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宗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海外華人子女教育和文化傳承

(2008-05-01 19:29:26) 下一個
海外華人子女教育和文化傳承
--大宗師

我在上一家銀行工作時,有機會遇到一些來實習的在校大學生,他們之中有一些是第二代大陸華人移民。其中一部分是作為第一代大陸留學生或移民的父母在海外生的第二代,另一部分則是自幼隨父母移民在海外長大的第二代。他們之中也有香港、台灣的移民第二代,這三個海外華人第二代群體,既有相同的地方,更有不同的地方,具體的後麵會談到。現在大陸移民第二代都長大成人了,時間過得真快呀!和這些第二代大陸華人移民交談,經常會聽到他們與其第一代大陸移民父母之間關係和觀念衝突的一些話題,相當有意思,很有代表性。

某女孩,出身於書香世家,其父母80年代移民海外,不久她便在海外出生,現在當地一名校讀計算機。她出生在海外,雖然中文聽說沒有一點問題,但讀寫相當困難,思想觀念完全西化,信奉基督教,對於自己是中國人不太認同,與其父母完全談不來。她講她父母從小向她灌輸同性戀不對,不能和外族特別是黑人通婚,女孩子不適合作ScienceEngineering方麵的工作等等,她認為這些觀念都是歧視,甚至是犯罪,她父母這麽講,上帝會懲罰他們,沒準她的小弟弟將來就是同性戀。而她自己偏是要反叛,堅持一定要學計算機,將來做ScienceEngineering方麵的工作,還找了個南韓移民的第三代作男朋友,把她父母氣個半死,拿她沒辦法,苦口婆心,幾乎聲淚俱下的對她講,父母這麽做,都是為她好,怕她摔跟頭,而她卻回答道:如果我不摔跟頭,那我怎麽能學得會?怎麽能自立呢?講得不錯,很有哲理,第一代大陸移民對下一代過於關心、愛護,付出過多但效果並不一定好,有時恰得其反。

我和一些年紀較大、孩子都比較大的第一代大陸移民交談時,也常聽到他們提到孩子教育、西化、反叛等一些話題。有一對夫妻,女兒在High School時就找了一個意大利裔男同學做男朋友,家裏反對,矛盾激化了,在其男友的唆使下,他們的女兒幹脆和那個男友搬出去公開同居了,把他們真是氣死了!更多的則抱怨孩子長大了,全部被學校洗腦,自己平日裏對小孩的影響全都消失,孩子的觀念和自己完全不同,很難交流。

我看這裏有幾個問題,第一個是第一代大陸移民教育子女的觀念有點問題,應該考慮適當轉換一下觀念。是不是應該考慮這裏不是中國,應該接受、承認現實,這裏的觀念就是和中國的很不一樣,這裏的事情就得按這裏的方式辦,這裏總歸是人家的地盤,自己是來做貢獻的。或許自己已不可能完全改過來了,但不應該強加給孩子,還是要多給孩子一些選擇和自由,要學習、吸收一些當地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不能總按當年自己受教育的經曆、經驗,硬往孩子身上用。

第二個問題是文化和社團,如果想使子女對中國人、中國文化有認同感,那麽就要考慮有使子女對中國人、中國文化有認同感的環境,那就是要在建設和發展中文社團上下功夫,和子女一起參與中文社團的各種滲透中國傳統和文化的活動,從而接受中國文化和傳統的熏陶。在這方麵大陸移民與香港、台灣的移民相比,有些先天不足。大陸移民雖然一般學曆偏高,但在中國的文化、傳統的傳承上幾乎是一片空白,沒什麽拿得出手的,自己又從不在乎,不太重視。多年前我去休斯敦,那裏有個高檔住宅區,有很多台灣來的人住在那裏,他們在台灣原本都熟悉,移民到休斯敦後,就還買房子買到一起,住在一起。他們社區文化活動搞得非常好,昨天是盆景園藝交流,今天是書法比賽,明天是賞梅,每個中國節日都有熱熱鬧鬧的文化節目,跟在台灣一樣。小孩最怕被學校同學視為另類,最怕孤單,和其他眾多的小朋友在一起活動,體會、學習中國文化和傳統,就不會覺得被邊緣化。小孩學習東西,最忌抽象、枯燥,通過社團裏的文化活動,接觸到的全是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聞得著,很具體、很實在的東西,寓教於樂教育效果就會好。

第三個問題是文字,如果想使子女自己培養起學習繼承中國文化、傳統的熱情,自己能夠去學習甚至發展中國文化,那麽光會聽、說中文就遠遠不夠,一定要爭取讓他們能識字。能識字,才能真正讓他們擁有學習中文的能力,他們才擁有打開中國曆史文化寶藏的鑰匙,他們才能真正的能和中國文化永久的聯係在一起,他們才能真正培養起來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才會從心底裏認同中國人、中國文化。他們小的時候可能不理解,那沒關係,讓他們識字,當他們長大以後,理解了,感覺到需要了解中國文化的時候,如果他們識字,他們就會自己去尋找答案了。這一點,東南亞僑界做得很好,他們的中文學校水平是可以和大陸、台灣的學校媲美的。我的一個同事,他父母是越南第三代華僑,當年越南當局反華時他隨他父母以黃金買通人販子從海上逃出越南,中間還被海盜打劫,一個姑媽至今仍不知下落。他跟我講,他父母在越南時曾在中文學校讀書,我和他父母講話,果然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看中文刊物一點問題也沒有。

第四個問題是和中國不斷的聯係。我遇見很多香港的第二、三代移民小孩,不僅會講粵語,還會講普通話,天天消費香港文化,不僅經常回香港,很多幹脆還回香港工作,他們對香港就十分認同。猶太人就更不用說了,在美加三、四代移民,應該說就是美國人、加拿大人了,可還是有不少選擇去以色列居住。我在美國中西部為一家銀行做係統時,得知那裏是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重鎮,而且那裏的主要居民原為北歐移民特別是德裔,他們都是五、六代移民都不止了,但他們少年時暑假期間都要被送回德國去學德文,學習德國民族、文化、傳統。其實北美的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等主流後裔,和其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祖國聯係尤其之密切,他們往返北美和英倫三島十分頻繁。從以上四個方麵可以看到,大陸移民還比較年輕,不太會做,做得也不太夠。大陸移民第二代和香港、台灣的移民第二代相比,有很多共同點,但不同點是香港、台灣的移民第二代對台灣、香港相對比較認同,比較了解香港、台灣實行的一些中國舊文化、舊傳統。

由於種種原因,海外華人對海外華人群體和祖國文化反思的文學作品不是太多,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也不是太多,但還是有一些的,比較有名的有“喜福會”(Joy Luck Club)。海外華人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哪怕是第三、四代華人移民,完全西化、本土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自己也以為和白人沒什麽區別,但最後還是發現主流白人還是對他們另有看法,不管自己怎麽想、願意不願意,中國人三個字永遠印在皮膚上,流淌在血液中,別人從來不會提起,但永遠不會忘記,白人還是要將他們當作中國人來看待。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意識到需要找到自己的根,需要自己的文化、傳統,需要從自己的文化、傳統中汲取道德和精神力量及思想武器來保護自己。所以為了我們自己的後代在海外生存、發展,即使他們不理解、抗拒,我們也一定要想方設法將中國文化、傳統傳授給他們,隻有這樣他們將來才有一個根可以安身立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