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見過不同的古代雙劍,常被收藏者炒作成“劉備的雙股劍”。其實劍到了漢代已變成代表身份的裝飾品,而沙場馬戰多佩戴“馬刀”(後演變為苗刀)為短兵器,長兵則用矛。故“三英戰呂布”中,劉備的雙劍,關公的大刀,張飛的蛇矛,還有呂布的戟,都是為了小說情節的精彩而虛構的。張飛自然用矛,卻不是蛇矛,應是普通的矛。 劍重新成為“殺人的”兵器應是清代,那時無論冶金鍛造還是機械工藝,都有了劃時代的提高,工匠們可以製作靈巧精致的兵器了。此時旁邊帶月牙的畫戟,青龍吞口的偃月刀,彎彎曲曲的蛇矛,還有“劉備的”雙股劍才真正出現。如下麵圖中的一對古劍。這對雙劍應被稱為“七星劍”,看它劍身上鑲嵌的七顆“銅星”即知。清代鑄劍師們早已掌握了包鋼技術,把強度高而鋒利但易斷的鋼包在兩邊打造成劍刃,而劍身則用強度較低但富韌性的鋼以保持整劍的韌性。故劍身鑲嵌了七顆銅星並不損害其堅韌。 其實共用一鞘的雙劍並不好用,因為它們的護手和炳都被“削去了一半”,以便合在一起時,能插入鞘中,但把握起來並不舒服。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是也。故當年武林中真慣用雙劍的,多各自有鞘,且雙劍一重一輕,因左右手力量不同也。也有雙劍長短不一者:短者重拙,多為近防;長者輕靈,多遠攻巧取。個中奧妙,亦非三言兩語能盡,容暇時再寫小文專論。
|
(圖均轉自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