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蘆笛:等級社會與階級社會

(2007-07-02 11:24:00) 下一個
前者,我看不下去摩登文盲大儒強奸聖人,遂出來告訴大家孔聖人算不得什麽好東西。他針對東周諸侯並起、周天子式微、“禮崩樂壞”的亂局,提出了倫理政治學的核心綱領“克己複禮”,目的是讓社會倒回西周的等級社會去,恢複天子的尊嚴與權威,重建嚴格的身份等級製度。把這種保守政治學的鼻祖當成“限製君權”的“民主先驅”,也隻有如今那些大字不識的“大儒”(文盲愚氓的同義語,比 “犬儒”少一點,少一點什麽呢?活人味)能鬧出此類笑話來,正是俺們村裏老貧農說的“牛逼扯到了馬胯上”。 ( )

那些文章貼出後,漢城王小友大惑不解,問道:老蘆,維護提倡等級社會有什麽不可以的?哪個社會沒有等級?即使是在西方的民主社會中,人和人也不是平等的。為什麽孔子這麽幹是錯的?我雖然在回帖裏談了一下,但畢竟沒有展開細說,情知並未解開他的疑惑。 ( )

最近和網友談論毛時代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問題,我再次強烈感到,其實大多數國產知識分子連起碼政治學常識都沒有,以致許多人至今以為毛時代乃是平等社會,而今日的社會危機就是因為走資派顛覆了毛創造出來的平等造成的。不但我那些工廠的鐵哥兒們是這麽想的,就連某些海外“自由知識分子”也這麽看。 ( )

這隻說明國民普遍愚昧到了何等嚴重地步,以致無論讚毛還是反毛者,至今都看不出毛社會的實質來。他們統統沒有看到,毛社會乃是中國曆史上最不平等最反動的社會,那還不光是它強占了全部國家和民間資源,剝奪了人民的一切自由,還在於它是一個等級無比森嚴、繁苛、絕對不容許打破的等級社會。中國曆史上還從未有過這種反動社會,哪怕是發匪締造出來的太平天國都要瞠乎其後。 ( )

可笑的是,毛中國乃是世上最愛講“階級鬥爭”的國家,卻也是社會科學最不發達甚至徹底闕如的國家(記得故劉賓雁老首次指出這一事實,當然原話說得很婉轉,不敢像我這樣一針見血),所以許多人到現在還弄不清什麽是“等級”,什麽是“階級”,什麽是“等級社會”,什麽是“階級社會”。舉國昏昏若此,殊難怪要出錢理群那種(掙)錢大師。 ( )

所謂“等級”,乃是占有不同份額的權力和財富、享有不同尊嚴和權威、其地位不可改變的社會集團。它的最大特點有兩條:第一,一切(包括財富、尊嚴、權力、權威等等)按權力分配,不同等級組成了一個權力階梯,其分配原則就是 “按權(=拳)分配”,實行阿隨反複倡導的“狼羊律”,亦即“按拳點菜”的“點菜律”。第二,等級之間壁壘森嚴,絕對不許改變。不同等級之間隻有向下流動的可能,沒有“能級躍遷”可能。生於某個低賤等級的人終生沒有希望進入上一等級。 ( )

最典型的等級社會就是印度種姓製度。如所周知,古印度實行種姓製度,社會成員劃分為四個等級,依次為婆羅門(宗教貴族)、刹帝利(世俗貴族和官員)、吠舍(平民,含市民農民工人商人等)、首陀羅(奴隸)。 ( )

在我印象中,似乎首陀羅就是“不可接觸的賤民”(Untouchable),但我的老印朋友卻告訴我,其實untouchable比首陀羅還低,乃是最低下的等級。我問,那為什麽是四大種姓呢?應該是五大才對阿?他說,因為那些人太卑賤,所以不但不可接觸(據說其他種姓的人接觸了他們就會被“玷汙”),而且不能算成一個種姓,這就是為何隻有四大種姓。這與我固有印象不符。但人家畢竟是土產,說的應該是對的吧。 ( )

這不同等級的不平等是全麵的,下級隻能絕對服從上級,“以下犯上”被絕對禁止,若有發生則予以重罰。如果上級殺死下級,則受的懲罰相對輕得多。例如高種姓殺死首陀羅,繳納點罰金就完事。不同種姓之間絕對不許婚嫁,若有發生就以死刑伺候。因此,種姓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生在什麽種姓就終生處在那個等級之中。 ( )

這一套據說今天已經廢除了。我那老印朋友是婆羅門,未婚妻卻隻是吠舍,其間差了兩級。這種事以前根本不會發生,但據他說他父母並不反對。在我看來那倒很明智──他那女朋友長得比他強多了,似乎還比他聰明能幹。 ( )

中國曆史上也實行過這種等級社會,西周就不必說了。最有名的還是東晉門閥製度。自魏朝創立了“九品中正”的幹部製度後,流變至東晉就形成了所謂“門閥製度”,亦即社會上出現了一個“統治等級”,稱之為“士族”,它構成了官吏的儲備池,亦即今日“太子黨”的祖宗。朝廷按士族的門第選拔官員,官階與門第高低成正相關。此外士族還享受免服徭役的特權(徭役是古代平民必須進行的無償勞動,所有的公共工程從長城到大運河都是靠這種義務勞動完成的,這一套作法被毛澤東充分發揚光大)。士族間通婚也論門第,但那和印度種姓製度不同,隻是習俗而非法律規定。 ( )

東晉最有名的豪門巨族就是王謝兩家,大官和大藝術家都是他兩家出的,大官諸如籌劃或指揮著名淝水之戰的謝安、謝石、謝玄,藝術家諸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謝道轀、 謝靈運、謝脁(最後兩人分別稱為大謝小謝,已經是南北朝人了,但仍是豪門世家)。所以劉禹錫才會寫詩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家喻戶曉,可惜沒有多少人明白“王謝”為何會跟“尋常百姓”成了鮮明對照。當然王司令是知道的,所以他才詐稱乃是金陵王家後人。 ( )

因為不利於統治,這等級製度到唐朝就再沒搞下去了,代之以費厄潑賴的開科取士,以科舉製亦即公務員考試選拔幹部。門第當然仍然起作用,但再不是過去那種決定因素了。此乃一大社會進步。比起當時的歐洲來,這應該算領先世界的一大政治發明,可謂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中世紀歐洲雖然君權從未到過古代中國的至高無上地位,但貴族和平民的分野也是不容逾越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實行的也是等級製度。 ( )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世上沒有什麽“統治階級”,隻有“統治等級”。印度的婆羅門和刹帝利、中世紀歐洲的貴族、中國東晉時期的士族、以及今日中國的太子黨都是這種“統治等級”,其特點就是上述兩條:第一,壟斷了統治權力。第二,成員沒有流動性,圈外人打破頭也鑽不進去。誰都看得出來,由統治等級實行統治的等級社會乃是人類曆史上最下流的一種爛社會。 ( )

以上說的是等級社會,那麽,什麽是“階級”和“階級社會”呢?按馬克思的經典定義,階級乃是在不同程度上占有生產資料的社會集團。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人在金錢麵前平等,社會財富和權力按照資本分配,因此,資產階級必然要因為壟斷了生產資料而把持國家權力,變成所謂“統治階級”。 ( )

這才是正版的“點菜律”。我早就指出了,阿隨那偽劣盜版“點菜律”跟錢沒什麽關係,其實是狼羊律的欺騙式表述,那並不是“誰出錢誰點菜”,而是“誰的拳頭大誰點菜”。我黨當初有什麽錢?不就是老毛子給的金盧布和陝甘寧邊區種的“特貨”賣的一點髒錢麽?有哪個企業不是他們用槍杆子搶來而是用錢買來的? ( )

那麽馬克思的正版點菜律有沒道理?我個人覺得有相當的道理,但過於簡化了。馬克思沒有看到幾點: ( )

第一,“按錢分配”其實是一種複雜的分配方式,綜合了資本、勞動、才能、貢獻、社會需求等分配標準在內。它大概是人類能想出來的最合理的分配方式。這我已經在舊作《人類進化兩階段》中論述過了(鏈接)。 ( )

第二,民主資本主義社會嚴格實行“權錢分離”,金錢並不能買來權力,更不能剝奪他人的政治權利,頂多隻能間接影響政府決策,而這還非常有限。這個事實我早在70年代初就發現了。那時讀《光榮與夢想》,見書上介紹說,資本家恨透了羅斯福,但又拿他無可奈何,隻能威脅雇員不許投他的票,饒是如此,老羅仍然連續四次當選,成了美國曆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所以,把民主社會的資產階級看成是“統治階級”完全是笑話。 ( )

第三,階級和等級不同,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處於不斷流動的變化之中。昨為資本家,今日可能破產跳黃浦;昨之窮光蛋,今日可能變大亨,比爾·蓋茨就是最極端的例子。在一個嚴格實行費厄潑賴的社會裏,機會是向大眾敞開的。這和等級社會完全兩樣。當然它決非完美社會,但我實在想不出道義上比它更合理而又具有可行性的社會來。 ( )

綜上所述,從等級社會進到階級社會,其實是人類曆史上一大進步,它提供了一種以動態方式逼近“形式平等”那個理想境界的現實道路。 ( )

那麽,唐朝以後的中國社會算是階級社會還是等級社會?這問題很複雜。我個人的感覺已經在《人類進化兩階段》中說過了,它其實是兩者的混合,既有等級成分,又有階級成分。 ( )

審視等級社會的特點不難發現,它的形成機製就是那“狼羊律”亦即“按權(=拳)分配”,亦即以暴力為後盾的強製分配方式。因此,這種社會的最大特點是權錢合一,“富貴一體”。貴人必是富人,富人必是貴人。唐朝以後的傳統社會部分保留了這一特點,這就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由來。但因為實行私有製以及科舉製,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等級壁壘,形成有限的權力流動,使得寒門士子也有可能出現大幅度能級躍遷。於是便形成了“貴人必富,富未必貴”的一定程度的權錢分離。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古以後的中國傳統社會應該算是等級和階級相揉合的複雜社會,並不能用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來簡單圖解。 ( )

毛共建立的社會則是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最下爛最反動最無生機的等級社會。他們不但完全徹底地實行了“按拳分配”的“狼羊-點菜律”,而且在全社會所有角落都實行等級製,把一切事物都作了無比嚴苛瑣細的等級劃分,什麽都能變成等級,什麽都能變成體現等級的“待遇”,其堅決徹底全部幹淨的程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 )

我在昨天的帖子中已經說了,按人分,毛時代可以粗分為三大等級,奴隸主(亦即黨官僚),“人民”和“階級敵人”。而每個等級內部又有無比嚴格繁雜的劃分。奴隸主實行幹部等級製,從一級到13級乃是所謂高幹,各級在衣食住行上享受不同待遇,哪一級配住哪種賓館,坐什麽交通工具,吃小灶還是中灶大灶,看的是《大參考》還是《小參考》……連信息都成了一種按權力嚴格分配的特權,這在幾千年的中國曆史上還聞所未聞。 ( )

不僅如此,就連同級幹部也有尊卑之別:是“三八式”還是老紅軍,是野戰軍還是地下黨,是嫡係還是雜牌,家庭出身如何,是“知識分子”幹部還是工農幹部……等等,等等,其中名堂之複雜,遠遠超過了歐洲中世紀貴族的“紋章學”。 ( )

“人民”則按職業和財產從理論上劃分貴賤(亦即所謂“本人成分”)。城市人民分為工人、城市貧民、手工業者、職員、自由職業者、小資產階級、小攤販、小商、房產主、資本家等。其中工人又分為產業工人、店員等,而資本家分為工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農村人民則分為富裕中農,中農,下中農,貧農,雇農。“階級敵人”也這樣,劃分為地富反壞右。 ( )

這些大級別決定了大尊卑,小級別決定了大尊卑之內的小尊卑。而這細微差別可以是生死攸關的。例如資本家在文革前一直算是人民的邊緣等級,但在文革中一度墮為階級敵人,備受迫害。這其間工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的遭遇仍有一定差別。商業資本家遭的罪似乎要超過工業資本家。 ( )

家庭出身也同樣是劃分貴賤的標準,分為紅五類與黑六類兩極,其間則是未經明確界定的灰崽子。紅五類的家庭出身為革幹、革軍、工人、貧下中農、革命知識分子(最後一類沒把握,請馬悲鳴那革幹子弟指正),黑六類的出身則為地富反壞右資。這裏的排行順序就是細微的尊卑秩序,紅五類的尊卑以革幹最高,而黑六類的以地主為最賤。紅衛兵理論上由紅五類組成,但實際完全由高幹子弟控製。 ( )

毛共的本事,是一麵奢談“消除三大差別”,一麵首次把人民的居住地域劃分出嚴格的三六九等來。中國人民在曆史上首次全體失去遷徙自由,統統變成種在原地生根開花的“植物人”。 ( )

城市和農村完全是兩個世界,分別代表“天堂”和地獄。哪怕是城市的“階級敵人”,我看日子也要比貧苦農村的貧下中農好過。農民鮮有送去勞改的,勞教就更沒聽說過了,歪?因為那意味著晉級:幹活再累也累不過農村,還能享受定量糧,起碼在理論上沒有挨餓之虞。如果勞改/勞教結束後能“留隊生產”就更是跌進天堂裏去了,那能領工資,有勞保,豈是俺村老貧農膽敢奢望的? ( )

這就是為林思雲歌頌的“共產黨救了農民”。 ( )

就連城市也要嚴格劃分等級,分為直轄市、省轄市、地轄市、縣城、鎮等。不同級別的城市居民享受的福利、工資、文教衛生待遇都不同。大城市居民的工資、副食品供應、學校教育質量、醫療質量、文化娛樂水平都不是小城市可以望其項背的。就連在同一個城市中都這樣,省級醫院水平高於市級醫院,地級醫院水平高於縣級醫院,重點中學水平高於一般中學,等等,等等。 ( )

同一職業也如此,同是機械廠,有全民所有製和集體所有製,後者又分為“大集體”和“小集體”,工人工資福利勞保待遇完全不同。同是全民所有製也有貴賤之分,部級廠、省級廠、市級廠、地級廠、縣辦工廠工人待遇截然不同,此外還有“重工”、“輕工”、“重化工”、“輕化工”等多種名堂。 ( )

哪怕在同一工廠也不是同工同酬。“技工”和“普工”待遇不同,“正式工”和臨時工、合同工則有天壤之別。正式工永無解雇之虞,而且在理論上有晉級希望,合同工期滿就得失業,臨時工則可以隨時解雇,根本就沒有工會來為他們爭福利。 ( )

八級工資製在理論上倒是應該的,但在實踐中卻可以是徒工帶師傅,起碼本人在工廠就是這樣。我師傅乃是五級工,可離開我這拐棍他就寸步難行。我後來成了廠裏的本行技術權威,還搞了點什麽狗屁“技術革新”,可拿的錢還不是那一點。 ( )

最能體現這套把戲的等級社會特點的,乃是低賤等級基本沒有升級可能。上述所有等級,除了八級工資製外,無論是人的等級、職業等級、地域等級,統統如此。你可以從上一等級輕而易舉地跌到下一級等級去,但一般沒有指望升級,特別是人民和“階級敵人”的生死之別更如此。 ( )

凡是過來人都知道,人民可以隨時隨地變成“階級敵人”,隻需開大會時喊錯口號就夠了(我曾目睹一位領喊口號的積極分子因為緊張,喊成了“偉大的資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便立刻被捕,從此我喊口號就隻喊最後那“萬歲”兩個字,還喊得特別響亮,前麵的話語則光動嘴皮不發音)。但“階級敵人”則絕無可能變成人民。不但他們本人如此,後代也絕無希望變成紅崽子。 ( )

地域決定的高低貴賤也如此。誰都知道“跳農門”完全是人間奇跡。農村子弟隻可能以上大學或當兵兩條路跳出農門。但農村教育質量比城市差到不能提,除非是罕見英才才能走這條路,何況文革期間大學停了好幾年。最常見的還是參軍,但必須提幹才有可能在轉業後分到城市裏,隻有少數幸運兒才有這種福氣。因此,臨近複員的老兵乃是世上最可怕的凶猛動物,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不知道有多少軍官倒在這種怨氣滿腹的老兵的槍口下。 ( )

最能顯示這等級社會之下流的,還是等級竟然以遺傳方式代代相傳。生為階級敵人,子女就是低人一等的黑崽子;生為農民,子女就隻能是農民;生為城裏人,子女就世世代代是城裏人。到後來竟然連大學畢業分配都實行“哪兒來的哪兒去”。鄉村來的學生,畢業後也就頂多隻能回縣城,留在省城京城的希望是沒有D!此所以當年支邊青年老後要罵“獻完青春獻子孫”。當年滿腔熱血奔赴邊疆,做夢也沒想到從此把種子帶到那兒去,世世代代成了邊民。 ( )

此乃昨日的真實圖景,所以我從來沒想到竟然還有必要向小幫菜介紹。現在才發現老金說的很對,中國人的遺忘能力確實舉世無雙,所以看來絕對有必要把這些乏味的事實寫下來。幸虧老幫菜們都還沒老到快死的程度。若有哪位小幫菜不相信,請向你們的家長詢問,看看是不是這麽回事。 ( )

毛共變成現代中共後,一個翻天覆地的社會進步就是初步打破了這最反動最下流的等級社會。如今中國的社會又向傳統社會回歸,變成了半等級半階級社會,實現了權和錢的部分分離。不足之處是人民仍然沒有重獲“封建社會”的人身自由,等級之間流動仍然障礙重重,更沒有實行費厄潑賴的幹部選拔製度。準確說來,現在的社會更像東晉社會,比之國府時代落後到不可勝計。不過咱們的起點實在太低,包袱實在太沉,所以,比起萬惡的毛社會來,現在完全算得上是光輝燦爛的新社會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