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痛苦與歡樂決定了人生 - 安東尼·羅賓

(2007-05-27 06:19:01) 下一個

第三部 激發情緒反應潛能

如果你希望感到快樂時,你就必須表現出快樂的舉止;希望有成就感時,你的行為就必須看起來有成就感的樣子。人生就像是舉止與反應的實驗室,你的情緒正是印證你行為的一種反應。

第一章 趨樂避苦是人的本能

任何事都不會使我們痛苦,使我們痛苦的是對痛苦的恐懼;同樣的道理,也沒有任何事使我們快樂,而真正能使我們快樂的是我們對快樂的把握;任何事都不會影響我們,而真正影響我們的乃是對自己的認識。

第一節 痛苦與歡樂決定了人生

一 人的本能就是趨樂避苦

大自然把人置於痛苦與快樂這兩位主人的管轄之下,它管製了我們的一切所為、所言、所思,哪怕我們費盡一切力量想擺脫它的控製,但最終都無濟於事。

湯姆斯·布朗說過:“人是為內心所形成的各種感受而活。”的確,人生有痛苦,也有歡樂。人的本能就是趨樂避苦,就是為了追求幸福。無疑,歡樂和情緒高亢、感覺非:茫?腔盍Τ澠妗⑺吵┛燉值謀硐鄭??潛鶉米約旱那樾魈??嚦海?蛭?雜釁?睿?慍?氐娜惹榫腿??涑曬?鵲呢?巍?SPAN lang=EN-US>

如果你心存懷疑,就請看羅賓講的一個故事:瑪麗才慢跑了半個多小時就出事了,不知從何處冒出十來個年輕人堵了她的去路,在她驚魂未定之際,便被這群人架到樹林內,一陣子拳打腳踢使得她血流滿麵,隨之又被輪暴,待這群人離去時她已奄奄一息。

這件事就發生於數年前的紐約中央公園內,對於這令人發指的暴行不僅令人感到震驚,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件事竟然是由一群家境不錯的十來歲年輕人所犯下的。跟我們所想的相反,他們都不是來自於破碎的家庭,反而念的是昂貴的私立學校,有的是棒球隊隊員,有的是銅管樂隊隊員。當天他們之所以會犯下滔天大罪,並不是因為行為偏激,也不是因為吃錯藥而神誌不清,隻是因為好玩而使一位二十八歲的女性幾乎喪命,對於這件暴行他們還沾沾自喜地起了個名字:找樂子。

與之相反的是,就在離華府四百公裏遠的國際機場發生了一場空難,有一架民航客機在暴風雪中起飛而失事,撞上了波多馬克河上的一座橋,當時正是下班的高峰,立即造成大亂。隻見救護車在人群中來回穿梭,救護人員忙著為傷者包紮急救,現場一片狼籍,令人慘不忍睹。就在岸邊有一個人,默默地忙著將救生衣遞給落水的乘客,結果救了不少人命,卻因此而掉進了河裏,當救難直升機從河底撈出他時,他的軀體早已冰冷。這位見義勇為的人士,為了救助那些全然不認識的人,結果卻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他如此重視別人的生命(那些人和他素昧平生)卻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到底是什麽原因,使得一些家境不錯的人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又是什麽原因,使得一個人為了救助全然不認識的陌生人,勇敢地奉獻自己的生命?是什麽因素,造就出一位英雄、一位罪犯、一位勇士或一位懦夫?是什麽因素,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行為?在過去的日子中,我們一直都在探索上述問題的答案,讓我們認識了一點:人不是無從捉摸的動物,他所做的每件事都必然有他的原因。或許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其中的原因,但是可勿庸置疑地相信:每個人的行為背後必然有一個主要的推動力量,這個力量影響了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麵。各位可知道這個影響你目前和將來的力量是什麽嗎?那就是“痛苦與快樂”,羅賓認為,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為了逃避痛苦便是為了尋求快樂。

經常我們會聽到有些人談起,希望人生有所改變,可是就是做不到,結果徒然使自己失望、沮喪、甚至於生起自己的氣來。雖然他們知道要有所變,可是就是拿不出行動來,其中隻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弄錯了對象,因為要想改變得從“因”找起,而行為乃是“果”,本末倒置怎麽會有效呢?了解並利用痛苦和快樂這股力量,你就能立刻並且永遠地改變自己的行為,追求到所期望的人生。但是你若是不懂得利用這股力量,未來就注定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隻能像動物或機器人般地受環境擺布。或許你會覺得這種說法沒有道理,對此,羅賓又講了下麵的故事吧:“先給我來上第一劑吧!”貓王艾維斯·普裏斯萊在每次精疲力竭的夜場結束之後,尚未入睡之前總會照例丟下這麽句話。隨之,助理就會照例打開第一個信封袋,從裏麵倒出一堆五顏六色的巴比妥鹽藥片、藥丸讓他和水服下,接著便在他臂彎打下一針鎮定劑。這時他那全天待命的專人廚師就急如星火地忙了起來,盡快在這位天王巨星沒睡著之前把吃的東西打理好。貓王一般總是在吃上三份芝士漢堡和六、七小塊的香蕉之後,腦袋便不自覺地垂了下來,助理得立即把他的嘴撬開,從裏麵挖出還沒吞下肚子的食物,免得他因此噎死,隨之貓王便可以睡上四個小時再被叫醒。

他的身子實在虛弱不堪,得由助理架著才能到浴室去沐浴更衣,這時他的手總會顫抖地拉一拉助理的衣襟,要求再給他第二劑。他實在是沒有再多的力氣自行吞服這些藥,而助手隻有扒開他的嘴,把藥硬給塞進去,然後小心翼翼地喂幾口水服下去。

貓王很難能再開口要求第三劑了,而助理也不等任何交待,便會按照往例給他服上相同各式各樣的藥,然後讓他安穩到第二天的午後。當他一醒過來,便會立刻為那浮腫的身子打上一針興奮劑,同時猛吸幾口古柯鹼,然後準備起當晚的夜場。

這個癮頭越來越重,最後他不能不三劑一起來,結果就此一命歸天。何以像他這麽一位擁有萬千歌迷、廣受世人喜愛的人物,竟然會如此不知愛惜身體而把大好前程胡亂地毀了?根據貓王同父異母的兄弟所言,這場悲劇都是因為貓王毒癮已深,最後難以自拔而不得不走的最後旅途。

貓王並不是一個特例,事實上我們周圍有許多知名人物都因為某個原因,直接或間接地毀掉了自己的生命,這些人包括大文豪海明威和名作家普萊斯、名演員威廉·荷頓和佛瑞迪·普林茲、名歌手凱斯·伊利特和珍妮絲·查普琳。這些人有什麽共同特征呢?第一,他們都已不在人世,我們曾目睹他們的死亡;第二,他們都會向世人表明,他們以為有一天有什麽樣的成就會非常快樂,然而當真達到那樣的成就時,卻發現快樂距離他們仍是那麽的遙遠,因而便繼續不斷地去追求,在無法獲得滿足時便借著酗酒、抽煙、喝藥來逃避,以致最後把命都給送掉,而始終都沒有得到他們所要的快樂。

這些人的人生跟我們許多人並沒什麽兩樣,他們不會利用痛苦與快樂的力量,即情緒控製力量。

二 用長遠的眼光對待痛苦和歡樂

蒙田說的好:“若結果是痛苦的話,我會竭力避開眼前的快樂;若結果是快樂的話,我會百般忍耐暫時的痛若。”但大多數人可不這樣做,他們在作決定時隻考慮眼前而不顧未來,結果快樂沒得著卻得到痛苦,事實上人世間一切有意義的事若想成功,那就必須忍受一時的痛苦。你必須熬過眼前的恐懼和引誘,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或標準把目光放在未來。你要記住,任何事都不會使我們痛苦,而真正使我們痛苦的是對於痛苦的恐懼;同樣的道理,也沒有任何事會使我們快樂,而真正能使我們快樂的是對於快樂的把握。任何事都不能影響我們,而真正影響我們的乃是自己的“認識”。

安東尼·羅賓告訴我們:“我們若把目光隻放在眼前,那麽未來就難以掌握;我們若想獲得長久的快樂,那麽就必須忍受暫時的痛苦。”就好像如果你想有健美的身材,那就得苦心鍛煉,或許一開始你會覺得有些受不了,不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甘之如飴。發揮潛能需要忍受痛苦,例如事業方麵、人際關係方麵、個人自信方麵、身體鍛煉方麵及賺錢方麵,然而你要如何去忍受痛苦、激發意誌來成就自己的目標呢?首先就是要下定決心,隻要你能夠及時調整自己,遲早痛苦會化為快樂。

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宗財政錯誤就是由於隻看到眼前的快樂所造成的。

那就是最近所爆發出來的存放款危機,據估計這宗案子可能會造成所有納稅人總共高達五千億美元的驚人損失,而目前大部分的人還不曉得這個大錯是怎麽造成的。這個損失——至少是經濟上的痛苦——很可能得由我們每個人承擔,不分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甚至包括未來的子孫,可以說在地球上也隻有美國,才富裕得能夠擔起這樣的大錯。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我們可以說這十足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典型例子。

這個錯誤大約是在 80 年代初開始的,在此之前銀行和信托公司的來往對象多半為企業及個人,它們的收入主要是來自於放款所得,亦即放款的利率必須大於存款的利率。問題的開始,是因為當時銀行正麵臨多項困難,特別是有些大企業插足銀行先前最主要的放款業務,那時大企業發現彼此可用紙上作業的方式進行放款,而放款利率可因此較低,有利於降低利息的支出。

由於這種作法大企業之間十分流行,因而奪走許多銀行這方麵的放款業務。

在此同時,美國的消費者在大件購物付款上有新的作法。傳統上,消費者買了汽車或大型家用設備時,都很不願意到銀行去借款,因為那些負責貸款的銀行人員仿佛都帶著不信任的眼光再三刁難,大多數的人都有過這種不受歡迎的不愉快經驗。基於此,汽車公司為了促銷他們的汽車,因而直接貸款給消費者,使得消費者可以以較低的利息很方便地買下汽車,而汽車公司也可因此大大提高業績。這一來銀行消費性貸款的業務隻好停頓,因為消費者不須去向他們貸款買車,而隻要和汽車公司接頭便會得到很和氣的招呼,馬上可以以較低的利息方便地買上所喜歡的車子。結果是通用汽車公司管轄的一個企業,很快地便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貸款公司之一。

至此,銀行的最後據點便隻剩下了房地產放款,可是當時的利率隨著通貨膨脹也節節上升,嚇得沒有人敢貸款,因為這麽高的利息很少有人能夠付得起。結果各位可能猜得到,那就是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也無人問津。

轉眼之間銀行一連失去了企業放款、消費者購車放款和購屋放款等三方麵的業務,而屋漏又偏逢連夜雨,由於通貨膨脹,銀行存戶要求提高存款利率,可是銀行正愁利率過高而放款不出去,沒有了收入又怎麽有能力提高存款利率呢?這一來就影響存戶繼續存款的意願,隻見銀行的存款一日日減少,銀行為了生存采取了補救措施,首先就是降低放款對象的審核標準,原因是他們認為若不降低標準就找不到放款的對象,如果放不出款就沒有收入,而沒有收入他們就有得苦受了;相反地,若是他們放款的對象有能力償付那就可高枕無憂,就算是到時候付不出,他們也沒什麽損失,因為最後還是我們納稅人——也就是指你或我——得替他們料理善後。銀行經過這樣的最後分析實在是沒有什麽好擔心,於是便勇氣十足地把他們的資金投了下去。

這些銀行和信托公司同時也向國會施壓,期望能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脫離困境。接下來大銀行發現他們可以把錢放給那些急需資金的國家,隻需要吃頓早飯就可輕輕鬆鬆地貸出五千萬美元,並且可以賺得可觀的利潤,省得麻煩和成千上萬的小額貸款戶周旋才能有相同的放款額,為了擴大放款金額以贏得績效獎金,銀行及信托公司的經理便借著放款對象標準的降低而大肆放款,根本不顧放款品質的好壞,就像是巴西這樣負債累累的國家都給予貸款,也不考慮其能不能償還,事實上他們之中還真有不少人毫不在乎呢。為什麽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這都是縱容政策的結果:政府似乎在鼓勵他們去跟聯邦儲備銀行賭一賭,如果後者順從了,那麽他們便有得賺,如果後者不從,則納稅人會收拾這個爛攤子。這對於那些大銀行來說,是不是一點風險都不擔負呢?然而那些小銀行卻找不到可以放款的國家,它們隻有退而求其次地放款給國內的商業大樓建築商。同樣地,他們也降低了放款對象的審查標準,使這些建築商不必像以前那樣,得繳交二成貸款的抵押。這麽一來,建築商幾乎完全是用別人的錢,而自己根本沒有什麽風險。在此同時,國會又對商業大樓的興建給予減稅的優惠措施,這使得建築商更有恃無恐,根本不再去好好分析市場是否適合再建大樓,就算是建了也不太考慮地點是否合適、大小是否得當。結果是建築商大肆蓋樓,超過市場所能容納的能力,而當供給遠大於需求時,這個市場便開始崩潰。這時建築商隻能對銀行雙手一推說:“對不起,我付不出錢。”然後銀行也隻能對納稅人感到抱歉地說:“對不起,我們付不出錢。”很可悲的是我們卻找不到人可以去訴苦。在這種有氣無處發的情況下,大家開始相互責怪,凡是任何人有錢就會被視為一定是占了其他人的好處,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那些做生意的人,他們被指控為奸商。事實上他們真是如此嗎?難道大家忘了就是有了他們,才提供這個社會就業的機會,也才使美國成為世人的夢想之國?這整個大混亂正足以說明,我們實在是未能清楚認識痛苦和快樂的道理,往往以一時的辦法去解決長遠的問題。

痛苦和快樂的道理也可用來指導全球性的問題。多年來美國一直和前蘇聯進行軍備競賽,雙方都投入大量金錢於武器的研究和製造上,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保持有威脅對方的實力:“如果你想攻擊我,那我可向你保證一定會報複,並且會把你們破壞得更慘。”這種軍備競賽達到最激烈的時候,差不多美國每一秒鍾用在國防的軍費就達一萬五千美元。到最後蘇美兩國不得不改變心意,想借著談判來裁減軍備。答案是痛苦的,因為他們實在再也受不了進行龐大花費的軍備競賽,畢竟他們還得填飽人民的肚皮。當國內經濟衰退時,他們對於肚皮的重視遠大於槍炮,能把糧食裝滿倉遠比把軍火庫裝滿來得重要。就因為人民覺得政府把錢花得太不值得,所以才堅持政策需要大幅改變。你可別以為蘇美兩國忽然間熱愛和平了,敢作出這麽大的改變,事實上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三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安東尼·羅賓認為,就是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影響了唐納·川普和德麗莎修女的人生。或許你會說這是不是弄錯了,他們二人怎可以相提並論,事實上一點都沒錯,他們都是被這股力量所驅使,隻不過二人的價值觀分別處在兩個極端,二人對於痛苦和快樂都有不同的詮釋。人生中我們所學到最重要的一課,便是懂得什麽使我們快樂、什麽使我們痛苦,就因為每個人所學到的不同,因而才有不同的行為。

到底是什麽力量,驅使了唐納·川普的整個人生呢?是那追求快樂的力量。他希望擁有世界上最大且最豪華的遊艇、買下最昂貴且最雄偉的辦公大樓及精明地成交每一宗生意,說得簡單一些,就是他一心想賺得巨大的財富。

在他的心目中什麽是最痛苦的呢?他認為在任何事上屈居第二是最痛苦的一件事,那無異於就是失敗。推動他不斷往前進的主要動力,乃是因為他極力想避開這樣的痛苦,這個推力遠大於他想追求快樂的推力。見到川普從他的王座上跌落下來,他的對手都非常快樂,因為這是川普最大的痛苦。

然而德麗莎修女卻和川普截然不同,她十分關心貧苦的人,當見到他們受苦就有如自己也一同受苦。當見到印度不公平的社會階級製度,她的心就如同刀割,唯有對他們能伸出援手,她才覺得痛苦減輕。就德麗莎修女而言,人生的意義在於幫助印度加爾各答——印度語的意思是快樂之城——的貧苦大眾,在這裏擁擠地住著上百萬飽受饑餓和疾病肆虐的赤貧百姓。在她看來,快樂乃是跋涉及膝蓋的爛泥和臭水,進入肮髒簡陋的低矮小屋,抱著為虐疾和痢疾所苦的瘦弱孩童的軀體。她悲天憫人的胸懷,驅策著她去幫助下層階級的人脫離痛苦,而她的痛苦也才能消減,相對來說隻有這樣才能使她感到快樂。她認為人生真正的意義,就是在於把自己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那是人生中最高的情操。

拿川普這種重視物質享受的人和德麗莎修女這樣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相比,大家很可能會認為有些不倫不類,然而若是從痛苦和快樂這種角度來看,他們二人的行業還真是有脈絡可尋。雖然他二人的生長環境和家世背景多少會影響他們人生的選擇,不過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都有自己認定好壞的標準。

四 痛苦和快樂決定人生

安東尼·羅賓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影響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便是在很小的時候就認為求知乃是生命中至高無上的快樂。我認為隻要能找出改變人們行為和觀念的知識,那麽我想要什麽就能有什麽,而求知就是我避開痛苦和得到快樂的秘訣。過去這些年來的求知,使我了解了人類行為的奧秘,這幫助了我改變人生,把我和許多人連結在一起。求知也讓我學會,隨時把握機會把真正有價值的與周圍的人分享,這使得我感到快樂和滿足。這種給予的方式讓我衍生出另外一種快樂,就是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教給別人,使他們也能獲得高品質的人生。這就是我人生的目的,也是我人生最高層次的快樂。”的確,是痛苦和快樂主宰了人生,是你所認定的痛苦和快樂決定了你的人生。痛苦和快樂是怎麽樣地影響我們的人生呢?就以吃藥為例,我們對於它的痛苦或是快樂的認知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至深。同樣地,這個道理也可用在你對飲酒上、抽煙上、人際關係上、甚至於你對於人的信任上。

如果你是一位醫生,是否就是因為多年前認為從事這樣的行業能帶給你快樂,因而便作了“將來做個醫生”的決定?美國好多醫生都說,醫生這行業帶給他們無比的快樂:消除了患者的痛苦、治愈了病人的疾病、救活了人們的性命,除了這些快樂之外他們尚且得到社會的尊重,這對他們又是另外一層的激勵。音樂家們之所以願意奉獻心力於這一行,乃是很少有其他事能比音樂更使他們快樂的了。至於企業家們的快樂,則來自於經由他們所作的決定,發揮更大的潛能帶給社會更多的就業機會、生產更多社會所需要的產品、更加提高人們的生活。

我們不妨去看看美國那些過世的知名演藝人員,例如約翰·貝路希、佛萊迪·普林茲、吉米·韓德瑞斯、貓王艾維斯·普裏斯萊、詹尼斯·查普林和吉姆·莫裏遜,他們的快樂和痛苦是什麽呢?為了逃避痛苦他們求助於各種煙毒,然而這隻能使他們獲得暫時的快樂,結果卻使得演藝事業走下坡路,這全是因為不能好好控製自己的情緒和理智所代出的代價。

安東尼·羅賓卻不是這樣。就此他敘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曆:很早以前我就對煙酒和毒品避之猶恐不及,你可別以為那是我聰明,而我隻能說那是我比較幸運。我之所以不喝酒,乃是因為在我還是個孩子時,有一次在家裏見到有人喝醉酒而吐得一塌糊塗,那種痛苦的模樣留給我極深刻的印象,讓我知道喝酒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我還有一個對喝酒印象不佳的經驗,便是一位好友的母親留給我的,她胖得實在是不像話,約有二百公斤重,每當她喝醉酒便會緊緊地摟著我,使我的臉上和身上沾滿了她的口水。

因而這使我對酒感到深惡痛絕,如今隻要聞到別人嘴裏所呼出的酒氣,便會使我極不舒服。

然而啤酒對我來說又是另一宗故事。在我還是十一、二歲時並不把啤酒當酒來看,那是因為家父喜歡喝,而他又從來沒有過像我那個同學媽媽的壞毛病,事實上家父喝起啤酒來的模樣還真不賴,就因為他喝的也不多,所以我對啤酒的印象始終不壞,甚至於也希望學學家父喝酒的架式。

有天我就真學起父親,想試試喝啤酒的滋味,於是請媽媽也給我來上一罐。一開始她不同意,說酒不是什麽好東西,可是我並沒接受,因為在我的印象裏,爸爸喝酒的模樣似乎告訴我啤酒實在是很好喝。經常我們會聽不進別人的話,隻相信自己的看法,而那天的經驗我認為使我成長了不少。媽媽最後經不起我一再的央求,相信若是不給我個難忘的教訓,遲早我是會到外頭買來喝,於是她說:“好吧,你是要學你爸爸是嗎?那麽不得像你爸爸那樣的喝法。”我不解地問道:“這話是什麽意思?”媽媽回答:“你得一次喝足六罐啤酒。”我聽了自信地說:“沒有問題!”當我嚐了第一口啤酒,那種味道實在是難喝,跟我先前所想的完全不一樣,可是為了麵子我可不敢向媽承認,隻有硬著頭皮喝下去。當我喝完第一罐便跟媽說道:“好了,媽,我喝夠了。”然而母親可沒那麽輕易便饒了我,表情木然地說:“這還有第二罐。”隨之便又拉開了一罐,接著一罐又一罐,當我喝完第四罐時反胃得厲害,我相信接下來的故事各位都能猜得出來,我把胃裏的東西全吐了出來,弄得廚房裏一片狼藉。這一陣折騰讓我把啤酒的氣味和嘔吐的不舒服連在一塊兒,從此便對啤酒打消了先前的好印象,因而再也沒沾過一滴啤酒。像這樣在神經係統中所建立的“情緒鏈”,或是稱之為“神經鏈”,對於我日後在麵對啤酒時都能作出不喝的決定。

也由於類似的經驗使我沒染上吸毒的壞毛病。那是在我讀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警察先生到學校來,放映了一部有關吸毒的可怕的電影,隻是片中人物在喝藥後神智不清,甚至於病狂地跳窗墜樓而死。當時我就把吸毒後的變態及死亡連在一起,日後連想嚐試一下的念頭都不敢。可以說並不是我聰明,知道吸毒的可怕,而是有幸很早便有人告訴我,因而有不染上吸毒的惡習。

從所學的例子中各位能學到什麽呢?那就是如果能把極大的痛苦和任何行為或習慣連接起來,那麽我們便會想盡一切辦法革除那樣的行為或習慣,而我們若是能利用痛苦和快樂這一股力量,那麽就能使整個人生大大地改變。

奧瑞利歐斯說的好,如果你對周圍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並非事物本身如此。借著感受的調整,你可在任何時刻都振奮起來。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過著豐富內在生活的動物,他經常不看外在的環境怎麽樣,而是憑著自己的詮釋,來認定自我和決定未來的行動。我們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它生物,乃是因為具有極強的改造能力,可以把任何東西或想法轉換或改變成能讓自己覺得快樂或有用。而我們最強的能力,便是能把自己的一手經驗結合別人的經驗,創造出完全不同於任何人的方式,展現在生活的各種層麵上。因而也隻有人能夠改變腦中的神經鏈,使痛苦化為快樂或快樂化為痛苦。

有一則新聞表達的道理與上述原理相同,有一個人把自己關在籠子裏絕食抗議,他為了某個理由有 30 天沒有進食,結果還能活下去。在肉體上他所承受的痛苦非常大,然而此舉卻能吸引大眾注意,他因而得著快樂,結果所受的痛苦便為快樂所抵消。若把範圍再縮小一點,有些人之所以願意忍受肉體的折磨,乃是因為這樣能得到鍛煉身體的快樂,使嚴格克己的磨練轉化為個人成長的滿足,這也是何以他們能長久忍受那樣的痛苦,因為他們能得到所要的快樂。

我們不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一切,因為那樣就不能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這種情況就有如一部公用電腦,任何人都可以輸入亂七八糟的程序一樣。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受到痛苦和快樂這股力量的影響,而這個影響的來源有兒時的夥伴、自己的父母、老師、朋友、電影或電視影片中的英雄以及其他種種,不知不覺中它們對你造成了影響。

有些時候可能是別人說的一句話、學校發生的一件事、比賽中的一場勝利、一次尷尬的場麵或門門科目都是八十分以上的成績,這都可能對你會造成莫大的影響,因而塑造了今天的你。由此希望各位記住:我們的人生掌握在對於痛苦和快樂的認定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