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江南到底指哪些地方?

(2009-05-23 13:38:01) 下一個

江南到底指哪些地方?


“江南”是一個古老而常青的詞語,它以象征中華民族的長江為詞根,像長江一樣綿長而經久不息,像長江一樣使人自豪,令人神往。“江南”是表示方位或地域的詞,曆代文獻中不乏它的身影。文人是詞語使用的模範和標準,他們筆下的“江南”代表了人的普遍理解。曆代文人筆下的“江南”告訴它所表示的地域,兩千年來經曆了由西向東的遷移和由寬到窄的退縮。


“江南”表方位時以長江南岸為基準線,線以南都是江南,以北則絕對不是江南,它是一個絕對概念,並不存在模糊性。表方位的典型用法是“江南”與“江北”對稱。


如王勃《秋江送別》:“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杜甫《夔州歌》:“東西一萬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飛鶴子遺瓊,相趁鳧雛入蔣牙。”韓熙載《感懷詩》:“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遊,舉目無相識。金風吹我寒,秋月為誰白。不如歸去來,江南有人憶。”等。


然而“地域”是由封閉曲線圈定的具有特定曆史文化的區域,因此,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並非都稱“江南”,哪些地區稱“江南”則因時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時代,長江以北地區反倒屬於“江南”。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詩清晰地反映出方位和地域的區別:“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題中的“江東”隻表地域不表方位,從不與“江西”對稱,它指的是三國時的東吳轄地,“江南”則既可表方位,也可表地域。


現代漢語中,“江南”所指地域是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地區,以及浙江北部和上海。如陳毅《韋崗初戰》:“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江南指鎮江)”周恩來《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江南指皖南涇縣)”朱自清《南京》:“貢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現在早拆得隻剩一點兒了。民國五年父親帶我去看過,已經荒涼不堪,號舍裏草都長滿了。父親曾經辦過江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江南指南京)”餘秋雨《江南小鎮》:“像多數江南小鎮一樣,周莊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我約了兩個朋友從青浦澱山湖的東南岸雇船出發,向西橫插過去,走完了湖,就進入了縱橫交錯的河網地方⋯⋯上午看完了周莊,下午就滑腳去了同裏鎮。同裏離周莊不遠,卻已歸屬於江蘇省的另一個縣——吳江縣。(江南指蘇南)”魯迅《悼楊銓》:“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江南指上海)”


然而,秦漢以前,“江南”所指地域並非長江下遊的吳越之地,8ttt8中遊的南楚江湘之地,相當於今天的湖北、湖南,有時也指“吳頭楚尾”的江西。


屈原《九章》:“與王趨夢兮課後先,君王親發兮憚青兕。朱承夜兮時不可□淹,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江南指楚國南部,今湖北長江以南和湖南一帶)”


杜預注、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卷四十二》:“十月,鄭伯如楚,子產相,楚子享之,賦《吉日》。既享,子產乃具田備,王以田江南之夢。(江南指洞庭湖一帶)”


《尚書.卷十》:“夫春秋之豫章在江南、漢淮之間,漢之潯陽、江夏在江北,後世皆在江南。(豫章、潯陽在江西,江夏在湖北。江南指長江中遊南岸地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東吳所轄地域稱為“江東”,揚州、荊州、交州,北以淮河與魏對峙,西以三峽與蜀對峙,南至福建、兩廣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當時,“江南”與“江東”同義,互相替換使用。


東晉南朝時期,習慣將昔日的“江東”稱為“江左”,仍與“江南”同義。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曆來被史家稱為“江南”,所轄地域北至淮河,西至湖北,南至福建。《四庫全書》收有三部以“江南”冠名的書,均指南唐。這三部書是:陳彭年的《江南別錄》、龍袞的《江南野史》、無名氏的《江南餘載》。


《宋史·世家傳一·李煜》:“江南偽主李煜,承奕世之遺基,據偏方而竊號。(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無名氏《南唐升元殿基下石記》:“莫問江南事,江南事可憑。抱雞升寶位,跨犬出金陵。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燈。東鄰嬌小女,騎虎渡河冰。(金陵是後唐都城)”


唐宋時代,“江南”既可指長江中遊,也可指長江下遊。


岑參《春夢》:“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江南指長江的湘江流域)”


白居易《憶江南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憶江南三》:“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吳宮在蘇州)”《除夜》:“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一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老度江南歲,春拋渭北田。潯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江南指九江)”


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淮南望江南,千裏碧山對。我行倦過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陸相控帶。長川豁中流,千裏瀉吳會。(江南指皖南宣城)”《江夏贈韋南陵冰》:“頭陀雲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且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裏,且須歌舞寬離憂。(江南指武漢)”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京口今為鎮江,瓜洲今屬揚州,鍾山在南京)”


蘇軾《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鬆聲萬壑傳。(江南指無錫)”《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草長江南鶯亂飛,年來事事與心違。花開後院還空落。燕入華堂怪未歸。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點檢幾人非。去年柳絮飛時節,記得金籠放雪衣。(江南分別指常州和鎮江)”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建康今為南京)”


明清時代,江浙一帶已成為經濟和文化重心,“江南”所指地域減縮為特指江浙一帶。直到清初,由南直隸改設的江南省仍指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此後,“江南”特指江浙皖滬才最後定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