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海外的生活大體上是充實的,有時候卻也難免寂寞。雖然接受了他國的教育和文化,可是骨子裏卻依然是中國人。讓我們彼此交流,攜手相伴。
正文

'書呆子'之我見

(2007-07-21 12:49:35) 下一個
”書呆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百無一用是書生“,“尋章摘句老雕蟲“等等詞句,都是對那些死讀書本脫離實際的讀書人的稱呼和評價。這裏麵牽涉著一個如何評價知識分子的大問題,學術界都爭論不已。筆者在這裏不想去探討那麽高深的問題,隻想寫寫心中閃過的幾個念頭,腦海中偶有感觸的一點想法,寫到哪兒算哪兒,筆者隨意,讀者也請不要較真,隨便看看,如果真有些同感,不妨留言,我們討論討論。

“呆"這個字,實在是造得好,上麵一個“口”,下麵一個“木”,很好的刻畫出一個書呆子的樣子:上麵目瞪口呆瞠目結舌,下麵象一節這直直的木頭,不能動彈。書呆子心裏可能還在嘀咕:不對啊,書上寫的明明不是這個樣子,到了實際中怎麽這樣了呢?真是奇哉怪也!估計旁邊還有圍觀者的笑聲不絕於耳,“連著都不知道,還是讀過書的呢“,”真是讀書讀傻了“,“真是個書呆子”,實在是非常有挫折感。

其實,“呆”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這個意思可以從“呆若木雞”這個成語的本意中看出來。現在我們說一個人“呆若木雞”,往往是形容這個人聽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腦筋一下子轉不過彎了,整個人在那裏傻著,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呆了,象一支木頭做的雞一樣。可是這並不是“呆若木雞”這個詞的本意。“呆若木雞”這個詞,來源於鬥雞這個活動。鬥雞嘛,讓訓練好的兩隻雞鬥,你啄我一口,我捉你一口,看那隻雞最後取勝。這和鬥蟋蟀各有千秋,這個活動在山東菏澤比較有流行(感興趣的可以google一下,滿好玩的)。我們知道,雞這種動物對聲音非常敏感,一有點動靜就一邊叫,一邊撲騰。這種特點對於看家護院堤防小偷和黃鼠狼是很有益的,可是在鬥雞的過程中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容易分神,讓對方有機可乘而失掉比賽。所以在訓練雞戰士的時候,很重要的一條是讓訓練雞戰士集中注意力,讓它全神貫注於眼前的對手,對所有其他的動靜都充耳不聞,呆得像一隻木頭做的雞,這樣的雞更容易在比賽中取勝。這就是“呆若木雞“這個成語的由來和它的本意。

所以,“呆若木雞”的“呆”,本身也有其積極的意義,這個意義在於排除幹擾,集中注意力於最重要的事情上。這個“呆”對於讀書做學問的意義也就在於此,因為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四處出擊,什麽事情都想幹好,最後的結果是什麽也幹不好。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找出很多例子來證明這一點。實際上,無論是哪位成功的人,總有那麽一段時間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專心學習做事,從而打下他們日後成功的基礎。呆,似乎是成功的一個必備(necessary)階段。

實際上確實如此,但是僅僅如此是不夠(sufficient)的,不然到最後一群發呆的木雞,多別扭。或者我們用另一種解釋會更確切。讀書,要讀得進去,更要讀得出來。前者,要仔細追究事務的每一個細節和彼此之間的具體聯係,是一個把書讀厚的過程;後者,要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並具體的應用到實際中去,是一個把書讀薄的過程。讀得進去,才能把握事情的內在,免於膚淺;讀得出來,才能聯係實際,避免空談。因此,書呆子實際上已經成功的達到了讀書的第一個階段,他們的問題在於沒有繼續努力到第二個階段。

在這個方麵,很多人是有誤解的。這些人的誤解可以大體上分為兩種。第一種誤解是很多人看到書呆子的樣子,認為是讀書的錯,認為讀書沒用,認為不讀書是避免書呆子的方法。另一種誤解是讀書人自己,把“呆”看作讀書人的優點。其實,他們沒有都看清楚,書呆子們應該繼續更加用功的讀書,隻是要有更加科學的方法,讀書不僅要把握細節,更要把握整體,而且要應用到實際中去,隻有這樣才能深入淺出,深得讀書三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panys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鼓勵,寫著玩的,嗬嗬

歡迎有空常來看看
慧慧 回複 悄悄話 哈哈,研究得很深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