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討論;首頁文章。買房就像摘星星 外國老百姓買房其實也不易

(2007-02-03 11:55:18) 下一個
居者有其屋"是天下人的美好願望。國外的老百姓和中國的老百姓一樣,都要過日子,都要買房子。在房子越來越成為國人最關心的話題時,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國外,通過在海外中國人的眼,感受一下在那裏買房的情景。

  姚麗芳(韓國)

  身在韓國看房價

  金先生是韓國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妻子是大學教授,這一家的生活水準在韓國屬中等偏上的水平。他於2004年10月花費一億九千萬韓幣在韓國中部的一個中等城市買了住房,首付兩千萬,先後七次付清,其中五千萬是從銀行以5點3的利息貸款而來的,2005年5月搬進新居。

  現在他的住房市值兩億六千萬左右,漲了7千萬韓幣,差不多相當於他們夫妻一年的工資總和。樸女士一家的情況和他們差不多,2003年花一億五千萬買的房子,現在可以賣兩億,漲了五千萬。

  隨著經濟的一點點複蘇,盡管韓國這兩年經濟不景氣,但房價總還是慢慢漲的。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以同樣的幅度上升,一般說來,地點好,五年以內的新房價格會高一些,大城市的漲幅明顯高於中小城市。

  聽說首爾的房價近兩三年內價格翻了一番,貴得驚人。“在首爾買房子好比上天摘星星”,這是韓國人自己的感慨。首爾江南區的房子八億左右的是一般的房子,20億左右的房子比比皆是。想想如果真的兩三年之後以翻一番的價格賣出,會有人發多大的財啊!

  但韓國的大多數百姓是拿不出這麽多的錢也承擔不了這麽高的住房消費的,對於住在首爾的人也是如此。麵對不斷攀升的房價,百姓極為憤慨,專家表示擔憂,恐為泡沫。政府出麵調控和幹預的主要辦法是規定: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同時擁有兩處住房;購買住房三年之內不準轉手再買房。

  這的確限製了一些想通過炒房而快速發財的人。但韓國百姓還是不滿,因為這個政策還不徹底,一次買房的金額沒有限製。

  應該說,韓國政府為了調控房地產市場,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工作做得很細。比如說:最近金先生家有一件事,他的妻子所在的大學因為搬遷到另一座城市,所以他也準備隨妻子到另一個城市去住,這就必須再買一所住房。這豈不是金先生要發財了嗎?事實也不全是我們想的那樣。對於手裏的兩套住房,如果金先生將前一所賣掉的話,要交重稅;如果他不賣而是留給兒子的話,政府就隻收一點點稅金,所以金先生正在猶豫。

  前幾天,金先生問我:“聽說有人在上海擁有30處房子?”我說我的朋友中沒有這麽有錢的人,所以不知道。其實像金先生這樣對中國房產市場感興趣的韓國人挺多的,我就知道有兩位韓國教授在北京和上海分別買了住房,也不知道我們對外國人在中國買房怎麽規定的?但對房地產市場規範和調控真的迫在眉睫了,希望我們的政府有不俗的表現。

  龍泉山人(加拿大)

  買房容易養房難

  進入2006年,越來越多的華人移民加入到買房的行列裏,成為購房市場的主力軍。今年加拿大經濟形勢強勁,許多朋友找到心儀的專業工作後,收入猛增,購房熱情高漲。

  在加拿大買房子並不難,銀行有良好的房貸業務。首期你可以付35%或25%,也可以一分不付或隻付10%,當然這要看你的收入和信用情況。通常來講貸款額是你家庭年收入的4倍。如果你的首付不到25%,你就要支付購房保險金。如果你付25%首付,基本上不用支付購房保險金,但銀行貸你多少,要看你的家庭收入;如果你能付到35%首付,那銀行通常什麽也不為難你。如果你的錢充裕,把首付的錢付得高點,可以省下好多利息,但是一定也要給自己留下一段時間內比較充足的資金。因為買房後要付的錢太多了。

  養房不容易。我買的是Townhouse(聯排別墅),算是不起眼的一個,但是支出卻不少。我貸了19萬,每個月支付1200元貸款。物業費每月300元,電費、煤氣費每月要200元,上網、電話、有線電視快150元,地稅每月也要快 200元。這樣算來,每月養房就要花掉快2000元左右。隨著國際能源的緊張,以上費用每年都會增加。

  如果是House(單體別墅)的話,盡管可能不用付物業費,但是自掏水費和房屋保險,而且地稅通常要每月300多元,房屋維護要自己做。如果買的房子質量好,當然承擔少些,如果不幸買個房子房頂壞了,可能修個房頂都要上萬元。但House升值的潛力很大。

  買房後每個月都會收到大量的賬單,看上去電費才幾分錢一度,煤氣幾角錢一立方米,但是仔細算一下不是這樣的。在加拿大什麽都收費,比如煤氣要收爐子租用費、服務費、運送費再加上稅以後就貴了很多,其他費用也是這樣。買房後不僅銀行存款急劇下降,而且除了衣食住行外,所剩存款少之又少。所以買房一定要量力而行,考慮到買房前後可能發生的很多變故,做出正確的選擇。

  黃秀珍(美國)

  得州買房記

  今年3月以前,我們在美國得州奧斯汀市一直是租著房子居住的。眼看著租金一天比一天高,租房又不能免稅,買房還可以減稅,所以我們決定自己購買一處房子。說起那次買房,還真是一段驚險的曆程。

  美國的一幢房子建築麵積大多在200~300平方米,總價在三十萬美元左右,我和妻子在美國的年收入大約六萬美金。房價是我們家庭平均稅後年收入的4~5倍,而且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可以提供30年期的固定利率貸款。

  注意是固定的,也就是說無論國家上調多少利率,我們的貸款利率是不變的。

  我們開始留意信箱裏的中介商和房產商的廣告,問了早已買房的朋友,他說這些廣告基本上是可信的,一般他們不敢出虛假廣告。

  在美國買房你必須去找經紀人,私自是不允許成交的,經紀人會把你所看中的房子或者你所需要的房子提供一套詳細的說明材料。成交後,經紀人可以獲得成交額3%的傭金,若買賣不成,經紀人分文不取。朋友推薦我們一位華人經紀,英文名字叫托衛,朋友的房子也是他幫著買的。沒過幾天,托衛就打來電話,說是看中了一處房產。那是一棟白色的二層小洋樓,建了已經六年了,外觀、結構我們都比較滿意,使用麵積大約有兩百多平方米。

  托衛讓我們先交2000美元押金,然後幫我找了一個修理工去檢查房子,就是這次檢查讓我吃了一驚。修理工下到地下室檢查後,告訴我們,這處房產的地下室沒有預留通風設施,奧斯汀市地下潮濕,沼氣有一點點超標,但房主無論如何也不肯讓步。我本來是想把地下室改建成停車場和儲存室的,現在隻好堅決放棄,不過2000美元的押金是無法要回的了。

  第二次去看房,是我和妻子看見廣告後自己找上門的。房子在一個新建設的小區裏,一幢一幢很有氣派,價格也不是很貴。我們給托衛打了個電話,繼續讓他做我們的經紀人。托衛說回去再仔細研究一下,結果找出了毛病。這房子的學區不好,屬於貧民區,學校教學條件、設施和管理都跟不上,經常發生鬥毆事件,這次隻好再放棄。

  一直到了3月底,托衛才再次聯係我們,這次他給我們選擇了離奧斯汀市中心湖大橋不遠一處二手房,那裏景色優美,隻需要五分鍾就可以到達中心湖公園。簽合同、交款、搬家,我們前後隻用了兩天時間就一切搞妥了。

  瑟夫(英國)

  買房像找鄰居

  在英國買房子和在國內買房子不一樣,在英國新建的一手房少得可憐,98%都是二手樓,五十年以上樓齡的房子滿街都是。曾和一個英國朋友聊過,他告訴我最近這十年內建的房子都比不上五十年前的房子結實。

  在英國挑房子要先挑區,這邊對區的講究比國內多。在曼城,大區名聲比較好,但是大區裏麵還分小區,一條街的左右兩邊有時候差別就很大。曾經看過兩家房子,相隔三四分鍾的路,一個13萬英鎊,一個9萬英鎊。我和愛人在看房子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區越差,裝修越好。大家謹記,在英國買房“寧可花錢買區,也不要花錢買裝修”。這就是英國人說的,買房子如同找鄰居。

  開始找房子的第一步,是要先找你喜歡的區。首先開車到處轉一下,在地圖上圈出你覺得不錯的街區。怎麽知道好不好?先看行人,白人多還是印巴人多。這是一個事實,不同階層的人,不同身份的人所在的區域,價位是不一樣的。

  由於我和愛人是初次購房,又不想承擔太多月供,所以看的房子基本上都在12萬英鎊以下,找一個不錯的地方就比較困難了。在曼城,有一幫人專門偷車,玩好之後燒掉。所以,有些地段就不能作為購房的打算。中國人很多,他們的意見比警察都重要,他們如果說這區不好,你就壓根別考慮了。當然,也可問警察,就有警察建議我們不要買某處的房子,因為治安不好。

  選區時還要考慮到學校、交通、醫院,買東西方便不方便。學校如果出名,附近房價會升得很厲害。房子的裝修是其次的,當然如果能夠找到好區然後裝修又合心意是最理想的,但是永遠不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每次和老婆看房,回來總會說:“如果A區房的裝修放在B區的房裏就好了。”

  英國買房需要通過律師和中介,我們定了一處11萬6千鎊的房子後,律師幫我們處理相關事宜。我們隻要準備相應的資金,包括10%的房屋首付,以及律師費、印花稅等。好了,一套房子算到手了,雖然小了點,包括花園也是。不過算滿意了,當然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很多買房經驗。

  附件——部分國外房價

  一、韓國目前首爾的房價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套90多平方米的住宅,價格為1.5億至2.5億韓元(相當於人民幣100萬至165萬))。韓國政府規定,一戶隻能擁有一處住宅。

  二、美國美國都以每單元住宅來統計房價,而不是按每平米來計算。美國住宅多數集中在 120-300平米左右,目前均麵積約220平米。折算成和中國一致的每平米單價不足1100美元。一般走廊、地下室、小閣樓、院子都不在銷售總價之內。中國住宅隻有70年的居住權,而美國人納稅之後享有對住宅的永久所有權。

  三、日本現在在東京市中心,相當於上海徐家匯地段的品川站周邊步行9分鍾範圍內,買一套新造的公寓單元,實用麵積80平米為3千萬日元,合人民幣225萬,按建築麵積算,每平米2.25萬人民幣。房子是全裝修的,還有中央空調和地板暖氣,浴室帶空調,浴缸旁還免費送液晶電視一個,廚房設施也都一並配齊。

  四、英國房價普通地區為200英鎊/m2,而倫敦地區的房價要貴一些,約合300~600英鎊/m2,一處480m2的房產售價為17萬英鎊,因此英國的一般地區普通住宅售價約合3000~4000元人民幣/m2;倫敦地區約合5000~10000元人民幣/m2。

  五、瑞士房價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以價格最高的蘇黎世州為例,在蘇黎世市區或風景區的房價約合2500~7000瑞士法郎,也就是合 15000~40000元人民幣/m2,但郊區的住房要便宜一些(蘇黎世市區很小),約為1500~3000瑞士法郎,合9000~18000元人民幣每平米一套100m2的住宅售價為15~20萬瑞士法郎合90~120萬元人民幣居多。

  瑞士人均收入相差不大,超市售貨員的年薪合人民幣20萬,也就是說一套100m2的住宅相當於其3~6年的總收入,而且還可以享受零首付,50年按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