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皇軍天下第一” 說到中蘇恩仇(十一) 蘇聯借出兵對中國肆無忌憚

(2007-01-13 05:32:57) 下一個

從“皇軍天下第一” 說到中蘇恩仇(十一)
──讀蕭峰文想到的

蘆笛

(三)蘇聯借出兵對中國肆無忌憚地敲詐勒索

前文已經說過,太平洋戰爭一爆發,蔣介石就向蘇聯建議對日宣戰,但此時蘇聯正陷在對德戰爭危機中,自顧不暇,豈敢兩線作戰?斯大林乃毫不客氣地拒絕了老蔣的請求:“我再一次真誠地希望閣下不要強求蘇聯立即對日宣戰。”
但轉危為安之後,斯大林就把眼光投向遠東了,1943年10月,斯大林向訪問莫斯科的美國國務卿表示:“蘇聯政府研究了遠東的局勢,並通過了決議,一旦同盟國打敗希特勒德國,歐洲戰爭一結束,蘇聯立即對日宣戰。請赫爾把這一段話作為我們的正式立場轉告羅斯福總統。”
這是蘇聯政府第一次正式主動表示願意參戰。相比之下,老蔣隻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請求過一次蘇聯參戰,美國則從未主動請求過,盡管他們非常盼望蘇聯參戰。
因為蘇聯主動請戰,丘吉爾便在1943年11月召開的德黑蘭會議期間,試探了斯大林的參戰條件。老奸巨猾的斯大林隻是說蘇聯到時自然會提出條件來,但還是暗示了旅順口,訴說了老毛子的“不凍港”夢,說蘇聯在遠東沒有一個完全不凍的港口,海參崴隻是一個部分不凍港,而且處在日本控製的海峽包圍中。羅斯福生怕蘇聯不參戰,於是便代中國作主,提出大連可以改為自由港,而中國人會喜歡這主意。
待到1944年11月,蘇聯便背著中國,開始向老美提條件。次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條件終於在大國之間敲定,雅爾塔密約於11日由英美蘇三國簽訂,條約如下:
“三強領袖──蘇俄、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獲致協議,在德國投降後及歐洲戰爭結束後之二或三個月內,在下列條件下,蘇俄應即參與盟國方麵,對日本作戰:
一、外蒙古現狀(蒙古人民共和國)應予保持。
二、因日本在一九○四年之後,而被攫奪之俄國原享權益應予恢複,其中包括:
1、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島嶼,將交與蘇俄。
2、大連商業港,列為國際港,蘇俄在該海港內之特別權益將予保護。蘇俄並得恢複租借旅順港,為其海軍基地。
3、中東鐵路以及通往大連之南滿鐵路,將由中國及蘇俄合組之機構共同經營。三國同意,蘇俄之特別權益,應予保障。中國繼續保持在東北之完整主權。
三、千島群島將割讓交蘇俄。
三國並確認對上列外蒙古、海港及鐵路之各項協議,須征求蔣介石主席之同意。羅斯福總統在斯大林元帥之建議下,將設法獲取蔣主席之同意。三強領袖獲致協議,在擊潰日本之後,蘇俄上項之要求,將毫無疑議地得以達成。
蘇俄表示樂意與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協定,俾得以武力協助中國自日本壓迫下求解放。”
第一條說的是“維持外蒙現狀”,那“現狀”是什麽呢?根據1924年簽訂的《中蘇協定》,“蘇聯政府承認外蒙為完全中華民國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該領土內中國之主權”。自從該協定簽訂之後,外蒙的狀況從未改變過,所以,那所謂“現狀”也就隻能是1924年的原狀,亦即由蘇聯駐軍控製,但中國在理論上享有主權。
第二條開宗明義就說明,蘇聯出兵是為了搶回因日露戰爭而喪失的在華特權,可以看成是日露戰爭的繼續,那當然隻能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掠奪落後國家引起的狗咬狗,而蘇聯據說乃是世界上第一個廢除了剝削壓迫的社會主義國家。
該條與中國有關的兩款特別出奇:旅大乃是中國城市,先失於俄,後失於倭。但當初滿清和毛子在1898年簽訂的《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旅順港和大連市“租借”給俄國為期僅25年,就算你要收回沙俄帝國主義在中國獲得的特殊權益,那租借也就早過期22年了牙?還有臉提那碴?
那中東鐵路更是扯淡。前文已經介紹過,長春以北的中東鐵路大部分都讓老毛子賣給日本人了,以南的所謂南滿鐵路則在日露戰爭後被倭人搶去。兩者都算日本人的財產。如今日本戰敗,當然理應由中國收回,老毛子怎麽能把已經賣出的東西再收回一次?
日本戰敗,中國是主要參戰國,血戰八年,犧牲無比慘重,反倒無法收回失土,要將其奉送給最後幾天才參戰的老毛子。這不是比一次大戰結束後中國受到的不公對待更屈辱萬倍麽?
一戰中國雖名義參戰,其實毫無貢獻,隻不過是向勞力緊缺的歐洲輸送了點勞工而已。戰後本該收回德國人占領的青島,凡爾賽和約卻將其轉送給日本,因此在中國激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但和二戰結束中國蒙受的領土犧牲比起來,那事根本就無足掛齒。更屈辱的是,一戰時中國代表好歹還參加了巴黎和會,並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而雅爾塔會議中國根本就不得與聞,全是大國在背後作的交易,以致老蔣不能不命令駐英、駐美大使去打聽,當真是丟臉之至。
因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公布後,全國自發掀起聲勢浩大的反蘇抗議和示威。這愛國運動和五四毫無區別,卻又為何從未見諸中共出版的教科書?中共無恥“默殺”這場範圍、規模和聲勢遠遠超過五四運動的愛國運動,還有什麽資格冒充“民族英雄”?
與蘇聯堅持帝國主義行徑形成鮮明對比的,乃是二次大戰後,西方列強紛紛宣布放棄在華特權,廢除不平等條約,將租界退還給中國,並由老美帶頭與中國簽訂了平等條約。就連最頑固的大英,也在口頭上同意歸還香港,盡管後來未成事實,但人家畢竟還不敢像蘇聯那“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明目張膽,把恢複已經喪失的沙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的要求,公開寫在國際條約中!
不僅如此,雖然斯大林在中蘇會談開始時就提出隻能按雅爾塔密約談,但他們連那密約都不尊重。我已經在舊作裏引用了沈誌華的文字:
【而實際上蘇聯重新提出的條件與雅爾塔協議有很大差別:(1)關於維持外蒙古的現狀,蘇聯的理解是承認外蒙古獨立,而中國的理解是外蒙古雖然當時實際上是獨立的,而且那裏隻有蘇聯軍隊,而沒有中國軍隊,但在法律上中國還是宗主國;(2)關於旅順和大連,不隻是港口的問題,還加上了“陸地和鄰近海域”的內容,旅順、大連周圍地區雖由中國的民政部門管理,但管理人員的挑選卻要由蘇聯批準;(3)大連城市由中蘇共管,大連港口要成為中蘇專用的海軍基地,而且由蘇聯管理;(4)旅順港雖由中蘇共同使用,但蘇聯想獲得行政管轄權;(5)中國必須同意建立一個為期40年的中蘇聯合委員會管理滿洲鐵路,而且委員會負責人、經理以及董事會的大多數成員都必須是蘇聯人。[24] 】

自從美國開始大量援助中國後,老蔣便對蘇聯敬而遠之。這原因是兩重的:第一是他從親身經驗裏知道蘇聯乃不折不扣的赤色帝國主義,對中國懷有領土野心。第二當然就是共黨問題。當時華北都已經基本淪共,共黨勢力空前壯大,他就算再笨也看得出來,戰後共黨必然成為最大的災難。
因為這考慮,他根本不願意蘇聯插進來。但自史迪威事件後,中美關係一落千丈。美國對國府的戰鬥意願和能力基本失去了信心,巴不得把蘇聯拉進來。雅爾塔會議剛開過,老蔣便命令駐英美大使打聽,從駐美大使魏道明那兒獲得了羅斯福本人透露的消息。老羅並且還說,雖然這事得由中國作主,但他本人傾向於滿足俄國人的要求。
既然如此,老蔣也就沒有多少回旋餘地了。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他最終決定放棄外蒙,但在東北問題上力爭。可惜他有個七寸捏在斯大林手上,那便是“中共牌”。
斯大林與其他老布爾什維克如列寧、托洛茨基等人的一個重大區別是,那些人還是革命家,“國際主義”的馬克思教條還對之有影響。而長期執政早就消磨了斯大林可能有的革命家情懷,使他徹底變成了新沙皇。各國共產黨不過是他用來維護蘇聯國家利益的工具,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一點都不含糊。過去在被西方圍困時,他不遺餘力地支持西方國家的共黨搗亂,隨著二戰導致的蘇聯和西方的和解,他的態度也改變了。1943年,他應西方要求解散了共產國際,戰爭臨近結束時,他曾親口向丘吉爾保證,此後絕不會再支持歐洲共黨鬧革命。但後來冷戰爆發,他又恢複了原來的政策,成立了“共產黨情報局”來代替解散了的第三國際,再度輸出革命。
但隻有在中國,他搞的這一套才最成功。世界曆史上大概再沒有使用第五縱隊如此成功的第二例,靠代理工具運作,竟能全然撥轉外國政府甚至全民運行的大方向。
抗戰爆發前,他急於擺脫兩麵受敵的困境,利用中共先製造了中日之間的緊張關係,後又迫使國府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與日本開戰,使得蘇聯在戰爭一觸即發之際逃脫了戰禍,把禍水引到了中國人民頭上。血戰八年後,他又再度利用中共向國府施壓,把我黨當成了他強迫中國政府接受不平等條約的有力訛詐手段。
正當中國代表團在莫斯科和斯大林苦爭之際,波茨坦會議召開,會談隻能停下來,為之讓路。此時杜魯門當了總統,原子彈實驗成功,不再想讓蘇聯染指遠東,但又不好變卦,於是便告訴中國,雅爾塔會議說的是大連可以建為自由港,並沒有說讓它變成蘇聯的軍事區或海軍基地,要中國據理力爭。有了美國支持,中國代表團便在恢複會談後據理力爭下去。
可惜老奸巨猾的斯大林一看事情有變,日本馬上就要投降了,便立即從原來的“讓你來求我出兵,以此迫使你接受我的條件”迅速改為“我先出兵占據東北,再以此訛詐你,逼迫你簽訂城下之盟”的戰略,不等雙方達成協議,更不待中國邀請,立即就在原子彈爆炸後兩天出兵,迅速占據了東北全境。
此時國府手上就再也沒牌了:蘇聯150萬大軍占領了東北,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不迅速簽約,限定蘇軍撤軍期限,並對其行為加以約束,隻怕東北要讓他們永久盤踞下去。更嚴重的是,華北已經淪共,如果蘇聯把中共放進去,那後果不堪設想,很可能東北和華北會聯在一起,再度打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招牌來,使整個北中國“外蒙化”。
斯大林看穿了國府立場的虛弱,在8月10日幹脆對宋子文把窗戶紙挑破了:“中國最好快些達成協議,不然的話中國共產黨將要進入滿洲。”
就這樣,蔣介石萬般無奈地批準簽約,換來了蘇方“隻將東北交給國府接收”的金口玉言。斯大林還對國府代表信誓旦旦地保證:“至於中共,我們不支持他們,不幫助他們,我們不打算這麽做。眾所周知,以前我們向蔣介石提供了援助。今後還將是這樣。如果有必要援助中國的話,那麽這種援助將提供給蔣介石政府。這種情況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清楚的。”他還答應不向中共提供武器,並認為國民黨政府力求合並軍隊和建立國家統一的政權,是“完全合法的願望,因為國家應有一支軍隊和一個政府”。
1945年8月14日,中國政府代表王世傑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該條約規定:締約雙方擔任協同其他聯合國家對日本作戰直至獲得最後勝利為止;在此次對日作戰中,彼此互給一切必要之軍事及其他援助與支持;締約雙方下與日本單獨談判或簽訂協定、和約;締約雙方之一方不參加任何反對對方之同盟和集團;等等。
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就在簽約同一天,日本已經決定投降,而該約還空談什麽“對日本作戰直至獲得最後勝利”!
對於外蒙古,中方被迫宣告:“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其現在之邊界為邊界。”
對於中東鐵路,中方被迫同意:“日本軍隊驅出東三省以後,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由滿洲裏至綏芬河及由哈爾濱至大連、旅順之幹線合並成為一鐵路,定名為中國長春鐵路,應歸中華民國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共同所有,並共同經營。”
對於旅大問題,中方被迫接受:“大連為一自由港,但該自由港所有港口工事及設備之半,及指定碼頭與倉庫,無償租與蘇方,租期定為三十年;蘇聯有權在除大連市以外的旅順港區域內駐紮陸海空軍,並以其為海軍根據地,期限定為三十年。”
中國近現代史上,還從未見過如此恥辱的不平等條約。比這更嚴苛的不平等條約多的是,但那都是在帝國主義時代弱肉強食高潮之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的,而這條約卻是在世界已經進入後帝國主義時代,中國血戰八年成了戰勝國,西方列強為了尊重承認中國的功績,紛紛宣布廢除在華特權的同時簽訂的!不知道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為何不把這國恥列入宣傳內容?
對這條約的本質,斯大林心中雪亮。在中共行將奪取全國政權之際,他在給毛澤東的電報中親口承認,那是“不平等條約”。他沒說的是,他 之所以能強迫中國政府接受這不平等條約,靠的不光是中國的外患,更是內憂,而後麵這點才是真正該讓每個中國人為之心碎的。
【未完待續】

咱老百姓(真) 標題:老蘆,為什麽不侃侃前蘇聯天才戰略家圖哈切夫斯基,此人: - 2005-10-18 12:08 (131 reads)


創造性地發明了大縱深戰略理論。蘇德庫爾克斯戰役就是使用他的理論的成功範例,
以及後來百萬蘇軍圍困60萬關東軍的摧枯拉朽式的快速圍殲,也是用他的理論。
西方政治家和戰略家們對此人極為推崇,不僅因為他是傑出的軍事戰略家,更由於
此人幾乎是個全才。大凡指揮軍隊打仗的人與藝術無緣。但此人對文學藝術音樂作
曲無所不通,而且是大師級的水準。(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