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個人視角

除了血壓高,什麽Q都不高
個人資料
正文

MUCKRAKING,HATEMONGERING,MAVERICK

(2007-03-21 17:10:47) 下一個

多維的機遇

作為一個媒體,由於專業性深入而獲得空前的聲譽、商業方麵的收益,是傳媒業者夢寐以求的佳境。而多維恰逢其時,機遇空前,比如賀梅案。

賀梅案,由於當時人和旁觀者牽涉華人,自開始便遭遇一個如何看待民族精神、領事保護等政治敏感的兩難境地。北美華人無論從人性的善良慣性還是出於對祖國強盛大背景下的外交層麵的揚眉吐氣,似乎都應該選擇為判決對賀梅有利而祝福而慶賀才“合情合理”。因為惟有這樣的態度,才能自己說服自己:這符合民族的自尊心、體現華人的勝利與強大、提升中國和海外華人對於人權中撫養權的重視程度。幾乎所有的華文媒體,都對這“曆史性”的勝利,給予頭版頭條的禮遇。而多維“自由媒體”的靈活性,使它有可能走得更遠。

在清一色的頭版頭條禮遇之後,多維沒有停下其專業策劃的腳步。多維開始利用網絡優勢,啟動了一場隻贏不輸的網絡炒作。多維的意圖,局外人不得而知,是出於新聞專業的職業敏感還是商業敏感新聞敏感兼而有之,誰也無法透過網絡,洞穿何頻近視鏡片後麵的眼神:微笑中的狡黠、專業麵紗後的商業冷竣。有一種較為普遍的思路,就是賀梅案牽涉的當事人其實都是輸家。但這顯然沒有把媒體特別是沒有將“多維”包括其中。賀梅案炒作的贏家是多維,隻是多維還沒有對這場勝利的成果有全局的洞見,特別是在多維自上而下的員工中形成共識。為此,筆者寫了《狂炒賀梅案:商業敏感還是新聞敏感?》一文: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rrentevent&MsgID=167850

筆者自始至終不相信這種說法:稱多維炒作賀梅案是因為何頻、賀紹強、嶽東曉都是湖南老鄉,因此而出手相幫。這種說法不但是對何頻先生智商開玩笑,更是對其商業性一麵的嚴重認識不足。何頻團隊能將多維發展到今天這個局麵,靠的是商業與專業結合的實力。這種實力的根源,來自他們的智力、能力和意誌。隻要稍加注意,不難發現,多維的知名度自誕生之日起,就是通過選題和炒作建立的。何頻自稱:“我可以列出一串名單:賀梅、王建展、楊秀珠、仰融、趙燕、沈建國……等等案件”,也許他疏忽大意,忘記了當年的吳征假學曆和楊瀾校董案,那才是令多維名聲大振的地地道道的炒作,而槍手就是那位叫曹長青的先生。從何對曹的利用之一斑,便可窺多維善用、敢用資源並且將資源轉化為能量能力和為商業目的服務的全豹。何頻是放得下身段的,用人也是不擇手段的。

多維炒作賀梅案,無論案情如何發展,局勢如何演變,多維在新聞專業和商業利益上都是“雙豐收”的。事情對賀紹強有利,多維和何頻都被戴上敢於替華人說話的帽子,若局勢轉向不利於賀紹強的一麵,何頻的替罪羊隻是一個網絡編輯,而多維的所得,絕不是名譽的損傷,而隻能是更大的豐收。曆史總會給有準備的人,送上意想不到的禮物,賀梅案就是機遇給予多維的大禮,如果多維商業化的決心和策略再堅定一些,執行力上再果斷一些的話。

多維對賀梅案是重視的,但對采訪力量的投入是吝嗇的,這種吝嗇既顯示了其商業本性,但同時造成了專業性缺陷。多維沒有花多少采訪成本,卻指望收獲最大的策劃性轟動,因此,電話采訪成為主要方式,對中方背景當事人成為主要采訪對象。電話采訪的優點是省力省錢,弱點是沒有現場痕跡。靠隔空連線所采寫的報道,無論技巧怎樣嫻熟,文字多麽煽情,真正有新聞判斷力和洞察經驗的媒體人,是不會被其迷惑的。為什麽?因為沒去現場,根本就沒有細節。任何現場細節都隻能是臆想和人造的。

那麽究竟怎樣做,才能“利益最大化”的呢?我們不妨從案情本身入手,比如采訪另一方當事人。多維若要體現專業精神、營造公正形象、樹立影響力,怎麽能輕易放棄對貝克的采訪呢?華人媒體對賀梅案的一邊倒采訪與報道,其實是給多維創造了天賜良機。回顧賀梅案的翻盤,無非是棋局上的某些變化。中方陣容和布局是:華人當事人+美國律師+通曉英文的華人+支持華裔當事人的華人和美國人。而另一方,可能缺少精通法律的華人,特別是敢於用英文對著西方媒體將其用“中國智慧”、“中國經驗”所洞察的貓膩呈堂的演講者。在中國式的“經驗與洞察”缺陣,加之“中國熱”潮流滾滾的情勢下,民風淳樸的田納西法庭上坐著的當地美國人,有點暈頭轉向是極可能的。但若棋盤上落下“中國通”這一著,局勢可能因此改變。多維,作為精通中國文化傳統的華文媒體,完成操盤使命是當仁不讓的。

機會,在考驗多維商業化的意誌和決心。就賀梅案而言,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沒有什麽是不可改變的,包括法律,更別說是一個高院的判決了。試想,由一家華文的媒體,能夠以類似追求西方正直公正新聞理念和價值觀,去澄清事實、說明真相,能夠跳出“中國人幫中國人”狹隘思維,其結果,無論怎樣,都非傷民族自尊,而是創民族自信,是以中國胸襟創世界價值品牌,是對人類正義價值的貢獻。多維,應當有條件,以新聞的真實性為利器,適時地擔當起MUCKRAKING的重任,而不是出演HATEMONGERING的角色。既然多維一向自以為是地標榜自己是“獨立媒體”,那就理直氣壯地MAVERICK起來。華人,潮水般湧到美國都快20年了,對於美國對於西方的了解已經不同於庚子賠款和洋務時代了。中國的崛起,源自自信,中國的全麵崛起,源自全麵的自信。包括對於未來,對於生活觀念和意識形態的創造與貢獻,包括對於西方價值觀中“習慣成自然”那部分中的缺陷。沒有這種具有顛覆性的自信,還是跟著西方的潮流、觀念走,多維也不可能脫穎而出。

因此,在暫時還沒有一家華文媒體能夠擺脫意識上的局限和政治因素的束縛、在還沒有一家美國媒體足夠重視華人思潮華人感受和華人媒體所挖掘的事實真相的狀態下,多維對千載難逢的“賀梅案”完全值得表現出更高的專業性。多維管理層完全可以臨時組建特別策劃小組,抽調采訪力量,甚至撥出專款,搜集所以資料和華人觀點,為自己策劃一次“與西方傳媒對話”的機會。若對賀梅案炒作,能夠成就一次楊鳴鏑與CNN萊瑞·金的訪談,並且言之有物。那麽,從效果看,這顯然比采訪YALE的校長,采訪福布斯的CEO,采訪Cablevision董事長,都更具影響力和轟動性。後者隻是為多維提升影響力,而前者是在西方媒體的視野中,策劃和創造了自身權威性。是通過跟美國主流媒體的“對談”,令西方世界嘩然。

正如筆者在《戲說多維的進步與公正》中所寫:“進化不是命運而是機遇,未來不是被預見而是被創造”。多維“中國人的全球影響力”的雄心,不能隻停留在媒體定位上,更應該體現在執行令和策劃力的專業水準上,更應該體現在意誌和決勝的自信心上。如果把多維比作一頭媒體山林中的美洲豹,那麽,僅僅靠速度和腳力是不夠的,還得有敏感和自信。中國人的全球影響力,首先要能吸引全球的注意力,要有這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