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2008-02-02 19:21:04)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潘基文:各國對科索沃問題意見不一會帶來危險
【綜合消息】綜合報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日前表示,聯合國安理會各成員國對科索沃獨立問題仍有很大分歧,而這種僵局可能是危險的。
潘基文當天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安理會成員國對科索沃問題意見不一,可能會導致科索沃局勢失控而任其發展,這將是危險的。
對於歐盟是否能夠向科索沃派駐代表團,潘基文不置可否,稱會對這項議案進行進一步考慮。
盡管多數歐盟國家與美國均支持科索沃邁向獨立,但遭到塞爾維亞及俄羅斯的反對。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伊核問題是當今世界問題的核心,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是,圍繞伊核問題運行的諸多熱點問題、不論是在伊核問題危機化之前的就已存在的問題(比如巴以和平問題)、或者直接因伊核問題的演化而伴生的問題(如巴基斯坦局勢)、更或者被伊核問題而重新激活的問題(如科索沃問題),包括注定會在“伊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定型”之後才有可能最終解決的朝核問題,隨著“聯合國新一輪製裁伊朗方案”的慢慢浮出水麵,已經開始出現了新的“運行特征”。
顯然,其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的,無疑就是被伊核問題重新激活的科索沃問題。
●就其內容而言,潘基文的一番警告是“真實”的
我們知道,日前,針對科索沃聲稱“準備宣布獨立”、但聯合國安理會各成員國卻表現出巨大分歧的局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警告稱“.......可能會導致科索沃局勢失控,任其發展將是極其危險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其內容而言,潘基文的警告是“真實”。
●“歐美”所謂的“一致支持”是摻了水分的
表麵上而言,“科索沃獨立”似乎得到了“歐美”的一致支持,然而,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從90年代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發動科索沃戰爭,並成功肢解南聯盟,並將前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其抓到歐美把持的國際法庭進行審訊之“整個過程”來看,在巴爾幹這“一畝三分地”上,隻要“歐美”能夠完全達成一致,是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因此,直到今天為止,早就放話“已經獲得歐美一致支持”、且“未來數日就要宣布獨立”科索沃之所以仍然沒有宣布獨立,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原因恰恰在於“歐美”所謂的“一致支持”是摻了水分的。
●往這個“一致支持”裏拚命摻水的“成員”背景複雜
值得強調的是,拚命往這個“一致支持”裏麵摻水的“成員”背景複雜:即有在巴爾幹半島擁有特殊戰略利益的俄羅斯,也有歐盟、或者北約內部的成員國,甚至是歐盟、北約的核心成員國。
在繼續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消息,之後,我們就來看看俄羅斯、及部分歐盟、北約成員國是如何往這個“一致支持”裏麵摻水的!

普京可能轉任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主席
【綜合消息】據俄媒體報道,統一俄羅斯黨、公正俄羅斯黨、俄羅斯農業黨和公民力量黨4黨聯合提名第一副總理梅德韋傑夫為下屆總統候選人。普京12月10日在會見4黨領導人時對這一建議表示“完全讚同”。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31日的報道稱,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被“提名”為俄羅斯國有能源巨企──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主席職位繼任人選之一。普京的總統任期將於今年春季屆滿。
報道稱,普京是42名申請該職位的申請者之一,大部分分析家都相信他將會擊敗所有的競爭對手。這個職位將會在普京卸任總統後,繼續助其鞏固他在俄羅斯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外間已預料普京將在3月2日的俄羅斯總統大選之後出任總理,現在,他還極有可能控製一家龐大的與政府關係密切的能源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現時的主席是普京“欽點”的總統接班人梅德韋傑夫。
如果普京真的接替了梅德韋傑夫在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職位,這將會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顯示俄羅斯不可能改變其現階段的外交政策。

【時事點評】顯然,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現階段的外交政策總的而言,就是“以能源為先導、以軍事為後盾、以上合組織為依托,與‘中歐美’展開全麵外交、並力圖將其影響力覆蓋到整個歐亞大陸,並擴展到非洲、美洲大陸”。
●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俄羅斯不可能改變其現階段的外交政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這則消息最終成為事實,也就是意味著在普京卸任總統之後,他將與自己“欽點”的總統接班人梅德韋傑夫完成“職務互換”。就如新聞中所判定的是:這將會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顯示俄羅斯不可能改變其現階段的外交政策。
顯然,對俄羅斯而言,所謂“現階段的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普京一手製定、且利用臨卸任總統職務之前這段時間,“仍在努力敦實”的外交政策。
我們知道,1月17日,普京展開了“很可能是他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外訪行程”、對保加利亞進行了正式訪問。期間,俄羅斯、保加利亞和希臘三方共同簽署了有關成立國際項目公司、建設布爾加斯─亞曆山德魯波利斯石油管道的協議。
事實上,對普京的這個動作,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進行過討論:對比法國總統薩科齊當時也正展開的中東之行,並準備在扼守波斯灣石油要道的阿聯酋建立永久海軍基地的動作,我們認為,兩者在戰略意圖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在抄美國的後路。
以普京為例,普京是左手拖著一條油管、右手牽著一條氣管造訪保加利亞的:
普京左手拖去的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是一條繞過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直接經保加利亞和希臘通向西歐和南歐、年運輸能力將達到每年5000萬噸的石油管道。
普京右手牽去的氣管,則是所謂“南線”天然氣管道項目。
●再談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的戰略意義
對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的戰略意義,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進行了全麵的討論,在這裏隻做簡單的重複,即:
首先,它是一條可以繞過土耳其、將俄羅斯的石油通過黑海和巴爾幹地區向歐洲輸出石油的石油管線,而且是條年輸送量達5000萬噸的“大管線”;
其次,這條輸油管一旦建成,將成為俄羅斯向保加利亞、希臘提供石油的主要渠道。更加重要的是,.輸油管投入使用後,保每年可從中獲利取得相當可觀的費用,而希臘則將繼土耳其之後,也將成為一個向西歐、南歐中轉石油的重要國家。
再次,我們知道,在前不久的“裏海五國”峰會上,普京曾提出一個動議,要求在裏海地區加快發展“南-北”國際交通走廊,並大膽建議:“建設一條運河,連接裏海和黑海-亞速海海域,將有助於鞏固裏海的交通潛力。”
在我們看來,對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而言,其“最為重大的戰略意義”可能在於將“上述運河”與“管道”對接,從而布爾加斯─亞曆山德魯波利斯輸油管道不僅可以輸送俄羅斯的石油,甚至其它裏海國家、包括伊朗的石油,都可通過這一管道進行輸送,值得強調的是,其“目的地”將是嚴重依賴海上能源運輸線的西歐與南歐。
不難看出,一旦布爾加斯─亞曆山德魯波利斯輸油管道與普京建議開鑿的“運河”完成“對接”,那麽,其意義就如我們之前所強調的:華盛頓一手打造、歐洲緊密配合,但“仍須努力的”裏海“東-西交通走廊(阿富汗、土庫曼斯、裏海、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將被俄羅斯組織、伊朗積極配合的“南-北交通走廊”攔腰斬斷,令“歐美”力推的“巴傑管道”的東端(哈薩克、土庫曼方向)陷入無油可供的尷尬局麵。
●這條石油管線“最為現實的意義”
最後,就是這條石油管線“最為現實的意義”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布爾加斯─亞曆山德魯波利斯輸油管道走的是巴爾幹半鳥,而在科索沃獨立的問題上,“歐美”是即有合作、又各具私心,就其“合作”的本質而言,歐美的合作是相對的,而“私心”卻是絕對的,是不可調和的(歐元與美元的地位之爭,歐盟要打造地中海組織、從經濟層麵整合中東國家,這些,更是在“抄”美國世界霸權的後路),因此,這條緊貼著科索沃“行走”的輸油管道在某種意義上也展示了“歐俄”未來在科索沃問題上“不排除有戰略合作空間”的意味。
經過上述回顧,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條油管已經牽扯到了這麽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利益,它們分別是: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格魯吉亞、伊朗、以及聲稱準備從塞爾維亞獨立出去的科索沃,也包括“公開聲稱科索沃獨立是時候”的美國、歐盟,和公開反對科索沃獨立的俄羅斯,還有那個準備在中東建立永久軍事基地的法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述名單”已經足以描繪出這條油管的衝擊麵了,然而,值得強調的是,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
前麵說了,在造訪保加利亞的時候,除了左手拖著一條油管外,普京右手還牽著一條氣管,事實上,在我們看來,這條氣管的衝擊力也許更加強大。
在圍繞這條氣管展開討論之前,我們還是先來閱讀一則稍早的資料片段。

資料: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同意大利ENI建立“南流”聯合設計機構
【東方檔字NO.200801190209】俄“新聞”網站報道,1月18日,俄總統普京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宣布,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意大利國家能源控股公司(ENI)就穿過黑海的“南流”天然氣輸氣管道成立聯合設計機構。
2007年6月23日,上述兩家公司在羅馬就修建穿過黑海海底的“南流”達成協議,根據協議,該輸氣管道通過黑海海底部分管道約900公裏,最深處超過2000米,每年計劃向歐洲輸送近300億立方米的來自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的天然氣。

【時事點評】這則資料中提到的所謂“南流”天然氣輸氣管道,正是普京“右手牽著的”那條氣管。在某種意義上講,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也是“南流”的一部分,我們不妨稱其為“南流油管”。
●“南流氣管”是相對於“北流氣管”而言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具體走向而言,“南流氣管”的說法是相對於“北流氣管”而言的。
而所謂“北部氣流”天然氣管道項目東起俄羅斯列寧格勒,穿過波羅的海海底到達德國東北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途經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和德國。按計劃,該工程的海底部分將於2009年夏季開工,管道預計在2010年10月開始輸氣,首批天然氣預計在2011年春天開始輸送,年輸氣量達275億立方米,並計劃到2012年增至550億立方米。
●非常微妙的是,來自歐盟內部的反對聲,並沒妨礙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對“北流氣管”的公開支持
非常微妙的是,“北流氣管”徹底繞開了得到美國大力支持、與俄羅斯齟齬不斷的烏克蘭、波蘭以及前蘇聯波羅的海國家,因此,“北流氣管”招致了東歐、波羅的海國家的激烈反對,然而,這些來自歐盟內部的反對聲,並沒有妨礙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對“北流氣管”的公開支持。
不僅如此,東方評論員還注意到,巴羅佐還為自己的支持態度做了兩點說明:
第一,巴羅佐認為:“俄羅斯和德國擬建於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歐天然氣管道項目符合歐盟的利益”;顯然,“這個認為”是專門針對“北流氣管”的表態;
第二,巴羅佐還認為:“歐盟尋求能源供應來源和渠道多樣化,建於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歐天然氣管道項目將對歐盟國家的能源供應提供幫助,歐盟也應對該項目予以支持”。
●麵對一南一北兩條管線,巴羅佐恐怕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僅從“能源供應渠道多樣化”的層麵考慮問題,那麽,“這個認為”應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同樣,如果僅就“歐盟能源供應渠道多樣化”的層麵去考察,那麽,毫無疑問,它明顯適用於“南流氣管”、及“南流油管”。
然而,問題恰恰在於不能僅僅從“歐盟能源供應渠道多樣化”的層麵去考察“南流氣管”及“南流油管”項目,因此,在我們看來,麵對同樣從俄羅斯向歐盟輸送能源的一南一北兩條管線,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恐怕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要搞明白其中的原由,我們不妨對所謂的“南流管線”的“設計原理”進行一番全麵考察。
●在歐洲南部,不論是俄羅斯的能源管線、還是歐美的能源管線,都要走保加利亞這個點
首先,“南流管線”的“線路圖”可謂內涵豐富。
按計劃,“南流氣管”從俄國出發,走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亞,再由保加利亞再行分流。最重要的是,它將徹底繞開與美國關係曖昧的土耳其與波蘭;
眾所周知,“歐美”也計劃修建一條類似的管線,謂之為納布果油管,準備將中亞石油經過土耳其西送,直到奧地利,預定2009年動工,2012年完成,總長3300公裏,中間也經過保加利亞,但同樣最重要是,它將徹底繞過俄羅斯。
說到這裏,敏感的讀者可能感覺到了,由於這兩條管線都要走保加利亞這個點,保加利亞的身價自然會飆漲。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從現在開始,“歐美俄”都必須認真傾聽保加利亞人發出的聲音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不論是相互間憑借各自的能源管道、向歐盟狂打能源牌的俄羅斯與美國、更或是這兩條管線的最終用戶-歐盟,從現在開始,都必須高度重視保加利亞的戰略作用,並認真傾聽保加利亞人發出的聲音。
●在簽下這份能源協議之後,在國際事務上向來低調的保加利亞,立刻就拉高了調門
我們認為,身為歐盟成員國的保加利亞,之所以挑選這個“敏感時間點”、在俄羅斯做出一定讓步之後,就頂著華盛頓的強大壓力,立刻就與俄羅斯達成這份能源協議,恰恰是看到了這一點。
真實的情況就是:在簽下這份協議之後,在國際事務上向來遠較波蘭、捷克、土耳其等國家低調得多的保加利亞,立刻就拉高了調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保加利亞的“這種拉高”集中體現在保政府高層對協議的“高調評價”中。
我們注意到,保總統珀爾瓦諾夫的評價“相對含糊”,按他的說法:“保俄兩國簽署的協議為兩國關係帶來了積極的和質的突破。”而保總理斯坦尼舍夫的評價則“非常直白”,即:“這些協議實施後,不僅給保加利亞,同時也給巴爾幹地區的能源安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俄羅斯則在“刻意拉抬”保加利亞、希臘的身價
而俄羅斯之所以挑選這個“敏感時間點”、並不惜在股權方麵做出巨大讓步,也要與保加利亞達成協議,除了有與美國爭奪保加利亞的戰略意圖之外,還有一個不那麽明顯、卻絕對令“歐美”雙方都非常棘手的算盤--那就是:俄羅斯在“刻意拉抬”保加利亞、希臘的身價。
事實上,針對俄羅斯的這份意圖,保總理斯坦尼舍夫的“直白”已經點破了問題的核心,就如首席評論員所指出的那樣:俄羅斯“刻意拉抬”保加利亞、希臘身價的意圖,其矛頭是直指科索沃問題。
在對此做進一步展開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消息。

美國防部長“嚴厲”致信德國要求向阿富汗增兵
【綜合媒體消息】綜合媒體1日消息,據《南德意誌報》報道,德國近日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的“異常嚴厲”的信件,要求德國向阿富汗南部增兵。
報道指,這封沒有注明日期的信於一個半星期前直接寄給德國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要求德國向阿富汗增派更多的作戰部隊、直升機和傘兵。
約瑟夫即刻便給予了同樣“直接和嚴厲”的回複,但報道沒有透露信中內容。
北約向阿富汗駐軍部署已經日益成為兩國激烈爭論的一個焦點。
報道說,蓋茨在信中要求德國在今年晚些時候向阿富汗增兵3200人,替換將要撤回的美軍臨時增援部隊。

美國和俄羅斯將舉行正式經濟會談
【華盛頓消息】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說,美國和俄羅斯將舉行正式的經濟會談,討論兩國不斷增長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據香港《明報》報道,聲明表示,參加這會談的將不僅包括兩國政府部門官員,還包括兩國企業界領導人。
聲明說,兩國經濟會談第一次會議將於今年春天在華盛頓舉行。不過聲明並沒有透露舉行會談的具體日期。
歐盟表示:不希望塞爾維亞對科索沃付諸武力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歐盟一位高級官員31日稱,如果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宣布科索沃獨立,歐盟不希望塞爾維亞對之動用武力。
歐盟對外關係委員貝妮塔•費雷羅•瓦爾德納(Benita Ferrero-Waldner)當天在歐安組織維也納總部指出:“我們不希望看到武力或任何極端事件。我想塞爾維亞外交部長已經排除武力方式了。”
她還指歐盟已經同意與塞爾維亞於2月7日簽署一項臨時協議,涵蓋經貿和放寬簽證限製等問題。她說,70%的塞爾維亞人希望融入歐盟,而不希望陷入孤立。“這項臨時協議將拉近塞爾維亞和歐盟的距離。”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美國防部長‘嚴厲’致信德國,要求向阿富汗增兵”,還是“美國和俄羅斯將舉行正式的經濟會談,討論兩國不斷增長的貿易和投資關係”,打眼一看,華盛頓這種“嚴以待‘友’、寬以待‘敵’”的態度,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唐突”。
●如果我們在“歐盟表示:不希望塞爾維亞對科索沃付諸武力”的“背景”下去考察,那麽......
然而,如果我們在“歐盟表示:不希望塞爾維亞對科索沃付諸武力”的“背景”下去考察,那麽,那種“非常唐突”的感覺也就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感覺反而是“非常自然”。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歐盟對外關係委員貝妮塔-費雷羅-瓦爾德納當天在歐安組織維也納總部指出:“我們不希望看到武力或任何極端事件。我想塞爾維亞外交部長已經排除武力方式了。”
●令“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排除武力方式”的“條件”到底是什麽?
顯然,既然歐盟的這位負責外交的高官如此肯定“塞爾維亞外交部長已經排除武力方式”,由於這個世界上少有天下掉餡餅的美事兒,那麽,人們自然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令“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排除武力方式”的“條件”到底是什麽?
我們再來看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歐盟已經同意與塞爾維亞於2月7日簽署一項臨時協議,涵蓋經貿和放寬簽證限製等問題。她說,70%的塞爾維亞人希望融入歐盟,而不希望陷入孤立。
●歐盟如此“信心滿滿”地宣布“排除武力方式了”,恐怕仍與“南流項目”的“設計原理”相關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僅僅是這樣的一份“臨時協議”就可以令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排除武力方式的話,那麽,在歐盟正在極力推行地中海計劃的檔口,歐盟為了能夠實現政治、經濟上的迅速整合,大可以現在就與塞爾維亞簽訂一份內容要豐富得多的協議。顯然,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根據我們的觀察,歐盟如此“信心滿滿”地宣布“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排除武力方式了”,恐怕仍然與“南流項目”的“設計原理”相關。
●一旦“科索沃獨立”成為事實,在“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中,俄羅斯可能會到哪去?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在“科索沃獨立”問題上,彼此角力的主要是“歐美俄”,但在“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上,彼此角力的主要是“歐美”,如此一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一旦“科索沃獨立”成為事實,在“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中,俄羅斯到哪去了?俄羅斯可能會到哪去?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那個時候的俄羅斯,恐怕相當程度地就附著在那兩條“南流能源管道”上了。
●讓塞爾維亞成為“南流能源管道”上的一道重要“閥門”
因此,我們認為,真正令歐盟如此“信心滿滿”地宣布“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排除武力方式”的,不是什麽“臨時協議”,更不是什麽“70%的塞爾維亞人希望融入歐盟,而不希望陷入孤立”,而是一份實實在在的“保單”,一份確保塞爾維亞的戰略價值不容忽視、且經濟利益可得到切實保障的“保險單”,不難看出,讓塞爾維亞成為“南流能源管道”上的一道重要“閥門”,無疑是這份“保險單”上的一個“重要條款”。
在這種情況下,“臨時協議”才會有“轉正”的保障,與俄羅斯瓜葛甚深的塞爾維亞人才有希望融入歐盟,又有別於歐盟、並避免陷入孤立。
●在成功拉住保加利亞後,普京緊接著又“壁虎掀門簾、露了一小手”
在我們看來,在成功拉住保加利亞,確保“南流管線”可以從黑海海底經保加利亞這個橋頭堡直接上岸之後,緊接著,普京又“壁虎掀門簾、露了一小手”,到了這個時候,右手牽去的那條氣管、其巨大威力才真正彰顯出來。
真實的情況就是,一俟普京從保加利亞訪問回來,就在莫斯科接待了來自塞爾維亞、由塞總統塔迪奇和總理科什圖尼察聯合帶隊的代表團。俄塞雙方於1月25日在克裏姆林宮簽署有關石油天然氣領域的政府間合作協議。值得強調的是,俄總統普京、第一副總理梅德韋傑夫以及訪俄的塞總統塔迪奇和總理科什圖尼察,一個都不少,全部出席了簽字儀式。
●一旦這項能源協議得到全麵實施,塞爾維亞的地位也將搖身一變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俄塞之間能源合作協議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塞爾維亞將加入“南流氣管”項目,具體方案是: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從“南流氣管”中向北分出一條主要支線,穿過塞南部地區,向歐洲供氣;
第二,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出資收購塞爾維亞石油工業公司51%的股份,並承諾在2012年前向後者投資大約7.3億美元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
第三,協議規定,俄羅斯將在塞境內興建地下天然氣儲備庫,目標是將塞爾維亞打造成俄能源向南歐供應係統中的中央運輸樞紐;
通過上麵的“第一、二、三”,我們不難看出,一旦這項能源協議得到全麵實施,那麽,在歐洲大陸處於邊緣化境地的塞爾維亞,其地位也將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向南部歐洲輸送天然氣的“集散中心”。
●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顯然,成為“集散中心”的好處是巨大的,對此,塞總統塔迪奇在簽約後就說得非常到位:“這項協議對塞爾維亞具有巨大的戰略價值,它將加強塞爾維亞在南歐的戰略地位,因為塞爾維亞將由此成為歐洲南翼天然氣供應的重要樞紐。”
看到這裏,人們或許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的確,“類似的話”早就被保加利亞領導人說過一遍。
如果我們將保加利亞領導人與塞爾維亞領導人分別對“南流管線”所做的評價做一對比的話,也就不難發現,不論是“令保加利亞有能力給巴爾幹地區的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的推手、還是“令塞爾維亞將成為歐洲南翼天然氣供應重要樞紐”的“策劃者”,都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普京此舉一旦成功,就有可能實現三個戰略目標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普京此舉一旦成功,就將一舉掌握這些個“集散中心”的控製權,並有可能實現三個戰略目標:
第一,可以使得歐洲在能源供應上進一步依賴俄羅斯,顯而易見的是,一條“北流”、再加上一條“南流”,兩條能源管線,除了將歐盟緊緊地拽在自己的身邊之外,如果“操作順利”的話,還將“慢慢勒死”美國拿來與俄羅斯叫板的“巴傑管線”,從而“有機會”將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甚至土耳其等幾個“生長在”“巴傑管道”上的“節點”慢慢摘下來。這一點,我們將在稍後再做展開。
●就目前而言,至少在“科索沃獨立問題”的層麵上,普京操作得非常順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謂“操作順利”,相當程度上就表現在“科索沃獨立問題”、特別是“科索沃獨立後續問題”上。
就目前而言,從歐盟用“臨時協議”來為俄羅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之“南流管線”進行“背書”、並以此交換到“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排除武力方式”的情況來看,準備就任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主席的普京,至少在“科索沃獨立問題”的層麵上,操作得非常順利。
●從“南流管線”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的國家與地區,在一定程度上,都將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
第二,一旦由“歐美俄”公開角力的“科索沃獨立問題”慢慢演變成由“歐美”公開角力的“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階段,那麽,掌握這些個“集散中心”控製權的俄羅斯,由於其靈魂將附著在這些個管線之中,而這些管線又令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等向來在國際事務中充當“小人物”的國家第一次感覺有了“尊嚴”,因此,在相當程度上講,俄羅斯、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等、所有因“南流管線”而“講話大聲”,或者所有從“南流管線”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的國家與地區,在一定程度上,都將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
●俄羅斯就是用這種手段往“歐美”對“科索沃獨立”的“一致支持”中摻水的
事實就是,不論是本身就是“南流管線”關鍵節點的保加利亞,希臘,更或者是有公司參與建立“南流”聯合設計機構、並將成為“南流”最終用戶的意大利,都是明確反對“科索沃立刻獨立”的歐盟國家,更不用說將在對南歐能源供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塞爾維亞了。
顯然,俄羅斯就是用這種手段往“歐美”對“科索沃獨立”的“一致支持”中摻水的。
●俄羅斯將確保自己有能力在“歐美”公開角力的“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階段”發揮其巨大影響力
顯然,通過這種“利益共同體”,一個成為歐盟主要能源供應商的俄羅斯,將確保自己有能力在“歐美”公開角力的“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階段”發揮其巨大影響力,並與擁有世界最為龐大外匯儲備、僅次於“歐美”的外貿吞吐力之中國一道,成為“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階段”時的、歐盟“地中海計劃”PK美國“大中東計劃”中的,“歐美經濟體”都需要全力爭取的“有生力量”。
●俄羅斯帶著其塞爾維亞兄弟,在無奈之中,竟然也玩了一出“乾坤大挪移”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
前麵說了,一旦普京卸任總統之後與自己“欽點”的總統接班人梅德韋傑夫完成“職務互換”,出任俄羅斯總理、並兼任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主席,那麽,也也就意味著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顯示俄羅斯不可能改變其現階段的外交政策。
前麵也說了,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現階段的外交政策總的而言,就是“以能源為先導、以軍事為後盾、以上合組織為依托,與‘中歐美’展開全麵外交、並力圖將其影響力覆蓋到整個歐亞大陸,並擴展到非洲、美洲大陸”。
因此,利用卸任總統職務之前的這段時間,普京通過左手扯著的一條油管、右手牽著的一條氣管,通過“大幅讓利”於保加利亞的方式、將保加利亞打造成“南流”的橋頭堡,在“歐元、美元”全都信心滿滿、在時隔近十年之後,堅持要在科索沃這張“老牌桌”上“再玩一局”的情況下,無法阻止“科索沃獨立”的俄羅斯,利用“科索沃獨立問題”,帶著其塞爾維亞兄弟,在無奈之中,竟然也玩了一出“乾坤大挪移”,從而為可能的、“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問題階段”繼續發揮作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出“乾坤大挪移”一旦成功,俄羅斯的“現階段外交政策”有希望步入一種良性循環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更為重要的是,這出“乾坤大挪移”一旦成功,俄羅斯的“現階段外交政策”,即“以能源為先導、以軍事為後盾、以上合組織為依托,與‘中歐美’展開全麵外交、並力圖將其影響力覆蓋到整個歐亞大陸,並擴展到非洲、美洲大陸”的外交政策,將有希望步入一種良性循環。
●為俄“現行外交政策”提供依托的“上合組織”,在歐盟國家的言行中,必須更加地表示出“敬重”來
在搞清楚上述內容之後,我們再來品味所謂的“美國防部長嚴厲致信德國,要求向阿富汗增兵”、以及“美國和俄羅斯將舉行正式經濟會談”,特別是“歐盟相當肯定塞爾維亞外交部長已經排除武力方式”等新聞,也就不難看出,俄羅斯“現行外交政策”已經有所收獲,那種“良性循環”已經初見端倪,而為俄羅斯“現行外交政策”提供依托的“上合組織”,在歐盟國家的言行中,必須更加地表示出“敬重”來。
●美國防部長的“口不擇言”是誰給逼的?
另外,對“美國防長嚴厲致信德國,要求向阿富汗增兵”的新聞,我們想補充幾點:
第一,報道說,蓋茨在信中要求德國在今年晚些時候向阿富汗增兵3200人,替換將要撤回的美軍臨時增援部隊。
顯然,美國人要德軍增兵的目的,是替換將要撤回的美軍,這可是要部署在危險的阿富汗南部的,是要承擔作戰任務的。
另據報道,之前還聲稱“考慮向阿富汗增派坦克各火炮”的德國防長約瑟夫,在接到美國防長的“直接與嚴厲”之後,即刻便給予了同樣“直接和嚴厲”加以回複,有消息說,德國人在回複中“直接和嚴厲”的“拒絕了”美國人的要求。
第二,據報道,在美國人向德國人送去“直接與嚴厲”之前,加拿大總理哈珀在電話中曾經明確威脅美國總統布什,聲稱“如果北約不向阿富汗增兵,加拿大將在明年從阿撤軍”。
顯然,就時間的因果關係而言,美國防部長的“口不擇言”是被自己的小兄弟給逼的。
然而,在理順了“科索沃問題”及“南流管線”的“設計原理”之後,再結合“中俄”曾經在伊核問題上對歐盟發出威脅、擺出一副“大不了就拆去伊核六方會談框架”、抽掉歐盟中東、中亞政策之基石的態度,並成功迫使聲稱準備調整阿富汗政策、實際上也是準備調整其南亞政策的歐盟不敢輕舉妄動之事實;最後,再加上法國總統薩科齊的“世界已經進入無極時代(本質是不承認美國一極獨大)”的“無極理論”,我們也就不難明白,一心想將歐盟與“中俄”推上全麵對立、或者將北約與上合推上全麵對立的美國,其國防部長對德國防長的“口不擇言”,實際上是被“無極時代”已日漸取代“一超獨大”的“現實”給逼的,更是被“中俄”必將在“科索沃獨立後續問題”中發揮巨大作用的“遠景”給逼的。
●如果美國與俄羅斯在經濟問題真能談出什麽“積極結果”來,那麽......
實際上,不光是美國防部長的“口不擇言”是被逼的,“美國和俄羅斯將舉行正式經濟會談”那更是給逼的,試想,如果美國與俄羅斯在經濟問題上都能坐下來“好好談談”的話,那麽,在科索沃問題,特別是在更加核心的伊核問題上,大家又有什麽不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的呢?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美國與俄羅斯在經濟問題真能談出什麽“積極結果”來,那麽,不論是對伊核問題、朝核問題,或者是科索沃問題、阿富汗問題,巴以和平問題等,總之,對“中歐俄美”彼此間的平衡關係,或者說是對“無極時代”,絕對是個好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