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參加一年一度瑞典的最大攝影展覽,展覽會上遇見一位瑞典專業女攝影師,我還聽了她的攝影講座。
她以攝影為職業,還把自己的作品跟商業結合起來,比如跟IKEA 等幾個大公司都有合作,她還做攝影比賽的評委。當天,她帶著她的小寶貝,還在母乳期間。
一切程序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條,又很自然,就跟她的作品一樣。由於是搞專業攝影,她的作品裏麵都啟用模特兒,而且,她在拍攝之前,對圖片都有所構思,畫麵在腦子裏麵一閃二過。
出來的照片,效果非常自然,又天然的樣子,我不知道她是怎麽樣把作品中構圖與天然之間的裂痕關係平衡好的,這是她作品獨有的特色,
她說她讓她的模特兒有活動的自由空間,在這期間她跟模特兒必須有所相互了解,有良好的互動關係,而且很多圖片是在戶外完成,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戶外工作增加了她的工作量。
女性有自己天然的優勢,她啟用最多的模特兒,就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她讓那些大公司付錢給模特兒,她讓全家人都能賺到該項目的金費,這樣的商業理念也是她的聰明之處。
盡管她所做的一切表麵上看來都非常的自然,和諧。其實,這樣的女人,內心強大,有智慧,完全有點象我們先賢講的“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那個樣子。在北歐,女性受教育層度比較高,獨當一麵是常態,在社會各領域中普遍受到尊重的層度也高,人們早已經習以為常。
周末剛好看了根據蘇童小說《婦女生活》改編的電影《茉莉花開》,這部電影獲第7界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並獲第13界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章子怡)獎及最佳音樂(蘇聰)和最佳錄音(吳淩)提名。
故事圍繞著三代獨身女人的情感波折來進行的,三十年代的茉。五十年代的莉。八十年代的花,她們各自在以上海老式舊樓閣為背景的環境中演繹各自的一生,蘇童的筆調是一貫的陰沉和灰色,但是裏麵不乏冷靜和尖銳,還有厚重的母愛,這種天然本性的強大母性,是人類生存延續的基礎,特別是第三代女性花,她與下鄉插隊的男人相愛到結婚,快樂都是短暫的,愛的語言和熱情都在兩地分居中變得冰涼,她在那舊樓閣中獨守和煎熬,當花偶然懷孕以後,本來是好消息,結果卻以丈夫無情提出離婚的壞消息所取代,在最後分手的那一夜,她本來計劃要謀殺這個背信棄義的丈夫,結果,愛占了上風,她選擇了徹底放手,獨自承擔未來與命運。
對於單身母親的她,堅強麵對孤獨的命運,她獨自事先規劃,生產的時刻,如果坐出租車去醫院要花費的路途時間,進行胎教等等。
可是命運還是捉弄了花,“午夜三點,雨夜。她突然感覺到即將生產,獨自奔跑到樓下,右手打傘,左手背包。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奔跑,大聲的喊出租車。城市仿佛死寂一般,隻剩下一個孤立無助即將生產的女人。如此畫麵,讓人心寒。她摔倒,大聲叫喊卻始終無人應。艱難的坐在地上,雙手顫抖地拿出繃帶包,在大雨中生產。滿臉雨水,汗水與淚水。這樣的絕望,如同針紮。在她的臉上寫滿絕望與埋怨,甚至是痛恨已經遠離她的男人。絕望,充斥著她的靈魂。直到聽到孩子的哭聲,她開始微笑,忘記了疼痛。”
這是這部女性題材電影的高潮。
女人在麵對人生中愛情和婚姻的失意,命運的坎坷中,依然是以堅強和美的姿態走完一生,女人如花,如花蕾,如花開,如凋落,短暫,美麗,暗香,如茉莉,純潔,高雅, 孤芳自賞......
影片中,最後的花,獨自帶著女兒,喬遷現代化的新居,暗喻花和她代新一代女性,迎接著新時代的光明與未來,給觀眾一個圓滿的結局。
但是,我認為,國內好多關於女性題材的作品,依然延續著如何描述女性的堅韌,吃苦,悲情來感染觀眾,而沒有真正對女性這個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影片中對於花在獨立,堅強方麵對性格表現是有的,但是,作為花在孤獨中守望丈夫的時候,隻有用傳統的編製毛衣來做表現,其實那個年代,整個社會對於知識的渴求和求學的願望都非常濃厚,當時國家也除了正規大學而外,也開設了多種如電大,夜大,函授大學等方式的高等教育,如果花能融入時代這樣的大背景,能夠在教育層度有提高,事業上會有所發展,那麽對於花自己本身,以及下一代的孩子教育,對於一個社會和國家,乃是大幸。
知識改變命運,依然是普通中國人的奮鬥和唯一重要的人生途徑,做知性的女人,不僅僅體現個人得價值,更要事先自己在社會種的價值。
這樣的女性,有魅力,而且一生如花。
一生如花,容易,也不容易。要有一種靈性和悟性。
世上本無絕對,所以,就你說的這個現象,不足以證明知識越多越反動,反不對勁了,嘿嘿。
不過現代的知識女性在婚戀方麵沒有隨著學曆增加得到太多好處,反而變得學曆越高越難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