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生活需要效率,生活也需要休息 zt

(2007-10-11 07:03:55) 下一個

第二節  生活需要效率,生活也需要休息

  該休息,就休息

每個人的體力與耐力都是有限的,到了該休息的時候,就應該毫不遲疑地放下工作,否則就會和下麵這個故事的女主角一樣。

數年前,美國IMG 公司聘用了一位精力充沛的女業務員,負責在高爾夫球場及網球場上的新人當中,發掘明日之星。美國西岸有位網球選手,特別受她賞識,她決定招攬對方加盟IMG 公司。

從此,縱使每天在紐約的辦公室忙上12 小時,她依然不忘時時打電話到加州,關心這個選手受訓的情形。他到歐洲比賽時,她也會趁著出差之際,抽空去探望探望,為他打理打理。有好幾次,她居然連續一周都未合眼,忙著飛來飛去,追蹤這個選手的進步狀況,偏偏手邊還有一大堆積壓已久的報告。

可悲的事終於在法國公開賽上發生了。照原訂日程,這位女業務代表不必出席這項比賽,但是她說服主管,為了維持與那位年輕選手的關係,她要求到場。主管勉強應允,但條件是,她得在出發前把一些緊急公務處理完畢,結果她又幾個晚上沒合眼。

最後,她終於乘上了飛往巴黎的飛機,但時差及重大賽事產生的壓力感隨之而來,這位非常積極能幹的女士,到最後已是大腦空空,她尚未覺悟到“事倍功半”的道理。

抵達巴黎當天,在一個為選手、新聞界與特別來賓舉行的宴會上,她依舊盯著那位美國選手,並且時時為他引見一些要人。當時是瑞典名將柏格獨領風騷的年代,他剛好又是IMG 公司的客戶,也是那位年輕選手的偶像,自然她就介紹了他倆認識,然而,令人難堪的事卻發生了。柏格正在房間與一些歐洲體育記者閑聊,她與年輕選手迎上前去。

對方望向這邊時,她說:“柏格,容我介紹這位..”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這位球員的姓名!她實在是精疲力竭,過度疲勞使她大腦刹那間一片空白。好在柏格有風度,盡力設法打圓場,解決了尷尬場麵,可是這位年輕選手卻麵紅耳赤、張口結舌,心中更是難過得不得了。從此他再也不相信IMG 的業務代表是真心對他了。

可悲的是,她一片苦心,卻由於疲勞過度這單純的因素,而造成無可挽回的失誤。她發掘的這位選手後來果真打入世界排名前十名,卻從此再也不是IMG 公司的客戶了。

事實上,我們應該:

(一)小睡片刻又何妨

中午小睡一小時有神奇效果,甚至隻是15 分鍾,完全放鬆自己,閉上眼睛,讓腦中一片空白也好。

有人稱此為靜坐,也有人稱之為求生之道。通常人都比較同意後一種。

大多數人在午餐後會有一段精神低潮時期。假定你經常清晨5 點起床,晚上又有應酬,那就該選擇一天中步調最平衡的中午時分崴梢幌攏??允搶?嚶詒住?o:p>

解決精神不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抗拒這種生理現象,否則隻會失去更多寶貴的精力。幹脆就投降,休息一下吧!別緊張,別自責,閉上眼,即使一分鍾也好。然後用冷水洗把臉,慢慢地再加速,一直恢複到全速。這麽做,保證使你有精神持續下半天的工作。

IMG 公司有位主管最近到中國大陸拜訪一家規模在全球數一數二的紡織廠。過去他們隻出口絲織品,現在打算自製成衣出售。於是他們以代工方式大量生產運動服,由一位IMG 的客戶負責促銷。

以西方觀念來看,這位主管訪問北京的行程並不緊湊,廠方給他一整天時間,歡迎他隨時光臨。不巧的是,這位主管偏偏在下午1 點30 分抵達。隻見那裏廠房占地甚廣,偌大的磚造樓房一一矗立,卻聽不到一絲人聲、吵雜聲。

隨汽車司機走入一棟建築後,他立刻恍然大悟,因為一眼他就看見接待員躺在地麵的墊子上,呼呼大睡!“啊,午睡時間!”司機說著,領著訪客躡手躡腳地穿過走廊,兩旁是辦公室、設計室與茶水間休息室。朝一些未關門的房間望去,也是員工們一一躺著熟睡的景象。

最後終於來到廠長室——一間簡樸的套房。廠長和助理正好夢方酣,鼾聲驚人。再從半掩的房門望進去,廠長以手帕蒙眼,也躺在沙發上與周公打交道。

司機輕聲說:“請稍候,午睡時間就快過去了。”這位訪客就坐在一張絲質椅套的座椅上,隨著四周一片寂靜的氣氛,自己也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兩點正,鈴聲響起,幾個婦女四處奔走,遞茶送水。3 分鍾後,廠長把這位主管請入房內,神清氣明、滔滔不絕地談論起來,仿佛現在才早上9 點。

午睡之後,他已有充分的體力作110%的衝刺!會談之後,廠長帶著訪客四處參觀。事後這位主管說:“我第一次看到這麽生氣蓬勃的工作場所,人人都那麽積極,那麽專注。”西方效率專家一定會為因午睡而損失的工時頻呼可惜,但是基於顯而易見的效果,我們不得不相信休息時間是人力資源上非常值得的投資。

(二)效率的真諦:適可而止

有一位公司的多年的特約文案撰稿人深諳此道,從不延誤交稿時間,或是無故失約,可是也不曾看他忙得焦頭爛額——雖然他經常同時有半打案子在進行。他自己承認,很少在9 點以前起床,更甭說開始工作。他的生活雖不富裕,卻也衣食不缺。在每天工作不超過4 小時的情況下,他依然與文案這一行保持密切聯係,而且有接不完的案子。顯然,此人確實最懂得如何善用時間,以獲取最大的收益。

也有人每天孜孜不倦地苦幹10 餘小時,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據說,米開朗基羅雕刻大理石的速度快過一般石匠——誰說創作的過程一定是緩慢而折磨人的?人應該知道適可而止,隻可惜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何其多。一件工作完成了,就是完成了;可是有些人明明知道無法再作任何有意義的修正和改進,卻依然要喋喋不休地說長道短。如果一件事還有2%的改進餘地,但必須多費上兩日、甚至兩周的工夫,這樣看來還是放棄為好。因為顧客根本不會感覺出這2%的差別,即使有,他們也不一定會在意。

  重視業餘生活

今天的美國主管都了解,員工在周末和上班以外的時間的各種情形,都會直接影響他上班期間的工作表現。一個有建設性業餘生活的人,幾乎都比沉悶無聊地呆在家裏的人有成就。

下麵我們來看看約翰和美爾頓怎樣度過周末,同時也看看會有什麽結果。

約翰先生周末的活動大致如下:有一個晚上跟一些經過選擇的朋友一起度過,另一個晚上可能外出,可能看一場電影,可能參加市民或社區的專案計劃,或到朋友家裏做客。

他每個周六早上致力於童子軍的各項活動,下午則做一些家庭雜務。他也時常計劃一些比較特殊的工作,比如最近想在後院裏開辟一個天井。

星期六他還跟家人一起安排些特別的活動。最近曾一起去爬山,另一個星期六則去參觀博物館。偶爾他們也去附近的鄉村逛逛,因為不久的將來他打算買一些房地產。

星期六晚上他會在家裏安靜地度過,有時利用這段時間看一本新書,以便趕上新知識與新潮流。

總之,約翰先生的周末是經過安排的,那些活動可以幫他振作精神,恢複體力,可以超脫俗務,得到相當豐富的心理滋養。

美爾頓的業餘生活跟約翰先生的大不相同。他的周末從來沒有計劃。星期五的晚上他相當疲倦,但仍舊打起精神固定地問他太太:“周末有什麽計劃呢?”不過說歸說,這些計劃不是沒有下文,就是說了不做,沒有什麽作用。他跟他太太很少輕鬆一下,也很少應邀赴宴。星期六早上他很晚起床;下午處理那些永遠處理不完的雜務;晚上偶爾跟家人看一場電影或在家看電視(我們懷疑他們除了這兩件事外沒有別的事可做)。星期天早上睡大覺,下午去拜訪畢爾與瑪麗這對夫婦,或是畢爾夫婦來看他們。(畢爾與瑪麗是美爾頓夫婦定期拜訪的唯一對象)美爾頓先生的整個周末都很無聊,星期六晚上來到以前,全家人仿佛被關得太久而神情緊張,當然並沒有什麽真的爭執,但是經常有一連幾小時的冷戰。

美爾頓先生的周末都在令人厭煩的情況下度過,他根本得不到任何心理上的滋養。

現在看看這兩種不同的環境對他們兩個人有什麽影響呢?如果是一兩個星期,還不至於怎樣,如果長此以往,結果就相當不同了。

約翰先生的環境使他興致勃勃,神采奕奕,經常有許多創意,他像一位享受牛排大餐的明星運動員一樣生龍活虎,充滿生氣。

美爾頓先生的環境則使他的精神食糧非常貧乏,他的反應多少有點遲鈍,仿佛一位正在吃餅幹、喝啤酒的二流運動員。

約翰和美爾頓的職位今天可能相同,但是幾個月以後,他們之間的差距將會愈來愈大,約翰的身份和地位可能要領先得多。

旁觀者可能會說:“喔!約翰比美爾頓更有前途,更值得信賴與器重。”了解真相的人會意識到:這種工作成績的重大差異,是由於他們所吸收的精神食糧不同所致。

美國玉米生產區的每一個農夫都知道,如果肥料充足,收成就比較好。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思想也需要許多營養,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思想結晶。

  和家人共享星期天早晨

當我們拋開管理的模式,從領導的角度看事情,也許會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新的契機。以下所說的故事是個蠻好的例子:有位仁兄和妻子倆人每個星期都會騰出時間和孩子們坐下來,協調接送、上課和一些家庭瑣事,這樣實行了好一陣子,他們發現這是一個把領導和管理結合在一起的好機會。

現在,他們每周開家庭會議時,瑣事先放一邊,專心討論專屬於他們的家庭信念,確立家庭的意義。討論的內容包括每個家庭成員可以做些什麽,以便讓這個家庭更像個家,並且不時地評估努力的成果,提醒彼此所在乎的價值觀和原則。父母會幫著孩子製定一些目標,大一點的孩子稍微難一點,較小的孩子的目標則較容易達成,因為有榜樣供他們學習,事後也會彼此討論。

他們家的冰箱門上每個星期都會有一張嶄新的行事日曆,每個人都會騰出時間一起完成目標,或是共同參與活動,比方說全家人一起出遊、讓爸媽倆人重溫婚前約會的甜蜜。

總之,把家人的事視為首要任務。剛開始並不那麽容易做到,但是,他們慢慢地明白,全家人在一起真的可以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每個家庭的做法也許各有不同,但是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了解共同努力的目標、一起決定如何達成,這樣的過程便是授權,因此,拿出時間做家庭計劃,將成為一段有意義的分享和交流的時刻。

我們經常忘記自己可以在家庭裏扮演領導的角色。請你嚐試這麽做一回,看看你所獲得的回饋!我們能留給孩子最好的影響,便是教導他們找到人生的目標、為正確的原則負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