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個人資料
正文

岩寺不宜更名徽州

(2007-01-28 12:43:49) 下一個

  千年古徽州,一九八八年一夜之間被肢解成黃山市,而千年古鎮——歙縣下屬岩寺鎮也一夜之間被戴上了“徽州”這頂大帽子,成了徽州區,給曆史開了個大玩笑。
(一)徽州府名的來曆
  徽州地處安徽南部,與浙江、江西交界,曾稱新安郡、歙州府,地域包括歙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黟縣,通稱一府六具(解放後徽州曾經包括過旌德、寧國、涇縣、石台以及現屬黃山市的太平縣),府駐地歙縣,又稱徽城鎮,於寧徽宗年間(1121),因績溪城西五裏有徽山、徽溪、大徽村,而“歙州易徽州”,取名徽州也有隱譽宋徽宗之意,至今已885年的曆史,所以徽州府名的來曆在績溪,而與岩寺無關。績溪現在有很多企事業單位的名稱“徽源”,就是這個道理,岩寺改稱“徽州”毫無根據和道理。康熙6年(1667)置安徽省時,取安慶、徽州二府之首字合稱安徽,至今也已340年了。
(二)“州”字不用於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名
  “州”,辭海解釋,它是各個曆史時期的地方行政區劃用名,其範圍規模曆代有所變動,但自明清以來均為府級(則現在地市級)行政區劃用名,如安徽就有徽州、滁州、宿州、池州、亳縣設地級市後也改稱亳州,等。如不屬府級而屬省級的“州”,稱直隸州,縣及縣以下地名,均不用州,而寫“洲”,如績溪的瀛“洲”,以示區別。所以岩寺改稱“徽州”,是有悖我國地名的曆史傳統的,實在是不懂中國曆史和地名學的愚昧行為。
(三)徽州移名岩寺是地名學之大忌
  曆史上行政區劃更名的也不少,但沒有把不用的府名移作縣以下小鎮名的。地名張冠李戴,將給曆史學,地理學和地名學帶來嚴重的混亂,它將遺害子孫不淺。把岩寺改稱徽州,這是當時個別領導隨心所欲,官僚主義結成的苦果,它犯了地名學之大忌,造成曆史性的錯誤,不改正將成為戲弄曆史的罪人。
(四)岩寺改“徽州”混亂曆史名人籍貫
  徽州是一個風景秀麗,地靈人傑,社會安定,名人輩出的勝地。在中國曆史上,出過象汪華、朱熹、戴震、胡適、陶行知及當代的胡錦濤這樣偉大的人物,而他們是分布在古徽州的6個縣裏,沒有一個出在岩寺的地域內,曆史上都紀錄著是徽州人,現在把岩寺稱作徽州,如不了解曆史的人,不都把他們視作岩寺人了嗎?這樣就嚴重地攪亂了曆史,我相信,無論仙逝的,還是健在的,他們都不會接受。比如胡適自傳中明確地告訴讀者“我是安徽徽州人”。胡錦濤主席一次在參加安徽代表團討論組講話中也親切地說:“我是徽州績溪人”。現在有很多學者在履曆表中仍然堅持填寫籍貫“徽州××縣人”。由此可見,把岩寺稱作徽州是違背曆史,傷害民意,是無人從心裏接受的。
(五)岩寺包含不了黃山白嶽
  黃山是舉世無雙的風景勝地,白嶽又是全國有名的道教聖地,無論是國人還是國際友人,都知道它們座落在徽州境內。徽州百裏大花園其旅遊價值勝過瑞士。現在把岩寺叫徽州,那麽,黃山白嶽又在哪裏呢?就象曾經一度把岩寺火車站稱作黃山站,不知有多少旅客下了火車找不到黃山一樣,他們暈頭轉向,連聲歎氣上當,後來不得不改回叫岩寺站,這個教訓還小嗎!現在又把岩寺叫徽州,那麽是否又把岩寺火車站改叫徽州站呢?還好,鐵路部門沒有按地方官僚的作法,岩寺站沒有改名,避免了一場混亂。這個事實充分地說明,岩寺不能代表徽州,更無資格叫徽州。
(六)岩寺稱徽州,給徽州文化造成混亂
  徽州,由於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底蘊,形成了特有的徽州文化,又稱徽學,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隨著徽商的向外拓展和徽州賢達對外影響的擴大,徽學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向都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徽州文化,是徽州一府六縣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岩寺在一府六縣中,僅是歙縣的一個鎮,固然它對徽州文化也有一份貢獻,可是它在整個徽州地域當中是很小的,因為徽州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之廣泛而深遠,它涵蓋徽州全部的人文、自然各領域,如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園林,徽派三雕,徽州民俗,徽州教育,徽州方態,徽州茶道以及徽劇、徽商、徽菜、徽墨等等,還有以黃山、白嶽為代表得無獨厚的徽州百裏大花園等自然風光,試問,這些徽州文化的內容一個岩寺能包涵得了嗎?如果把岩寺稱徽州,那徽州文化又當怎樣去挖掘,發展呢?所以,綜上所述,把岩寺叫作徽州,實在是愚人所使,眾人不可思議。
  將岩寺改稱徽州,實質上是把徽州的曆史地位降到一個岩寺鎮的位置,進而全麵否定徽州文化在全國的顯要地位,逐步使徽州完整的法統、道統消聲匿跡。也正是為維護徽州的曆史地位,近年來徽學研究一浪高過一浪,而隨著徽學研究的全麵深入發展,益發感到將岩寺更名徽州的作法,實實在在是對地名學,徽州文化,曆史名人和徽州民意的褻瀆,如果長期下去,徽州文化就成了岩寺文化,曆史是不容的。筆者熱切地希望,求真務實,尊重曆史,恢複曆史本來麵目,是當今擺在我們麵前最緊迫的課題,不少有學識的海內外學者呼籲:還我徽州?岩寺恢複原名,黃山市改回徽州市,這是合民意的明智之舉,對徽州文化的全麵繼承,發展必將產生不可替代的深遠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