分出了法、德兩國的雛形,但法、德作為民族國家是近代才定型的,在中世
紀,不過是眾多城邦的聯合體。他的軍隊雖踏破四方,所戰披靡,但沒能長久地保
護基督教文明的歐洲免受蠻族攻擊,相反,9─10世紀的歐洲是最虛弱的,受到了來
自東、南、北三個方向的擠壓。“加洛林文藝複興”稱盛一時,但此後幾個世紀,歐
洲的文化科技仍難以走出黑暗的“中世紀”。總的來說,查理曼的影響能持久延續
下來的,主要在於使薩克森基督教化,以及留下了“羅馬皇帝”這個空銜,再加上
推行封臣製和騎士精神的作用,其他方麵多為一時之盛而已,這也是他在本排行榜
中沒有進入前十的原因。

小提示:查理曼的時代,是一個洋溢著尚武而略顯野蠻的日耳曼騎士文化的時代,也
是一個已沒落的羅馬經典文化仍被人追念和向往的時代。查理曼本身代表了生機勃
勃的日耳曼文化,而他與羅馬教皇的聯合,又給他鍍上了一層“正統”的金光。新
生力量和舊日經典的結合,成就了查理曼在歐洲中世紀史上難以超越的地位。











A查理曼大帝在羅馬加冕

A
(原圖位於阿亨市政府,1944年被毀)
\
      

卡爾大帝在位期間,帝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特別是封建采邑製得到了發展和鞏固。

法蘭克帝國貌似強大,其實外強中幹。由於經濟上、文化上和語言上沒有統一的牢
固.

卡爾大帝死後.帝國開始分裂。843年簽訂的“凡爾登條約”(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爾森條約”(Vertrag von Mersen)使法蘭克帝國分裂成三部

分_:萊茵河左岸操羅馬語(拉丁語)的西法蘭克王國A
、萊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語的東法
蘭克王國和南部的意大利王國。法蘭克帝國的分裂為以後歐洲諸民族國家(法國、德

國和意大利)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並分別於 911、987、887年覆滅。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駕崩,東法蘭克王國的公爵推選康拉德(Konrad:

911-918在位)為國王。從這時起,東法蘭克王國被看作德意誌國家,康拉德一世也

被看作第一任德意誌國王。德國史學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當選國王視為法蘭克

帝國的徹底崩潰和德意誌史的開端。
東法蘭克居民使用的語言是“Deutch德意誌”(這個詞源於古高地德語的diot,意即

人民),從10世紀中葉起,人們便把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所在的國家稱為“德意誌王國”

,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
1684年,瑞士荷蘭實現獨立並退出德意誌帝國;
1870年,俾斯麥再次統一德國,建立德意誌第二帝國,與今天的德國大致相同,但已不
包括奧地利.
_
                                      

907年中國唐朝滅亡,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麵。
經過了五十多年的紛爭後,960年北宋控製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北宋地圖及清明上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