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inese concept ipo zt

(2007-09-23 19:17:36) 下一個
2006-2007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募集資金上,都呈現出比往年下降的趨勢。這一方麵是因為中國政府希望將國內資本市場做大,對大型企業赴海外上市采取比較嚴格的限製措施,以便將其留在國內A股市場;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中國股市長期走高,整體估值遠高於國際市場,對本土優質企業的吸引力增強了。此外,自從薩班斯-奧克斯萊法案通過之後,美國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審查越來越嚴格,上市公司的會計、法律等成本越來越高,這使得美國資本市場對外國企業的吸引力逐漸下降。2006年全球最大的10個IPO(首次公開發行)沒有一個在美國進行,就是明證。不過,即使在赴美上市熱潮減退、A股上市熱潮方興未艾之際,仍然有不少中國企業在美國進行IPO。從今年1月至今,共有16家中國大陸企業在美國上市(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企業);如果算上去年12月下旬上市的中國企業,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8家。以上數字隻包括在美國主要交易所及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股票,而不包括在OTC或Pink Sheet等櫃台市場上市的股票。在以上18家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有9家在全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有7家在納斯達克市場(NASDAQ)上市;有2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上市。NYSE上市公司達到半數,其中多半是民營企業或國有中型企業,打破了以往中國公司一般上納斯達克,隻有國有壟斷企業才能上NYSE的慣例。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NYSE近年來在中國大舉擴張,爭奪優質上市公司資源,強調NYSE不僅是“大盤藍籌股”的舞台,也可以給成長型公司提供服務。去年新東方本來預訂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在NYSE的遊說之下改在NYSE上市;今年的橡果國際、僑興移動等都屬於流通盤較小的成長型股票,在傳統上屬於納斯達克的目標對象,卻都在NYSE上市。在NYSE上市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固然是因為中國企業的總體威信提高,更重要的卻是NYSE在與NASDAQ的競爭中,采取了重視中國企業以便開辟國際市場的政策。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是美國三大證券市場中最小的,目前主要由美國國內中小企業和衍生品、ETF等占據。2007年居然有兩家中國企業在AMEX上市,看似奇怪,其實隻是特殊案例。這兩家中國企業中,有一家是注冊於美國的“中國醫療收購公司”,是一家沒有固定資產的“殼公司”,其目的是在中國境內收購醫療企業(這樣的公司在美國和加拿大還有很多);另一家是昆明聖火藥業公司,該公司整體流通盤不到1億美元,IPO募集資金竟隻有140萬美元,算是創下了一個紀錄。聖火藥業在AMEX上市,可能涉及到資本重組、股本結構調整等深層原因,募集資金並不是主要目的。在AMEX上市的企業隻有這兩個特例,嚴格的說,它們進行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IPO。在以上18家上市公司中,除了一家專門用於收購的“殼公司”之外,其餘公司的行業屬性如下:電視直銷企業一家(橡果國際);太陽能元件及設備製造企業六家(中電光伏、晶澳太陽能、賽維LDK太陽能、林洋新能源、天合光能、天威英利);房地產谘詢企業一家(易居中國);生物科技及製藥企業五家(聖火藥業、先聲藥業、三生製藥、同濟堂、藥明康德);網絡遊戲企業一家(完美時空);通訊元件及設備製造企業兩家(僑興移動、展訊通信);專業媒體企業一家(新華財經)。毫無疑問,太陽能是2007年最大的贏家,生物科技與製藥則是從2005年就開始熱門的概念。太陽能和生物科技企業紛紛赴美上市,除了由於這些行業增長迅速、迫切需要資金之外,還因為這些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或中小型企業,在國內上市較難,而且大多運營時間較短,無法滿足A股上市的連續盈利條件。2006年以前在美國大紅大紫的“中國網絡股”,在2007年全麵凋謝,隻有完美世界一家公司可以算網絡股,中國大陸ICP沒有一家上市,曾經在美國飽受追捧的中國移動上網軟件設計和內容供應商也沒有一家上市。橡果國際、新華財經和易房中國和網絡有些沾邊,但主要經營都不是在網上進行的。美國投資者仍然願意購買“中國科技股”,但是“科技”的對象已經從ICP或移動網絡開發商轉移到了太陽能、通信設備和製藥。平心而論,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傳統的中國ICP或網絡軟件開發商其實是毫無技術含量可言的(百度可能是唯一例外),現在的太陽能企業和製藥企業都有一定的技術實力,有的甚至擁有國際領先的研發能力,這對提升中國整體技術競爭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太陽能企業在美國受青睞,已經引起了從投資者、投資銀行到媒體的廣泛注意。以往提起“中國概念股”,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百度、新浪等網絡股或中國石油、中國移動等壟斷國企;現在,“中國太陽能股”則變成了與中國網絡股相提並論的一大板塊。隨著中國生物製藥企業的不斷上市,將來在美國的中國概念股有望形成網絡、太陽能和生物科技“三足鼎立”的局麵。不過必須注意的是,中國的太陽能企業大部分規模都很小,而生物科技企業多半停留在下遊產品開發或為國際品牌代工的階段,現在要慶祝勝利還為時太早。2007年中國企業在美國融資的數額普遍較小。自從大型壟斷國企不再赴美上市以來,中國企業在美國IPO的數額一般都小於10億美元,像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那樣上百億美元的IPO都在香港和上海舉行。2007年在美國融資額最高的中國企業是賽維LDK太陽能,總共融資4.7億美元,不過相當於A股一次中等規模的IPO;其次是新華財經,融資3億美元;先聲藥業融資2.26億美元,易房中國融資2.01億美元,其他中國企業融資額都在2億美元以下。這些企業如果在A股上市,市場完全可以承載;A股市場的監管和審批等問題,導致它們不得不赴美尋求融資,對中國本土資本市場來說是頗為可惜的。從上市之後的情況來看,目前流通盤最大的是賽維LDK,總市值高達72億美元;其次為天威英利,總市值27億美元;藥明康德的總市值超過20億美元。總市值最小的則是聖火藥業,隻有7440萬美元。按照美國的標準,市值高於100億美元的稱為大盤股,高於10億美元的稱為中盤股,則2007年(包括2006年12月下旬)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有7家進入了中盤股行列,但沒有一家成為大盤股。不僅如此,在美國最近風光無限的百度總市值也隻有94億美元,盛大隻有23.6億美元,分眾傳媒不到50億美元,均不夠“大盤股”資格。何時中國能夠在壟斷國企之外,產生一個百億美元市值的民營公司,才能說中國民營經濟已經真正登堂入室。在股票上市之後,衡量其好壞的核心標準是股東回報,也就是股價究竟漲了多少。過去中國概念股往往在美國大受追捧,並有所謂“美國人願意支付中國溢價”的說法。不過,從2006年12月底以來的局勢看來,新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在這裏,我們主要考察兩個回報率:一個是IPO總回報率,即在IPO階段購買了新股的投資者,從上市以來至今的總回報率;另一個是上市之後的總回報率,即在上市之初以市價購買了二級市場股票的投資者,至今的總回報率(這個回報率可以拿來與大盤指數相對比)。從IPO總回報率來看,的確有幾隻中國概念股贏得了市場的瘋狂追捧:晶澳太陽能上漲178%,天合光能上漲160%,賽維LDK上漲142%,藥明康德上漲115%,天威英利上漲93.7%;考慮到它們上市隻有三到九個月,這樣的高額回報是驚人的。不過,中國概念股中同樣有大幅下跌的例子:新華財經目前的股價比IPO價格下跌52%,名列美國2007年度“最差IPO”候選人;中電光伏比IPO價格下跌39.9%,在太陽能股備受青睞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費解;僑興移動比IPO下跌18.4%。目前價格比IPO價格更低的股票還有先聲藥業、林洋新能源、展訊通信、三生藥業和同濟堂,下跌幅度從1%到14.4%不等。從行業來看,跌破IPO價格的中國概念股有兩家太陽能設備企業,兩家通訊設備企業,兩家生物科技及製藥企業和一家媒體企業,似乎沒有明顯的行業特征。此外,橡果國際和聖火藥業的IPO總回報率沒有超過10%,這對於新上市的企業來講是很低的。再看上市之後的二級市場回報率(以首日收盤價為基準價格計算),二級市場表現擊敗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中國概念股有9家,落後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中國概念股也有9家(包括“中國醫療收購公司”),並未呈現一邊倒的局麵。中電光伏、橡果國際和聖火藥業上市首日漲幅都超過35%,此後卻表現乏力,落後大盤,其中中電光伏甚至跌破了發行價;與此相反,天威英利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賽維LDK僅僅略微上漲,此後卻在二級市場取得了優異戰績。當然,也存在一些從上市開始就一直表現差勁的倒黴鬼,例如新華財經和僑興移動都是首日即跌破發行價,此後越陷越深。總之,中國概念股上市之後的表現,主要是受各個公司自身業績前景的影響,並沒有普遍的“中國溢價”或“行業溢價”。最後看一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背後的投資銀行勢力。頻繁出現在中國企業主承銷商名單中的還是那幾個名字: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和UBS(瑞士銀行);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貸偶爾能夠分一杯羹。在承銷團成員中,CIBC(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Piper Jaffray和Cowen都多次出現,尤其是CIBC在中國的IPO業務呈現暴增的趨勢。從上市之後的表現看,表現最好的幾家中國公司分別由不同的投資銀行承銷,沒有哪家投資銀行有明顯優勢;跌破發行價的幾家公司則大都由瑞銀和高盛承銷,但這兩家公司也承銷了一些表現很好的公司。總之,選擇誰為主承銷商,和股票上市之後的表現沒有太多聯係。下麵是一個簡單的表格,列出了2006年12月20日至今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名單和大致情況。更詳細的情況無法在這裏列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詢Bloomberg, Yahoo! Finance和China Analyst,即可得到比較詳細的英文資料。橡果國際(ATV), NYSE上市,融資1.19億美元,IPO總回報9.5%,主承銷商為美林、德意誌銀行;中國醫療收購公司(CHM),AMEX上市,融資5100萬美元,IPO總回報-6.67%,主承銷商為Ferris Baker Watts;中電光伏(CSUN),NASDAQ上市,融資9350萬美元,IPO總回報-39.90%,主承銷商為美林;易房中國(EJ),NYSE上市,融資2.01億美元,IPO總回報53.2%,主承銷商為瑞士信貸、美林;晶澳太陽能(JASO),NASDAQ上市,融資2.25億美元,IPO總回報178.3%,主承銷商為CIBC, Piper Jaffray;聖火藥業(KUN),AMEX上市,融資140萬美元,IPO總回報8.57%,主承銷商為WestPark;賽維LDK(LDK),NYSE上市,融資4.7億美元,IPO總回報142%,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瑞銀;完美世界(PWRD),NASDAQ上市,融資1.89億美元,IPO總回報73.7%,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僑興移動(QXM),NYSE上市,融資1.6億美元,IPO總回報-18.4%,主承銷商為瑞銀;先聲藥業(SCR),NYSE上市,融資2.26億美元,IPO總回報-3%,主承銷商為高盛;林洋新能源(SOLF),NASDAQ上市,融資1.5億美元,IPO總回報-14.4%,主承銷商為高盛;三生藥業(SSRX),NASDAQ上市,融資1.23億美元,IPO總回報-10.3%,主承銷商為瑞銀;同濟堂(TCM),NYSE上市,融資9900萬美元,IPO總回報-1%,主承銷商為美林、瑞銀;天合光能(TSL),NYSE上市,融資9800萬美元,IPO總回報160.5%,主承銷商為美林;藥明康德(WX),NYSE上市,融資1.85億美元,IPO總回報115.1%,主承銷商為瑞士信貸、摩根大通;新華財經(XFML),NASDAQ上市,融資3億美元,IPO總回報-52%,主承銷商為摩根大通、瑞銀;天威英利(YGE),NYSE上市,融資3.19億美元,IPO總回報93.7%,主承銷商為高盛、瑞銀。注:以上“IPO總回報”是指投資者在一級市場買進IPO股票持有至今的總回報,而不是在二級市場上買進股票後持有至今的總回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