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媽媽生前,桌子有一個抽屜一直是鎖著的,鑰匙放在她的衣兜裏,誰也不知道裏麵放著什麽“寶貝”。
媽媽去世後,二姐打開了這個抽屜。我們全都驚住了:裏麵沒有一分錢,也沒有金銀珠寶,隻有一個小本子,前三頁工工整整地記錄著她的每個子孫的出生日期,既有陽曆,也有陰曆,甚至精確到出生的幾點幾分。
這就是媽媽的“存折”,是媽媽的全部遺產!
媽媽生前總是說,她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她的孩子。媽媽用她的全部心血來教育孩子,用心教孩子做人做事,讓我們懂得分享、責任與樂觀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我家有兄弟姐妹六個,我排行老五。記得小時候,媽媽每次買冰棍隻買六根,從來不給自己買,但她總會說:“給媽媽咬一口。”我總是排在後麵,隻盼媽媽咬一小口,最好一口都不咬。可是,媽媽每次都會咬一大口,我好心疼,可是慢慢習慣了,好吃的東西總是先給媽媽吃。媽媽要是不在家,也要問:“我媽呢?”好像媽媽沒吃到,這東西就沒那麽好吃似的。
媽媽臨終前,最想吃兩樣東西,一個是北京的豆汁兒,一個是柿子。我跑遍京城,終於在隆福寺買到了豆汁兒,送到醫院。媽媽很知足地說:“真好喝!”我可有成就感了。可是當時柿子還沒下來。我大姐迫不得已買了兩個橙子,媽媽嚐了嚐說:“這年頭,柿子都變味了。”
一天上午,我去國家總督學家裏送請柬。他的夫人從早市回來,買了一堆新鮮的小柿子。我高興極了,要了六個,直奔醫院。一進醫院,就跑到媽媽身邊說:“媽,柿子!真的柿子!”媽媽吃了兩個,不住地點頭:“這回味道對了!”當時,我的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三天後,媽媽走了。我心中沒有留下遺憾,媽媽終於吃到了她小時候愛吃的東西。
媽媽這輩子養了六個兒女,帶過好幾個孫子孫女,個個都懂得分享。分享成了我們的家風。兒子小時候,我也把分享傳給了他。無論吃什麽,兒子總是想到我。
一次,幼兒園在“六一”兒童節開聯歡會。孩子們表演完節目,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分了兩塊巧克力。兒子舉著巧克力,跑到後麵家長席找到我,拿出其中一塊說:“媽媽,分你一塊。”我說:“好!”馬上張開嘴,兒子直接把巧克力放到我嘴裏。我知足地說:“好吃,真甜!”兒子高興地跑回座位。
坐在我旁邊的媽媽羨慕地說:“瞧,你兒子多孝順呀!你看我兒子,一個人把兩塊巧克力都吃了,瞧都不瞧我一眼。”
“這是習慣,獨享和分享可是從小培養的呀!”我笑著說。
兒子上五年級的一天,我在中國少年報社加班。兒子打來電話:“媽媽,你今天能不能早點回來?有好事!”
“好!我一定早點回家!”雖然,口頭答應了他,但當天報紙付印出了問題,到家已是晚上九點多。兒子已經睡覺了。
我媽一見到我就說:“你兒子沒白疼!今天他和姥爺學做黃瓜片炒蝦仁,炒得還不錯。他炒完就給你打電話,催你回來吃。你沒回來,他就把個頭最大的蝦都留給你了,把小的吃了。”
我的淚水湧了出來。那天,我伴著眼淚吃了兒子炒的蝦,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蝦。
如今,兒子長大成人了,我經常能吃到他做的美食。孫子出生了,我每次見到他,都要說:“給奶奶!”他就會立刻把手裏的東西給我。
媽媽走了,帶著微笑走了。雖然,她沒有給子孫留下一分錢,但她卻留下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存,讓我們懂得:幸福從分享開始。
(-END-)
從來不給自己買,但她總會說:“給媽媽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