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事解讀 2009年02月06日

(2009-02-07 13:17:29) 下一個
東方時事解讀 2009年02月06日

吉爾吉斯將關閉美軍基地

【綜合消息】據報道,吉爾吉斯斯坦決定關閉美國在該國空軍基地。這一空軍基地主要為美國及北約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提供後備支持。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是在3號訪問莫斯科期間對外作出這一宣布的。俄羅斯政府承諾將給吉爾吉斯斯坦提供總值超過2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這一2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中包括對吉爾吉斯斯坦陳舊的能源業提供大規模投資。
早些時候,總統巴基耶夫曾表示,在無法從美國獲得進一步經濟援助後作出了要求美國關閉其空軍基地的決定。
吉爾吉斯斯坦政府一名發言人說,總統這一決定是由於人們對美軍基地的普遍不滿情緒。但分析人士懷疑,莫斯科的大筆經濟援助在影響巴基耶夫總統的決定上起了很大作用。
瑪納斯基地
瑪納斯空軍基地是美軍在中亞唯一的空軍基地,負責給美國以及北約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提供後備支持。
美國官員早些時候表示,並未收到來自吉爾吉斯斯坦有關要求關閉基地的通知。有關美國空軍基地租期的談判仍將繼續。
關閉瑪納斯空軍基地對美軍以及北約軍隊在阿富汗的行動將構成嚴重打擊。特別是在目前美國奧巴馬政府準備大規模增加在阿富汗軍力的關鍵時候。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吉爾吉斯斯坦美軍基地的關閉則是莫斯科的一個重大外交勝利。莫斯科一直試圖恢複它對前蘇聯各共和國的影響力。
美軍瑪納斯空軍基地是在2001的9/11恐怖襲擊後設立的,作為美軍在阿富汗打擊基地組織行動的後援基地,原定隻開設兩年。


【時事點評】在具體點評這則新聞之前,我們想對在之前點評中的幾個重要觀點進行一番梳理、並列舉如下:

第一:我們認為,在“歐美金融危機”仍然“有待深化”的今天,在“中國準備高調紀念西藏百萬農奴解放日”的綜合背景下,我們不難看到“台灣媒體報道法國有意向台灣出售軍火”的險惡用心,亦不難看到在馬英九政權迄今仍然“拒絕正麵回應胡六點(核心要義在於:在一中前提下、才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背後,是其“ 美國棋子”的本質暴露。

在這裏,再次提請大家注意,在相關討論中,我們仍在沿用“歐美金融危機”這個詞:顯然,在東方評論員們看來,直至目前為止,這場危機在“性質”上仍然是“歐美自己的、或者北方陣營的金融危機”,盡管中國等南方經濟體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在“歐美金融危機”又一波高潮即將來臨之際(很可能在今年的4月份,最遲在7月初),“中國高調紀念西藏百萬農奴得解放”的戰略意圖是北京在向歐盟主動拋“球”,而“台灣媒體報道法國有意向台灣出售軍火”的險惡用心也在於華盛頓在向歐盟主動拋“球”,其核心要義“都” 在“問”歐盟到底想要“什麽樣的中歐美三方製衡架構”:是以人民幣、歐元與美元為主線的製衡架構?還是以“三獨(台獨、藏獨、疆獨)”為主線的製衡架構?


●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機會欣賞到一個奇怪的現象


第三,我們認為,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機會欣賞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邊是“從德國總理手中搶過歐盟外交旗手”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對“台灣媒體報道法國有意向台灣出售軍火”保持沉默、卻對美國新總統奧巴馬表現得“極其期盼”,一邊是“率先打達賴牌”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美國新總統“不冷不熱 ”,再就是與美國有特殊關係的英國,公開質疑布什反恐戰爭的內涵,與德國一起“再唱”必須改革國際金融體製的高調,不僅如此,英國更是搶在中國總理動身訪歐之前,製定並發布了一份“中英外交框架文件”、將中英關係“上綱上線”,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一奇怪的現象說明,麵對中美的“共同問題”,歐盟(法國與德國、英國)試圖“兩邊叫牌”。

第四,我們認為,緣於上述背景,再加上布什政府精心設計的南亞局勢、直至布什下台也無法破局,在歐美金融對峙中美國、在新總統上台後終於發出了兩個重要信號,一個是馬英九政權對“台灣媒體報道法國準備對台軍售”的消息不置可否;再就是讓他的財長蓋特納,擺出一副“可能全麵推翻”其前任(保爾森)“有關中國政府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的“正式結論”,公開指責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


●這兩個信號的意圖是再清楚不過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兩個信號的意圖是再清楚不過了:前者的意圖是主動發出“美國願意考慮法國(歐盟)介入台海事務”、從而向歐洲提供“它一年前根本就不願意提供”的選擇項(一年前,在極力排除日本在台勢力之餘,美國也絕不充許歐洲插手自己一手掌控的台灣,而是將藏獨、或者疆獨作為“歐美對華政策”的一個合作選項),最終在中歐美之間構建以“三獨(台獨、藏獨、疆獨)”為主線的製衡架構;

後者的意圖則在於以“強調”北方陣營、“凸現”人民幣是“南方貨幣”為手段,“主動拆解”中國願意為歐盟提供的戰略選擇(既:以人民幣、歐元與美元為主線的“中歐美”製衡架構),從而搶在中國總理訪歐之前,為中歐美關係注入新的變量,力圖達到為中歐這一輪戰略互動設置新障礙的目的。


●幾則最新消息無疑成了上述觀點的“側證”與“最新發展”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溫家寶總理“繞著法國一圈”、成功地訪問了瑞士、德國、歐盟總部、西班牙、英國,並於途中連續發出“匯率大幅波動不是中國的責任 ”、“中國是否繼續購買美國債券,要視乎中國的需要及保值情況”、以及“這次沒有安排訪問法國的原因是眾所周知的,責任不在中國”等強硬信息之後,幾則最新消息無疑成了上述觀點的“側證”與“最新發展”。




傳美新財長將訪華親自平息中美匯率風波

【綜合消息】據香港《明報》5日報道,美國消息人士近日透露,鑒於前段時間美國新任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國會聽證會上無理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引起中方強烈不滿,蓋特納有可能在短期內訪問中國,親自與中國討論美國增發國債的問題。
《明報》報道說,美方消息人士說,現階段人民幣急劇升值,對美國經濟並無很大好處,對中國的經濟則會有很大打擊,因此,逼人民幣升值不是美國現階段的政策選項,美方已向中方澄清,蓋特納的真正意思並不是認定人民幣匯率被操縱。
蓋特納1月22日在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為其舉行的提名聽證會上稱,美國總統奧巴馬相信中國正在“操縱”人民幣匯率,並將“積極通過所有能動用的外交途徑,尋求讓中國在匯率方麵做出改變”。中國商務部隨後發表聲明稱,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利用所謂的匯率操縱從國際貿易中獲利,在匯率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隻會助長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


法總理:法國支持中國統一 無論台灣問題還是西藏問題

【巴黎消息】據媒體報道,法國總理菲永5日在法參議院表示,法國希望繼續強化法中戰略夥伴關係,稱“法國支持中國的國家統一”。有媒體分析稱,在中國總理溫家寶結束了被法媒稱為“ 環法之旅”後,法國的薩科齊政府頻頻釋出“善意”,就是希望修複因薩科齊會見達賴而受損的中法關係。不過中國專家表示,針對目前的中法關係,中國需要的不是這種廉價的“善意”,而是基於信任的“誠意”。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法國總理菲永5日在參議院表示,薩科齊會晤達賴一事“不會影響法國要繼續與中國強化戰略關係的決心”。菲永在回答參議員提問時說:“法國支持中國國家統一。無論是在台灣問題上還是在西藏問題上,法國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保持一致。這一立場是不會變的。”
菲永還談及中法軍艦今年1月底在亞丁灣海域相遇時用多種方式互致問候的情景。他說:“對法國政府來說,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是明確的,它將延續法國前總統戴高樂1964年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時所製定的對華政策。”此外,菲永還表示,在法中建立外交關係45周年之際,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下周將率領法國一個訪華團出訪中國。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拉法蘭此行將帶領15名年輕的高層議會代表團,考察一項麵向法國議員、為期兩年的中國培訓項目。在去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在巴黎受阻而致中法關係出現緊張之際,薩科齊也曾派長期致力於中法友好的拉法蘭訪問北京,企圖改善中法關係。另據報道,被稱為中國人老朋友的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也將與今年4月訪問中國。日本《朝日新聞》分析稱,“法國政府打算通過這些親華派的管道來修複當前中法關係,同時也不放過任何其他機會,進行修複雙邊關係的嚐試。”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美方消息人士說,現階段人民幣急劇升值,對美國經濟並無很大好處,對中國的經濟則會有很大打擊。

●這位美國消息人士的觀點值得歡迎,但距離“真實情況”恐怕仍然有一段距離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位美國消息人士的觀點較美國政府人士“之前的說法”而言,是值得歡迎的,但距離“真實情況”仍然有一段距離,真實的情況恐怕是:現階段人民幣急劇升值,除了對中國的經濟會有很大打擊之外、不僅對美國經濟無很大好處,反而是美國經濟惡夢的開始。


●目前階段令人民幣急劇升值的可能性主要有兩個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強調:在目前階段(身陷金融危機的歐美處於金融對峙階段、且金融危機隨時可能縱深發展),令人民幣急劇升值的可能性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中國金融管理部門“主動引導”人民幣急劇升值,由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特別是東亞經濟結構中的特殊角色,其結果必然是中國經濟嚴重受損、並導致東亞經濟(包括日本、韓國、東盟經濟)嚴重受損,由於中國、及東亞經濟出口換取的外匯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其結果必將導致以虛擬經濟為主的美國經濟無法得到中國、等東亞實體經濟的“實體產品”支撐、資金支撐,從而運轉更加困難,對美國經濟並無很大好處。

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主動的”急劇升值,但本質上,它又是“被動的”。這一點,請大家自己認真體味!


●那位美國消息人士的“內在邏輯”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大概是那位美國消息人士道出“......現階段人民幣急劇升值,對美國經濟並無很大好處,對中國的經濟則會有很大打擊.....”的內在邏輯吧!


●保爾森窮其整個任期也未能完成的“主要事業”

值得強調的是,在美國次貸危機全麵爆發之前,對美國而言,“單純的”人民幣急劇升值雖然“對美國經濟並無很大好處”,但是,如果能迫使中國同時開放資本管製、輔之以狂飆的房地產價格,那麽,“對美國經濟並無很大好處”的人民幣急劇升值,就將成為美國借機打垮、最終控製中國金融體係,實現讓“中國經濟”成為 “日本經濟第二”、為美國次貸危機輸血的絕好機會。

事實上,這正是出身高盛,對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金融體係非常了解的美國前財長、有超級部長之稱的保爾森,窮其整個任期也未能完成的“主要事業”。


●第二種可能性

在這個層麵上,我們再來看第二種可能性。

第二,就是美國決心利用“美元本位製”的地位,公開開動印鈔機,將印鈔票作為解決美國居民、企業及國家債務問題的主要手段,向中國、歐盟、及其它經濟體轉嫁危機,而中國等經濟體被迫進行反擊。


●反擊的必然結果是美元的急劇貶值,對應效果將是人民幣的急劇升值


值得指出的是,可供選擇的反擊手段包括有公開、或私下大量拋售美元資產;在政府層麵公開聲稱將不再購買、或減持美國國債,減持、或者向下調整美元外儲份額;最重也是“最實質性”的反擊,就是加快(注意我們的用詞:是加快)“非美元結算”體製進程建設、由數個區域結算體係提前(注意我們的用詞,是提前)取代美元為主的全球結算體製,盡一切手段從根本上打倒“美元本位製”;

顯然,上述反擊的必然結果是美元的急劇貶值,對應效果將是人民幣的急劇升值。在我們看來,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被動的”急劇升值,但本質上,它卻充滿了“主動性”、這個過程勢必伴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

非常清楚,我們所說的“....人民幣急劇升值,除了對中國的經濟會有很大打擊之外、不僅對美國經濟無很大好處,反而是美國經濟惡夢的開始”就是基於上述判斷。

●北京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宣示

我們知道,在溫家寶總理動身訪歐之前,準確地講,在奧巴馬就職美國總統的當天,北京發布了最新版的、“核透明度”極高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對該白皮書的主要內容及戰略意圖,在之前的點評中已經給出了討論紀要,這裏不再重複)。

前麵已說了,在溫家寶總理訪歐途中,北京連續發出“中國是否繼續購買美國債券,要視乎中國的需要及保值情況”、以及“這次沒有安排訪問法國的原因是眾所周知的,責任不在中國”等強硬信息。

顯然,如果我們將這份“核透明度”極高的中國國防白皮書視為一種“軍事宣示”的話,那麽,溫家寶總理就“是否購買美國國債”、及“不安排訪法”所給出的“明確說法”,顯然可以視為一種“經濟宣示”及“政治宣示”。

●“歐美”聯手,以南亞局勢為支點、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壓”人民幣急劇升值的可能性已經排除

因此,在中國政府決心堅守資本項管製政策及匯率機製、並成功地遏製住房地產價格飆升的趨勢(注,這是中國沒有倒在這場金融危機中的根本所在)之後;在中國以係列衛星密集發射、並結合最新版國防白皮書的發表,以罕見的透明度向總在抱怨中國軍事不透明的“方方麵麵”、“秀透”了中國當前軍事威懾力量、特別是戰略核威懾力量之後;特別是,在歐美仍處於金融對峙之中、各自主要針對虛擬經濟體的救助計劃“水過無痕”的同時,中國一籃子麵向“實體”的經濟刺激計劃卻已取得“初步成效”之後,“歐美”聯手,以南亞局勢為支點,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壓”中國金融管理部門“主動引導”人民幣急劇升值、將中國經濟做成日本經濟第二的可能性已經排除。


●中國經濟“有能力”避免成為日本經濟第二的關鍵所在

非常清楚,有了“軍事宣示”做後盾,相應的政治、經濟宣示才有保障。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就是麵對歐美的共同壓力、人民幣可以斷然拒絕“新版廣場協議”的關鍵所在,中國經濟“有能力”避免成為日本經濟第二的關鍵所在。


●溫總理麵對媒體強調“不去法國的原因”的潛台詞是“法國必須給個說法”


顯然,上述“軍事宣示”的意圖很好理解,“經濟宣示”的背景也不難明白,倒是圍繞所謂的“政治宣示”則有必要展開一下。毫無疑問,溫家寶總理麵對媒體強調“不去法國的原因是眾所周知的、責任不在中國”的潛台詞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法國必須給個說法”。

●再談這一輪中東衝突的實質

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個時候,中東又“如期”傳來了和平的聲音,說是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願意簽定“為期一年的停火協議”、條件是以色列必須解除對加沙與以色列、埃及之間多個口岸的封鎖。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這一輪中東衝突,我們多次強調這麽幾個觀點:

第一,老的“停火協議”已於去年12月19日到期。如果考慮到哈馬斯“背後勢力”、以色列的“背後勢力”;考慮到當時是“歐美”聯手操持這份“停火協議” 的戰略意圖(為歐美的中東、中亞、南亞、東歐、南歐等一係列戰略利益做交換騰出時間與空間),那麽,“以色列大規模進攻加沙”這顆炸彈“最終被引爆”的實質,其實就是“有人”想再來一份“停火協議”。

第二,而自老的“停火協議”到期後,不論是哈馬斯以火箭炮襲擊以色列境內的民用目標,還是以色列大規模進行武力報複,本質上都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為已經到期的“停火協議”做“展期”,二個目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是,那就是為“展期”後的“停火協議”附加有利於自己的“附加條款”。

根據上麵內容,我們不難發現這麽兩點:原來的停火協議的有效期是半年,新的停火協議有效期是一年;在老版停火協議附加的條件中,隻有一個口岸供加沙物資與人員進出,且位於加沙與以色列之間、控製在以色列人手中;哈馬斯、埃及為新版停火協議附加的條件則包括了加沙與埃及之間的口岸。


●如果就此定案,那麽,其結果就等同於以(美)用飛機大炮炸出來了一個“對自己更加不利”的“玩意兒”!

顯然,如果這就是“新版”與“老版”之間主要差異的話,那麽,它應該是一個“更多考慮到”哈馬斯(要求開放更多的口岸)與歐盟(要求更長的停火期)要求的 “停火協議”。如果就此定案,那麽,其結果就等同於以色列(美國)用飛機大炮炸出來了一個“對自己更加不利”的“玩意兒”!


●這種“和平之聲”充其量不過是華盛頓施展的又一個手段而已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國總理訪問歐洲、中歐正在進行戰略互動的背景下,這種“和平之聲”充其量不過是華盛頓施展的、旨在為中歐美關係注入新的變量,力圖為中歐這一輪戰略互動設置新障礙的又一個手段而已。


●巴黎終於對北京“政治宣示”做出“正式回應”


在搞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再去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法國總理菲永5日在參議院表示,薩科齊會晤達賴一事“不會影響法國要繼續與中國強化戰略關係的決心 ”。菲永在回答參議員提問時說:“法國支持中國國家統一。無論是在台灣問題上還是在西藏問題上,法國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保持一致。這一立場是不會變的。”

此外,菲永還明確表示:“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針對上述文字,我們想強調這麽幾點:

首先,就時間而言,法國總理菲永的這“一連串表示”是在中國總理做出“政治宣示”之後“表示”的。因此,它是巴黎對北京“政治宣示”的“正式回應”;


●法國(歐盟)在與美國拋出的、以“三獨”為主線之“中歐美”製衡架構“保持距離”


其次,就內容而言,菲永的這“一連串表示”明確點到了台灣、西藏這兩個點,因此,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在“法國支持中國國家統一。無論是在台灣問題上還是在西藏問題上,法國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保持一致。這一立場是不會變的”的文字後麵,是法國(歐盟)在與美國拋出的、以“三獨”為主線之“中歐美”製衡架構“保持距離”;

●法國(歐盟)彰顯出對以人民幣、歐元、美元為主線之“中歐美”製衡架構的極大興趣

最後,我們補充一段上述新聞沒有的細節:在同一場合,法國總理菲永聲稱“法國需要中國,世界需要中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法國需要中國什麽?”的問題上,答案幾乎是唯一的--需要中國的“經濟配合”、特別是金融配合。因此,所謂“法國需要中國”,本質是法國(歐盟)在彰顯它對北京拋出的,以人民幣、歐元、美元為主線之“中歐美”製衡架構的極大興趣。


●華盛頓的“整套手腕”終以失敗告終


非常清楚,到此為止,華盛頓以美國新任財政部長蓋特納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為標誌、以“強調”歐美共屬北方陣營、“凸現”人民幣是“南方貨幣”為手段、旨在主動拆解”中國願意為訪頌峁┑惱鉸匝≡瘢?齲閡勻嗣癖搖⑴吩?朊澇??饗叩摹爸信訪饋敝坪餳芄梗┑摹罷?資滯蟆薄⒅找允О芨嬤眨籠n

●美國“整套手腕”失敗的結果是戲劇性:兩任財長紛紛“玩變臉”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搶在中國總理訪歐之前施展的一整套,旨在為中歐美關係注入新的變量,力圖達到為中歐這一輪戰略互動設置新障礙的目的、起碼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得逞,其結果也是戲劇性的--美國前任、現任財長紛紛“玩變臉”:除了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時隔多日之後,終於開口抱怨媒體誤解了“他將金融危機的原因歸之為中國等經濟體高儲蓄”的觀點之外,還傳來了“美國新財長將訪華親自平息中美匯率風波”的消息。

正是在中歐戰略互動取得積極進展,而美國對歐、對華關係“同時進入尷尬”的大背景下,也就傳來了下麵幾則消息。


歐盟委員會主席將訪莫斯科 雙方將舉行戰略對話


【布魯塞爾消息】布魯塞爾2月5日消息,歐盟委員會5日發布新聞公報說,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6日將率領9名委員前往莫斯科,與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京等領導人舉行戰略對話,確定今後幾年歐俄關係的發展方向。
  公報說,歐俄雙方將重點討論當前國際金融和實體經濟危機、氣候變化、能源供應、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歐俄新框架協議談判和為人員往來提供便利等問題。
  公報還說,當前的金融危機以及歐俄共同麵臨的安全和能源挑戰說明雙方相互依存。盡管雙方存在分歧,但迫切需要將雙邊關係調整到對各自都有利的方向。他希望與俄方討論如何建立互信、使歐俄關係在各層麵上成為更可靠的夥伴關係。
  


俄羅斯:將允許美通過俄領土向阿富汗運送非軍事物資


【莫斯科消息】據媒體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6日說,俄方將允許美國經俄領土向阿富汗運輸非軍事物資。
  拉夫羅夫當天在接受俄“消息-24”電視台采訪時說,美方幾天前曾向俄方提出落實俄羅斯和北約簽署的有關向阿富汗過境運輸非軍事物資的協議,俄方已表示同意。一旦美方向俄方具體通報過境物資的數量和性質,俄方將立即給予相應許可。
  俄羅斯和北約去年4月達成協議,允許北約經俄領土向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運輸非軍事物資。同年8月,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就南奧塞梯問題發生武裝衝突後,俄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諾戈維岑曾說,俄方可能暫停這一協議。
  


普京:力爭用5年時間在莫斯科建國際金融中心


  【莫斯科消息】據媒體報道,俄羅斯總理普京5日在俄政府會議上說,政府有關部門應盡快起草有關法律文件,力爭用5年時間在莫斯科建立國際金融中心。
  新華社引述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普京說,在莫斯科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不僅有助於俄羅斯本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且還具有戰略意義。他強調,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俄羅斯國內暴露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金融係統發展滯後。
  普京說,目前俄羅斯在對外貿易中已部分使用本國貨幣——盧布進行結算。他表示,考慮到俄羅斯與其他原蘇聯國家在能源和交通等領域的體製相近,因此擴大盧布結算範圍是可行的,這對於俄羅斯及其獨聯體貿易夥伴國都有利。普京還表示,賦予盧布儲備貨幣的地位,“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2008年6月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提出了俄羅斯希望“將莫斯科變成國際金融中心,讓盧布成為地區主要兌換貨幣”的設想。普京今年1 月20日批準了2020年前俄羅斯金融市場發展戰略,目的是規範和發展俄羅斯證券市場,並將莫斯科建成國際金融中心。


【時事點評】在具體點評這幾則新聞之前,我們也想簡單回顧一下幾個重要相關觀點,並羅列如下:
第一,早在一年前,針對俄羅斯與“北約”就北約過境俄領土向駐守在阿富汗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運送物資的協議,我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該協議是“歐美俄”都想“讓別人去死掐”的道具。
第二,對美國而言,為了能“讓俄歐死掐”,可供選擇的反擊之一,就是在俄羅斯劃出的兩條外交紅線之一--東歐反導問題上“放風”準備讓步。而華盛頓的這種放風,本質上是美國在嚴重警告歐盟:如果華盛頓實在是頂不住了,大不了就默認莫斯科的影響力“重返東歐”。

第三,對於俄羅斯而言,當時(一年前)為了實現讓“歐美”死掐的目的,同意“北約”過境俄領土向駐守在阿富汗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運送物資就是一個極具挑撥性的動作。

第四,在奧巴馬上任前後,再次放風“有可能重新評估東歐反導係統”,上任之後,就“立刻”任命了中東、阿富汗(中亞)和巴基斯坦(南亞)特使。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是為了配合其中東、中亞、南亞政策,有意“放風”調整其東歐政策。

第五,在南亞局勢暫時穩定之後,在華盛頓已經開始“放風”調整其東歐政策、但這種“放風”目前仍然是警告歐盟性質、而遠沒有兌現的情況下,最終能夠享受俄羅斯提供的“北約通往阿富汗的新通道”之便利的,是整個北約(歐美)、還是部分北約(隻有歐盟、美國除外);

我們認為,如果是前者,那就是華盛頓“東歐政策調整”及“俄歐新關係”框架下的“俄羅斯與北約(歐美)”之間的中亞合作,將對中國的安全構成現時威脅。

如果是後者,那就是“俄歐新關係框架”下的“俄歐中亞合作”,將對北約(歐美)起到一種“離間”作用。

第六,如果南亞局勢保持穩定,那麽,對美國而言,從巴基斯坦方向獲取足夠的補給不僅不成問題,反而成本相對較小,倒是有意借北約框架保持一份中亞存在的歐盟、其駐阿部隊的補給可能會有問題、且“不僅僅”是成本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會激起“中歐俄美”框架下的“中歐俄”中亞合作,顯然,這也將對北約(歐美)起到一種“離間”作用。

第七,我們認為,在上述幾個可能性中,既包括美國、歐盟“離間中俄”的動機,也包括了“中俄”有意為“歐美死掐”提供空間的戰略意圖,還包括了美國讓“歐俄”死掐的想像空間。

第八,我們認為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可能性”是:隨著中東“新停火協議”、或者“中東維和部隊”相關談判的開始,隻要南亞局勢能保持大體穩定,那麽,既便是出於“成本因素”,一旦人民幣、歐元、美元為主線的製衡架構初步成型,中歐間放風“經中國向北約提供非軍用物資過境方便”的可能性也是可能的,隻是這個北約仍然有個“是整體北約、還是部分北約(隻有歐盟、美國除外)”的問題。

這種可能性顯然具有“中歐俄美”框架下的“中歐”中亞合作性質,從而對美國的中東、中亞、東歐、特別是南亞政策都具有戰略牽製作用。

●人民幣、歐元、美元為主線的製衡架構之“成型進程”初見端倪

值得強調的是,巴黎對北京“政治宣示”的“正式回應”,令人民幣、歐元、美元為主線的大國製衡架構之“成型進程”初見端倪。當然了,作為一種可能性,不排除盧布也加入其中。

如果我們再大膽假設一下,一旦北約的巴基斯坦“補給通道”因種種因素而再度緊張,一個由被迫通過中國(或者說是上合)向駐阿北約(歐盟)部隊提供“非軍事補給”的歐盟,與一個被迫通過俄羅斯(或者說是上合)向駐阿北約部隊(美國)提供“非軍事補給”的美國所組成的北約,屆時將是一個“什麽玩意兒”?它還是那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北約嗎?


●“讓北約的巴基斯坦通道緊張起來”的方法、絕不僅有“印度911”這一類“小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首次用自己的運載火箭發射了自己的衛星、充分展示“它絕對有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並威脅美國目標的實力”之後,伊朗的鄰國-巴基斯坦將已經被軟禁了五年之久的“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釋放了,眾所周知,伊朗曾經交給國際原子能組織一張原子彈組裝圖,據說該圖就來自於巴基斯坦。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述最新發展隻能說明兩個問題:
一個是“讓北約的巴基斯坦通道緊張起來”的方法、絕不僅有“印度911”這一類“小動作”,還有打火箭、發衛星這一類的、標誌伊朗核武器計劃(洲際導彈)又有了大跨越的“大動作”;

另一個則是,在吉爾吉斯的美軍基地被俄羅斯(上合)拔掉之後,在俄羅斯成功地組建、並領導了一隻由白俄羅斯、亞美尼亞、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組成的快速反應部隊之後,俄羅斯總算是“初步實現了”以軍事集團對抗北約進一步擴張的目的。此前,俄羅斯一直想將上合組織軍事集團化,隻是中國不願意讓 “上合”成為一個對抗北約的軍事集團,從而將歐盟重新推到美國的懷中,徹底失去在政治、特別是經濟上“聯歐製美”的基礎。


●俄羅斯是近段“中歐美”南亞戰略博弈、及金融博弈的最大獲利者

起碼在表麵上看,從俄羅斯順利拔掉吉爾吉斯的美軍基地、又順利組建上述快速反應部隊的情況來看,俄羅斯是近段“中歐美”南亞戰略博弈、及金融博弈的最大獲利者,顯然,失去在吉爾吉斯的軍事基地對美國而言是一大打擊,而俄羅斯沿中亞、中歐一線借組建快速反應部隊為名、行恢複前蘇聯版圖之實的戰略意圖也不為中國、歐盟、美國所樂見,但俄羅斯還都做成了,這說明“中歐美”都向俄羅斯做出了某種讓步,尤其以美國讓步最多。

在我們看來,這恐怕就是被俄羅斯(上合)拔掉了吉爾吉斯軍事基地的美國、為“經俄羅斯向駐阿美軍提供非軍事補給”支付的買路錢之一。


●俄羅斯向“中歐美”進一步開出“合作價碼”


然而,俄羅斯的胃口顯然不全在於軍事與政治,請大家注意,俄羅斯總理普京5日在俄政府會議上說,力爭用5年時間在莫斯科建立國際金融中心。 普京還說,目前俄羅斯在對外貿易中已部分使用本國貨幣——盧布進行結算。

非常清楚,支持盧布成為一種“區域結算貨幣”、在部分前蘇聯國家行使結算功能,並在5年內將莫斯科打造成國際金融、能源結算中心,正是俄羅斯向“中歐美”進一步開出的“合作價碼”,尤其是“中歐”。

●在目前階段,任何削弱美元的努力,都是值得支持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北京而言,在目前階段,對俄羅斯的這一“金融野心”,不妨采取支持的態度,顯然,在目前階段,任何削弱美元的努力,都是值得支持的,任何削弱美元的努力、都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兩任財長的“快速變臉”、與俄羅斯的這一“金融野心”恐怕不無關係。


●在另一波金融危機又要麵臨結算的情況下,美國是否敢單方麵開動印鈔機?

最後,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的問題就是:在經濟結構各自特色的“中歐俄”都在決心打造自己的“區域結算貨幣”情況下,在另一波金融危機又要麵臨結算的情況下,美國是否敢單方麵開動印鈔機?

我們的觀點是,美元本位製被打倒,美元最終收縮成一隻區域結算貨幣的進程不可阻擋,在此之前,如果美國敢單方麵開動印鈔機,卻又不敢在伊朗、敘利亞、巴基斯坦方向進行軍事冒險,且即便是敢進行軍事冒險最終又無法取勝、並掌握局勢的話,美元本位製一定死得更快、美國經濟一定垮得更慘!屆時,美國國內累積的經濟、特別是政治問題、一定會集中爆發!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美國決策層果真明智的話,就不要指責這、指責那的了,更不要擺出一副準備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搞大動作”的威脅姿態.前麵說了,讓北約巴基斯坦通道緊張起來的方法不僅僅隻有一種。
另外,伊朗成功發射衛星實際上在提醒華盛頓,軍事冒險的成本極高,“中歐俄”對此事“保持低調”則說明,沒有誰接受美國單方麵開動印鈔機的威脅、並隨時準備進行反擊(反擊手段前麵已經討論過了)。

因此,在4月份、或者第二季度(4月-6月)就要到來之前,美國還是趁早準備一份有關改革國際金融體製的相關文件、盡快回到伊核問題談判桌上來的好。如果談得好的話,新的國際金融體製是可以起到緩和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衝擊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