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硬幣V北京紙幣

(2007-07-18 21:24:27) 下一個
在北京或上海,你的頭腦和錢包會分別受到某種物品的衝擊,其實,它們在度量衡上等值等價,可偏偏就“有人歡喜有人憂”。它們究竟是什麽?在上海,我是指“硬幣”,在北京,則是“紙幣”——最明顯的是一元紙幣和一元硬幣在這兩個城市的不同歡迎程度。

在北京待的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手上有了越來越多的一元紙幣,和一百元紙幣一樣,通過它們的厚度來“鼓舞”你的錢包,而且從物理角度上“鈔票麵前,張張平等”。

如果你在北京付錢用了一元硬幣,不少小商小販的麵部“表情肌”就會開始僵硬,有的就會很明確地告訴你:“不收硬幣,有沒有紙幣?”有的即便收了,也會把硬幣單獨放在罐子裏,這種“束之高閣”的行為即表示這些“鋼崩兒”是一群不受歡迎的零錢。

把硬幣找零給其他顧客?套用一句相聲裏的話——“您別挨罵了”,因為在北京人的消費習慣看來,給硬幣是一種不太友好的做買賣行為:“我哪兒得罪你了,你要給我硬幣?”所以店主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再把這些硬幣拿出來找零。

等這些硬幣積少成多,店主們就會到銀行把它們換成麵額大一些的紙幣。這種對一元硬幣的“暫時收藏”,有效阻止了它們在北京市場的流通。所以在北京,一元硬幣通常都是刻意“換”來的,而不是自然獲得的,如果不巧找零時拿到了硬幣,你的第一反應很可能就是:得趕緊“脫手”!

在上海則剛好相反,如果你同時有一元紙幣和一元硬幣,十有八九你會先使用那張紙幣,似乎一元紙幣在錢包裏就是顯得礙眼。不過,上海人對紙幣硬幣的偏好,沒有北京人那麽“愛憎分明”。店主們對一元紙幣沒有多大的反感,絕對不會出現“拒收”的現象,不過他們喜歡使用硬幣找零,也是不爭的事實,畢竟他們麵對的上海顧客就更喜歡使用硬幣。如果你在上海待的時間一長,錢包就會通過另外一種形式受到“鼓舞”,因為硬幣開始多起來,而一元紙幣則迅速淡出。

京滬兩地這種不同的偏好,又似乎很難從“南方”和“北方”這個地域差別來解釋,因為廣州人雖然在南方,不過他們也不常用一元硬幣,更喜歡小票麵的紙幣;香港人也在南方,他們倒喜歡用硬幣,何況他們也沒有小票麵的紙幣。

我還曾經問過兩個上海朋友,為什麽他們對紙幣硬幣有不同的喜好。“方便”,居然是兩組人都提到的理由,不過“此方便非彼方便”。在上海,如果你沒有交通IC卡,在地鐵站用硬幣買票就會方便很多,而且在上海非常普及的無人售票公交車上,投一元硬幣“擲地有聲”,對司機交待得清清楚楚,紙幣往往就會塞不好,完成這個動作通常都會比投幣需要更多的時間,有時候紙幣就是會卡在“投幣槽”裏。而且,上海的女孩子都喜歡用零錢包,能用硬幣的就用硬幣,錢包是不輕易在公共場合現身的。

在北京,由於地鐵除了交通IC卡之外,自動售票沒有普及,無人售票車也比較少,硬幣就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隨身帶著自然麻煩。零錢包北京也更顯多餘,不是誇張,在上海,不少男性也是有零錢包的,若是讓北方大漢準備個零錢包,還是套用一句相聲裏的話——“您別挨罵了”。

“幹淨”,則是更多上海人提到的理由,因為硬幣不容易折損受汙,而紙幣卻很容易被揉得皺巴巴,可能是上海人更喜歡“挺括”(上海話裏“挺直平整”的意思),所以鈔票放在錢夾裏,能賞心悅目也是一種滿足。而對北京人來說,鈔票髒點算什麽?還是大鈔一張,倒是硬幣顯得有點小兒科,更像“銅板”,拿不出手。

不過可能有一種情況,大家都會喜歡硬幣,尤其是那些喜歡把小票額錢往褲袋裏塞的人。如果在開動洗衣機前,你忘了把零錢從衣物裏拿出來,一係列“翻江倒海”之後,硬幣還會是那硬幣,而且還留著洗衣粉或柔順劑的清香,而紙幣卻已經徹底破相,隻剩一團紙糊糊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