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媚外情結
(2007-04-21 01:00:54)
下一個
華人與狗不可進入」上海上個世紀租界公園所掛告示牌,一直被視為國恥。但據報導,上海近日又傳出「崇洋媚外」事件,一幢大廈明文規定要禮讓外國人優先搭電梯。一位中國女士與外國人同乘電梯竟被趕出來。輿論批評業者為了與外國人做生意,連國格也不要。
香港「太陽報」報導,一名中國女士投訴,她在漕河涇工業園區內與幾名外國人同乘一部電梯,結果遭人趕出。物業管理公司坦承,公司明文規定要禮讓外國人先乘電梯,因為外國人是主要顧客。
這名女士表示,四月一日到漕河涇工業園區辦事,當時電梯內有幾名外國人,但未滿載,但她仍被負責開電梯的女員工趕出來。女員工聲稱物業公司明文規定:中國人不能和外國人同乘電梯。
報導說,區內其他住戶表示,這位小姐的遭遇很正常,現在看到外國人乘電梯會主動讓開,因為電梯由人工操作,都先讓外國人乘電梯。
大廈物業管理部主管表示,一樓至三樓被一家絲織公司租用,因絲綢價格偏高,主要客戶是外國人,中國人基本買不起,故搭電梯禮讓外國人屬合理行為。
報導並表示,上海輿論猛烈批評這個事件,指不準中國人與外國人同乘電梯,反映某些中國人的媚外和奴性思想,為吸引外資連人格國格都不要了??
說起媚外情結,大家身邊耳熟能詳的事情很多:
一、首當其次當屬上海女人的媚外情結
前段時間我在貼貼圖圖發表了一篇文章:
[拍磚]上海女大學生媚外情結:我們為老外而生
更把這種上海女人骨子裏的情結表現的淋漓盡致!!具體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二、洋產品、洋食品的情結了
不管什麽產品、隻要起個國人不懂的洋名字,一定賣的很火!比如什麽歐典、合生元、新郎希努兒等等,不勝枚舉,到頭來究竟是不是合格產品、是不是正規產品都不一定。盲目崇尚洋品牌,時下在服裝、鞋類等消費用品中洋品牌甚至一些知名國際品牌帶來的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名牌服裝質量抽檢合格率不到50%;近八成國際知名品牌進口鞋質量不合格;甲醛等有毒物質嚴重超標;纖維含量不符等等。國人在追求品牌價值的同時,不但花了冤枉錢,還有苦難言,付出了尷尬的代價。洋品牌流行乃至被國人推崇,是和當今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消費能力日益提升分不開的。人們錢包鼓起來後,在解決溫飽、講究營養之餘,便想到包裝自己。而洋品牌、國外知名品牌更是價值、地位、身份的象征。很多人喜歡穿名牌、用名牌、推崇名牌,成為洋品牌的超級粉絲,就是這種心理的結果。但普通消費者在一味追求洋品牌的同時,卻缺乏鑒別能力,不能分辨好壞,總以為“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被洋品牌的光環迷惑了雙眼。一些假冒偽劣洋品牌魚目混珠,乘虛而入;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人們媚洋心理,大賺昧心錢。國人這種趨洋媚外的消費心理,是不自信的體現。包對國內產品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社會經濟的長期落後,使得人們形成生活消費領域“國內不如國外”的自卑心理與思維定勢,殊不知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迅猛發展,很多行業及其產品已經趨於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平,被洋人極力追崇。而在長期的統一包裝,缺乏自我與個性張揚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一時認識不到自身價值所在,缺乏自信,試圖以洋品牌來包裝自己,誤以為這樣就彰顯了個性,就取得了地位、身份,就代表成功。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麻痹了自己脆弱的神經。
洋食品:最典型的就是肯德基、麥當勞了,當然還有什麽必勝客等。有錢人家的孩子吃飯專揀這些地兒,淨吃洋食品、喝可樂。其實這些食品全是垃圾,哪裏有中國傳統的一碗稀飯、一盤豆腐來得實在???
從雀巢、肯德基到哈根達斯、香奈兒,從本田雅閣到戴爾、奔馳,從SK-Ⅱ到倩碧、蘭蔻、迪奧和雅詩蘭黛,國際品牌的危機源源不斷。是因為我們崇洋媚外把他們放到了不應有的高度,其實洋品牌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好!!!
沒看到國外很多的產品都標著:MADE IN CHINA麽?中國人的智慧無窮,當然中國的產品也是響當當數一數二的,其實我想說:中國製造,世界品質!世界的製造賴中國,世界的品質看中國!!!
三、洋文化
隨著聖誕節、情人節在國人間的蔓延,某些國人毫無理智的盲目跟風,把個好端端的中國家庭硬是改成了非美非歐非中般的不倫不類,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裏並不是說過洋節不對,洋節蘊含尤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方麵,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無法比的。
但,請浸淫沉淪在洋節裏的某些國人清醒一下,不要忘了老祖宗啊!在怎麽樣,你依舊是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依舊是華夏子孫!龍的傳人!千萬不要忘本啊!!!
最後用一句歌詞結束我的感慨:“無論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