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苦也不能苦自己

(2003-12-31 21:08:16) 下一個
再苦也不能苦自己 ——也說老美懶思維 商慧明 剛來美國見到美式足球比賽,個個球員彪悍威武、如狼似虎,便對美國其他人以及他們的工作風格也推而斷之,以為他們勞作起來也是這般主動了。這有點像初談戀愛時那樣,粗識風情,便對戀愛對象無限崇拜,滿目熱情,仿佛戀人就是天底下最好看的樹了。 然而,進入圍城久了,知其方圓大概便覺得最好看的樹也不過耳耳,便又會在心裏時不時地冒出“我們先前比你強多了”的底氣來,對美國的工作效率和個人精神不以為然了。甚而之至,以為老美都是一群懶漢。 和老美一起工作過就會感到美國人工作時基本上是很認真和很玩命的,隻要是他的職責範圍的事,他會竭盡全力,汗流浹背也在所不惜,說人家懶實在有點牽強。但如果是份外的事,哪怕他和你或老板是再好的朋友,他也不會伸手助你一把的。工作時間一到,一踩油門便走了,不會給你多幹一分的活。美國員工心裏很清楚,公司是老板的,我的本質是幹好份內的事,至於公司的前途,那是老板的事,用不著別人操閑心。老板呢,也認可這種思維,不要求員工幹自己份外的事。 但美國公司的華裔主管或中國同事們便感到有點不舒服了:平常口口聲聲說“我們是一個團隊”,遇到加班之類的事老美便都一溜煙了。“吃不起一點苦!”中國老板和同事都在背後恨恨地說。其實,倒也用不著對這種思維的差異大驚小怪。中國的老板無論在美國還是在哪裏,都喜歡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類的警言作為自己和員工的座右銘。若真是事關國家興亡了,匹夫理當有責。問題是老板的“國家”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中國,而是他自己的公司。老美員工自然不願意為這種份外的事去吃苦,更不願意受“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那種本質是很封建專製和很社會主義化的規章約束。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老美,當然老美個個是又懶又怕吃苦。但美國的法律和製度偏偏保 護美國人這種“既懶又怕吃苦”的生活態度,保護美國人應有的工作時間和待遇。 其實,美國人幹自己的事從來是不怕吃苦的,無論是修剪自己的院子還是賺錢謀生或做慈善事業。早年聽說裏根總統閑暇時喜歡自己做家具,總以為那是一種另類,因為中國的白領們們除了講究小資情調外,便是在生活中迫不及待地與下裏巴人以及他們的工作劃清界限。而美國人則不同,為了賺錢,為了自己喜歡的事,他們什麽都肯幹。我所住的公寓的房東是一位德克薩斯的大學教授,為了投資,貸款買下了這片幾十幢房間的公寓。按理說,有這般經濟實力,又憑房租就可以還清每年的貸款,完全可以享受點生活了。但這位年過半百的教授偏偏喜歡像裏根或其他美國人那樣,喜歡自製公寓家具,每年寒暑假還親自駕車將家具從德克薩斯運到亞利桑那,裝配和修理公寓。在問及 為何不請人幹時,房東坦率地說,為了還100萬美元的貸款,為了晚年可以享受生活,隻有乘有力氣的時候多幹點活。 幹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老美是從來不怕吃苦的。我所住的城市是個美國後起的新型城市,道路規劃比較合理,人們出行多靠汽車。但喜歡自行車的人也不在少數。也許從數量上而言,中國絕對是世界第一自行車大國,但從種類上說,美國的自行車決不會遜色於中國。雙人騎的、躺著騎的、前輪小後輪大的、幾千美元價錢的,五花八門什麽都有。偏偏這兒有這麽一個美國人,不厭其煩,幾十年如一日,收集各種型號的破舊自行車。隻要你告訴他有多餘的自行車,他就會立刻開車上門索取。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他收集自行車不是為了收藏或者贏利,而是將車庫裏數以百千的自行車修配好,免費送給窮苦家庭需要自行車的孩子使用。也許,用旁人的眼光看,這位所幹的事既不賺錢,又是十足的苦事,但對這位來說,能夠用自己的義務勞動換得別人的快樂至少在精神上是幸福的。套上一句中國老名言,能有“一個人做點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的精神,自然苦中有樂了。 也許說老美懶,主要基於他們的享樂主義。毋庸諱言,美國人從來是崇尚享樂主義的。中國的士兵曾以窩在“貓耳洞”裏經曆為榮,美國大兵卻即便在生命交關的伊拉克沙漠裏,還自製遊泳池以“放鬆神經”,享受上戰場前的短暫快樂。更不用說在美國放眼望去滿街無人走路,盡是流光溢彩的新車飛奔而去了。即便是幹很辛苦的活,老美也喜歡耳中插著耳機,一麵手忙腳亂,一麵和著拍子搖擺著身體。在中國修汽車是個很累人的活,特別是修汽車底盤,大多數修理工都是滿身油汙,躺在車身下操作的。而美國的修理工是絕對不會躺下或彎腰來修理的,再小的修理鋪都有升降機,即便修個自行車什麽的,他們也是把車子掛得高高,不肯彎下高貴的腰(當然,也可能是太虎背熊腰了),委屈了身子。 我們總以為那是怕吃苦和懶在作怪。但對講究結果的老美來說,隻要目的達到了,為什麽不能舒服一點呢?為什麽不能能懶則懶呢?這裏的中小學生的學習態度用我們的眼光看,豈隻是有一點懶。有多餘的時間,寧可在滑板上跳上跳下,卻不肯多背一下數學公式。做一點簡單的乘除法題目,要麽扳著手指一臉茫然,要麽打開計算器一個指頭瞎按一氣。你對他略有微詞,他還會反唇相譏,既然按計算器就可以知道答案,何必要死記公式呢?我們嘴上並不認同這種教育方法,但也奈何不得這種能懶則懶的理論。懶人有時還會想懶辦法。兒子上高中了,學校規定一定要買一類100多美元的計算器。過去中國中學裏是不許用計算器的,何況買一個小計算器要花這麽多錢,心裏老大不願 意。但看了這個計數器的畫圖、儲存數據、可以和電腦聯網下載軟件、打印作業,我又不得不佩服老美想出的“懶辦法”實在是高。雖然計算器是“Made in China”的,但我想那定是“懶”老美讓勤快的中國人製造的! 如果在美國涉及一下修車,接觸一下美國的工具,更會發現美國人的懶思維發揮到了極致。什麽螺絲什麽工具,什麽角度什麽工具,一個蘿卜一個坑,老美給設計了各種希奇古怪,但用起來得心應手的工具,所以這裏的一些修車族常常感慨:沒有修不好的車,隻怕沒有順手的工具。因為用一把老虎鉗和幾個扳手在那裏“吭哧、吭哧”地苦幹,老美是從來不屑的。 美國郵車駕駛位的改位最能說明老美為了舒適和方便而下的決心。與英國不同,美國所有的汽車駕駛位都是在左麵的,但美國住家的郵箱大都設在街沿上。如果郵車的駕駛位也在左麵,郵差就很那難將郵件直接塞到信箱裏。所以美國的郵車與其他車明顯的不同就是駕駛位在右麵,郵差不下車就可以把郵件輕而易舉地塞進郵箱。這一設計大大縮短了工作時間,實在可謂懶思維出輕鬆。 老美的懶思維還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隻要能使幹活少一點麻煩和時間,老美是什麽樣的工具都願意設計。美國一般的家庭都有後院,許多人喜歡在其中養草種花。按我們的想法,翻土掘地有把鏟子也就可以了。但老美不願意,鏟子掘地要彎腰用腳踩,太累人。於是就有了像魚叉一樣的鬆土工具,拿在手裏朝地上一紮,利用叉上的彎曲輕輕一轉,園土立刻就鬆散了。這對培養孩子幹活特有好處,孩子像玩一樣就把園土給鬆了,這叉子自然銷路不會差了。 最近流行的電動牙刷也是屬於這類思維的產物。孩子不會主動刷牙和洗臉大概是各國兒童的通病,但用一把會轉的玩具小刷子清洗自己的牙齒,沒有一個孩子不會喜歡。但我回國決不會帶這種小玩藝給親戚[朋友,因為這種寓樂其中的工具太會被人們接受了,國內的製造商們怕早就在那兒生產升級換代的產品了。不過有的東西讓人感到有點畫蛇添足的味道,比如家用雞蛋電動攪拌器就是這樣一個玩藝。攪拌雞蛋相信誰都有經驗,用個鋼絲做的小棍或者筷子叉子在蛋裏一個方向鼓搗一 下就可以了。但老美喜歡用上麵講的電動攪拌器,說是“專物專用”,無論五個、三個甚至一個蛋也用機器攪拌一下。孰不知清洗攪拌器的時間要比用筷子攪拌的時間多得多!所以我們經常感慨,也許沒幾年,在美國真的連東西也不要吃了,隻要在肚子上打開可封閉拉練裝進去就是了。享受現代技術的產品能給使用者帶來成就感甚至是虛榮感,但久而久之,和你形影不離的卻是肚囊和贅肉了,腦袋中揮之不去的倒是有關失去美麗和健壯的憂慮了。要享受生活,擺脫辛苦,但最後卻反被享受所累,苦了自己,也許是當今美國最難解決的課題之一。其實,又何止是他們本人憂慮呢,連我們這些旁觀者也替這些胖子們發愁著呢。每每看他們使勁把自己塞進小車,我總要擔心地追加掃一眼小車輪胎:可別壓炸了胎什麽的。 鑒於肥胖風景線的日益壯大,已經威脅到了健康和美麗,許多美國人特別是年輕女性已經在改變這種生活方式,馬路上跑步的和健身房裏年輕的女性越來越多,許多人甚至開始痛改前非,放棄汽車改騎自行車上班了,不再懶了。不過,要想真正地革故鼎新還很難,美國這個社會誘惑太多,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能又被被漂亮的汽車迷住,不願走路,重蹈懶人覆轍。聽說遠在大洋對岸的家鄉也在競相生產汽車,擁有汽車最多的北京已經成為中國胖子最多的城市,看來同樣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在中國出現了。據預測,到2005年中國將擁有1500萬輛小車的生產能力,真不希望那也是中國胖子猛增的序曲。不過,比較一下那些放棄努力,每月到社會福利機構或教會領救濟的老美來說,不幸被現代生活拖入胖子懶漢泥潭的美國人已經算是很勤奮了。筆者曾有幸見過在社會安全局等待領救濟的隊伍------那也許是我在美國所見到最沒有進取精神的一族。原先以為在這些地方排隊的一般都是些“出郭相扶將”的老人,待見到這些待領救濟的原來還有身體看上去很不錯的姑娘小夥時,我簡直懷疑我走錯了地方。但後來我不懷疑了,因為隻有在那裏才能見到那種無精打采、萎靡甚至有點卑下的眼光------那常常能讓人想起落水的貓和雞們。 有的人是值得同情的,遭遇天災人禍,比如車禍,喪失工作能力,而車禍又全是自己的責任,保險公司不予賠償。但有些人就並非如此了,他們屬於天生不願工作的一族。我曾接觸過一位父母家境殷實,但本人卻潦倒無奈,淪落到伸手的老美。他就是典型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那種人。讀高中時因為沒有生活之憂慮,隻求自己本性的放任,學過樂隊演奏、追過無數球星、感興趣軍事研究等等,就是對學業不下功夫,進入大學讀了一年又自動退學,要到社會上找適合自己前途的事情做。結果辛苦的工作不願意做,有技術的工作又不會做,隻得以此為由,到福利院申請救濟。不知通過什麽手續,他竟然能取得救濟的資格,擠入落水雞貓一夥,每月拿幾百塊救濟。但據他說,這點錢還不夠幾次婚姻留下的子女的撫養費。 如果想探究這位老美的淪落,也許可以洋洋灑灑寫上幾大筐。但沒有必要,我們隻要知道這種現實就可以了。對流浪漢和以乞討為生的人,我從來是有同情心的,人都有一下度不過的坎,況且為弱勢一族提供更多的關愛和方便,提供愛心和同情應該是人類或是男人的本性。但到了美國,我的心腸似乎硬多了。看到流浪漢們開著傳統的名牌車子,反複領略他們不卑不亢甚至有那麽點理直氣壯的乞討,我那數十年積累下的nice情結一下就蕩然無存了。也許是他們太直率了?也許我們隻能接受老幼病殘的乞討,甚至同情跪在地上偽裝成失學兒童的乞討?不得而知。但至少對我來說,很難接受那種“強者”式的乞討。美國的homeless從來沒有認為自己低人一等,他們隻是不喜歡社會公認的遊戲規則,而要用自己的生活準則行事而已。你用華人的眼光認為此人是懶漢,但他認為自己隻是生不逢時,是這個社會變得不可理喻而已,不是自己懶。你認為他好逸惡勞,他覺得自己勞動所得;你認為他用尊嚴換取金錢,他覺得自己用獨特的公關手段換取幸福;甚至你開著寶馬,對他俯瞰式地同情時,他也許推著超市裏撿來的購物“奔馳”車,正由下而上地對您不屑一顧呢——您在公司裏有老板管著,回家又被老婆盯著,那才是“苦”不堪言呢! 所以,遇到這種人我常常是搬出中國古訓“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先在心裏嘀咕一番,然後以聽不懂為由,體麵地落荒而走。不過憑心而論,那些流浪漢們或許過去曾經懶過,但一旦處於流浪境地倒還真不懶。成天起早摸黑,無論赤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都願意舍棄尊嚴,向人乞討,並非每個人都能勝任的。美國人大都知道這點,這也許就是許多被乞討者把自己剛買的一打襪子和成捆的毛巾慷慨地送給“懶漢”的原因。比較一下老美,我們的nice 情結實在是可見距離了。 話說到這裏了,美國人懶與不懶的問題似乎已經有答案了。每個國家都有不同層次的人種,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國家都有適合自己生存的理論和思維方式,更無須說遊戲規則了。初來乍到的移民喜歡用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經驗去詮釋麵臨的新世 界——這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在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空間裏,你還沒有從各種角度去了解對象,就統統以懶概之,實在有失之偏頗的感覺。比如美國人一般睡覺都很早,常常晚上9、10點之後就關掉電話,進入夢鄉了。這對過慣了挑燈夜戰生活的中國學生來說,簡直是懶蟲一堆。但殊不知,美國人上班都是很早的,早上4、5點就有人奔馳在上班的高速公路上了。再想想兩年前遭911恐怖襲擊的2000多受害者之所以遭遇厄運,就是因為他們隻是無辜的辛勤而早起的上班族!而且,現在世界上休息時間最少,放棄周二休息製,而去謀求另一份工作比例最高的就是美國 人,你還能說他們懶嗎?。 所以,雖然可以以簡單的概念概括美國人勤懶之態,比如小城市的人比大城市懶些,受教育少的人比受教育多的人懶些,胖子比瘦子懶些等等, 又比如國家的福利政策也滋養和包容了許多的懶漢,但總體上說,美國還是一個勤奮的國家,還有很多的人在為“偷懶”而辛勤地工作著。當中國的貧窮山村在絕望無助地呼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時候,老美又在那兒絞盡腦汁地思索“再苦也不能苦自己”的設計和發明,前者可能贏得是同情,而後者卻換來了尊敬。是誰更理智和上進一點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