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來北往的飛雁

繞著地球走一圈,原來世界可大可小。人和人如此相似,又非常地不同。。。
正文

“包房價,每小時80元!”中西差異,亦或人格不同?

(2009-07-26 08:26:44) 下一個

六月的成都,已是驕陽似火。一家酒店的大門口張貼著巨大的廣告牌,上書:包房,每小時80元。和Juditha拐進校園旁邊的咖啡廳,還沒有坐穩,Juditha便問道:“看到剛才那個招牌了嗎?你知道那個包房是什麽意思嗎?”我沒有回答,隻是淡淡地笑了笑。

 

嗨,你不知道我有多傻,我原來看到很多酒店的招牌上寫著2小時,3小時包房,我竟然不知曉那是什麽意思?我曾經問過朋友,為什麽住酒店隻要幾個小時?如果是我,我是要住一夜的,好奇怪!”Juditha一邊說一邊自嘲著:我起初並不相信那是真的,可是在中國這好象很正常!

 

Juditha是我的同事,我們共事有半年多了,我在德國的經曆,我對德語的熱愛;她對中國文化的欣賞,對中國現狀的感受成了我們永遠談不厭的話題。每個星期二的下午幾乎成了我們固定的聚會。

 

一次閑聊中談到友誼這個話題。對我們德國人來說,雖然是好朋友,但是如果長時間不生活在一個城市裏,長期不見麵,關係漸漸地就淡漠了。。從很多中國朋友那裏聽說,中國人卻不大一樣,他們的好友大都是中學或大學時代的同學,即便好多年不見,一見麵還是老朋友搬的感覺。”Juditha藍色的大眼睛盯著我,微笑中含著疑問,那神態當然是在問我她聽說的是否屬實。

­

我略微思索了一下,輕輕點了點頭。看著Juditha依然充滿疑慮的目光,我又接著說道:前些時候,H1N1在成都首發病例的當天,我接到一個電話,是十多年前我在德國讀書時的同窗好友,他很早就回了國,我們算起來也有好幾年沒見過了,但是聯係從未中斷過。哪怕這種聯係是如此的稀少,可能一兩年才通一次email,或者打個電話,但是我們彼此都清楚,無論天涯海角,時間長短都動搖不了我們之間的友情。友情也是一種緣分,得之不易。

­

Juditha的眼睛裏泛起一層柔和的光:是,我也相信,友情也是緣分。特別是男女之間的交往,心靈的撞擊遠遠勝於ins Bett gehen (上床)。

­咖啡廳裏的冷氣隔斷了室外的燥熱,舒適的涼意如秋水般沁入心脾。我們談話的溫度卻逐漸升高。

 

“Ich finde es schade, dass China in diese Richtung so weit gegangen ist”(這真是很遺憾,中國在這方麵走得如此之遠!“. Juditha 又開始大發感歎!在德國可不是這樣的。或許某些人會有些地下情人,不過確實是很稀有的。

 

在德國的時候我上過一些比較特殊的網站,比如match neu.de等。從個人所設置的擇偶條件來看,大多比較嚴肅。人們的目的是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所以50歲左右的男人大多要求女性的年齡在45歲以上。而國內是什麽樣的狀況呢?白發老頭挽著年齡不相稱的女郎,咖啡廳裏常常見到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們簇擁著或肥大,或瘦小,但無一例外都可以做她們的父親,甚至爺爺的西方男人……

 

我忽然想起網上一些人的失望和抱怨:你這個海歸太保守了,人家外國開放得多。。。。。一時間無語,是這些美國人,德國人,英國人在中國的行徑誤導了國民,還是我們頭腦中一些固有的想當然? 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從本性上來講並無大差異。差異隻在於,教育程度的高低,思想境界上的追求不同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