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 筆
2006年3月5日
前 言:在本周的雜誌上,我看到了饒佳星同學關於南京城的一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了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戰。以下為正文。
千古絕響
提到1937年12月13日,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個國恥日。但有誰記得在以前的7天中,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
麵對不義與殘暴,我們的選擇隻有——戰鬥!
——題 記
1937年12月6日,南京,雨花台,國民革命軍第88師、87師陣地
日軍於上午開始了炮擊和轟炸。飛機似乎永遠比炮彈來得早,兩架畫著紅膏藥的日本飛機在空中準確投下了四枚炸彈,而後揚長而去。航空炸彈在塹壕旁不足十米處炸開,巨大的衝擊與高溫一下將陣地附近的草木與偽裝衝散,並升起了四條巨大的煙柱。日軍的炮兵以此為參照開始射擊。
轟——轟——
“媽的!鬼子的炮彈是不是長眼睛了?怎麽離陣地這麽近?”
“看來鬼子把主力都調來打雨花台了。南京有一句古話,叫‘守地必守台’,”剛從南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沒幾個月的連長頓了一下,“就是說,想守南京城,就一定要守住雨花台。”
“為什麽?”
“向那邊看,”連長一指南京城的方向,機槍手老兵看到了城牆上51師的防線。“這裏可以直接用火炮與重機槍壓致城牆。”
“怪不得鬼子打得這麽凶!”老兵說道,“一會兒,我一定用這挺二四式給他點好看的。”老兵是北京人,後來隨家人到了南方,又參了軍。
炮聲突然停止。
打過淞滬的老兵們都十分清楚——鬼子要上人了。
視野中出現了一排日本騎兵。這些馬頭鬼是來搞火力偵察的,連長很明白這一點,下令全連不許開火。但他又覺得這麽放走鬼子又不甘心,便讓槍法全團第一的三班長去打下幾個。
啪——,隨著中正式步槍開火的焦脆的響聲,一個鬼子翻身倒下,其餘鬼子想跑,隻聽得“啪——,啪——”兩聲間隔不到一秒的槍響,一匹東洋馬與它的主人一起倒下了。其餘的鬼子在剛才換彈夾的間隙中撤了下來。
鬼子這回來真的了,一片鬼子兵端著上了明晃晃刺刀的三八大蓋壓了上來,連長一聲“開火”,中國軍隊的子彈便在這一瞬擊倒了幾十個鬼子,而其他鬼子迅速臥倒,擲彈筒便開起火來。
鬼子的擲彈筒打響了,87師與88師的迫擊炮也不是吃幹飯的。八二式迫擊炮彈便更為精確地把這四排共四五百個鬼子中的一大半送上了西天。
鬼子的第一次進攻便被擊退了。
在隨後的五天裏,鬼子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但都被打退了,直到第六天。
“該死,彈藥不大夠了!”老機槍手抱怨道。連長耶發現了子彈不大夠——中國軍隊從淞滬開始,雖然重裝備上比不過日本人,但輕武器的供應一直充足,但這幾個月下來,隊伍中補充了大量新兵,他們比較浪費子彈且後勤已不太跟得上了……
連長決定:把所有子彈集中起來,分發給連裏槍法好的老兵們使用。連裏的機槍子彈便全到了老兵的手裏。
鬼子又開始了進攻,二四式又叫了起來,並且隨著迫擊炮與手榴彈,還有其餘老兵快而準的中正式7.92mm子彈,鬼子的浪隊已不成形了。
黃昏時分,鬼子又開始了衝擊。迫擊炮營早在上午就用完了炮彈,而那些槍械的子彈也不太夠了,平均這二十幾個老兵手裏的中正式子彈隻有三十多發了,重機槍也就五排子彈了,現在隻有幾個幾個地點射了。
重機槍突然啞了,老兵心下一沉,出現了很少遇到的卡殼,老兵開始排障。
隨著壓製火力的停止,鬼子迅速推到了陣地前五十多米的地方,老兵的機槍又響了起來,鬼子倒下一大片。
哢,哢,老兵摳了兩下扳機,卻隻是空響——沒子彈了。一摸,沒彈夾了,便又去拿手榴彈,手榴彈袋空空如也……
老兵一下拔出了腰間的20響自來得,對著鬼子一通開火,自來得是衝鋒手槍,射速極快,沒十分鍾,僅有的一百發便用完了。
中國軍隊的槍聲漸疏,很多打完彈藥的士兵端著刺刀衝了上去。
對於沒經過嚴格刺殺訓練的中國士兵來說,這與自殺沒太大區別,灰藍色的人影一個個倒下……
第二天,南京城牆上的51師受到了重創,於夜間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的命令開始撤退。
十三日晨,日本軍隊在進攻中發現中國軍隊已停止了有效的規模抵抗,下午進入城內……
後 記:看到“南京”二字,我先想起了南京大屠殺,又想到了南京保衛戰。我又聯想到,城外軍隊的血戰,是為了讓城中的居民好好活著,但他們並沒有如此,不抵抗也不撤退,不作任何動作。如此“賴活”與賴死有什麽區別?要活,就要好好活,要死,也要光明正大地死。本來隻想寫一千字左右,卻發現遠遠不夠用,因為我低估了南京保衛戰中細節記載的容量……
老師評語:好一個聯想,好一個南京保衛戰,好一個一千五百字的細節容量。頗有小說的味道,你的細節想象還真有點兒戰場記者的感覺,看來想象還是源於曆史與事實的。
PS: 作者是同學的孩子,腦海中的印象隻有拖著鼻涕在小院裏瘋跑,另外還尿過我一身。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