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克力咖啡店背後的故事

(2008-07-03 09:56:52) 下一個

Canada Place對麵,穿過兩條街,我被一家造型現代,充滿了藝術氣氛的店吸引住了,那裏,黑白的招牌與粉紅嬌嫩的櫻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透過玻璃窗,見幾位客人悠閑地喝茶喝咖啡聊天。推門而入,店堂內布置簡潔、亮堂,一如他們的招牌Mink A Chocolate Cafe。牆上掛了產品種類,玻璃櫃內陳列的各種圖案的手工巧克力片特別引人注目。一張巧克力Fondue的大海報更是引誘著我伸出指頭:“就是它了!” 
 


坐上了麵對玻璃窗的一長條座位上,麵對的,是盛開的櫻花,右麵,還能看到Canada Place那邊蔚藍的大海。很快,笑盈盈的女店員先端上了茶,善解人意地給了兩個茶杯,茶盤上還附送了兩塊巧克力。杯子是預先溫熱的,每一處細節讓人感受到舒服周到。茶包有很多選擇,象這樣的一壺茶,僅2.50元。 
 


喝著茶聊著天,心平如麵前的落地大玻璃。閑適的心情,在這樣一個周末的春光裏漾開。



一個小陶器鍋,鍋內盛放融化了的液體,那是用巧克力或奶酪作成的調料,底下用小蠟燭或酒精加熱。幾個人圍在一起,用小叉叉取水果、麵包等食品,蘸上調料後吃。這是一種來自瑞士的食品 – Fondue。70年代開始已在美國很流行。溫市中心不乏供應Fondue的店,有些量大到驚人,吃完直讓人擔心自己的體型。這裏的Fondue,卻是小小的一鍋,底下用蠟燭燒熱,鍋料可選70%的可可或者是38%的可可,配上時令水果。今天有菠蘿、蘋果、香蕉和蛋糕配食,7.50元一份。
 
坐在窗前,看到客人絡繹不絕進門,有些隻是點一份飲料帶走。櫃台是半開放式的,能看到整個製作過程,而製作食物的還兼做服務員,有一對還是雙胞胎女孩。
 
吃飽喝足,開始研究這家店的來曆。要說Mink A Chocolate Café可是有些故事的。
 
話說九十年前,1918年的秋天,一個特別寒冷的日子,農田裏有一位農夫,古斯塔夫∙明克先生正拚命地搶收農作物。他的太太快生第二胎了,醫生正從隔鄰的村莊裏趕過來接生。隨著夜幕的降臨,農地裏忽然冒出一大批人,那是皇室派來的部隊,有官員出來宣布,他們的家庭農場已被征用了。也許是看在明克太太在生孩子的份上,官員給他們三天時間打包走人,而鄰居隻有一天。
 
就這樣,明克夫婦和他們的大兒子喬,和裹在法蘭絨裏新出生的菲利普,開始了動蕩的生活。帶著一些衣服和一個破爛旅行袋中的一點傳家寶,他們遷移到了加拿大,在埃德蒙定居下來了。這家人找了一間屋子住下,樓下是小型的巧克力工廠。工廠老板與他們來自同一國家同一村莊,太太先走了,沒給他留下一男半女的。新移民的生活就是艱辛的,明克夫婦也一樣。要適應一個新的國家,挫敗是常有的事,常常讓人很沮喪,但這個家庭都扛過來了。幾年的大蕭條中,古斯塔夫勤勉工作,努力學技,期間,他又生下女兒瑪西婭和另外兩個兒子路易和哈姆。
 
戰爭結束後一派繁榮,兒女們也已長大成人,古斯塔夫開始萌生了退休的念頭,二兒子菲利普幫他實現了這個願望。一天,菲利普從他就學的皇家音樂學校回來,宣布他將進入家族生意,因為巧克力的魅力比唱歌歌劇更能吸引他。菲利普帶著巧克力踏上了宣傳之路,從波哥大到比利時,從倫敦到紐約,他用巧克力款待各屆政客、酋長、好萊塢小明星。他的信念是:什麽都是可能的,這讓明克巧克力散播開來。
 
現在,由第三代明克經營的公司又翻開了新的篇章,這就是第一家Mink A Chocolate Café零售店。
 
不隻停留在散裝巧克力的製造上,為了產品的多樣化,經營者馬克∙裏伯門出門尋求、了解更好的巧克力的製作和銷售手法。他的旅行和研究足跡遍布舊金山,加拿大蒙特利爾,紐約和東京,終於獲得啟發,並開發出新產品。
 
除了售賣他們製作的巧克力外,與 Espresso咖啡及巧克力Fondue相結合的零售店- Mink A Chocolate Café於2007的複活節誕生了。商店的經營者馬克∙裏伯門先生今天就站在櫃台前收銀。
 
最難能可貴的是,從商店成立至今,每個月,全店職員堅持捐出100%的小費收入,來回饋社會,支持慈善機構。比如,史丹利公園樹木基金、卑詩省癌症基金會、卑詩省兒童醫院等等。今年四月是捐給導盲犬服務機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好滋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